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导引下肝、肾囊肿的介入治疗体会

张雪松;刘振玉;胡洋

关键词:CT, 肝、肾囊肿, 介入性, 硬化剂
摘要:肝、肾囊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良性疾病,50岁以上者至少有50%的人发生肝或肾囊肿.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当囊肿长大到一定程度压迫临近器官时,可产生一定的临床症状[1~3].小的无症状的囊肿不需治疗,大的囊肿和(或)有症状时需治疗.以往采用手术治疗,目前佳的治疗方法是采用CT导引下的介入治疗,可以代替原来传统的手术治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辨证论治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5例临床观察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长、病情缠绵.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且易复发.自2004-03~2008-10笔者应用辨证论治内服中药配合耳穴压豆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指导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伴有心衰患者,目前好的治疗办法是实行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需抗凝治疗,以防血栓形成和体循环栓塞的发生.但与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及栓塞是换瓣术后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故出院后患者是否能做好自我管理,对提升生活质量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对瓣膜替换术后的患者着重进行了健康指导,现报道如下.

    作者:葛晓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22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在鼻内镜下手术加射频治疗的疗效观察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科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其临床特点是手术后易复发,有恶变倾向,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目前,已引起越来越多鼻科医生的关注,并有多方研究报道[1~6].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在鼻内镜下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已获得良好疗效,并已为国内外鼻科学者达成共识,但在手术后如何控制其复发率则少见报道.笔者对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22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在手术中或手术后加用射频处理术腔创面,并将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防止乳头状瘤术后复发进行了探讨.

    作者:于海江;沈美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早期积极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0例疗效观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肌梗死(AMI)发病率明显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对AMI患者采取早期积极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AMI的近期疗效及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现对我院2003-06~2008-07共30例AMI静脉溶栓病例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朱礼真;徐坤;苗洪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膀胱平滑肌瘤1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43岁.因排尿费力两年为主诉入院,病人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费力、无血尿、脓尿病史.查体: 一般情况尚可,神情语明,T 36.5℃,P 84次/分,20次/分,BP150/105mmHg,心肺无异常,双肾未触及,肾区无叩痛,无压痛,耻骨上区可触及约4cm×4cm大小的肿物,质硬无压痛.膀胱镜检见,膀胱底部三角区可见一半球形肿物突入膀胱内,大小约5cm×5cm,膀胱黏膜正常.

    作者:桂士良;都艳梅;李素飞;秦文波;罗振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分娩前孕妇血凝项目检测的临床应用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三项凝血指标的检测是检查凝血功能的基本项目.产妇在妊娠期间,特别是在分娩前期,凝血功能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以应对分娩这一生理过程.我们对孕妇分娩前PT、APTT、Fib 进行检测,掌握其在生理状态下的凝血状态,以便对病理状态下分娩前孕妇进行筛选,预防和及时治疗出血性疾病和血栓疾病.

    作者:苏雪莹;周丽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机械离心力对成骨细胞中Runx2表达的影响

    ,余同.30min后分别同时提取RNA,RT-PCR检测Runx2基因表达.结果: Runx2 mRNA表达在B组较A组明显增高(P<0.05),D组比B组明显降低(P<0.05);C、D组与A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9).结论:BMPs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在成骨细胞将力学信号转化为生化响应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可为牵张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外源性应用BMPs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程宗生;关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对急性阑尾炎外科治疗的指导意义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对急性阑尾炎外科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外科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病人,对症状典型者B超图像特征与术中所见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声像图表现及术中所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2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5例;阑尾周围脓肿9例;结论:超声检查可以对大多数急性阑尾炎做出及时正确诊断,对急性阑尾炎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兰英;曹莉;丁永宁;张海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BDNF和红景天甙对体外神经干细胞向GABA能神经元分化的研究

    SE、Brdu/GAD65阳性分化率均高于对照组、BDNF组和红景天甙组(P<0.05),且Brdu/GAD65阳性分化率高于本组3、7d(P<0.05).结论:①红景天甙有利于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②红景天甙可以提高BDNF对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③BDNF与红景天甙联合有利于神经干细胞向GABA能神经元分化.

    作者:和梅;张瑶;李莹;杨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万寿菊全株化学成分预试

    目的:探讨万寿菊花、茎叶、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试管法、薄层色谱法分别对万寿菊的花、茎叶、根的石油醚、95%乙醇、水提取液进行成分研究.结果:万寿菊花中含有多糖、黄酮、蒽醌、氨基酸、挥发油、生物碱.万寿菊茎叶中含有多糖、黄酮、香豆素、皂苷、生物碱.万寿菊根中含有多糖、黄酮、香豆素、皂苷.结论:万寿菊全株中含有丰富的天然有效成分,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作者:张婷婷;张宇;吴莉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腭咽软组织中iNOS与OSAHS患者咽腔狭窄的关系

    其具体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iNOS既可能是OSAHS的产物,同时它们又可能是加重OSAHS的原因.

    作者:姚雅芬;詹俊杰;金银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骨碎补复合材料对牙槽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牙周病所致的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目前用于骨缺损修复的材料主要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天然衍生材料和复合材料,南京东南大学吕晓迎教授用猪骨提取的经羟基磷灰石和壳聚糖交联法获得的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并用该复合材料进行了动物骨缺损的试验研究.骨碎补作为中医骨伤科的常用药物之一[1],在临床上应用己有很长的历史,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骨碎补具有促进骨折愈合、强骨补肾的功效[2].本试验用骨碎补的粉剂加入到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观察这一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情况.

    作者:孙庆顺;李慕勤;刘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脾切除术后胃短血管出血12例分析

    脾切除术虽已在各级医院开展,但术后胃短管出血仍有发生.我院自1980年以来收治的创伤性脾破裂大部分行脾切除术,其中12例术后胃短血管出血,教训深刻.

    作者:王友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8种不同检材提取DNA的结果分析

    果有实际指导意义,在后分析阶段也有不同的效果.

    作者:张永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脉支架的临床应用价值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非处科性方法,它明显改善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近、远期效果.

    作者:徐鹏;李萍;许传斌;张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将情境教学法融入耳鼻喉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耳鼻喉科见习常常是由教师带领10~13名学生一起看一个病人,主要由教师或一名学生进行问诊,大多数学生只能做为旁观者,学生学习较为被动、不感兴趣,而且采集病史的能力与临床沟通能力不能得到切实的训练和提高[1].

    作者:冯长生;张海侠;王志敏;王银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柚子皮中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类化合物、果胶和色素等, 但其开发利用价值还远不止如此[2].本文利用柚皮热水回流提取,以葡萄糖为参照品,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柚皮中水溶性多糖的含量.其结果表明柚子皮中含有多糖,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作者:张楠楠;宗希明;田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散瞳治疗前葡萄膜炎53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前葡萄膜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为常见的眼科疾病,绝大多数属内源性常反复发作,并可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是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1].在诊断明确后尽早散瞳,对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有着重要意义,我院采用散瞳药物治疗及中医疗法渗透配以心理沟通等辅助手段,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泽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一起风疹暴发疫情的处理与分析

    2007-05-09~2007-07-03我区某中学发生一起发热性出疹性疾病(Rash and Fever Illess,RFIS),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标本血清学检测,证实为一起风疹暴发流行,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101例儿童接种水痘疫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原发感染为水痘,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带状疱疹.水痘为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分批出现的皮肤黏膜的斑、丘、疱疹及结痂,全身症状轻微.本病整个病程平均2~3周.任何年龄均可感染,但以婴幼儿及学龄期儿童发病较多.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现就我院所辖社区免疫接种水痘疫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苏红梅;夏冰;姚红;柳晓红;张成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