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30例献血晕厥者的护理体会

马振华

关键词:献血, 晕厥, 护理
摘要:部分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会出现晕厥反应,为了保证献血员的身心健康,及时的救治和护理十分重要.现将我们对130例献血晕厥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探讨新形式下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近两年,对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采取增加综合性实验,开放式实验教学,完善实验考核,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强化综合实验技能的训练,使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培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有用人才提供了科学保证.

    作者:张玉萍;朱金玲;侯霞;张淑红;罗佳滨;何春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女性生殖道感染致精子膜结构和功能完整性损伤与不孕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感染致精子膜结构和功能完整性损伤与不孕关系.方法:分别对不孕女性(实验组)和正常妊娠女性(对照组)生殖道分泌物温育后精子进行低渗肿胀试验及直线和曲线运动速度的测定.结果:不孕女性各测试指标与正常妊娠组测试指标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女性生殖道感染致精子膜结构和功能完整性损伤与女性不孕相关.

    作者:韩筱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脑出血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含量、细胞凋亡的变化与纳络酮关系的影响

    目的:研究纳络酮对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Wistar 大鼠112只,随机分为脑出血组,脑出血+纳络酮(FDPM)组,两组各分为( 出血前,出血后4h、6h、12h、24h、72h、7d)7个时间点.利用化学方法测定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NO含量;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出血周边组织中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NO含量4h开始升高(P<0.05),24h到7d显著升高(P<0.01),大约72h 左右NO达峰值.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6h出现凋亡细胞,12h上升显著(P<0.01),3d凋亡细胞达峰值,与NO峰值对应.纳络酮干预后NO含量及凋亡细胞数量与脑出血组对应时间点比较显著下降(P<0.01).结论: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NO含量增高,脑出血周边组织神经细胞存在长时间凋亡,NO可以促进其凋亡;纳络酮干预后NO含量降低,纳络酮减少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神经细胞凋亡.

    作者:黎明;韩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Gamma 钉内固定的手术配合

    目的:通过我院近两年应用Gamma钉内固定治疗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总结Gamma内固定手术配合方法.方法: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Gamma钉内固定治疗,从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几方面总结手术配合方法.结果:对48例粗隆间骨折Gamm a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参与及观察,总结出应用Gamma钉内固定治疗粗隆间骨折的手术配合经验.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书中配合、严格的术后整理能有效地配合手术医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会,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作者:赵俊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微量、半微量法合成2-甲基-2-丁醇

    对2-甲基-2-丁醇的合成进行常量与微量、半微量合成的对比研究.用常量合成2-甲基-2-丁醇试剂量的20%和10%进行微量、半微量合成,与常量合成进行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微量、半微量法所得产率比常量稍高,试剂用量减少,反应时间缩短.因此,可由微量、半微量法合成2-甲基-2-丁醇替代常量合成.

    作者:张洪权;郑平;金文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观察

    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内科急症,食管静脉曲张首次出血的平均死亡率达30%~50%,约60%的病人死于无法控制的出血[1].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治疗方法亦有多种.本文于2004-10~2008-06采用奥美拉唑注射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和法莫替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58例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娄晓光;金一淑;孟庆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黑龙江省不同产地北五味子中挥发油的含量比较

    目的:本实验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北五味子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比较黑龙江省不同产地北五味子中挥发油的含量.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北五味子中的挥发油,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选取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佳条件是药材加入6倍量的水,浸泡1h,水蒸汽蒸馏6h,挥发油提取率可达2%左右.结论:影响五味子挥发油提取工艺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提取时间、加水倍数、浸泡时间.

    作者:刘娟;贝雷;赵忠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体会

    目的:总结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方法:对52列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器复位固定,横突间及小关节后外侧植骨,术前,术后均行摄片及CT扫描.结果:术后伤椎高度显恢复,Cobb角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除ASIA A级4例无改善,E级5例未出现神经症状),2例患者3根椎弓根钉断裂.结论:后路短节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陈正刚;张秀森;王利民;周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充分利用现代化实验仪器改革实验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生命科学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医学当是研究的重点.医学理论来源于临床实践和医学科学实验,而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地位[1].随着实验教学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已成为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作者:王淑秋;张婷;梁衍锋;王芳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热休克蛋白70在牙髓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热休克蛋白又称应激蛋白,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细胞中在热休克状态下启动的一系列特殊基因编码合成的蛋白质.它是由真核细胞产生的,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低水平表达,当细胞暴露于特殊环境下时表达增高.

    作者:王建平;赵紫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角膜移植术后视觉质量评估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对生活质量起重要影响的视觉质量问题.本文通过对视力、屈光状态、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视觉相关的生活质量调查表等五个方面阐述角膜移植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角膜移植手术的意义.

    作者:廖福红;刘远光;王冬兰;吕淑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新法合成5-硝基香兰酸

    目的:研究了5-硝基香兰酸的合成方法.方法:以4-甲基愈创木酚为原料,先用乙酸酐将酚羟基保护起来,再通过强氧化剂的氧化作用将甲基氧化为羧基,后水解得香兰酸,再经硝化制得5-硝基香兰酸.结果:得到亮黄色晶体产物,收率为73%.结论:本法操作简易,原料易得,适合工业生产.

    作者:王旭;王桂艳;赵岩;郝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牙周病的关系

    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从而易患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形成机制,已为广大学者所证实,但它是否是牙周炎的易感因素,是否会促进牙周炎的发展,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就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牙周炎之间的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库莉博;朱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在脑梗死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C/HDL-C比值)与脑梗死发病危险性的关系以及这一比值在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时的变化.方法:选择197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三组:单纯脑梗死组、合并高血压组、合并糖尿病组.58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探讨这一比值的变化.结果:胆固醇(TC)水平及TC/HDL-C比值在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患者的HDL-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病例组间TC、HDL-C水平及TC/HDL-C比值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TC/HDL-C比值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糖尿病无关.

    作者:郝杰;李琳;吕礁;施云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28例手术配合体会

    三叉神经痛为神经性疼痛中常见的疾患,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病人,年发病率为1/100000[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用药物治疗.随着显微外科和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微血管减压术成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28例病人术后,27例无疼痛症状.1 例出现脑脊液鼻漏,经对症治疗痊愈.术前做好Teflon的消毒,手术时注意显微镜使用,Te flon的使用及剩余保管,效果满意.

    作者:刘春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沙利度胺治疗12例类风湿关节炎并肝功损害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并肝功能异常患者服用沙利度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所有患者均口服沙利度胺100mg/d,治疗一年,用5项临床指标[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血沉、类风湿因子]来观察疗效,并监测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5项指标均显著改善、肝功能无恶化.结论:沙利度胺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作用效果较好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邢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CT导引下胸部肿块穿刺活检60例分析

    目的:探讨CT导引下肺部肿块穿刺临床应用.方法:临床回顾性分析CT导引下肺部肿块穿刺结果,观察因素包括病灶大小、部位及穿刺部位肺组织结构(如有无肺气肿)等因素.结果:穿刺活检60例,成功57例,成功率95%,出现气胸10 例,咯血5例.结论:CT导引下肺部肿块穿刺操作简单,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王洪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疥疮60例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疥疮误诊的原因.方法:对6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诱因、初诊治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0例疥疮患者分别误诊为湿疹、过敏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痒疹、疖病、脓疱疮等皮肤病,均予以相应治疗效果不佳,经详细问诊及辅以实验室检查确诊,正规灭疥治疗后均获痊愈.结论:只要医务人员掌握疥疮发病的临床特点,并加强责任心,疥疮是易诊易治的.

    作者:李海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30例献血晕厥者的护理体会

    部分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会出现晕厥反应,为了保证献血员的身心健康,及时的救治和护理十分重要.现将我们对130例献血晕厥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马振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恩诺沙星微囊的制备

    目的:制备恩诺沙星微囊及工艺优化.方法:本实验采用单凝聚法制备恩诺沙星微囊,应用显微镜观察产品的形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囊中恩诺沙星的包封率.结果:恩诺沙星微囊在显微镜下观察为圆球形微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产品包封率为48.15%.结论:单凝聚法可成功制备恩诺沙星微囊,方法简单,包封率较高,可操作性强.

    作者:于莲;董宇;李爱臣;姜来;张传美;张喆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