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血症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有明显上升的趋势.高脂血症是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总脂等血脂成分的浓度超过正常标准,高脂血症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为探讨血脂异常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本文就22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血脂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作者:万佳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电化学法检测原位收集获得的MCF-7细胞电化学信号,建立操作简单,快速、敏感、价廉、细胞用量少的原位细胞电化学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原位细胞收集法对电化学信号的影响.结果:采用电化学法检测原位收集获得的MCF-7细胞质,其电化学信号高于传统收集的细胞质电化学信号.结论:原位细胞收集缩短了检测前细胞处理的准备过程,提高了细胞电化学响应强度.
作者:程冠华;张树萌;陈年丰;武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利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动物模型,检测HIBD脑组织中神经丝蛋白-200 (Neurofilaments Protein-200,NF200)表达的动态变化,观察盐酸法舒地尔(Fasudil Hydrochloride Injection)对大鼠NF200表达的影响及对神经损伤后的保护与修复作用.方法:将新生7d龄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40只),缺氧缺血作用(HIBD组,40只),法舒地尔治疗组40只,每组再分为6h、12h、24h、72h、7d,5个亚组.Sham组只做左颈总动脉分离.HIBD组,法舒地尔组做左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及缺氧处理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法舒地尔(10mg/kg).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NF200的表达.结果:Sham组:可见NF200有微量表达,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HIBD组:NF200阳性细胞在造模6h出现表达,12h开始下降,24h降到低,此后逐渐升高.与Sham组NF200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法舒地尔治疗组各时间点NF200的表达均高于HI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BD组和法舒地尔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法舒地尔可能通过抑制Rho/Rock通路促进轴突再生和修复进而使NF200的表达增加.
作者:顾镜月;邵巍;孟庆云;穆国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固邦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淫羊藿苷与固邦人工骨复合,植入兔下颌骨的缺损区.分别在术后4、8、12周取材,进行大体现察、X线检测、扫描电镜、组织学观察、以及新骨的形成观察.结果:时间点大体观察、X线、扫描电镜、组织学观察及新骨的形成,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淫羊藿苷/固邦人工骨具有明显加速颜面部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作者:李善昌;宁尚波;姜炳华;闫磊;董兴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川芎嗪(2,3,5,6-四甲基吡嗪,Ligustrazine,tetramethylpyrazine,TMP)治疗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血清自由基水平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TMP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大耳白兔随机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川芎嗪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两组兔均采用伸膝制动OA动物模型法造模,制成免KOA模型.用生化法,检测3组兔造模后5周及9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制备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周时,与模型组相比,川芎嗪组SOD值升高(P<0.01),而MDA值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川芎嗪组SOD值与MDA值较低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0.01);9周时SOD值和MDA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川芎嗪能提高血清SOD含量和降低MDA含量,可通过提高机体自由基清除和抑制能力、改善自由基代谢,发挥对骨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作者:王建业;张涛;孙鹏;柳朝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挫伤性视网膜损伤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3例108眼眼挫伤分别经FFA及OCT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视网膜震荡表现轻,预后较好,而视网膜挫伤表现重预后差.结论:对于眼挫伤都应常规检查眼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要行FFA及OCT检查,他们是评价视网膜损伤的有效客观工具.
作者:徐瑶;顾灵玲;田虹;袁士仿;黎国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微创去除鱼尾纹同时提升外跐角的方法与技巧.方法:通过眉下切口去除眉下松弛皮肤,尤其是外侧段皮肤;游离出眼轮匝肌瓣、悬吊眼轮匝肌上外侧于眶上缘外1/3处的骨膜瓣上.结果:临床应用48例,鱼尾纹全部消失45例,3例明显减轻减轻.结论:眉部切口眼轮匝肌辩上提来去除鱼尾纹.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天琦;刘学源;刘金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海昆肾喜胶囊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疗效.方法:选择4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0mg/0.8mg一日一次,同时口服海昆肾喜2粒,一日三次.对照组24例只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方法同治疗组,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每日监测血压3次,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胱抑素、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UTP)等指标,且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胱抑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且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海昆肾喜胶囊可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残余肾脏功能,有利于延缓肾病进展,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张国艳;刘艳姝;牛效清;田宝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Cys-c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程度的关系.方法:选糖尿病肾病组60例,单纯糖尿病组61例,对照组61例.测定其血清Cys-c和mALB/Cr水平.结果:糖尿病肾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单纯糖尿病组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血清mALB/Cr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Cys-c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郭朝阳;麻春莹;范学财;高丹丹;袁福金;隋少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自从1983年,Hurwitz等[1]解剖24例标本证明双侧颏下动脉均源于颌外动脉,且颏下动静脉一般较恒定,为颏下皮瓣应用提供基础研究依据.以颌外动脉的分支之一,颏下动脉供血的颏下岛状皮瓣[2]具有手术简单,不影响根治,整复效果理想,供区损伤畸形小,成活率高等优点,常被应用于修复面中部及下部软组织的缺损[3].我科自2000-08~2010-09开始将此皮瓣用于临床,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共进行该皮瓣手术25例,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姜炳华;曹香林;李善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心舒宝片治疗冠脉造影提示稳定性斑块患者实际效用,并探讨其可能潜在机制.方法:选择“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狭窄介于50%~65%、稳定性斑块,且中医辩证属心血瘀阻证”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实验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舒宝片口服治疗.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2.50%,心电图总有效率达85.50%,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心舒宝片正确中医辩证施治联合规范化西药治疗,能更有效控制解剖分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症状,减轻心脏急性缺血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冬荣;林志典;林庚海;吴怡萍;蔡少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钬激光输尿管结石碎石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钬激光输尿管结石碎石术的手术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加强钬激光输尿管结石碎石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20例患者的手术顺利进行,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及术后良好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及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王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涎腺肿瘤的彩色多普勒影像表现、病理分级、分型与p-AKT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探讨p-AKT蛋白联合彩色多普勒影像对涎腺肿瘤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25例经病理证实的涎腺肿瘤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图像及病理组织,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活检切除的标本进行p-AKT蛋白检测.分析涎腺肿瘤的某些彩色多普勒特征性图与p-AKT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①p-AKT蛋白在涎腺恶性肿瘤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为82%,p-AKT蛋白在良性涎腺肿瘤中的阳性表达为17.5%,1明显低于恶性涎腺肿瘤组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涎腺恶性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各级别中p-AKT蛋白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显示随着肿瘤内血流分布的增多,p-AKT蛋白在涎腺肿瘤的表达也随之增高.④从影像上特征性表现的评分来看,分值越低,p-AKT蛋白表达越低;分值越高,p-AKT蛋白表达越高.结论:p-AKT蛋白在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阳性表达与涎腺恶性肿瘤的恶性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呈正相关,并且涎腺瘤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性表现与p-AKT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呈正相关.
作者:温鹏涛;吴绍宇;李荣雪;王英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以及二者的关系,探讨其在ACS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入选的ACS患者87例,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3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组27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组25例以及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其ET-1、CRP水平.结果:ET-1、CRP在ACS患者体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患者血浆ET-1、CRP水平高于UA组,且ACS患者血浆ET-1、CR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ET-1和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提示内皮素-1、CRP参与了ACS的发生发展,进一步证实,ACS的发病过程中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以及炎症反应的参与.
作者:孔繁和;杨光远;高伟勤;董天崴;赵晓辉;张磊艺;韩晓红;杨建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组织、良性病变组织和对照组织中CDH13基因及其甲基化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找出其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特异性甲基化PCR (MSP)法.结果:肺癌组CDH1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46.67%(21/45),对照组为2.22%(1/45),良性病变组为6.67%(3/45),前组与后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H13基因在肺癌中为0.5273±0.0687,在对照组中为0.8345±0.0385、在良性病变组织为0.8632±0.0465,前组与后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肺癌组织的CDH1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61.90%(13/21)明显高于Ⅰ+Ⅱ期33.33%(8/24) (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CDH1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70.59%(12/17)与无转移组的32.14%(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CDH13基因甲基化阳性组的T-钙黏蛋白阳性率23.81%(5/21)显著低于甲基化阴性组54.17%(13/24) (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T-钙黏蛋白基因含量明显降低,存在着CDH13基因启动子5'CpG岛高甲基化,且CDH13基因的高甲基化水平随着肺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而增高.
作者:王凤玲;隋小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实施病情观察、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儿家长对护士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细胞移植脊髓半横断大鼠脊髓损伤区域后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表达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胫骨及股骨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建立大鼠脊髓右半横断模型,造模后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于模型建立成功后7d,14d,21d,28d手术的大鼠进行BBB评分从而评估损伤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利用RT-PCR观察MBP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BBB评分均明显高于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模型组(P<0.05);术后随时间延长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模型组BBB评分逐渐增加,14、21、28d时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BBB评分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PT-PCR测试各时间点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和模型组大鼠脊髓中MBP mRNA的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且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骨髓单个细胞移植可提高脊髓组织中MBP的表达,有助于大鼠半横断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赵中男;杨建华;王莹;张富运;热吉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即刻义齿修复方法,并对其用于前牙区临时修复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在临床中,选7例前牙区需临时修复的病例,在拔牙后采用新型即刻义齿修复,观察1~3个月,对修复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新型即刻义齿在保证了患者永久修复前正常的工作和社交活动的同时,患者拔牙创、牙周情况预后良好,为患者永久性修复做了良好的过渡.结论:新型即刻义齿的临床应用是可行的,这为即刻义齿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修复方法.
作者:席俊明;徐爱辉;武传君;张桂香;席小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minocycline)对大鼠脊髓损伤(SCI)早期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36只)、损伤组(B组=36只)和损伤后米诺环素治疗组(C组=36只),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致伤B组和C组大鼠T8~T11脊髓,对照组不损伤脊髓.治疗组于术后1h腹腔注射米诺环素(90mg/kg),之后每隔12h给药1次,对照组和损伤组在相同时点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B组和C组于术后2h、6h、12h、24h、48h、72h处死大鼠取损伤段脊髓标本,A组在相应时间点取相应节段脊髓标本,切片后行HE染色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NF-α表达.结果:脊髓损伤早期损伤脊髓取材免疫组化镜检后发现A组大鼠脊髓TNF-α呈弱阳性表达;B组和C组伤后2h即有TNF-α表达,12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B组伤后72h TNF-α表达仍较A组高(P<0.05),而C组在伤后72h即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C组各时间点TNF-α表达均较损伤组低(P<0.05).结论:米诺环素可显著降低脊髓损伤早期组织中TNF-α的表达,为其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常刘;解婷茹;王日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后Wistar大鼠脊髓组织中tau蛋白动态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健康Wistar大鼠56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组用改良Allen法制备成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即作为手术组(48只);另1组则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仅开椎板,不损伤大鼠脊髓组织n=8).分别在12h、1d、3d、5d、7d、10d取出大鼠在T10及部分T9、T11椎板下的损伤脊髓组织制作蜡块并切片.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脊髓损伤后受损脊髓组织中tau蛋白的表达.结果:Wistar大鼠在急性脊髓损伤后,受损脊髓组织内即出现tau的阳性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tau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逐渐增多;伤后3d阳性表达到达大表达值,10d表达仍呈阳性且高于对照组.结论:损伤大鼠的脊髓组织后,组织中tau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在不同时间点上有一定的变化关系,为急性脊髓损伤后临床的早期干预时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周成福;梁宇;马晓茹;孙海中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