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448例乳腺恶性肿瘤病理及年龄情况分析

余志红;王捷;吴丽霞;瞿伟;黄丽萍

关键词:乳腺恶性肿瘤, 病理类型, 发病年龄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类及好发年龄、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在发病年龄上的差别.方法 按肿瘤病理学及遗传学分类对乳腺肿瘤进行病理分类.将2 448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从21岁开始每5年为一个年龄组进行分段并作统计.将病理分类前5位的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浸润性小叶癌、黏液癌、髓样癌及导管内原位癌的好发年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448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中,高发病年龄段在41~55岁(1 294/2 448,52.86%),以46~50岁(459/2 448,18.75%)为高发病年龄段.病理分类前5位是: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1869例(76.35%),平均年龄(48.94±30.85)岁;浸润性小叶癌117例(4.78%),平均年龄(51.39±11.33)岁;黏液癌58例(2.37%),平均年龄(57.91±15.76)岁;髓样癌41例(1.67%),平均年龄(48.50±11.23)岁;导管内原位癌133例(5.43%),平均年龄(49.74±14.05)岁.髓样癌、导管内原位癌发病年龄与浸润导管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16,P=0.370;F=0.242,P=0.623),浸润性小叶癌、黏液癌发病年龄与浸润性导管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0.527,P=0.032;F=0.653,P=0.041).结论 乳腺恶性肿瘤高发病年龄段在41~55岁,以46~50岁为高发病年龄段.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在发病年龄上存在差别.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的分子特征

    目的 初步调查儿童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特征.方法 收集10名HBV感染的儿童血清标本,抽提血清中的HBV DNA,采用PCR扩增HBVS基因并测序,利用Genotyping软件对PCR产物序列进行分型,并分析HBV S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10份血清标本中,扩增出HBV S基因并成功测序6份,其余4份扩增阴性不满足测序要求.6份PCR产物所测序列标本经Genotyping比对后,均属于B型,与NCBI收录的参考序列AF100309同源性高;5例是adw,1例是ayw.HBV S基因中编码“a”抗原决定簇的核苷酸序列突变点分别为G529A、T531C、C534A、T562A、T581-A、A589C.编码“a”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序列突变点分别为I126T、P127T、S143T、G145A.核苷酸突变点G529A、T562A不引起编码“a”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序列突变,为无义突变.而其他4点突变均可引起编码“a”抗原决定簇相应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结论 所调查儿童主要感染B基因型HBV;其感染的HBV S抗原“a”决定簇的氨基酸序列出现I126T、P127T、S143T、G145A的突变,可能是逃避乙肝疫苗诱导的免疫保护的一种机制.

    作者:周艳;刘发娣;刘金辉;王鹏;熊英;龚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白英水提物对肺癌SPC-A-1细胞的凋亡及bcl-xl、bid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白英水提物(extracts of solanun yratum thumb,ESL)对肺癌SPC-A-1细胞凋亡及基因bcl-xl、bid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法制备ESL,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白英处理组.白英处理组加入ESL,终质量浓度分别为12.5、25.0和50.0 mg· mL-1;正常对照组的培养细胞不加药物处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细胞中bcl-xl、bid基因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白英处理组SPC-A-1细胞增殖有显著性下降,细胞凋亡显著性增多(P<0.05);bcl-xl mRNA和Bcl-xl蛋白表达降低、bid mRNA和Bid蛋白表达升高(P<0.05),并随ESL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加强.结论ESL能诱导人肺癌SPC-A-1细胞上调bcl-xl基因表达,下调bid基因表达,且作用有一定的量效关系,这可能是白英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作用机制.

    作者:王美凤;余乐涵;万慧芳;涂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小剂量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降低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的常规剂量,以期在确保疗效的基础上,减轻不良反应,节省费用.方法 在自愿的基础上,选择7~66岁301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n=150)按30 mg·kg-1小剂量顿服吡喹酮;对照组按40 mg·kg-1常规剂量顿服吡喹酮.观察2组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后3个月进行病原学疗效考核.在患者治疗期间,要求其不再接触疫水.结果 治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粪便虫卵阴转率分别为86.00%、92.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的不良反应以观察组更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33% vs 56.95%,P>0.05).结论采用30 mg· kg-1小剂量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能保证疗效、减轻不良反应、节约费用.

    作者:李剑珉;徐军;涂永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雷帕霉素靶蛋白在糖尿病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机制中的作用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1-2]提示,2型糖尿病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因此有学者提出将AD称为“3型糖尿病”[3].其中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不仅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而且在A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由此推测,IR可能是搭建糖尿病与AD的桥梁.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位于胰岛素信号通路的中心环节[4],在接受生长因子、营养(葡萄糖)和能量信号后,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和代谢,并反馈调节胰岛素敏感性,通过IR而影响胰岛素信号传递.本文就mTOR在2型糖尿病增加AD发病风险机制中的可能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刘建坤;马云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PTEN与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PTE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与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4例肾透明细胞癌(TNM病理分期:Ⅰ期45例,Ⅱ期29例,Ⅲ期8例,Ⅳ期2例;细胞核分级:1级49例,2级21例,3级11例,4级3例)中PTEN的表达情况,分析PTEN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TNM病理分期、细胞核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PTEN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的TNM病理分期、细胞核分级呈负相关(r=-0.354,P=0.001;r=-0.402,P=0.000 1),即PTEN的表达随着TNM病理分期和细胞核分级的增高逐步降低.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中PTEN的表达是了解其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晨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寒喘舒片对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寒喘舒片对免疫功能作用的影响.方法 分别取昆明系小白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西洋参丸组,寒喘舒片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分别观察寒喘舒片对小白鼠免疫器官的质量、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FC数、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 寒喘舒片大小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1),能明显增加小白鼠的胸腺质量(P<0.01),对脾脏质量增加不明显(P>0.05);寒喘舒片大小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明显增加小白鼠腹腔吞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和吞噬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寒喘舒片可增强小白鼠腹腔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寒喘舒片大小剂量组能使小白鼠的PFC数增多,而且以大剂量组作用更为显著(P<0.01);寒喘舒片两个剂量组均能提高E花结形成百分率,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提示寒喘舒片能增强小白鼠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功能.结论 寒喘舒片具有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

    作者:张丽玲;许楠;郭超;方泰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448例乳腺恶性肿瘤病理及年龄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类及好发年龄、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在发病年龄上的差别.方法 按肿瘤病理学及遗传学分类对乳腺肿瘤进行病理分类.将2 448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从21岁开始每5年为一个年龄组进行分段并作统计.将病理分类前5位的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浸润性小叶癌、黏液癌、髓样癌及导管内原位癌的好发年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448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中,高发病年龄段在41~55岁(1 294/2 448,52.86%),以46~50岁(459/2 448,18.75%)为高发病年龄段.病理分类前5位是: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1869例(76.35%),平均年龄(48.94±30.85)岁;浸润性小叶癌117例(4.78%),平均年龄(51.39±11.33)岁;黏液癌58例(2.37%),平均年龄(57.91±15.76)岁;髓样癌41例(1.67%),平均年龄(48.50±11.23)岁;导管内原位癌133例(5.43%),平均年龄(49.74±14.05)岁.髓样癌、导管内原位癌发病年龄与浸润导管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16,P=0.370;F=0.242,P=0.623),浸润性小叶癌、黏液癌发病年龄与浸润性导管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0.527,P=0.032;F=0.653,P=0.041).结论 乳腺恶性肿瘤高发病年龄段在41~55岁,以46~50岁为高发病年龄段.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在发病年龄上存在差别.

    作者:余志红;王捷;吴丽霞;瞿伟;黄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术前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卵巢切除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卵巢切除患者术前个体化教育性干预和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 60例卵巢切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术前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术前准备及宣教,比较入院后次日(干预前)与术前1 d(干预后)2组患者焦虑值及生理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呼吸)测量值.结果 入院后次日2组焦虑值、生理指标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常模焦虑值[(39.34±8.67)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在接受个体化心理干预后,焦虑值、收缩压有明显的降低,均低于对照组(P<0.01);入院后次日与术前1d焦虑、生理指标测量结果比较:对照组除舒张压外各指标均有所提高,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各指标均有降低,焦虑值、收缩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术前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焦虑症状,缓解患者焦虑状态,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及术后的康复.

    作者:胡杨;刘桂萍;张晓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异常率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踝肱指数(ABI)异常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检测初诊T2DMABI值320例,ABI<0.9或≥1.3为异常组(A组),0.9<ABI<1.3的T2DM为正常组(B组),比较A组与B组2组间临床代谢参数差异,分析初诊T2DM发生异常ABI的危险因素.结果 320例初诊T2DM中ABI异常者为73例(22.8%),A组年龄、高血压病程、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白蛋白(uAlb)及吸烟率明显高于B组(P<0.05),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uAlb为异常ABI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初诊T2DM中异常ABI者较高,年龄、高血压病程、TG、LDL-C、HbAlc、uAlb及吸烟为异常ABI的影响因素,年龄、uAlb为影响异常ABI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江芳芳;喻云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中碘油用量的分析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中碘油的用量.方法 将6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28例和B组36例.A组患者采用肝固有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采用局部麻醉,在大C臂机下将5F肝管推送至肝固有动脉.先将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40 mg、注射用顺铂50 mg、氟尿嘧啶1 000 mg在透视下经5F肝管缓慢注入;再将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20 mg与40%超液化碘油10~20 mL充分混匀,配制成混合液20 mL,在透视下经5F肝管缓慢注入;后将10 mL的明胶海绵微粒在透视下经5F肝管缓慢注入,术毕.B组采用超选择性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在大C臂机下将3F微导管超选择至肿瘤滋养动脉后,在透视下经3F微导管注入药物,同A组;碘油用量在A组用量的基础上再增加10 mL.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无肝功能损害及生存、复发等情况.结果 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80.5% vs 46.5%,P<0.05).A组肿瘤较原病灶缩小1/3所占比例明显低于B组(28.6% vs 55.6%,P<0.05),A组肿瘤较原病灶缩小1/2所占比例明显低于B组(46.4% vs 69.4%,P<0.05).A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71.4% vs 41.7%,P<0.05).A组肿瘤周边复发率明显高于B组(53.6% vs 19.4%,P<0.05).A组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B组(0.0%vs 8.3%,P<0.05).结论 超选择性插管并完全栓塞肝癌的血供及碘油用量的增加可以明显的提高疗效,而肝功能不会受到明显的损害.

    作者:谭少庆;张捷;李剑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肠内生态免疫营养的研究进展

    我国营养支持运用起步于上个世纪60年代,始有锁骨下静脉插管输注营养液的试探性肠外营养支持,七十年代初期有较规范的肠外营养支持,到中期已有比较正规的肠内营养支持,由于肠内营养具有有效、安全、经济的特点,近年来肠内营养发展迅速,肠内营养支持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到2004年,估算肠外营养运用量高达150万例次/年,肠内营养15万例次/年.随着肠内营养临床病例增多,临床经验的丰富与积累,加之人们对肠道功能认识不断深入,肠内营养已经改变初单纯为机体提供营养素的认识,逐渐地成为临床某些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传统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维持机体正氮平衡、维护肠道正常黏膜屏障、以及在危重病和急性应急情况下减少相应并发症可取得疗效,但是,临床需肠内营养病例往往伴有免疫系统及肠道菌群紊乱与低下.普通肠内营养在提升机体免疫和维持肠道正常菌群方面作用有限,为适应临床需要,在肠内营养内添加特殊的营养素和(或)微生态制剂就自然而然地得到重视及运用,从初肠内营养发展到肠内免疫营养再到肠内生态免疫营养,都取得满意临床治疗效果,现就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发展过程、生态免疫营养作用机制及生态免疫营养临床运用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彭光喜;程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成人重症破伤风4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成人重症破伤风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应用改进后的破伤风治疗方法治疗成人重症破伤风4例,分析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4例患者均予以注射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或破伤风抗毒素、抗感染、营养支持、肌松镇静解痉等综合治疗.4例均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4例患者中1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合并肺部感染,1例有吸毒史.4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应用改进后的破伤风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所研究病例的治愈率,改善重症破伤风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滋凤;余明主;曾小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目的 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7例(43眼)伴有不同程度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药物控制眼压基本正常后,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眼压、佳矫正视力及前房深度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前眼压药物控制在1.94~3.30 kPa,平均(2.44±0.19)kPa,术后6个月眼压平均为(1.80±0.27)kPa,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术前前房中央深度为(1.42±0.27)mn,术后6个月为(2.58±0.31)m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张倩;刘菲;付书华;石珂;彭翠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对56例VAP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进行分析.结果 56例VAP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共78株,居前6位的主要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 PAE,24.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12.8%),大肠埃希杆菌(ECO),10.3%),金黄色葡萄球菌(8.9%),鲍曼不动杆菌(ABA,7.7%),肺炎克雷伯菌(KPN,6.4%).PAE以耐哌拉西林(63.1%)、头孢唑啉(57.9%)、头孢他啶(52.6%)、左氧氟沙星(52.6%)为主,SMA以耐亚胺培南(100.0%)、美罗培南(100.0%)、哌拉西林(100.0%)、头孢唑啉(90.0%)、阿米卡星(9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0.0%)为主,ECO以耐环丙沙星(75.0%)、头孢唑啉(62.5%)、哌拉西林(62.5%)、左氧氟沙星(62.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2.5%)为主,ABA以耐哌拉西林(83.3%)、环丙沙星(66.7%)、头孢唑啉(66.7%)为主,KPN以耐头孢唑啉(80.0%)、哌拉西林(80.0%)、环丙沙星(60.0%)、左氧氟沙星(60.0%)为主.结论 V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率高,加强预防及合理抗生素治疗有助于VAP的防治.

    作者:晏斌林;赵年贵;冯清洲;杜娟;刘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三维螺旋CT引导建立经皮肾通道在复杂性肾结石PCNL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在三维螺旋CT造影、重建技术引导下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在PCNL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2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先行俯卧位螺旋CT扫描,造影后再进行三维重建,根据结石的部位、形状、大小和有无肾盏积水的情况,确定穿刺点、穿刺角度和穿刺深度,建立理想的穿刺通道.结果 120例患者手术中有107例1次穿刺成功,13例经微调后2次穿刺成功.手术历时50~150 min,平均100 min.术中无通道建立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一次性行PCNL取净结石98例,22例1周后经肾造瘘管再行PCNL取石·其中多发性肾结石未取净14例;结石取净106例,总取净率为88.33%.结论 三维螺旋CT有助于复杂性肾结石PCNL术中明确穿刺定位、经皮肾通道的建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结石的清除率.

    作者:汪训保;梁朝朝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主动脉瘤的外科综合治疗

    目的 总结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39例各类主动脉瘤行人工血管移植、介入腔内隔绝、“杂交手术”等外科综合治疗的经验,探讨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手术新技术的应用.方法 单纯Bentall手术3例,单纯升主动脉置换1例,David手术1例,Wheat手术1例,Bentall及右半弓人工血管置换术2例,“杂交手术”5例(I型杂交:Bentall手术+全弓置换+介入腔内隔绝降主动脉1例;Ⅱ型杂交:主干与分支动脉人工血管转流+介入腔内隔绝降主动脉及左半弓4例),降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4例,降主动脉及左半弓人工血管置换术2例,腹主动脉分叉人工血管移植并与髂动脉吻合术3例,腔内覆膜支架介入隔绝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7例.结果 住院死亡3例:1例Bentall及右半弓人工血管置换术中主动脉根部出血无法止血,1例Bentall术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下消化道出血死亡.腔内覆膜支架介入隔绝实时操作成功率(即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恢复真腔血流,动脉假腔不再显影)100%.35例随访3~82个月,3个月内无死亡;1例介入腔内隔绝降主动脉术后38个月再发弓部夹层动脉瘤死亡.结论 根据病变部位、程度,采用包括人工血管移植、介入腔内隔绝、“杂交手术”等个体化的手术方案进行综合外科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动脉瘤的救治率.

    作者:许国安;周亚军;徐靖;方向明;邓武昌;徐军;刘毓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技术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技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12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采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手术,观察手术效果、术后裸眼视力、眼压、手术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1)12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均顺利完成.2)裸眼视力:术前为0.01~0.20,平均0.10±0.06;术后1d为眼前手动~0.3,其中4眼裸眼视力0.2~0.3、8眼(术中玻璃体腔均注入C3F8)裸眼视力为眼前手动;术后1个月为0.3~0.8,平均0.45±0.1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眼压:术前为1.10~2.57 kPa(8.3~19.3 mmHg),平均(1.56±0.50)kPa[(11.7±3.8)mmHg];术后1d为0.96~4.18 kPa(7.2~31.4mmHg),平均(2.51±0.81)kPa[(18.9±6.1)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术后1个月为1.60~3.40 kPa(12.0~25.6mmHg),平均(2.06±0.53)kPa[(15.5±4.0)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手术时间:12眼进入玻璃体腔时间为30~62 s,平均(44±9)s;手术时间为25~46 min,平均(28±8)min.5)手术并发症:术后未发现与巩膜穿刺口相关并发症.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眼压稳定等优点.

    作者:廖洪斐;刘维锋;石安娜;梁小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雷贝拉唑阶梯停药疗法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期及远期疗效的初步观察

    目的 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rabeprazole,Rab)阶梯停药的方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odenalulce,DU),在停药前使患者血清胃泌素(gastrins,GS)的含量下降至正常水平,观察GS是否与DU复发相关.方法 100例DU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50例,采用Rab阶梯停药的方法治疗,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Rab治疗法.通过疗效判断标准判断2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9周、1年检测血清胃泌素、胃镜检查复发病例,观察GS与DU复发的关系.结果 2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4%与88%,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周、1年2组GS检测结果与DU复发病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复发病例的胃泌素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b阶梯停药的方法治疗DU能恢复血清GS正常水平,减少DU复发率.研究表明血清GS水平与DU复发有明显的关系.

    作者:周槐娜;熊江琴;黄捷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游程总数”法诊断Meta分析中发表偏倚的准确度评价

    目的 评价利用文献的发表时间信息以“游程总数”构建的发表偏倚诊断方法(“游程总数”法)的准确度,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Matlab 7.0软件产生有偏和无偏Meta分析研究模拟数据,计算并比较“游程总数”法与Egger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游程总数”法的诊断准确度进行评价.结果 “游程总数”法与Egger法的灵敏度较低(分别为:0.330 2±0.057 4和0.360 7±0.185 6),而特异度(分别为:0.706 2±0.030 8和0.789 6±0.010 8)较好;“游程总数”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低于Egger法,但相差幅度小;“游程总数”法的灵敏度与Meta分析中的子研究个数有关.结论 新构建的“游程总数”法与Egger法具有相似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由于其特殊的理论基础,与基于漏斗图的常用方法联合使用对发表偏倚进行诊断,有利于改善目前灵敏度较低的现状.

    作者:郑辉烈;俞慧强;王增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通路,以肾间质中细胞及胶原成分集聚增多、伴有肾小管萎缩或扩张、变形及肾小管和间质毛细血管的丧失为特征[1].近年的研究发现,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在肾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为此,本研究就TGF-β1/Smad 信号转导通路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宋小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南昌大学

主办: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