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小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王彩霞;朱晓萍;王晓;王桂梅;聂美楠;吕淑慧

关键词:宫颈肿瘤, 小细胞癌,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cervis,SC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SCCC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均表现阴道排液或接触性出血,均于两年内死于肿瘤转移.组织学:肿瘤细胞呈弥漫浸润性生长,细胞体积小、呈圆形或短梭形,胞质少,核深染,核分裂多见,坏死明显.免疫组化:3例瘤细胞至少表达两种神经内分泌标记(CgA、NSE、Syn),1例HPV阳性.结论:SCCC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预后极差;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光果葶苈全草中硫代葡萄糖苷总量的测定

    目的:测定光果葶苈全草中硫代葡萄糖苷的总含量,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基础科学资料.方法:采用硫酸根离子沉淀法.结果:光果葶苈全草中硫代葡萄糖苷总含量为0.95%.结论:光果葶苈全草中硫代葡萄糖苷含量高,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作者:王丽红;刘娟;吴宏斌;李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微创抽吸和血凝块溶解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抽吸和血凝块溶解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微创抽吸和血凝块溶解治疗出血性脑卒中43例,小骨窗法手术8例,骨瓣开颅2例,共53例病人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微创法死亡率为11.6%,存活者中Kps 评分70分以上的占64.8%.结论:微创抽吸和血凝块溶解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易、死亡率和致残率低等优势,适合国情,值得推广.

    作者:温吉海;滕占峰;曲月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MBT托槽与自锁托槽脱落率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正畸治疗过程中两种托槽的脱落率.方法:挑选正畸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20例使用MBT托槽,20例使用自锁托槽粘接,复诊时记录托槽脱落率,记录时间为3个月,经处理后再粘接,3个月内记录再粘接脱落率.结果:两种托槽初次粘接脱落率分别为8.6%,8.4%两者间差别没有显著性.再粘接脱落率MBT托槽低于自锁托槽,分别为9.2%,16.3%,差别有显著性.结论:自锁托槽再次粘接的脱落率较高.粘接自锁托槽时更应严格操作,尽量减少发生脱落.

    作者:王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76例咯血患者的心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咯血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紧急的一个临床症状.多数由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部肿瘤而引发.可表现为痰中带血或鲜血,大咯血时,血液自口、鼻腔中涌出易阻塞气管,发生肺不张、窒息及失血性休克而致死亡,细心而周到的护理极其重要.现将我院自1999-01~2004-12收治的176例咯血患者的心理干预在护理工作中的效果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徐葵;王柯;殷文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在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在脑梗死急性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溶栓后再给以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溶栓治疗,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第7天、第15天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在第15天时两组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溶栓后使用低分子肝素与对照组在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病死率上无显著差异,在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中,低分子肝素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昕艳;陈丽;程春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阻断NF-κB/IκB信号通路对HIBD大鼠脑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建立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将IκB通过腺病毒载体导入体内,探讨其对HIBD大鼠脑内NF-κB活性和TNF-α、IL-1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I组(正常对照组),II组(HIBD损伤1d组),III组(HIBD损伤7d组),IV组(IκB干预1d组),V组(IκB干预7d组).Western-blot检测脑细胞NF-κB的表达,了解NF-κB的活性,放免法检测TNF-α、IL-1的表达.结果:经中心静脉途径导入腺病毒转载的IκB基因,可降低HIBD大鼠脑内NF-κB活性,IκB干预1d组和7d组与HIBD损伤1d组和HIBD损伤7d组比较,NF-κB活性明显减少(P<0.05);降低脑内TNF-α、IL-1含量,IκB干预1d组和7d组与HIBD损伤1d组和7d组比较,TNF-α、IL-1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通过中心静脉途径注入腺病毒转载的IκB基因,直接增加脑内IκB的表达,阻断炎症因子TNF-α的合成,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了NF-κB的活性有关.

    作者:王玉春;郑著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64层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质量的评价

    当前因人口老龄化,冠心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成为主要死因之一.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是关系到广大群众健康的大事,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传统冠状动脉造影,但属于有创性检查,患者有不适及并发症.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安全、简便和无创.本研究主要探讨64层螺旋CTA对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的评估.

    作者:徐鹏;许传斌;孟繁荣;李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甲硝唑、地塞米松根充糊剂在根管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术在治疗牙髓炎和根尖周病的疗效.方法:将氧化锌,丁香油调制的根充糊剂中加入甲硝唑、地塞米松充分研磨后导入根管中.结果:治疗组178例成功率95%,对照组170例成功率89.5%.结论:甲硝唑、地塞米松配制的根充糊剂是一种刺激小,杀菌、抑菌力强、操作简单,充填无副作用的理想根充糊剂.

    作者:刘玉杰;李强;张秋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药疹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药物通过内服,注射或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皮肤粘膜反应,称为药物性皮炎或药疹.它是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严重时可累及机体的各个系统,继发感染甚至脏器衰竭.因此,在临床护理中,我们不但要做好健康宣教提高病人的用药常识,而且应早诊断、早治疗,护理措施得当,才能有效地避免药疹对机体的损害.

    作者:葛淑萍;赵相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动静脉联合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98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的动、静脉溶栓治疗日益受到重视.由于严重的急性脑梗死多为颈内动脉(ICA)和大脑中动脉(MCA)等血管形成血栓,直径较大,而溶栓仅能溶解新形成的血栓,无法改变基础病变,狭窄血管溶栓后常常又出现闭塞.临床上我们采用在溶栓的基础上对狭窄的血管进行支架置入,保证了血管畅通,解决狭窄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以来98例溶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以上各种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周典贵;白秀梅;吴海霞;武丽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单管多用快速鉴定培养基在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简化革兰阴性菌鉴定程序,缩短鉴定时间,便于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将4株实验菌株分别接种于自己研制的尿素苯丙氨酸单管多用快速鉴定培养基与购买商品化的单管尿素、苯丙氨酸鉴定培养基做对比实验.结果:该课题所选择的两项试验,应用自制尿素苯丙氨酸单管多用快速鉴定培养基只需接种一管鉴定培养基内,35℃,培养3h,即可得到尿素苯丙氨酸试验结果;接种于购买商品化的单管尿素、苯丙氨酸鉴定培养基需接种两支不同鉴定培养基内35℃,培养24h,才能得到尿素苯丙氨酸试验结果.结论:自制尿素苯丙氨酸单管多用快速鉴定培养基,经两组鉴定培养基的对比实验,证明该培养基设计合理,4株实验菌鉴定准确率为100%,操作简单,培养鉴定时间明显缩短,结果易于判定,因此自制的尿素苯丙氨酸单管多用快速鉴定培养基非常适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

    作者:周薇薇;李树民;王勇;窦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改良鼻导管固定法用于婴幼儿吸氧

    低流量吸氧是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婴幼儿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的主要方法.传统的鼻塞法吸氧,鼻塞大,流量粗,不适于婴儿,临床上常用头皮针软管代替婴幼儿吸氧管,但由于婴幼儿特有的生理特点,致使头皮针软管难以固定,常常脱出,影响吸氧效果.如不及时发现甚至引起严重后果.我科经过两年的临床实践,采用改良头皮针软管鼻孔内固定,应用于婴幼儿吸氧.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秀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颅顶骨矢状缝的形态观测

    目的:观测颅顶骨矢状缝的颅外缝和颅内缝的形状和分型.方法:用50个成人的颅顶骨.均为水平切,将颅外缝、颅内缝分为前囟段、顶段、顶孔段、人字点段.用皮尺、游标卡尺测量.测量点为前囟点和人字点.结果:顶骨矢状弧长平均为(120.18±13.34)mm,顶骨矢状弦直线距离平均为(105.08±11.31)mm.颅外缝前囟段、顶孔段和人字点段为微波型,顶段为深波型和锯齿型.1级愈合段为8段;4级愈合段为28段.颅内缝为微波型和直型,4级愈合段为94段.结论:颅外缝的构型与颅顶骨外部肌肉活动有关,而颅内缝的构型形成与无肌肉附着有关.考虑可否称矢状缝为锯齿矢状缝.

    作者:韩淑云;陈克功;聂思林;陈立强;王凤臣;孙权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两种不同保温措施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围手术期低温的护理

    目的:观察两种保温方法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探讨适宜的预防围手术期低温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B组采用综合保温措施即常规保温措施复合静脉输注液和灌洗液加热至温度(37~38℃).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麻醉后、消毒后30min、手术中低温度、术毕鼻咽温度,观察并记录患者体温和有无寒战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麻醉后体温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消毒后及手术中体温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B组保温措施与A组相比,更能有效维持患者术中体温恒定,减少并发症,是一种确切、实用的围手术期体温护理方法.

    作者:孟凡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藻酸双酯钠与苯扎贝特联合治疗血脂异常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藻酸双酯钠与苯扎贝特联合治疗血脂异常的疗效.方法:60例血脂异常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藻酸双酯钠与苯扎贝特 30例)及对照组(苯扎贝特30例),测定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血脂的变化.结果:藻酸双酯钠与苯扎贝特联合应用可以显著降低TG、TC.结论:此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血脂异常.

    作者:金梅花;隋晓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局部阻滞加小针刀术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目的:应用局部阻滞加小针刀术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组35例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接受局部阻滞加小针刀术治疗方法,对照组33 例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接受单纯阻滞治疗.结果:虽然两种方法对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均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但 3个随访时间观察组的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尤其是3 个月时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是小针刀刺开了鞘膜,切断了环状韧带,腱鞘得以松懈,粘连被分离.单纯局部阻滞在减轻渗出、水肿、防止粘连,本文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取长补短,取得了较好的近期及远期效果.

    作者:郑冬青;任常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硝普钠治疗肺心病合并心衰的观察和护理

    肺心病合并心衰,临床常见且危害严重.临床治疗以强心、利尿,扩张血管为主.硝普钠(NP)是临床较老的血管扩张剂,它能均衡地扩张动、静脉,松弛血管平滑肌,能减轻后负荷,缓解瘀血,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我科自1994~2007年间用NP治疗肺心病合并心衰60例,治疗期间针对药物性能,给予科学护理,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高文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腭咽成形术病人的临床护理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指睡眠时鼻腔气流停止10秒以上,腹式呼吸依然存在,由于咽部的阻塞而出现呼吸暂停.OSAS可造成长期反复发作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继发性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夜间睡眠心律紊乱及智力障碍等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者可猝死[1].2007-01~2008-01我科对56例确诊为OSAS患者施行腭咽成形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周漫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46例疗效观察

    为了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蛋白、肾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本文收集2006-10~2007-10住院患者,对其相关指标进行了观察,现作如下报道.

    作者:姜国红;宋日新;康萍;王锐艳;崔岩;孙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普米克令舒泵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毛细支气管炎是由多种致病原感染引起的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症,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临床特点,常见于2岁以内的小儿,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亦有由人类3型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引起的报道[1],是儿科常见急症.但至今对毛细支气管炎尚无特效的治疗.现用普米克令舒(化学名: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5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