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长彬;吕明亮;刘红静;池星臣;陈楠;姜明霞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出血热院内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我院感染科近3年来的183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43例患者,按英感染部位进行统计学分类.结果:在43例(23%)院内感染的患者中,上呼吸道感染占首位为21例(49%)、肺内感染7例(16%)、消化道感染3例(7%)、泌尿系感染12例(28%).结论:需加强对患者有效的治疗、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预防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于文丽;李凯涵;王振杰;姚红;王凤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子宫肌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子宫肌瘤术后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22例,常规护理组22例.结果:临床路径组的病人满意度、依从性均高于常规护理组,住院天数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缓解手术患者的应急反应,提高满意度,值得推荐.
作者:刘国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对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重症肺部感染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实施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疗效显著.
作者:孙希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特点以及应用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03~2013-05收治的78例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他们的发病时间、并发症和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急救护理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心理护理减轻心理压力等有效地护理干预,并分析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结果:针对78例患者的发病特点采取了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的护理和药物治疗护理等护理措施,经过护理后调查发现,71例有效,有效率达到91.03%,7例无效,无效率为8.97%.结论:医护人员必须掌握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特点,并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进而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痛苦,减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淑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白介素-23mRNA在川崎病患儿诊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儿科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33例,健康儿童35例.取患儿淋巴组织穿刺组织,采用RT-PCR法测定白介素-23mRNA,ELISA方法测IL-6、IL-12和IFN-γ含量.结果:IL-23p19的基因表达量在两组中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川崎病组血清IFN-γ、IL-6、IL-12含量均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的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介素-23mRNA对川崎病患儿的诊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孙玉鸿;李莹;李雅江;金琦;高英英;马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手指完全离断患者再植的护理.方法:将100例手指完全离断患者再植患者随机分为现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并加强人文关怀,对照组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的满意度及优良率.结果:观察组在优良率及患者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并加强人文关怀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徐桂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影响成人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肱骨外科颈骨折重建肱骨颈干角度不同的病例疗效.方法:69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根据年龄、性别、术后颈干角重建程度按手术切开内固定方式、骨折后就治时间以及是否早期对患侧肢体进行功能锻炼分组;颈干角度选用X线片测量法[1]测量,术后随访评估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选用Neer评分进行评价.结果:69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均全部达到骨性愈合.其中Neer评分:优良率为78.26%.A(NSA127°~132°)组治疗效果优良率高于B(NSA127°~132°之外)组;锁定钢板加压固定方式的优良率高于螺钉、克氏针固定组治疗优良率.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颈干角重建程度、骨折切开内固定方式、骨折类型、患者性别、年龄、伤后治疗时间及是否早期进行患侧肢体功能康复锻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肱骨生理颈干角度的重建是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根据骨折类型选取适当的手术方式,较早的对患侧肢体进行功能锻炼是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
作者:刘虹辰;李长德;乔小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CT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确诊的10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CT扫描诊断,对照组采用B超诊断.结果:实验组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颈部CT对甲状腺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准确、可靠,值得推荐.
作者:柳光治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血浆MMP-2的变化,以及其与患儿颅内出血量和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40例和健康新生儿1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新生儿的血浆中的MMP-2的含量.结果: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血浆MMP-2的含量高于健康新生儿(P<0.05).新生儿血浆MMP-2含量按健康新生儿对照组、神经功能损伤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的顺序升高,并且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新生儿血浆MMP-2含量按健康新生儿对照组、出血量小量组、中量组和大量组的顺序升高,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血浆MMP-2含量与患儿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出血量呈正相关,对患儿病情判定和预后评估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娇;张立海;王显鹤;聂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双语教学是运用外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以中文为辅助手段来传授学科知识的教学方法,在我国,高校采用的外语媒介语主要为英文.自教育部2001年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后,双语教学开始在我国各大高校、各专业广泛开展起来,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2002年,在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提出,开展双语教学对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加快与国际接轨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朴金花;李晶;王迪迪;孙洁;欧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胱氨酸(CYS)对大鼠MCAO模型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干细胞凋亡相关蛋白核磷蛋白(NPM)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CYS保护细胞的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10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MCAO组与MCAO+ CYS治疗组各按时间点随机分为6个亚组,每亚组8只.MCAO+ CYS治疗组给予CYS(0.15mg/g),腹腔注射;MCAO组与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1mL/d),腹腔注射;TUNEL染色方法检测海马CA1区的神经干细胞的凋亡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NPM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MCAO组与MCAO+CYS治疗组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数目增加,MCAO组增加显著.假手术组海马CA1区NPM的表达有一定的数量,MCAO组表达数量增加,MCAO+CYS治疗组显著增强.结论:大鼠海马CA1区核磷蛋白可受大脑中动脉阻塞急性缺血缺氧的作用而表达水平增加,应用胱氨酸治疗大大增加核磷蛋白的表达.
作者:吴佳欢;朱晓峰;盛宝英;杨晓玉;齐志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疗效.方法:将我院近期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有限去骨瓣减压术.结果:观察组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国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鉴别榛花中八种金属元素.方法:榛花样品经干法或湿法处理后,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榛花中Na、Mg、Ca、Mn、Fe、Cu、Zn、Pb等八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榛花中Na、Mg、Ca、Mn、Fe、Cu、Zn、Pb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833mg/g、0.3576mg/g、1.7518mg/g、0.4858mg/g、0.1217mg/g、0.0812mg/g、0.2810mg/g、0.0557mg/g,其中Ca含量较高.结论:该测定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为榛花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栾芳;赵艳丽;李锦莲;武冬梅;冯艳茹;张楠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NADPH氧化酶在氟引起的小胶质细胞氧化应激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氟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1,5,10,25,50,100 mg/L的氟化钠处理BV-2小胶质细胞6,12,24h后,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以及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I处理后的小胶质细胞ROS水平变化情况.结果:BV-2小胶质细胞细胞氟化钠染毒后,细胞活力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组细胞内ROS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染氟组相比,NADPH氧化酶抑制荆API能够显著降低氟化钠诱导的BV-2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结论:氟能引起小胶质细胞氧化应激,NADPH氧化酶在氟诱导的ROS产生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胡玉华;颜凌;刘子酉;席淑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03~2012-11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患者35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在常规护理措施上融入优质护理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忧郁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及生存质量,P< 0.05.结果:SAS、SDS评分护理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护理组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均<0.05;对两组护理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护理组在护理过程中发生投诉例数(3例)以及发生错误例数(5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投诉例数40例及发生错误例数40例;对两组患者福利服务满意度进行对比,护理组服务满意175例,对照组服务满意14例.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护理组143例,对照组134例,P均<0.01.结论:在妇产科日常护理工作中融入优质护理,不仅可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降低术后合并症发生率,还可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促使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甘新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及神经导航用于经鼻蝶入路治疗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2007-03~2013-11,应用神经内窥镜结合神经导航技术经鼻蝶手术切除鞍上型巨大垂体肿瘤3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4倒,近全切除6倒,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术后5例出现尿崩症,其中1例需长期口服弥凝.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技术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肿瘤,具有对鼻腔正常结构损伤小、暴露清楚等特点,特别是对于传统显微镜手术不能暴露的鞍上结构显露满意.结合导航技术能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及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马逵;王富元;李爱民;孙维晔;刘希光;李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大鼠结肠促炎症性细胞因子IL-1β和细胞黏附分子CD44在UC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并分析和探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在UC中的作用及对这两个因子的影响.方法:用乙酸溶液制备UC大鼠模型,将清洁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美沙拉嗪治疗组、美肠安和美沙拉嗪联合治疗组.7d后各组大鼠结肠标本行HE染色,观察镜下结肠病理变化,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CD44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可见脓性分泌物、糜烂及溃疡,两组治疗组显著改善UC大鼠结肠黏膜的病理变化,并且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CD44的表达,其中美肠安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组的降低较美沙拉嗪治疗组更明显.结论:美肠安和美沙拉嗪联合使用可以明显降低IL-1β和CD44的表达,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美沙拉嗪.
作者:王雪;颜玉;任秀英;鲍秀琦;姜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比较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患者健康教育前肺功能指标第1s用力呼气容量(FEV1.0)、用力呼吸肺活量(FVC)和呼气高峰流量(PEER)均显著低于健康教育后,临床效果显著(P<0.05);患者健康教育后的社交能力、生活能力、抑郁心理、焦虑心理均显著低于健康教育后,生活质量大大提高(P<0.05).结论:健康教育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林玲;王一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进一步了解社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情况,为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可行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03~2013-12治疗且成功出院的2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进行心理状况方面的调查,并与常模进行对比.结果:社区康复期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躯体化、强迫、恐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脆弱、偏执、敌对、精神病性因子评分都领先于常模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一次住院治疗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脆弱者两项因子的评分相对于多次住院患者评分都较高(P<0.05),而其它因子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期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全面下降,其心理方面存在明显问题,所以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应及时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
作者:岳丰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CYP1B1 SNP rs1056827,rs1056836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关联.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CYP1B1 SNP rs1056827,rs1056836基因多态性,比较乳腺癌患者组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CYP1B1 SNP rs1056827,rs1056836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120例乳腺癌患者组和12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CYP1B1 SNP rs1056827基因型分布频率野生型GG为48.33/65.35%,杂合型GT为40.83/29.13%,突变型TT为10.83/5.51%,两组比较x2为7.71,0.01< P<0.05,等位基因频率野生型G为68.75/79.92%,突变型T为31.25/20.08%,两组比较x2为8.11,P<0.01;CYP1B1SNP rs1056836基因型分布频率野生型CC为49.17/66.93%,杂合型CG为37.50/26.77%,突变型GG为13.33/6.29%,两组比较x2为8.70,0.01<P<0.05,等位基因频率野生型C为67.92/80.31%,突变型G为32.08/19.68%,二组比较x2为8.73,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组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CYP1B1 SNP rs1056827,rs1056836基因型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提示乳腺癌的发生可能与CYP1B1 SNP rs1056827,rs1056836基因多态性具有某种关联.
作者:田寅;太史婧华;荆洪英;国玉芝;张志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