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腺癌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及CA19-9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栾功一;王建杰;罗文哲

关键词:骨桥蛋白, 糖类抗原19-9, 胰腺癌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PN)和糖类抗原19-9(CA19-9)表达.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OPN和CA19-9含量,数据采用SPSS1 7.0进行分析.结果:胰腺癌患者血清中OPN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且OPN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胰腺癌患者血清中CA19-9含量高于正常人和胰腺炎患者,患者血清中CA19-9的含量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无关.结论:血清OPN和CA19-9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确诊率,同时对疾病的进展程度和术后疗效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tau蛋白表达规律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后Wistar大鼠脊髓组织中tau蛋白动态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健康Wistar大鼠56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组用改良Allen法制备成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即作为手术组(48只);另1组则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仅开椎板,不损伤大鼠脊髓组织n=8).分别在12h、1d、3d、5d、7d、10d取出大鼠在T10及部分T9、T11椎板下的损伤脊髓组织制作蜡块并切片.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脊髓损伤后受损脊髓组织中tau蛋白的表达.结果:Wistar大鼠在急性脊髓损伤后,受损脊髓组织内即出现tau的阳性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tau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逐渐增多;伤后3d阳性表达到达大表达值,10d表达仍呈阳性且高于对照组.结论:损伤大鼠的脊髓组织后,组织中tau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在不同时间点上有一定的变化关系,为急性脊髓损伤后临床的早期干预时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周成福;梁宇;马晓茹;孙海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T-钙黏蛋白高甲基化与肺癌发生、发展关系探讨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组织、良性病变组织和对照组织中CDH13基因及其甲基化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找出其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特异性甲基化PCR (MSP)法.结果:肺癌组CDH1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46.67%(21/45),对照组为2.22%(1/45),良性病变组为6.67%(3/45),前组与后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H13基因在肺癌中为0.5273±0.0687,在对照组中为0.8345±0.0385、在良性病变组织为0.8632±0.0465,前组与后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肺癌组织的CDH1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61.90%(13/21)明显高于Ⅰ+Ⅱ期33.33%(8/24) (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CDH1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70.59%(12/17)与无转移组的32.14%(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CDH13基因甲基化阳性组的T-钙黏蛋白阳性率23.81%(5/21)显著低于甲基化阴性组54.17%(13/24) (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T-钙黏蛋白基因含量明显降低,存在着CDH13基因启动子5'CpG岛高甲基化,且CDH13基因的高甲基化水平随着肺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而增高.

    作者:王凤玲;隋小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事件相关电位改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针灸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改善情况,为其评价VD患者认知障碍程度及针灸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纳入实验的116例患者随机分配到药物组和针刺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结果:两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均有效,针灸组优于药物组;治疗后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升高(P<0.05).治疗后针灸组和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对改善血管性痴呆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确切疗效.

    作者:潘颖华;葛丹;张继泽;魏春杰;姜尧佳;丛玲;董中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大鼠TP73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及鉴定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病、神经变性病、遗传性疾病等,目前均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干细胞治疗成为潜在价值较高的治疗方法.但干细胞治疗目前存在较多问题,虽然局灶性脑缺血干细胞移植后可以增强内源性的神经再生、血管再生及轴突出芽及突触的形成[1,2],然而能够替代损伤区凋亡的神经元的比例却很少[2].近年的研究发现P73,P53家族的一员,可以调节神经干细胞微环境,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3~5].P73的表达产物可通过羧基端或氨基端的选择性剪切产生不同的亚型.P73基因有两个启动子结构:p1和p2,可分别转录形成TA和△N异构体,TA和△N异构体各自扮演着肿瘤抑制和致瘤的角色[6].近有研究显示[7],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中,组织特异性表达的P73同型异构体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神经细胞的分化也被证明能影响P73的水平.

    作者:黄玲玲;张云云;王滨;张瑞;万鹤鸣;洪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白藜芦醇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氧化应激/NF-κB通路的干预作用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白藜芦醇在氧化应激、NF-kB活性方面改善STZ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方法:以Wistar大鼠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模型为研究对象,根据组别给予不同剂量Res连续灌胃12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NF-κB的表达及ELISA法检测SOD、GSH-PX活性.结果:白藜芦醇可降低NF-kB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阳性表达,升高SOD、GSH-PX活性,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影响氧化应激/NF-kB通路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

    作者:张笃贞;王大丽;杨笑天;王冬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一种新型即刻义齿前牙区修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即刻义齿修复方法,并对其用于前牙区临时修复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在临床中,选7例前牙区需临时修复的病例,在拔牙后采用新型即刻义齿修复,观察1~3个月,对修复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新型即刻义齿在保证了患者永久修复前正常的工作和社交活动的同时,患者拔牙创、牙周情况预后良好,为患者永久性修复做了良好的过渡.结论:新型即刻义齿的临床应用是可行的,这为即刻义齿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修复方法.

    作者:席俊明;徐爱辉;武传君;张桂香;席小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哮喘患者膳食营养素摄入与气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哮喘患者膳食营养素摄入与气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哮喘患者130例,对照组50例.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调查哮喘患者及对照组近3个月饮食中14种营养素摄入量并检测肺功能、体重指数、痰液中各细胞比例.分析哮喘患者膳食营养素的摄入与气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结果: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率,对照组与病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膳食因素中,摄入总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镁、磷、铁、锌、维生素C、视黄醇,对照组与病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脂肪、纤维、钠、钾,对照组与病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对照组与病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对照组与病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脂肪与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呈正相关;纤维与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呈负相关.结论:哮喘患者饮食具有高脂肪、高钠、低钾、低纤维的特点.脂肪、纤维与哮喘患者痰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比率有关.纤维对哮喘患者具有保护性作用.

    作者:李迎晨;张廷鑫;孙平军;杨丽;刘伟;张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淫羊藿苷/固邦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固邦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淫羊藿苷与固邦人工骨复合,植入兔下颌骨的缺损区.分别在术后4、8、12周取材,进行大体现察、X线检测、扫描电镜、组织学观察、以及新骨的形成观察.结果:时间点大体观察、X线、扫描电镜、组织学观察及新骨的形成,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淫羊藿苷/固邦人工骨具有明显加速颜面部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作者:李善昌;宁尚波;姜炳华;闫磊;董兴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环氧化酶-2与骨桥蛋白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 (COX-2)与骨桥蛋白(OPN)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酶联法(ELISA)检测34例初发未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不同时期的78份标本,以及2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COX-2及OPN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初发未治组、未缓解组、复发组患者外周血中COX-2及OPN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P<0.05);正常对照组与完全缓解组患者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COX-2及OPN在未治组、未完全缓解组及复发组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每二者之间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及OPN在AML患者中的表达正相关(P<0.05).结论:COX-2及OPN的高表达可能与AML的发生发展相关.因此检测COX-2及OPN的表达水平对AML患者的早期诊断、监测疗效、预测复发和评价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于广晴;鲍莹莹;倪蕾;赵悦荣;段翠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0例钬激光输尿管结石碎石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钬激光输尿管结石碎石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钬激光输尿管结石碎石术的手术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加强钬激光输尿管结石碎石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20例患者的手术顺利进行,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及术后良好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及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王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颏下岛状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的应用

    自从1983年,Hurwitz等[1]解剖24例标本证明双侧颏下动脉均源于颌外动脉,且颏下动静脉一般较恒定,为颏下皮瓣应用提供基础研究依据.以颌外动脉的分支之一,颏下动脉供血的颏下岛状皮瓣[2]具有手术简单,不影响根治,整复效果理想,供区损伤畸形小,成活率高等优点,常被应用于修复面中部及下部软组织的缺损[3].我科自2000-08~2010-09开始将此皮瓣用于临床,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共进行该皮瓣手术25例,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姜炳华;曹香林;李善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米诺环素对大鼠脊髓损伤早期TNF-α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minocycline)对大鼠脊髓损伤(SCI)早期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36只)、损伤组(B组=36只)和损伤后米诺环素治疗组(C组=36只),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致伤B组和C组大鼠T8~T11脊髓,对照组不损伤脊髓.治疗组于术后1h腹腔注射米诺环素(90mg/kg),之后每隔12h给药1次,对照组和损伤组在相同时点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B组和C组于术后2h、6h、12h、24h、48h、72h处死大鼠取损伤段脊髓标本,A组在相应时间点取相应节段脊髓标本,切片后行HE染色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NF-α表达.结果:脊髓损伤早期损伤脊髓取材免疫组化镜检后发现A组大鼠脊髓TNF-α呈弱阳性表达;B组和C组伤后2h即有TNF-α表达,12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B组伤后72h TNF-α表达仍较A组高(P<0.05),而C组在伤后72h即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C组各时间点TNF-α表达均较损伤组低(P<0.05).结论:米诺环素可显著降低脊髓损伤早期组织中TNF-α的表达,为其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常刘;解婷茹;王日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7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肺功能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我院2008-01-01~2012-12-31的7例CPF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肺功能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年龄58~84岁,中位年龄65岁,6例有吸烟史,7例均有呼吸困难,咳嗽和双下肺爆裂音.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示双上肺为主的肺气肿及双下叶肺间质纤维化改变.肺功能结果[中位数(范围)]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为74%(71%~89%),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FVC为49%(31%~68%),FEV1占预计值为38%(25%~8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为22%(14%~42%).结论:CPFE综合征患者常见和突出的症状是呼吸困难,体征是肺底闻及爆裂音.HRCT为上叶肺气肿和下叶肺间质纤维化改变,肺功能的重要特点为弥散功能的显著降低而肺客积相对正常,其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传文;夏德刚;魏庆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干预组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心内科常规护理措施.结果:干预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死亡率,值得推荐.

    作者:张朝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儿重症肺炎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实施病情观察、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儿家长对护士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支架植入前后早期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a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支架植入对早期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a (MIP-1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分为冠脉支架植入组(PCI组)及冠脉造影组(CAG组),于PCI术前1h、术后1h及术后24h取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a的变化.结果:冠脉支架植入组与冠脉造影组术前血清平均浓度分别为(49.88±4.90)和(50.26±4.92),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冠脉支架植入组术后1h及术后24h MIP-1a的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冠脉造影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冠脉支架组及冠脉造影组的组内比较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脉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a水平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程度有限.

    作者:高山;吴明;于海波;曲红玉;于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胰腺癌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及CA19-9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PN)和糖类抗原19-9(CA19-9)表达.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OPN和CA19-9含量,数据采用SPSS1 7.0进行分析.结果:胰腺癌患者血清中OPN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且OPN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胰腺癌患者血清中CA19-9含量高于正常人和胰腺炎患者,患者血清中CA19-9的含量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无关.结论:血清OPN和CA19-9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确诊率,同时对疾病的进展程度和术后疗效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栾功一;王建杰;罗文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化学法合成葡萄内酯的研究

    目的:研究葡萄内酯的化学合成方法.方法:以自制的香叶基溴和伞形花内酯为原料,经Williamson反应合成葡萄内酯.结果:结构被确证为葡萄内酯,其收率为36%.结论:此合成方法简单,纯化容易,产品收率较高,适于工业化开发.

    作者:冯诗杨;焦淑清;蒋婷婷;杨博文;李岩;尚煜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完善医学专科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点滴

    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一门学科,其内容多、范围广,是一门较难掌握的课程.该学科属形态学范畴,实践性、应用性较强,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操作技能,独立工作思维能力等的发展.在完善解剖学实验课的同时,我们也遇到过许多困难,部分设施还不完善,学生注重理论课对实验课不够重视,忽视实验课的重要性.数年的教学给我们证实了实验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及培养学生独立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多年以来,我们逐步改善解剖实验教学的规范化,以提高解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HT)的超声检查声像图特征,以提高对HT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高频探头对42例已经被临床证实的HT患者检查,分析并总结HT的声像图特征,对声像图进行分类、对比研究.结果:HT超声声像图特征为甲状腺回声弥漫性不均、减低者占67%(其中包括回声弥漫性不均并夹杂条索样强回声),甲状腺回声局限性减低者占10%,甲状腺回声弥漫性不均合并结节者占26%,42例 HT患者甲状腺内径均有不同程度增大,以峡部的增厚为特征性表现;彩色多普勒均表现为弥漫性不均的实质内血流信号丰富,可呈“火海”样表现.结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具有较为典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能为临床明确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秦丽微;郑春梅;曹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