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DNF对Aβ致伤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功能修复的影响

冯旭;黄昕艳;江清林;赵锦程

关键词:海马神经元, Aβ1-42, BDNF, NG, Nm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浓度BDNF时Aβ致伤神经元突触形态及突触蛋白Ng、Nm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常规培养、鉴定,建立Aβ1-42寡聚体致伤神经元模型.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潮不同浓度BDNF与体外培养的Aβ1-42致伤神经元共孵育,对突触蛋白Ng、Nm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Aβ1-42与神经元共孵育24h后,10μmol/L、20呻l/L Aβ1-42神经细胞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Aβ致伤后神经细胞明显减少,胞体小,突起变短、消失.与0ng/mL组比较,BDNF5ng/mL、20ng/mL、100w/mL浓度组随着浓度增高,神经细胞存活状态有所恢复,有较多的圆形细胞和悬浮细胞,多数细胞突起数量较少、长度变短.正常对照组Ng、Nm免疫荧光染色表达强阳性,BDNF、10μmol/L Aβ1-42与神经元共孵育24h,海马神经细胞Ng、Nm平均荧光强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o.01);与0nVmL浓度组相比,其他各组(5ng/mL、20ng/mL、100ng/mL浓度)Ng、Nm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0.01),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g、Nm荧光强度仍较弱(P<0.05).结论:10μmol/L是Aβ1-42致伤海马神经元的较佳有效浓度;Aβ1-42可导致突触蛋白Ng、Nm的表达减少;BDNF可以通过押制Aβ1-42寡聚体所致突触蛋白Ng、Nm减少,发挥突触修复及神经保护作用.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浆VIP和β-E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活性肠肽(VIP)和β-内啡肽(β-EP)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浆中的含量,探讨二者在OSAHS发病过程中的病理生理意义,进而探讨二者可能的相互作用的机制.为OSAHS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实验对象为45例经过多导睡眠监潮(礤G)筛选的OSAHS患者,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m)为标准进行分度,其中轻中度组29例,重度组16例.对照组为经PSG监测排除OSAHS诊断的健康成人志愿者1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分别检测OSAHS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浆中VIP和β-EP的浓度.对VIP与β-EP的表达结果及二者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AHS患者血浆中V艘为高表达,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OSAHS轻中度组的Ⅵ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OSAHS组的VIP浓度明显高于轻中度OSAHS组(P<0.01).OSAHS患者血浆中β-腰为高表达,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OSAHS轻中度组的β-E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OSAHS组的β-EP浓度明显高于轻中度OSAHS组(P<0.01).在OSAHS重度组Ⅷ与β-EP的表达呈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IP和β-EP在OSAHS患者血浆中均存在高表达,且重度组明显高于轻中度组,说明二者在OSAHS的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VIP作为具有舒张血管作用的神经肽类物质,可以改善组织缺氧,但其过度表达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组织水肿,加重OSAHS的病情.β-EP的高表达,可构成缺氧、β-EP升高、呼吸抑制、缺氧这一恶性循环,导致OSAHS的病情的复杂化.VIP和β-EP两种神经肽在参与OSAHS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

    作者:詹俊杰;李竹;李江华;牟基伟;周旭峰;张美佳;杨琳红;夏军;魏晓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上颌后牙区牙种植体会

    目的:上颌后牙区牙种植的回顾研究.方法:选择2009-06~2011-06在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院口腔种植科以“上颌后牙区牙缺失”为主诉的就诊患者进行统计分析.使用CBCT影像和自带软件作为测量依据,潮量点选择在上颌第一磨牙腭侧根.结果:共17例病例,涉及23个上颌窦,牙槽骨垂直可用骨量小于8mm者占82.60%,水平可用骨量小于6mm占17.40%,垂直伴水平可用骨量不足占17.40%.上颌窦内提升7例,涉及8个上颌窦,平均提高上颌窦底3.04mm,均未发生上颌窦并发症.结论:锥形束CT在术前骨量的评估有重要的意义,上颌窦内提升作为一种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处理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朱杨;李鹤佳;李德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超声高频探头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与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探头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腮腺肿块的患者的声像图特点.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探头其频率高,分辨率强,超声图像质量好,对微细病变显示率高.CDH检查,典型的腮腺多形性腺瘤内可见“提篮样”[1]血流,为细小血管网环绕肿瘤,并分支进入肿瘤内部供养肿瘤的表现,少数肿瘤内部血流信号很少.尤其利于与腮腺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探头对腮腺的超声检查,可以获得腮腺及病灶的血流情况,减少误诊漏诊率.尤其利于与腮腺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结合敏感特异性的血流信息明显提高了腮腺多形性腺瘤[2]的诊断符合率,特别是肿瘤对腮腺的浸润程度和判断临床分期及选择治疗方案有较大价值,同时还可在术前判断对腮腺的侵犯深度,为临床术前分期提供更多依据.

    作者:刘海花;郑春梅;孙洪言;迟艳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高强度超声聚集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

    目的:探讨高强度超声聚集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高强度起声聚集治疗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现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术前、术中、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患者在术后恢复迅速,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作者:王朝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溶解液对CYP1B1 432密码子PCR引物稳定性的影响

    引物是所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etion,PCR)中必须使用的主要材料之一,引物的稳定性对PCR的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可以说是决定PCR成败的关键因素,而不同的引物溶解溶液对引物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我们在进行CYP1B1 432密码子(rd056836)的PCR中就遇到了该问题.对于引物的稳定性,多数文献[1,2]从引物长度,解链温度(Tm)引物序列,引物二聚体及引物自由能等方面考虑,而没有见到关于引物溶解溶液对于引物稳定性的报道,因而我们使用常用的引物溶解溶液灭菌双蒸水,灭菌去离子水和10mM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乙二胺四乙酸缓冲液(Tris-ED-TA,TE)溶解引物,通过P(R后电泳条带的亮度与脱氧核糖核酸梯状标志(DNA Ladder Marker)亮度的比较确定PCR效果,并将PCR产物进行了电泳和酶切后电泳的方法考察了引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使用去离子水和TE作为引物的溶解溶液较好,而使用灭菌双蒸水效果较差.

    作者:国玉芝;荆洪英;张志国;田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结肠癌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和正常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对结肠癌患者的发病机制、诊断、监测、治疗、预后等提供一定的良好的依据.方法:收集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2011-02~2012-12期间正常对照组21例,结肠癌患者术前组A期15例、B期19例、C期26例、D期8例,术后组41例.患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资料齐全.应用酶联免疫的方法检测样本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正常健康对照组、术前纽、术后纽均有表达.术前组、术后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纽,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结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水平,可作为临床上判断结肠癌良恶性程度高低的有效指标.对其诊断、监测、治疗及预后的情况等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王凯峰;衣甜甜;张立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脊柱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检查技术的价值

    目的:要比较回声不对称和小二乘法迭代法水脂分离影像(IDEAL) T2加权(T2W)与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成像(FFSE)的脊椎图像.方法:35个不同的脊柱病变的患者使用3.0T饱和脂肪T2W FRFSE成像获得的图像与T2W理想的FRFSE图像进行了对比.椎体的脊髓中期矢状面或近的中期矢状面的信号噪声比(SNR)效率进行了测量.图片都取得了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的共识,抑制脂肪合成和图像的整体质量分级标准为四点.一个配对t检验和秩的符号秩检验进行统计分析SNR效率,抑制脂肪合成和图像质量分数.结果:与T2W FRFSE成像相比,T2W IDEAL FRFSE椎体和脊髓成像的信号-信噪比效率较高,T2W FRFSE成像与T2W IDEAL FRFSE成像(P<0.05).T2W IDEAL FRFSE和饱和脂肪T2WFRFSE相比,明T2W IDEAL FRFSE具有明显的脂肪抑制(P<0.01)和图像质量(P< 0.01).结论:与T2W FRFSE饱和脂肪相比,IDEAL可以提供更高的图像质量,更稳定的信噪比效率.在3.0T磁共振脊柱成像中T2W IDEAL是一个有前途的技术.

    作者:徐涛;孟繁荣;武国宏;朱光宇;宋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作用直接,见效比氨溴索快,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薛俊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志物CD105在上皮性卵巢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及正常健康非妊娠妇女对照组血清中CD105的表达水平,对上皮性卵巢癌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良好的实验依据.方法:采集并分析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2010-01~2012-11期同上皮性卵巢癌患者34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14例及正常健康非妊娠妇女对照组19例的血清.患者的年龄统计学上无差异,临床资料齐全.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样本血清中CD105的水平.结果: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CD105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卵巢良性肿瘤,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CD105在临床病理分期中的表达水平不同,即恶性程度越高表达水平越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CD105在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者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CD105水平为该疾病的预防、诊断、监测、治疗及预后提供了一定良好的实验依据.

    作者:冯晓娜;衣甜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白藜芦醇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P53表达的影响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白藜芦醇对STZ(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UEC)的凋亡及晶状体中P53表达的干预影响,以探讨白藜芦醇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大鼠LEC进行P53基因蛋白表达的检测,计算P53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P53在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几乎无蛋白表达,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中蛋白表达高于白藜芦醇治疗组,且白藜芦醇低剂量组中蛋白含量高于白藜芦醇低剂量组.结论:白蓉芦醇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中P53的表达,押制大鼠LEC凋亡,从而抑制糖尿病性白内障的进展.

    作者:帅天姣;张剑;张涤;王冬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关节镜下单双根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比较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单束重建术和双束重建术重建ACL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10-05~2012-08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的4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2例采用的单束重建术(A组),18例采用的双束重建术重建ACL(B组).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前抽屉试验,Lachm~征检查以及轴移试验的比较,并采用Ly-sholm评分和Tegner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分.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前抽屉试验,Lachman征检查以及轴移试验均为阴性.②每组患者经治疗后的Lysholm和Tegner膝关节功能评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进行Lysholm和Tegner膝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显示单束重建与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束前交叉韧带和双束韧带前交叉韧带重建均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的运动功能.关节镜下行单束前交叉韧带和双束韧带前交叉韧带重建的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

    作者:乔建民;刘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佳木斯大学学生膳食行为和营养认知态度调查研究

    大学生营养状况是成年以后健康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中,青年担负着重要的责任[1].膳食行为既是饮食习惯,膳食行为正常则饮食习惯良好,反之则不好.大学生处在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阶段,合理膳食行为有利于身体健康和提高学习效率[2].大学生科学膳食行为主要是鱼、肉类、钙、锌与蛋白,一些膳食纤维增强代谢,维持日常活动,营养要全面均衡.认知是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习惯上将认知与情感、意志相对应[3].营养认知也称之为营养认识,是指人认识营养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营养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4].态度是指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营养认知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营养认知评价和行为倾向.调查研究大学生的膳食行为和营养认知态度,改善指导大学生膳食结构,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有重要现实意义[5].

    作者:薛勇;薛宇;颜玉;季庆辉;李娜;陈星;赵哲;范东研;刘艳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骨髓单个核细胞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行为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脊髓半横断模型,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对大鼠后肢功能及受损脊髓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大鼠双侧股骨和胫骨骨髓细胞,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备用.将10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8只;B组(PBS对照组),48只;C组(BMMNCs实验组),48只.大鼠术后1d、3d、5d、7d、14d和21d行BBB评分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受损脊髓组织中NT-3的表达.结果:各个时间点BBB评分测试表明A组较B、C组分值高(P<0.05);B组分值较C组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显示各个时间点C组大鼠受损脊髓中NT-3的表达量高于B组(P<0.05),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MNCs能够促进损伤脊髓组织中NT-3的表达,可能是其修复损伤脊髓,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作者:张富运;杨建华;王蕾;赵中男;热吉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齐墩果酸对白血病HL-60细胞PI3K、Akt、Cav-1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Oleanic add,OA)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PDK、Akt、Cav-1表达的影响.方法:OA作用HL-60细胞后,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RT-PCR法检测HL-60细胞PDK、Akt、Cav-1的mRNA表达.结果:OA作用于HL-60细胞后,细胞形态改变明显,出现凋亡小体,且PI3K、Akt、Cav-1的mRNA表达下调(P<0.01).结论:OA可抑制肌-60细胞增殖,这可能与其下调HL-60细胞中PI3K、Akt、Cav-1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迪迪;马微;葛堂栋;王明富;张鹏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及对策.方法:收集小儿感染性腹泻病例400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在发病人群中所占比例高的是1岁以下的婴幼儿,均以细菌性感染为主,春、冬季发病率高,农村高于城市.结论:小儿感染性腹泻是因患儿机体器官发育尚不完善,防御机制欠佳所致.

    作者:张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性颅脑损伤的急诊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的急诊护理.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照组实施急诊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的死亡率为6%,对照组的死亡率为1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取准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推广.

    作者:赵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组织瓣移植修复小腿毁损时供区血管蒂的应用研究

    目的: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逆行转位供血,与组织瓣移植吻合一次性修复小腿毁损伤.方法:取30例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男女各15例),以髂前上嵴、髌骨上缘为标志解剖观测(D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的走行、分支、分布与起始处外径;②血管外径在0.Smm和0.5mm时分别与起始处、髌骨下缘的距离;③旋眨动脉降支与膝周围动脉的吻合关系.结果:降支血管起始处的外径为(2.73±0.35)mm,外径为0.8mm时与起始处、髌骨下缘的距离分别为(21.55±1.23)cm、(9.09±1.09)cm;外径为0.5mm时与起始处、髌骨下缘的距离分别为(24.56±0.92)cm、(6.09±0.86)cm;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在下行过程中发出多支肌支、肌皮支和皮支,终支与膝上外侧动脉在骨膜处、深筋膜层和浅筋膜层均有广泛的吻合.结论:在小腿大面积毁损、创面无可供吻合的血管时,可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逆行转位供血,与组织瓣移植吻合进行一次性修复.

    作者:王玉孝;林加福;陈玲珑;高顺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GBP术对降低T2DM大鼠微血管病变风险评估

    目的:研究GBP术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并进一步探讨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发生机制,评估GBP术对降低T2DM大鼠微血管病变风险的作用.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T2DM大鼠).对成模的T2DM大鼠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行GBP术的手术组,行不规律内科治疗(食物中加入不定量的降糖药)的内科治疗组,和未实行任何治疗的未经干预组,以及健康大鼠的正常对照组.在未施行GBP术前,及施行GBP术后的第1周,2周,4周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对HBA1 C1、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进行分析.结果:行GBP术的手术组,大鼠的血小板参数和HBA1C1在术后一周时趋于稳定,术后2~4周逐渐恢复正常,微血管病变风险随之降低,甚至消失;不规律内科治疗组大鼠HBA1C1值和血小板参数值不稳定,上下波动,提示微血管病变风险仍存在;未经干预组的HBA1 C1值和血小板参数值均改变明显,提示糖尿病情加重即提示微血管病变风险升高.结论:GBP术对于降低T2DM大鼠微血管病变风险有确切的效果,及时行GBP术或可逆转微血管病变.

    作者:高佳;王跃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血清Cys-c水平能否可作为预防CHD病情程度参考指标.方法:选用CHD患者126例分两组,单支病变组64例,双支病变组62例,测其血清Cys-c和血脂水平.结果: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血清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逐渐升高;血脂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血清HDL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呈递减趋势.结论:血清Cys-c水平可作为预测CHD病程程度的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郭朝阳;麻春莹;范学财;高丹丹;袁福金;隋少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感染的病原菌及其对药性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病原菌和耐药性的临床资料.结果:培养出病原菌136株,其中细菌131株,真菌5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检出的60.3%.结论: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的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控制药物滥用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关键.

    作者:何芳;毛艳玲;林毅辉;朱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