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CNA对早期乳腺癌预后意义的评估

刘鹏;王颖;宁连胜;孟洁;狄根红;孙慧;王庆生;战忠利

关键词:乳腺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在早期乳腺癌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74年至1985年98例手术治疗的I期乳腺癌的原发灶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CNA在I期乳腺癌表达率为75.5%.随PCNA表达强度的增加无病生存率(5a、10a、15a)呈下降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CNA高表达组淋巴结转移率(40.7%)明显高于低表达组(18.4%,P<0.05);PCNA与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及组织类型之间未见有相关性.结论:在I期乳腺癌PC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趋势,是估计预后的有用指标.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细胞间粘附分子一1与肝移植排斥反应

    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 CAMs)或称为粘附受体是一大类膜蛋白,它们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以及某些血浆蛋白间的识别与结合,并参与细胞内外的信号转导,在胚胎分化发育、正常组织结构的维持、细胞的运动游走、免疫调节、炎症反应、血栓形成、损伤修复以及肿瘤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在移植免疫过程中,细胞粘附分子通过细胞间的黏附作用并作为复合刺激因子刺激相应的淋巴细胞,产生抗原识别,激活T淋巴细胞,从而产生排斥反应.CAMs介导的细胞间及细胞外基质粘附机制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CAMs之一即: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肝移植排斥反应的关系作一概述.

    作者:王勇强;王兵;崔克亮;沈中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低剂量米非司酮作为紧急避孕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索低剂量米非司酮作为紧急避孕药的临床效果.方法:给予100例月经规则,性生活时未采取避孕措施或避孕措施失败后72h内的妇女,口服一次10mg米非司酮,避孕有效率按Dixon预期妊娠概率计算.结果:1例妊娠,避孕有效率为86.38%.副反应发生率仅16%,程度轻微.下次月经周期无变化者为86.87%,周期延迟则占9.09%.与平时月经经期和经量相似者分别为90.9%和88.9%.结论:低剂量米非司酮是安全、有效和简便的现代紧急避孕药.

    作者:于玲;杨小玉;王晖;程渭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茶色素治疗胃癌前期病变临床观察

    胃癌前期病变一般是指中度以上的萎缩性胃炎伴有中度以上的肠上皮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者,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胃癌前期病变,是预防胃癌的强有力措施[1,2].我们自1996年11月开始,进行了茶色素治疗胃癌前期病变的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96例病例均经胃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符合胃癌前病变诊断标准,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4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男性39例,女性25例,年龄在40岁以下者5例.41~50岁者16例,51~60岁者27例,60岁以上者16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在40岁以下者3例,41~50岁者4例,51~60岁者14例,60岁以下者11例.

    作者:闫小雪;袁红霞;雒名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多生牙的曲面体层X线诊断

    目的:探讨曲面体层检查对多生牙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53例多生牙病人的曲面体层片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多生牙好发于6~13岁、替牙期、两上中切牙之间,可致邻牙萌出异常、排列不齐、龋坏、牙根吸收、颌骨囊肿.结论:曲面体层检查对多生牙的上下、近远中位置定位可靠,并能判断多生牙对牙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但曲面体层不能对多生牙的唇腭向定位,还需结合其它检查方法.

    作者:王丽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雷米普利降低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观察

    雷米普利(瑞泰)是安万特医药公司近投放市场的一种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大规模的心脏结果预防评价(Heart Outcome Prevention Evaluation, HOPE)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服用雷米普利可降低心肌梗塞、脑卒中、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等事件的发生率[1].为了进一步确定雷米普利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疗效,特对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采集按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修改后的糖尿病新诊断标准,本文共观察了60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5~70岁,病程1~2a.60例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含量(UMA)均>30mg,其中11例患者24h UMA>300mg.60例患者中52例合并有高血压,8例血压正常.60例患者血浆BUN及肌酐含量均在正常范围.

    作者:管乐;荣海钦;张秋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顺铂局部化疗治疗食管贲门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顺铂(DDP)局部化疗治疗食管贲门癌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应用顺铂(DDP)局部注射于晚期食管癌肿瘤周边,内镜下观察对肿瘤的直接影响及对置入食管支架后肿瘤组织的影响.结果:6/8例顺铂局部化疗抑制肿瘤生长有效,68例置入支架后局部化疗12周19/49(A组)2/19(B组)肿瘤生长入支架内致再狭窄.加用顺铂(B组)例数明显少于不含顺铂组(A组)(P<0.05).结论:顺铂局部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抑制肿瘤生长有效.内镜下顺铂局部化疗对置架后肿瘤组织生长有抑制作用,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杨强;方桢;姚福秀;张嘉珍;陈志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轮状病毒蛋白的作用

    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是引起婴幼儿和幼龄动物腹泻的重要病原,有的对成人也有致病作用.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轮状病毒能感染90%的3岁龄儿童,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近100万人的死亡[1,2].完整的轮状病毒有双层衣壳,从内向外呈放射状排列,无包膜.基因组为双股RNA,由11个基因片断组成[3],绝大多数基因为单顺反子结构.在11个基因片断中,6个编码结构蛋白(VP1~VP7),5个编码非结构蛋白(NSP1~NSP5)[4].结构蛋白组成病毒的衣壳蛋白,非结构蛋白和病毒的复制有关.

    作者:苏琦华;訾自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StOcker株gD膜外区基因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目的:为了克隆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gD膜外区基因.方法:采用Vero细胞培养HSV-Ⅰ Stocker株,并提取病毒DNA作为PCR模板.PCR扩增出的gD片段经EcoR I和PstI双酶切,插入质粒pBV220相应位点,转化E.coli DH5α.重组质粒经PCR、酶切鉴定命名为pBV220-gD.对克隆的HSV-I Stocker株gD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与其他HSV-I、ⅡgD基因相应部分进行比较.结果: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77%、86.5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31%、88.28%.结论:HSV-I gD基因的克隆为表达该基因,进一步研制重组抗原诊断试剂、研究亚单位疫苗及gD、gD受体的结构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梅;李晓眠;刘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钙负荷一降钙素兴奋试验在老年骨质疏松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钙负荷-降钙素兴奋试验在老年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老年骨质疏松病人53例(其中男30例,女23例)及正常对照组46例(其中男21例,女25例)分别进行钙负荷一降钙素兴奋试验,计算降钙素基础值升高幅度及兴奋值、兴奋倍数.结果:老年骨质疏松组降钙素基础值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注钙后降钙素(CT)升高幅度、兴奋值与兴奋倍数均明显降低,P<0.01,OP组可被兴奋比例比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降钙素兴奋倍数与骨密度呈正相关,r=0.401 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者降钙素储备功能降低,可作为诊断老年骨质疏松的一项指标.

    作者:许翎;杨艳红;李忠文;黎映兰;黄小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正交设计法对磷柳酸的制备工艺考察

    目的:研究磷柳酸的制备工艺,确定佳工艺条件,提高产品收率.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磷柳酸制备的反应条件进行优选.结果:佳工艺条件为:室温反应1h、60℃~70℃反应0.75h、75~80℃1.5h,水解反应温度为10℃.收率为92.5%.结论:优选后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和,收率高,水解温度提高,将进一步提高收率.

    作者:冯淑华;乔卫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特拉唑嗪联合开搏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目的:观察特拉唑嗪联合开搏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用开搏通组(应用开搏通12.5mg Bid治疗)和联合用药组(除应用开搏通12.5mg Bid外联合特拉唑嗪2mg QN)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心胸比率(C/T)、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比较C/T,开搏通组分别为0. 61±0.08,0.57±0.09;联合用药组分别为0.63±0.11,0.57±0.11,LVEF开搏通组分别为0.27±0.07,0.34±0.08;联合用药组分别为0.30±0.08,0.43±0.11,CI开搏通组分别为2.3±0.5,2.6±0.5;联合用药组分别为2.3±0.4,2.9±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开搏通组63.7%,联合用药组92.3%,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特拉唑嗪联合开搏通治疗CHF的疗效优于单用开搏通.

    作者:王春生;王枢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老年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

    从1990年至1999年共收治老年重型脑损伤38例,经CT诊断并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型,以入院GCS≤8分为重型诊断标准和出院时病人的状态判断结果,现对老年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做如下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25例,女13例,年龄59~83岁,平均66.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7例,坠落伤6例,其它5例.1.2 临床表现①GCS计分:本组在发病6h内GCS3分4例,全部死亡,发病24h内GCS3 5分7例,死亡5例,6~8分27例,死亡8例.②脑疝:双侧瞳孔散大5例,死亡4例,一侧瞳孔散大14例,死亡8例.③肢体运动异常:原发脑干伤或继发脑干伤,或肢体运动无反应,肌张力增高及去脑强直者预后均较差.④主要合并症:上下肢骨折5例,颜面部伤3例,脾破裂2例,休克2例.

    作者:许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60例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和47例糖耐量损害(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孕妇进行强化治疗.血糖水平控制的目标为空腹<5.8 mmol/L及餐后2h<6.7 mmol/L.治疗方案首选饮食控制,不达标者实行饮食控制+胰岛素治疗.达标者列为Ⅰ组,共69例;不达标者列为Ⅱ组,共38例;随机选择同期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阴性的孕妇100例作为对照,列为Ⅲ组.对3组的母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母亲重度妊高征、羊水过多、巨大儿的发生率,Ⅰ组与Ⅲ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Ⅱ组均高于Ⅰ组和Ⅲ组,有极显著性差异.剖宫产率、新生儿病率,Ⅰ组、Ⅱ组均高于Ⅲ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强化治疗,严格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确可明显减少母儿合并症的发生.

    作者:李奕;张丽君;刘侠君;商桂兰;刘映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婴儿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衰的外科治疗体会

    动脉导管未闭为小儿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由于部分主动脉血液通过动脉导管持续进入肺动脉,造成左向右分流,结果使左心负荷增加,左心逐渐肥厚扩张;同时,由于肺血流增加使肺循环压力升高,加重了右心负担.肺充血及肺瘀血使患儿产生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形成恶性循环或逐渐形成肺动脉高压甚至艾森曼格综合症而失去治疗的机会[1].

    作者:麻晓鹏;李颖;董维树;郑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PCR- SSCP法检测CETP第15外显子基因突变

    目的:检测胆固醇酯转移蛋白第15外显子基因突变及其性质.方法: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CETP第15外显子的基因突变.根据双脱氧DNA链合成终止法对PCR产物直接测序,确定基因突变的性质.结果:16例高HDL-C个体中发现了2例杂合子突变,经测序证实为第1506位核苷酸A→G突变.结论:在高HDL-C个体中存在较高的CETP第15外显子基因突变,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是确定基因突变存在和性质的简便易行的技术和方法.

    作者:戴启媛;曹海燕;刘欣;穆云翔;解用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颞下颌关节音的分形特征初探

    目的:探讨正常受试者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颞下颌关节(TMJ)音的分形特征.方法: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的混沌与分形理论对正常受试者和患者的TMJ音进行分形分析.结果:正常受试者TMJ音的分维值为4.4325;患者的分维值为3.2173.二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TMJ音波形具有分形特征.分形分析有很好的重复性和相似性,有望成为诊断TMD的一种无创方法.

    作者:张玉玮;刘振宅;卢建慧;张红梅;李建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评估考试质量的数学模型

    目的:研究试卷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方法:运用数理统计理论定量地进行考试的信度分析,难度分析和区分度分析.结果:阐明试卷分析的统计学原理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结论:模型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考试质量.

    作者:张志尧;陈欣;张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电子线弧形旋转照射技术的临床研究

    电子线弧形旋转照射技术的大优点是在一个大面积具有一定厚度的弧形壳体内可以得到均匀的剂量分布,提高肿瘤治愈率,减少正常的组织的受量损伤.该技术通常用于乳腺癌术后对胸壁和内乳区胸膜受累以及其它具有弧形表面的浅部肿瘤的放射治疗.电子线弧形旋转照射技术早在1956年由Becker等人提出.早期的医用加速器电子束的旋转治疗出束是连续的,机架旋转也是连续的,故剂量率难以稳定,病人的剂量难以控制.现在的医用加速器已经装备了电子束弧形照的特殊限束系统,电子线出束由连续改为间断出束(0.01-9.99 MU/度).本文以Cliac-1800,12MeV电子束为例,对电子线弧形旋转照射技术的临床研究进行探讨.

    作者:邓满国;李奎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干扰素γ对烧伤增生性瘢痕色度值变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干扰素γ治疗烧伤增生性瘢痕后瘢痕色度值的变化.方法:选择烧伤后瘢痕患者38例.瘢痕内注射重组干扰素γ100万国际单位,每周一次,连续注射4次.选同体瘢痕用注射灭菌注射用水治疗作对照,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和8周,用光电检测技术测量瘢痕的色度值,并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痒、胀、痛)、瘢痕的充血、颜色等变化.结果:用干扰素γ治疗增生性瘢痕后4周、8周,瘢痕的色调、饱和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的自觉症状(痒、胀、痛)减轻、瘢痕的充血减轻、颜色变浅.结论:用干扰素γ治疗增生性瘢痕后瘢痕的色度值明显降低,干扰素γ是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明显的药物之一.

    作者:张明谏;王其芳;宁恩弟;张静琦;万柏坤;曲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一例幼年型糖尿病出现Somogyi现象饮食治疗效果分析

    糖尿病人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早已肯定,不管糖尿病人是否进行药物治疗,饮食控制都是必要的.特别是幼年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而引起慢性高血糖状态,同时伴有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紊乱,易出现酮症酸中毒,血脂升高,生长发育障碍等症.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高血糖反应,即Somogyi现象[1,2].通过调整胰岛素剂量,Somogyi现象持续出现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我院近收治一例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的患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Somogyi现象,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