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重症破伤风4例诊治体会

张滋凤;余明主;曾小明

关键词:成人, 重症, 破伤风, 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重症破伤风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应用改进后的破伤风治疗方法治疗成人重症破伤风4例,分析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4例患者均予以注射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或破伤风抗毒素、抗感染、营养支持、肌松镇静解痉等综合治疗.4例均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4例患者中1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合并肺部感染,1例有吸毒史.4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应用改进后的破伤风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所研究病例的治愈率,改善重症破伤风患者的预后.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DNA定量分析在宫颈病变筛查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目的 探讨DNA定量分析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194例患者进行DNA倍体检测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其中501例液基细胞学阳性和DNA异倍体者进行宫颈活检,分析DNA倍体检测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价值.结果 1)液基细胞学检查阳性率和DNA异倍体检出率为9.79%和1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DNA异倍体细胞数增加,液基细胞的检测阳性率相应增加.2)在DNA异倍体细胞检出少量异倍体细胞时,活检阳性率为3.29%,检出中量异倍体细胞时活检阳性率为41.00%,检出大量异倍体细胞时,活检阳性率为76.59%.3)以DNA异倍体出现作为活检标准时,敏感性为97.72%,特异性为19.13%,以中量DNA异倍体细胞出现作为活检标准时,敏感性为87.50%,特异性为83.05%.结论 DNA定量分析在宫颈疾病筛查中,能够减少漏诊,达到早诊断的目的.可作为宫颈疾病筛查的有效工具.

    作者:袁茂勇;郭斌;宋欢;揭小兰;陈秋兰;陈雅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激光在口腔修复领域中的临床应用

    自20世纪60年代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问世以来,激光在牙科中的应用就一直受到学者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激光具有亮度高,能量大,方向性、相干性好等特点,早在1964年L.Goldman等[1]就认识到激光用于切割牙体硬组织的潜力,随后有学者试用激光代替牙钻和焊接支架,并开展了激光防龋的实验和临床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期,脉冲YAG激光成功应用到口腔医学领域,随后得到迅速的发展,内容涉及防龋、止痛、修复、杀菌、美白、口腔外科手术及牙周牙髓治疗等方面.本文将激光在口腔修复领域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陈鹏;汪建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术前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卵巢切除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卵巢切除患者术前个体化教育性干预和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 60例卵巢切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术前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术前准备及宣教,比较入院后次日(干预前)与术前1 d(干预后)2组患者焦虑值及生理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呼吸)测量值.结果 入院后次日2组焦虑值、生理指标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常模焦虑值[(39.34±8.67)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在接受个体化心理干预后,焦虑值、收缩压有明显的降低,均低于对照组(P<0.01);入院后次日与术前1d焦虑、生理指标测量结果比较:对照组除舒张压外各指标均有所提高,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各指标均有降低,焦虑值、收缩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术前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焦虑症状,缓解患者焦虑状态,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及术后的康复.

    作者:胡杨;刘桂萍;张晓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喷砂砂粒对牙骨质表面粗糙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对比评价4种喷砂砂粒对牙骨质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双尖牙20颗,将4种喷砂材料分成A(30 μm Al2O3)、B(120 μm NaHCO3)、C(50μm NaHCO3)和D(50 μm Al2O3)4组,每颗牙牙根近牙颈部的4个面随机分至A、B、C和D4组中.实验前测量各牙根表面牙骨质粗糙度值,记为Ra1.4组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喷砂洁治,测量记录其粗糙度为Ra2.然后对各实验牙面用橡皮杯和抛光糊剂作抛光处理,再次测量表面粗糙度,记为Ra3.结果 4组牙面实验前后牙骨质表面粗糙度比较:A、B、C、D4组Ra2明显大于Ra1(P<0.01),Ra3明显小于Ra2(P<0.01),Ra3与Ra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种喷砂砂粒对牙骨质的影响均非常大,临床上对于根面的喷砂洁治应非常慎重.

    作者:叶芳;廖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雷贝拉唑阶梯停药疗法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期及远期疗效的初步观察

    目的 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rabeprazole,Rab)阶梯停药的方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odenalulce,DU),在停药前使患者血清胃泌素(gastrins,GS)的含量下降至正常水平,观察GS是否与DU复发相关.方法 100例DU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50例,采用Rab阶梯停药的方法治疗,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Rab治疗法.通过疗效判断标准判断2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9周、1年检测血清胃泌素、胃镜检查复发病例,观察GS与DU复发的关系.结果 2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4%与88%,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周、1年2组GS检测结果与DU复发病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复发病例的胃泌素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b阶梯停药的方法治疗DU能恢复血清GS正常水平,减少DU复发率.研究表明血清GS水平与DU复发有明显的关系.

    作者:周槐娜;熊江琴;黄捷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448例乳腺恶性肿瘤病理及年龄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类及好发年龄、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在发病年龄上的差别.方法 按肿瘤病理学及遗传学分类对乳腺肿瘤进行病理分类.将2 448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从21岁开始每5年为一个年龄组进行分段并作统计.将病理分类前5位的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浸润性小叶癌、黏液癌、髓样癌及导管内原位癌的好发年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448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中,高发病年龄段在41~55岁(1 294/2 448,52.86%),以46~50岁(459/2 448,18.75%)为高发病年龄段.病理分类前5位是: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1869例(76.35%),平均年龄(48.94±30.85)岁;浸润性小叶癌117例(4.78%),平均年龄(51.39±11.33)岁;黏液癌58例(2.37%),平均年龄(57.91±15.76)岁;髓样癌41例(1.67%),平均年龄(48.50±11.23)岁;导管内原位癌133例(5.43%),平均年龄(49.74±14.05)岁.髓样癌、导管内原位癌发病年龄与浸润导管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16,P=0.370;F=0.242,P=0.623),浸润性小叶癌、黏液癌发病年龄与浸润性导管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0.527,P=0.032;F=0.653,P=0.041).结论 乳腺恶性肿瘤高发病年龄段在41~55岁,以46~50岁为高发病年龄段.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在发病年龄上存在差别.

    作者:余志红;王捷;吴丽霞;瞿伟;黄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成人重症破伤风4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成人重症破伤风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应用改进后的破伤风治疗方法治疗成人重症破伤风4例,分析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4例患者均予以注射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或破伤风抗毒素、抗感染、营养支持、肌松镇静解痉等综合治疗.4例均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4例患者中1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合并肺部感染,1例有吸毒史.4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应用改进后的破伤风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所研究病例的治愈率,改善重症破伤风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滋凤;余明主;曾小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性早熟女童骨龄指数的关系

    目的 探讨性早熟女童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与骨龄指数(BA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例性早熟女童为病例组(其中骨龄超前113例,骨龄正常87例),对照组为同期体检无器质性疾患的200例健康女童(骨龄均正常).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2组ERα基因多态性与BAI的关系.结果 ERα基因PvuⅡ基因型在病例组BAI正常者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ba Ⅰ基因型在病例组BAI正常者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α基因PvuⅡ基因型在BAI超前者与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I超前者的ERα基因Xba Ⅰ存在多态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α基因Xba Ⅰ基因型与性早熟女童骨龄超前有关,而PvuⅡ基因型与性早熟女童骨龄超前无关.通过ER基因检测可为性早熟诊断和早期及时治疗提供分子靶点和理论依据.

    作者:杨玉;柯江维;杨利;段荣;谢理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PTEN与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PTE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与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4例肾透明细胞癌(TNM病理分期:Ⅰ期45例,Ⅱ期29例,Ⅲ期8例,Ⅳ期2例;细胞核分级:1级49例,2级21例,3级11例,4级3例)中PTEN的表达情况,分析PTEN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TNM病理分期、细胞核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PTEN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的TNM病理分期、细胞核分级呈负相关(r=-0.354,P=0.001;r=-0.402,P=0.000 1),即PTEN的表达随着TNM病理分期和细胞核分级的增高逐步降低.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中PTEN的表达是了解其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晨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通路,以肾间质中细胞及胶原成分集聚增多、伴有肾小管萎缩或扩张、变形及肾小管和间质毛细血管的丧失为特征[1].近年的研究发现,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在肾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为此,本研究就TGF-β1/Smad 信号转导通路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宋小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儿童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的分子特征

    目的 初步调查儿童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特征.方法 收集10名HBV感染的儿童血清标本,抽提血清中的HBV DNA,采用PCR扩增HBVS基因并测序,利用Genotyping软件对PCR产物序列进行分型,并分析HBV S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10份血清标本中,扩增出HBV S基因并成功测序6份,其余4份扩增阴性不满足测序要求.6份PCR产物所测序列标本经Genotyping比对后,均属于B型,与NCBI收录的参考序列AF100309同源性高;5例是adw,1例是ayw.HBV S基因中编码“a”抗原决定簇的核苷酸序列突变点分别为G529A、T531C、C534A、T562A、T581-A、A589C.编码“a”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序列突变点分别为I126T、P127T、S143T、G145A.核苷酸突变点G529A、T562A不引起编码“a”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序列突变,为无义突变.而其他4点突变均可引起编码“a”抗原决定簇相应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结论 所调查儿童主要感染B基因型HBV;其感染的HBV S抗原“a”决定簇的氨基酸序列出现I126T、P127T、S143T、G145A的突变,可能是逃避乙肝疫苗诱导的免疫保护的一种机制.

    作者:周艳;刘发娣;刘金辉;王鹏;熊英;龚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南昌市高校学生男男同性恋性病/艾滋病知信行调查

    目的 了解南昌市高校学生男男性行为接触者(MSM)对STD/AIDS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相应态度和行为,为进一步做好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准备.方法 通过滚雪球方式获得目标人群,进行一对一的知信行(KAP)访谈或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78名大学生MSM中94.9%的人听说过艾滋病,有78.2%的被调查者看过AIDS宣传册,AIDS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2.2%;有26.9%的人认为自己很可能或可能将来感染艾滋病;近6个月内84.6%的被调查者有过肛交性行为,每次发生肛交时使用安全套的比率只占20.5%;近6个月内,有24.4%的被调查者有过异性和同性性伴,每次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率只占25%.结论 该人群安全套使用率不高,且多性伴现象普遍存在,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经是网络,自愿接受HIV检测率偏低.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作用加大对该人群的干预力度.

    作者:习青华;李琦;阮世颖;周小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雷帕霉素靶蛋白在糖尿病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机制中的作用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1-2]提示,2型糖尿病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因此有学者提出将AD称为“3型糖尿病”[3].其中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不仅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而且在A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由此推测,IR可能是搭建糖尿病与AD的桥梁.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位于胰岛素信号通路的中心环节[4],在接受生长因子、营养(葡萄糖)和能量信号后,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和代谢,并反馈调节胰岛素敏感性,通过IR而影响胰岛素信号传递.本文就mTOR在2型糖尿病增加AD发病风险机制中的可能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刘建坤;马云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技术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技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12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采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手术,观察手术效果、术后裸眼视力、眼压、手术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1)12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均顺利完成.2)裸眼视力:术前为0.01~0.20,平均0.10±0.06;术后1d为眼前手动~0.3,其中4眼裸眼视力0.2~0.3、8眼(术中玻璃体腔均注入C3F8)裸眼视力为眼前手动;术后1个月为0.3~0.8,平均0.45±0.1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眼压:术前为1.10~2.57 kPa(8.3~19.3 mmHg),平均(1.56±0.50)kPa[(11.7±3.8)mmHg];术后1d为0.96~4.18 kPa(7.2~31.4mmHg),平均(2.51±0.81)kPa[(18.9±6.1)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术后1个月为1.60~3.40 kPa(12.0~25.6mmHg),平均(2.06±0.53)kPa[(15.5±4.0)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手术时间:12眼进入玻璃体腔时间为30~62 s,平均(44±9)s;手术时间为25~46 min,平均(28±8)min.5)手术并发症:术后未发现与巩膜穿刺口相关并发症.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眼压稳定等优点.

    作者:廖洪斐;刘维锋;石安娜;梁小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主动脉瘤的外科综合治疗

    目的 总结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39例各类主动脉瘤行人工血管移植、介入腔内隔绝、“杂交手术”等外科综合治疗的经验,探讨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手术新技术的应用.方法 单纯Bentall手术3例,单纯升主动脉置换1例,David手术1例,Wheat手术1例,Bentall及右半弓人工血管置换术2例,“杂交手术”5例(I型杂交:Bentall手术+全弓置换+介入腔内隔绝降主动脉1例;Ⅱ型杂交:主干与分支动脉人工血管转流+介入腔内隔绝降主动脉及左半弓4例),降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4例,降主动脉及左半弓人工血管置换术2例,腹主动脉分叉人工血管移植并与髂动脉吻合术3例,腔内覆膜支架介入隔绝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7例.结果 住院死亡3例:1例Bentall及右半弓人工血管置换术中主动脉根部出血无法止血,1例Bentall术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下消化道出血死亡.腔内覆膜支架介入隔绝实时操作成功率(即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恢复真腔血流,动脉假腔不再显影)100%.35例随访3~82个月,3个月内无死亡;1例介入腔内隔绝降主动脉术后38个月再发弓部夹层动脉瘤死亡.结论 根据病变部位、程度,采用包括人工血管移植、介入腔内隔绝、“杂交手术”等个体化的手术方案进行综合外科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动脉瘤的救治率.

    作者:许国安;周亚军;徐靖;方向明;邓武昌;徐军;刘毓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88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 88例患者术后随访4~24个月,平均11个月,其中85例治愈,3例复发,治愈率为96%,复发率为4%,所有术眼眼球运动正常,无感染、未见移植片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操作简单、安全,疗效确切,复发率低,适于在基层医院应用.

    作者:曾远付;陈乐民;廖洪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肠内生态免疫营养的研究进展

    我国营养支持运用起步于上个世纪60年代,始有锁骨下静脉插管输注营养液的试探性肠外营养支持,七十年代初期有较规范的肠外营养支持,到中期已有比较正规的肠内营养支持,由于肠内营养具有有效、安全、经济的特点,近年来肠内营养发展迅速,肠内营养支持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到2004年,估算肠外营养运用量高达150万例次/年,肠内营养15万例次/年.随着肠内营养临床病例增多,临床经验的丰富与积累,加之人们对肠道功能认识不断深入,肠内营养已经改变初单纯为机体提供营养素的认识,逐渐地成为临床某些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传统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维持机体正氮平衡、维护肠道正常黏膜屏障、以及在危重病和急性应急情况下减少相应并发症可取得疗效,但是,临床需肠内营养病例往往伴有免疫系统及肠道菌群紊乱与低下.普通肠内营养在提升机体免疫和维持肠道正常菌群方面作用有限,为适应临床需要,在肠内营养内添加特殊的营养素和(或)微生态制剂就自然而然地得到重视及运用,从初肠内营养发展到肠内免疫营养再到肠内生态免疫营养,都取得满意临床治疗效果,现就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发展过程、生态免疫营养作用机制及生态免疫营养临床运用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彭光喜;程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白英水提物对肺癌SPC-A-1细胞的凋亡及bcl-xl、bid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白英水提物(extracts of solanun yratum thumb,ESL)对肺癌SPC-A-1细胞凋亡及基因bcl-xl、bid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法制备ESL,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白英处理组.白英处理组加入ESL,终质量浓度分别为12.5、25.0和50.0 mg· mL-1;正常对照组的培养细胞不加药物处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细胞中bcl-xl、bid基因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白英处理组SPC-A-1细胞增殖有显著性下降,细胞凋亡显著性增多(P<0.05);bcl-xl mRNA和Bcl-xl蛋白表达降低、bid mRNA和Bid蛋白表达升高(P<0.05),并随ESL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加强.结论ESL能诱导人肺癌SPC-A-1细胞上调bcl-xl基因表达,下调bid基因表达,且作用有一定的量效关系,这可能是白英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作用机制.

    作者:王美凤;余乐涵;万慧芳;涂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异常率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踝肱指数(ABI)异常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检测初诊T2DMABI值320例,ABI<0.9或≥1.3为异常组(A组),0.9<ABI<1.3的T2DM为正常组(B组),比较A组与B组2组间临床代谢参数差异,分析初诊T2DM发生异常ABI的危险因素.结果 320例初诊T2DM中ABI异常者为73例(22.8%),A组年龄、高血压病程、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白蛋白(uAlb)及吸烟率明显高于B组(P<0.05),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uAlb为异常ABI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初诊T2DM中异常ABI者较高,年龄、高血压病程、TG、LDL-C、HbAlc、uAlb及吸烟为异常ABI的影响因素,年龄、uAlb为影响异常ABI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江芳芳;喻云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脑穿刺损伤并局部注药大鼠模型的构建初探

    目的 建立脑穿刺损伤并局部注药大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成熟的wistar雌性大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脑穿刺损伤组,每组10只.脑穿刺损伤组大鼠麻醉后,微型钻钻孔、将针刺入颅内,经顶叶皮层插入脑组织中4 mm,伤及皮层,刺入位置为中线旁开3 mm,额状缝前3 mm,留针2 min,并用X线侧位片和正位片检查刺入位置和深度后退出.正常对照组仅开颅,不致伤.Wistar大鼠脑穿刺后,消毒断头取大鼠皮层细胞原代培养,经纯化后星形细胞传代培养,取第3代星形胶质细胞进行GFPA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鉴定细胞形态,观察脑穿刺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星形胶质细胞的光密度OD值、数密度值.结果 经原代及传代培养,获得大量几乎为单一种类细胞,其特点为胞体较大,形状不规则,胞质较丰富,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常偏于胞体一侧,细胞突起较多较长,符合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检测显示GFAP阳性细胞为97%,脑穿刺损伤组原代培养细胞数量增多,脑穿刺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星形胶质细胞的数密度分别为73.41±6.53和51.37±5.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穿刺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星形胶质细胞的光密度值分别为2.41±0.34和1.37±0.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穿刺损伤并局部注药大鼠模型可以观察穿刺损伤部位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为在细胞水平研究创伤性脑损伤提供了平台.

    作者:李孝生;刘址忠;陈鹏;谢艳;黄文英;陈家玉;林云东;欧阳兆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南昌大学

主办: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