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兴忠;赵冬梅;王嘉淇;陈立强;王培军;陈克功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IIb/IIIa受体拮抗剂)在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2007-08~2008-04,56例在我科住院的AC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替罗非班组.观察15d两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死亡、心力衰竭、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出血事件.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替罗非班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血事件主要发生在牙龈出血及皮下出血.未发生颅内出血等严重事件.结论: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立波;金艺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手术无论大小轻重对病人都是一个打击,若忽略了对门诊手术病人的护理,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医院正常秩序都有一定影响,病人希望手术后尽快离院,减少经济费用,随之出现了门诊手术病人的当日护理,虽然门诊手术病人不同于其他住院手术病人,手术简单,病程短,与护士初次接触等因素,病人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反应,这给医护技术和医疗体制提出了许多问题.笔者对门诊手术当日护理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总结如下.
作者:朱晓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水溶性氮酮和月桂氮酮对盐酸环丙沙星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对盐酸环丙沙星进行体外透皮吸收研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其透皮吸收速率.结果:2%的水溶性氮酮、1%的月桂氮酮对盐酸环丙沙星均有显著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结论:2%的水溶性氮酮对盐酸环丙沙星的透皮吸收效果好.
作者:高金波;侯艳秋;周海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对远志原药材木部及皮部中总皂苷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用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香草醛-高氯酸为显色剂,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75 nm处测定远志总皂苷含量.结果:以此方法对远志木部及皮部中总皂苷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为远志皮部总皂苷含量为3.33 %、木部总皂苷含量为0.69 %.结论:远志中皮部总皂苷含量远远大于木部,远志总皂苷主要存在于根皮中.因此,在提取远志中的总皂苷时,应选用根皮为原料药材.
作者:姜博;季伟鑫;盛宝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测定双奇口服液总多糖的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测定总多糖的含量.结果:葡萄糖质量浓度在1.99~9.95μg·mL-1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7%,RSD=0.28%;3批样品所测得的总多糖平均含量分别为2.87、2.95、2.92 mg·mL-1.结论: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双奇口服液中总多糖含量,快速准确,稳定性好,可作为该制剂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佟丽华;梁启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单鼻孔蝶窦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对86例垂体腺瘤采用单侧鼻中隔黏膜切口经蝶显微手术.结果:本组病例全切除加次全切除率达100%.结论:单侧鼻中隔黏膜切口经蝶入路可以减轻手术创伤,减少与鼻腔切口有关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经蝶窦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垂体腺瘤是治疗垂体腺瘤的有效、可靠的一种方法,具有切除彻底、创伤小、危险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杨福义;魏川江;刘晓谦;王雪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积累双侧顶孔的位置形态,孔径,颅内外相通,孔道方向的资料.方法:测定顶孔的位置是采用测顶孔至颅外矢状缝的垂直距离与顶孔至人字点的距离,其他内容用软体探针测之.结果:①顶孔的出现率为84%,右侧略多于左侧.②侧别孔数,以单孔型多.③颅外矢状缝的顶孔段形态以深波型,愈合型,锯齿型和微波型居多,占据了总数的95%,顶孔到矢状缝的平均垂直距离为6.87±1.90mm,顶孔至人字点的平均距离为34.32±4.75.④孔径以小于2mm的小孔为常见.⑤有64.91%与颅内相通.⑥孔道方向以斜前型,斜前内型,斜前外型和垂直型居多占总数的86.49%.结论:顶孔位置都是位于颅外矢状缝的顶孔段,所见顶孔以单孔型为多,顶孔段矢状缝以直型少其他各型相差不多,孔径多为小于3mm者,孔道以斜前型入颅腔者居多并且有超过半数的孔道与颅内相通.
作者:徐振宇;陈克功;韩淑云;陈立强;王凤臣;孙权;李永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在ICU收入的较多病人因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等因素常需要进行气管切开行人工气道来辅助呼吸.人工气道的建立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失去了正常呼吸道粘膜的滤过作用,使气体经开放的气道直接进入到肺内、加之灰尘及胃内容物反流等诸多因素,常常会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据报道,气管切开的病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约为29.1%.
作者:马英君;周秀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胆囊颈部嵌顿结石在腹腔镜手术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胆囊颈部嵌顿结石的腹腔镜手术86例的治疗资料.结论:认为胆囊颈部嵌顿结石只要完善患者病情的术前评估,严格合理地选择手术适应证,根据术中情况采取相应术式,胆囊颈部嵌顿结石在腹腔镜手术的处理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张作青;朱亚平;崔久安;王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丙酮酸氧化酶法筛查献血者ALT的准确性和价值. 方法:采用低、中、高值质控血清、脂血、溶血标本和300份无偿献血者血标本对该法的线性、重复性等进行检测.结果:测定值与理论值相关系数r=0.0998,高、中、低值批间CV值分别为5.1%、4.7%、4.9%;批内CV值分别为4.0%、3.5%、3.8%.脂血、溶血的干扰很小.结论:微板丙酮酸氧化酶法测定ALT操作简答,结果准确,影响因素少,适合血站筛查使用.
作者:信红霞;杨光;王成英;解福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心理护理在献血工作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不仅关系到血液质量,同时也是科学和艺术的高度结合.无偿献血者由于其性别的不同、背景的不同及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其心理状态差别很大.
作者:马振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考察4-氨基水杨酸钠结肠定位胶囊体内靶向性.方法:利用X-射线跟踪技术验证4-氨基水杨酸钠口服结肠定位胶囊在人体内的靶向性.结果:4-氨基水杨酸钠结肠定位胶囊在结肠黏附性、靶向性较好.结论:该实验为4-氨基水杨酸钠结肠定位胶囊的研究提供了一定实验基础.
作者:于莲;张喆;郝建萍;董宇;张传美;李爱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手术前后病人血钾浓度的变化对术后机体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07-01~2008-03共86例手术病人手术前后血钾浓度的变化,并观察术后胃肠道动力、肌力及出现尿潴留等情况.结果:手术后立即补钾者较2d后补钾者机体恢复快,相关并发症少.结论:术后及时调整钾离子的水平对机体的恢复具有重要影响.
作者:赵百秋;许加信;张荣荣;牛广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下肢皮肤溃疡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感染性疾病,慢性下肢皮肤溃疡是因临床处理不当,或并存影响愈合的疾病,致使溃疡经久不愈、创面加深加宽或愈合后复发.我们从2000~2004年收治下肢皮肤溃疡病例20例,均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王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我国从70年代初开展结肠镜诊疗技术以来,一直是双人操作,由助手按照术者的提示进退结肠镜,术者只是调节上下左右角度和旋转镜身,部分参与退镜操作.80年代以来国内少数医生开始尝试单人操作,单人操作法由于术者可以随时感受到插镜中的阻力,只要不盲目推进,强行插入,即具有极大的安全性,是以目前单人操作法在国际上已成为结肠镜插入法的主流趋势.我院于2002年开展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至今已完成1820例,从未发生穿孔等并发症,熟练者可以在十几分钟内迅速插入盲肠,退镜时可以从容观察病变,病人痛苦少,安全性高,诊断准确,现将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娄晓光;陈玉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sICAM-1和TNF-α的作用.方法:测定60例ACS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sICAM-1和TNF-α浓度.并将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他汀组和常规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他汀组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干预4周后对他汀组及常规组再次采血测定上述指标,比较两组药物干预后血清sICAM-1、TNF-α的变化及相关性.结果: ACS组sICAM-1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他汀组和常规组比较sICAM-1和TNF-α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降低ACS患者血清sICAM-1和TNF-的作用.
作者:高山;苑淑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病理特征,多发生于绝经前年轻妇女,预后较其它类型乳腺癌预后差,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和治疗进展进行论述.
作者:刘洪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讨论翼状胬肉显微手术切除后局部应用曲安奈德的疗效及安全.方法 :我院收治翼状胬肉103例(136只眼), 均先行显微手术切除翼状胬肉.用曲安奈德5mg于术中,术后2周、术后一个月局部球结膜下注射.结果:术后随访1年,应用曲安奈德能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曲安奈德是一种安全,有效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药物,可以作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常规用药.
作者:杨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为减轻妥布霉素的肾毒性,应用川芎嗪进行预防其肾毒性的实验研究.方法:实验大鼠分三组:Ⅰ组正常对照组、Ⅱ组中毒模型组、Ⅲ组川芎嗪预防组.给大鼠腹腔注射妥布霉素制成中毒模型,注射川芎嗪预防肾毒性,用药前、后检测大鼠的肾功能、尿酶等指标,实验结束后进行肾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模型组尿NAG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比正常组增高,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低于正常组,血中的尿素氮(BUN)及肌酐(Cr)含量均比正常组增高,形态学检查可见模型组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广泛性坏死.川芎嗪预防组各项功能指标有所改善,形态学检查变性情况减轻.结论:川芎嗪对妥布霉素的肾毒性有预防保护作用.
作者:刘晓梅;王景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纳络酮对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谷氨酸(Glu)、β-内啡肽(β-EP)含量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12只,随机分为脑出血组,脑出血+纳络酮(FDPM)组,两组各分为(出血前,出血后4h、6h、12h、24h、72h、7d)7个时间点.利用化学方法测定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Glu含量,采用放免技术检测脑出血周边组织β-EP含量;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出血周边组织中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大鼠脑出血后4h血肿周边脑区Glu含量开始升高(P<0.01),在血肿形成的高峰期12h达峰值;大鼠脑出血后4h血肿周边脑区β-EP含量开始升高(P<0.05)在血肿形成的高峰期72h达峰值.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6h出现凋亡细胞,12h上升显著(P<0.01),3d凋亡细胞达峰值,7d时仍存在较多凋亡细胞.纳络酮干预后Glu、β-EP含量,凋亡细胞数量与脑出血组对应时间点比较显著下降(P<0.01).结论: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Glu、β-EP含量增高,脑出血周边组织神经细胞存在长时间凋亡,Glu、β-EP可以促进其凋亡;纳络酮干预后Glu、β-EP含量降低,纳络酮减少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神经细胞凋亡.
作者:黎明;韩凤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