学术投稿

健康体检血脂异常检出率与年龄、性别关系分析

万佳红

关键词:健康体检, 血脂异常, 分析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血症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有明显上升的趋势.高脂血症是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总脂等血脂成分的浓度超过正常标准,高脂血症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为探讨血脂异常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本文就22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血脂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风险与对策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风险与对策.方法: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血液透析科常规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评估,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同时加强风险评估,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徐孟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共刺激分子CD30/CD30L介导小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免疫机制的研究

    目的:①探讨共刺激分子CD30和CD30L介导小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EC)的发生机制;②研究分析共刺激分子CD30和CD30L的表达对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EC)的影响.方法:以RW进行免疫处理,A1、A2、A3组在第0,2,4,6,8天分别向小鼠腹腔内注射正常鼠抗体IgG,抗CD30抗体,抗CD30L抗体,每只小鼠注射剂量均为200μg,在第10天对这些小鼠以RW与磷酸盐缓冲液(PBS)混合液点眼处理,24h后取结膜,脾,和血液进行相关分析.免疫组小鼠免疫后不经任何抗体腹腔注射,在第10天取其脾细胞,并在体外与RW一起培养,然后将此脾细胞过继性转移到同源基因的幼稚型小鼠体内,在第2,4天向小鼠腹腔内分别注射正常鼠抗体IgG,抗CD30抗体,抗CD30L抗体,每只小鼠注射剂量均为200μg,在第4天注射后2h进行RW混合液点眼,24h后取结膜组织进行组织分析及嗜酸性粒细胞测定,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法对诱导组小鼠血液内的IgE进行定量分析,另外,经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膜组织中CD4+T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A2组小鼠结膜内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数比A1组明显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1);A3组小鼠结膜内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数比A1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A2组IgE的水平比A1组升高,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而A3组IgE水平比A1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B2组结膜内浸润的嗜酸性粒细数高于B1、B3组,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D2组小鼠结膜内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D1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D3与D1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免疫组化(IHC)法结果显示:实验组F1与对照组F2相比,前者小鼠结膜内有大量的CD+T细胞浸润.结论:①共刺激分子CD30通过CD+T细胞的激活发生免疫应答来促进小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交的发生,发展;②共刺激分子CD30L的表达能够抑制小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生,发展.

    作者:周萍萍;王玉清;王冬兰;福岛敦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支架植入前后早期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a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支架植入对早期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a (MIP-1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分为冠脉支架植入组(PCI组)及冠脉造影组(CAG组),于PCI术前1h、术后1h及术后24h取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a的变化.结果:冠脉支架植入组与冠脉造影组术前血清平均浓度分别为(49.88±4.90)和(50.26±4.92),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冠脉支架植入组术后1h及术后24h MIP-1a的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冠脉造影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冠脉支架组及冠脉造影组的组内比较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脉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a水平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程度有限.

    作者:高山;吴明;于海波;曲红玉;于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tau蛋白表达规律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后Wistar大鼠脊髓组织中tau蛋白动态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健康Wistar大鼠56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组用改良Allen法制备成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即作为手术组(48只);另1组则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仅开椎板,不损伤大鼠脊髓组织n=8).分别在12h、1d、3d、5d、7d、10d取出大鼠在T10及部分T9、T11椎板下的损伤脊髓组织制作蜡块并切片.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脊髓损伤后受损脊髓组织中tau蛋白的表达.结果:Wistar大鼠在急性脊髓损伤后,受损脊髓组织内即出现tau的阳性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tau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逐渐增多;伤后3d阳性表达到达大表达值,10d表达仍呈阳性且高于对照组.结论:损伤大鼠的脊髓组织后,组织中tau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在不同时间点上有一定的变化关系,为急性脊髓损伤后临床的早期干预时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周成福;梁宇;马晓茹;孙海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哮喘患者膳食营养素摄入与气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哮喘患者膳食营养素摄入与气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哮喘患者130例,对照组50例.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调查哮喘患者及对照组近3个月饮食中14种营养素摄入量并检测肺功能、体重指数、痰液中各细胞比例.分析哮喘患者膳食营养素的摄入与气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结果: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率,对照组与病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膳食因素中,摄入总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镁、磷、铁、锌、维生素C、视黄醇,对照组与病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脂肪、纤维、钠、钾,对照组与病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对照组与病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对照组与病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脂肪与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呈正相关;纤维与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呈负相关.结论:哮喘患者饮食具有高脂肪、高钠、低钾、低纤维的特点.脂肪、纤维与哮喘患者痰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比率有关.纤维对哮喘患者具有保护性作用.

    作者:李迎晨;张廷鑫;孙平军;杨丽;刘伟;张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PCR实验操作影响因素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美国PE-Cetus公司的科学家K.B.Mulis于1985年发明的一项可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新技术[1].它通过变性、退火和延伸三个步骤循环往复来实现DNA在体外大量、迅速的扩增.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PCR技术已经在多个学科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等方面.PCR技术具有重复性好、产率高、快速和简便等突出优点,是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由于PCR实验技术的高敏感性,实验操作人员细微的错误操作便可导致实验结果失之千里.

    作者:李若男;白雪;陈几文;罗惠元;张玲;刘军秋;王佳淇;魏巍;关宝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CYP2D6*10基因多态性与美托洛尔基因导向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基因导向治疗与美托洛尔常规治疗对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基因导向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30例),基因导向治疗组口服美托洛尔47.5mg/d,3d后,应用HPLC-荧光色谱法方法测定口服美托洛尔2h的血药浓度.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CYP2D6*10基因型,通过检测基因型结果将病人分为快代谢型(CC型8例),中代谢型(CT型10例)和弱代谢型(TT型12例)3组.并通过CYP2D6* 10基因型调整用药,分别给与基因导向治疗24周,美托洛尔常规治疗组口服美托洛尔47.5mg/d,治疗24周,检测治疗前后左室质量指数(LVMI)并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各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各组间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美托洛尔基因导向治疗组CC型、CT和 TT型治疗后,LVMI均较治疗前降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CT型、TT型LVMI降低较常规治疗组明显(P<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LV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导向组中CT型与CC型,TT型与CC型组间亦有明显差异(P<0.05),CT型与TT型和CC型与常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血压与左室重量指数无相关性.结论:美托洛尔基因导向治疗较常规治疗不仅能有效降压且明显改善左室重构,而且不良反应少,用药更加安全、有效,更好的预后改善.

    作者:张峰;杨军;魏晓冬;张志国;雷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T-钙黏蛋白高甲基化与肺癌发生、发展关系探讨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组织、良性病变组织和对照组织中CDH13基因及其甲基化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找出其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特异性甲基化PCR (MSP)法.结果:肺癌组CDH1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46.67%(21/45),对照组为2.22%(1/45),良性病变组为6.67%(3/45),前组与后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H13基因在肺癌中为0.5273±0.0687,在对照组中为0.8345±0.0385、在良性病变组织为0.8632±0.0465,前组与后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肺癌组织的CDH1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61.90%(13/21)明显高于Ⅰ+Ⅱ期33.33%(8/24) (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CDH1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70.59%(12/17)与无转移组的32.14%(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CDH13基因甲基化阳性组的T-钙黏蛋白阳性率23.81%(5/21)显著低于甲基化阴性组54.17%(13/24) (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T-钙黏蛋白基因含量明显降低,存在着CDH13基因启动子5'CpG岛高甲基化,且CDH13基因的高甲基化水平随着肺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而增高.

    作者:王凤玲;隋小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广州市白云区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疾病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内白云区农村妇女生殖道疾病患病情况,为当地妇女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广东省白云区农村18~49岁已婚育龄妇女为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健康体检,汇总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广东省农村地区育龄妇女的文化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各年龄段间有显著性差异.②我区妇女患生殖道较高,患病率依次为宫颈糜烂(35.7%),宫颈肥大(23.3%),宫颈腺囊肿(24.6%),细菌性阴道病(15.4%),宫颈息肉(6.3%),卵巢囊肿(5.1%),盆腔炎(9.7%),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27.1%),滴虫阴道炎(3.9%),子宫肌瘤为(1.6%).结论:加强我区农村妇女的健康宣教,提高大龄及低文化程度妇女的受检率,合理引导农村妇女生殖疾病的就诊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吴述芬;陈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FOXO1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O1 (FOXO1)在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40例成人AL组及50例对照组外周血中FOXO1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AL组外周血中FOXO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组经标准化疗后完全缓解(CR)者FOXO1的含量低于化疗前(P<0.05),部分缓解和未缓解(PR/NR)者其含量亦降低,但降低不明显,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OXO1在CR者中的表达低于PR/NR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AL外周血中FOXO1呈高表达,而化疗后完全缓解者呈低表达,可能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倪蕾;侯志凌;孙雪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半胱氨酸血症大鼠阴茎海绵体内Hcy及MTHFR的相关性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许多基础疾病的年轻化以及人们普遍寿命的延长,器质性ED,如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病所占比例越来越高.阴茎勃起有着十分复杂的机制,是在神经、内分泌、及心理效应等综合调控下所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结果,是男子对有效性刺激的第一个生理反应,即性反应的主要标志.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体内蛋氨酸循环的正常产物,是能量代谢和许多需甲基化反应的重要中间产物.在正常机体内Hcy的生成和清除保持着严格的动态平衡.病理状态下Hcy是一种血管损伤性氨基酸,与血管损伤密切相关;Hcy为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但绝大多数研究均关注与Hcy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而血管病变常常是ED的主要原因.在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的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病理情况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中MTHFR(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在叶酸循环代谢中起决定性作用,该酶是否在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的阴茎勃起功能障碍中起作用尚无相关报道.本文通过动物实验,探讨Hhcy与MTHFR对阴茎勃起的影响.

    作者:郝鹏;马飞虹;罗振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MCF-7细胞原位电化学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电化学法检测原位收集获得的MCF-7细胞电化学信号,建立操作简单,快速、敏感、价廉、细胞用量少的原位细胞电化学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原位细胞收集法对电化学信号的影响.结果:采用电化学法检测原位收集获得的MCF-7细胞质,其电化学信号高于传统收集的细胞质电化学信号.结论:原位细胞收集缩短了检测前细胞处理的准备过程,提高了细胞电化学响应强度.

    作者:程冠华;张树萌;陈年丰;武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颏下岛状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的应用

    自从1983年,Hurwitz等[1]解剖24例标本证明双侧颏下动脉均源于颌外动脉,且颏下动静脉一般较恒定,为颏下皮瓣应用提供基础研究依据.以颌外动脉的分支之一,颏下动脉供血的颏下岛状皮瓣[2]具有手术简单,不影响根治,整复效果理想,供区损伤畸形小,成活率高等优点,常被应用于修复面中部及下部软组织的缺损[3].我科自2000-08~2010-09开始将此皮瓣用于临床,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共进行该皮瓣手术25例,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姜炳华;曹香林;李善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儿重症肺炎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实施病情观察、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儿家长对护士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川芎嗪对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血清自由基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川芎嗪(2,3,5,6-四甲基吡嗪,Ligustrazine,tetramethylpyrazine,TMP)治疗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血清自由基水平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TMP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大耳白兔随机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川芎嗪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两组兔均采用伸膝制动OA动物模型法造模,制成免KOA模型.用生化法,检测3组兔造模后5周及9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制备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周时,与模型组相比,川芎嗪组SOD值升高(P<0.01),而MDA值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川芎嗪组SOD值与MDA值较低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0.01);9周时SOD值和MDA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川芎嗪能提高血清SOD含量和降低MDA含量,可通过提高机体自由基清除和抑制能力、改善自由基代谢,发挥对骨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作者:王建业;张涛;孙鹏;柳朝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完善医学专科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点滴

    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一门学科,其内容多、范围广,是一门较难掌握的课程.该学科属形态学范畴,实践性、应用性较强,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操作技能,独立工作思维能力等的发展.在完善解剖学实验课的同时,我们也遇到过许多困难,部分设施还不完善,学生注重理论课对实验课不够重视,忽视实验课的重要性.数年的教学给我们证实了实验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及培养学生独立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多年以来,我们逐步改善解剖实验教学的规范化,以提高解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微血管密度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α,SDF-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在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特征方面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NSCLC患者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微血管密度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对照组中,SDF-1的表达率为10%;在NSCLC中,阳性表达率为62.3%,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越高,则SDF-1表达率越高,与性别、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无相关性;MVD在NSCLC中计数为36.74±11.708,与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与性别、病理类型无相关性.癌组织中,SDF与MVD正相关.结论:在NSCLC癌组织中,SDF-1和MVD呈现高表达,说明SDF-1可能通过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而参与肺癌的浸润转移,是肺癌血管形成的正性因子,为临床有效评估肺癌浸润转移程度及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阎红娥;王帅;鲍文华;孙云晖;王春玲;刘甡;李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白藜芦醇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氧化应激/NF-κB通路的干预作用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白藜芦醇在氧化应激、NF-kB活性方面改善STZ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方法:以Wistar大鼠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模型为研究对象,根据组别给予不同剂量Res连续灌胃12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NF-κB的表达及ELISA法检测SOD、GSH-PX活性.结果:白藜芦醇可降低NF-kB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阳性表达,升高SOD、GSH-PX活性,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影响氧化应激/NF-kB通路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

    作者:张笃贞;王大丽;杨笑天;王冬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心舒宝片对冠脉造影提示稳定性斑块患者实际效用影响

    目的:分析心舒宝片治疗冠脉造影提示稳定性斑块患者实际效用,并探讨其可能潜在机制.方法:选择“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狭窄介于50%~65%、稳定性斑块,且中医辩证属心血瘀阻证”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实验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舒宝片口服治疗.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2.50%,心电图总有效率达85.50%,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心舒宝片正确中医辩证施治联合规范化西药治疗,能更有效控制解剖分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症状,减轻心脏急性缺血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冬荣;林志典;林庚海;吴怡萍;蔡少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海昆肾喜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海昆肾喜胶囊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疗效.方法:选择4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0mg/0.8mg一日一次,同时口服海昆肾喜2粒,一日三次.对照组24例只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方法同治疗组,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每日监测血压3次,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胱抑素、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UTP)等指标,且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胱抑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且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海昆肾喜胶囊可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残余肾脏功能,有利于延缓肾病进展,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张国艳;刘艳姝;牛效清;田宝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