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洪宽;刘艳新;王力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尤其是乙型肝炎危害性大,因为机体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以后,除一部分病人无急性表现外,另一部分病人以急性肝炎而发病,如果乙型肝炎在急性期治愈,这将会减少慢性肝炎的发生机率,慢性肝炎一部分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导致死亡,慢性乙肝病人罹患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相对危险性至少增加100倍[1],所以提高乙型肝炎的治愈率至关重要,鉴于目前临床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病毒性肝炎日益广泛,故对其疗效进行研究和探讨.
作者:肖克勤;李承华;刘敬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胆管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分为肝内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及胆总管癌.由于肿瘤特殊性及生长部位的不同,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症状也有很大差异,常因误诊、漏诊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打击,本文统计了我院1993-01~2003-1210年间证实了的78例胆管癌病例就其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总结.
作者:马飞虹;朱光宇;王曼曼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全世界缬草属Valeriana约有250种,分布于欧亚大陆、南美和北美中部.缬草也称为欧缬草或药用缬草,在欧洲已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可作香料、药用及观赏.在欧洲及美国常被用于治疗轻、中度失眠[1].目前缬草提取物及其制剂在国际十分畅销.销售额列植物药前10名.
作者:刘娟;汪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母乳性黄疸(BMJ)是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近来随着母乳喂养知识的普及、母乳喂养得以在全院乃至全国全面铺开.但与此同时,我院新生儿住院患儿中高胆红素血症病例也随之增多,为减少母乳性黄疸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本文对母乳性黄疸的早期干预进行探讨.方法:我院于2005~2006年共观察到44例迟发型母乳性黄疸,根据胆红素值的范围不同,采取了继续母乳喂养,暂停母乳喂养给人工喂养,暂停母乳喂养并光疗法.结果:本组病例黄疸全部在3d内消退,但日均胆红素下降值三者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本病确诊后需积极治疗,预防胆红素的神经毒性,减少胆红素中毒性脑病的发生.我们观察患儿黄疸程度及胆红素水平,并给予不同的方法进行合理治疗,无一核黄胆发生.
作者:陈梅;李春艳;吕冰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眼眶骨折患者视功能损伤变化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眼眶骨折患者120人(141只眼)进行系统眼科检查,对所有病例行螺旋CT轴位和冠位扫描.应用对数视力表检查病人远视力.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计数资料间统计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爆裂性眼眶骨折与非爆裂性眼眶骨折相比,伤后6个月的视力与伤前比无变化者的比例前者要明显大于后者(Mann-Whitney检验,z=-8.297,P<0.01).结论:爆裂性眼眶骨折后发生视力损害的可能性小于非爆裂性骨折.
作者:付婷婷;吕慧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BI)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理.方法:将60例VBI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降纤酶治疗组,治疗14d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入院时纤维蛋白原含量与治疗3d后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并检测上述指示.结果:降纤酶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效果更佳,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显著差异.讨论:降纤酶促使纤维蛋白原降解,阻止血栓进一步形成,能有效治疗因微血栓所致的VBI.
作者:付丽佳;刘瑞鹏;林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孕晚期胎儿枕后位的超声诊断方法.方法:对164例孕晚期胎儿枕后位的超声声像图及分娩结果进行分析.结果:B超诊断164例枕后位,剖腹产82例,占50%,胎吸助产36例,占21.95%,产钳助产8例,占4.88%,会阴侧切68例,占41.46%.结论:超声显像能明确诊断胎方位,指导产科医生适当做出处理,防止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给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有价值的依据.
作者:孙秋月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时剔除子宫肌瘤的指征和方法.方法:对3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32例,无1例行全子宫切除术.对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与正常剖宫产的出血量比较、单发肌瘤与多发肌瘤剔除时手术失血量比较、产后子宫复旧与非剔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剖宫产术时应同时剔除子宫肌瘤,同时采用U字连续缝合的方式关闭瘤腔,以减少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剖宫产术中同期行肌瘤剔除术是有价值的.
作者:吕红梅;马秀娟;卢北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男性不育是一种常见疾病,其中Y染色体微缺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Y染色体微缺失可以引起精子质量的改变.造成无精子症或严重少精症.本文综述了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症之间的关系及Y染色体微缺失在临床上的展望.
作者:罗振国;扈清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病理生理学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具有抽象性,它不像形态学课程那样可以通过对大量图片的讲解.使学生对内容有直观形象的理解.所以,对于这样一个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的教学,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作者:梁衍锋;王芳芳;张东东;邵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对金莲花药材进行质量标准研究.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反应鉴别金莲花药材;测定金莲花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重金属、砷盐的限度;采用标准曲线法以芦丁计,测定金莲花总黄酮的含量.结果:金莲花水分未超过15.0%,总灰分未超过10.0%,酸不溶灰分未超过6.0%.重金属未超过20/100万,砷盐未超过2/100万.总黄酮以芦丁计,每克不少于90.0mg.
作者:沈洪宽;刘艳新;王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运用关节腔冲洗,注射透明质酸钠及小针刀和康复训练等综合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内侧副韧带和髌下脂肪垫损伤的疗效.方法:36例运用关节腔冲洗,注射透明质酸钠及行小针刀治疗和康复训练等作为综合治疗,对病例的疗效做出总结.结果:经1~3次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达94.83%.结论:该综合疗法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内侧副韧带和髌下脂肪垫损伤者疗效满意.
作者:陆锐均;佟方明;黄有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贫血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ysmex F-82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64例贫血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结果:MCV↓RDW↑缺铁性贫血、MCV↑RDW↑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CV和RDW异常,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MCV↑RDW,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MCV↑RDW↑溶血性贫血、MCV、RDW↑铁粒幼细胞性贫血、MCV↓RDW,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结论:RDw指标的改变对贫血的分类及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王佳秋;苗智;王跃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综述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应用.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总结.结果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压力、温度、粒度和萃取时间等,该技术在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
作者:张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X线、CT诊断腺样体肥大的价值及标准.方法:分析90例腺样体肥大的X线、CT图像.观察测量鼻咽气腔及后壁软组织,计算腺样体指数.结果:90例X线鼻咽侧位片A/N均≥0.70[1],鼻咽腔顶及后上壁软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增厚.CT轴位像可见鼻咽气腔变形变窄,后壁软组织左右侧对称性增厚,密度均匀,咽隐窝及咽鼓管咽口多数隐约可见,少数显示不清,咽旁间隙清晰,邻近骨质无破坏,后鼻孔不同程度受阻塞,多与鼻旁窦炎、中耳炎、扁桃体肿大并发,腺样体指数≥0.70.结论:X线、CT诊断腺样体肥大达到互补优势,对提高诊断本病有较高价值.
作者:赵国军;姚春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脑血管病是多基因、多因素疾病,一氧化氮合酶基因是研究的主要侯选基因.人类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位于第7号染色体7q35-36区,为单拷贝基因,全长约21kb,含26个外显子及25个内含子.
作者:吕晶;曲芳;王金华;曹德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新的对CRF患者中药保留灌肠的护理经验,以期提高CRF患者中药保留灌肠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慢性肾衰42例,并以常规治疗20例作为对照,观察灌肠前后患者的症状及血生化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可作为CRF的非透析治疗措施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作者:姜晓雪;刘湘淋;姚伟研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重症一氧化碳(CO)中毒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02例,对照组96例,均给予高压氧舱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醒脑静(XNJI)及大剂量丹参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8.24%,残死率11.76%,平均苏醒时间3.24h;对照组治愈率77.09%,残死率22.91%,平均苏醒时间5.24h.两组间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XNJI加大剂量丹参联合高压氧舱等常规西医疗法治疗重症CO中毒较单一西医疗法可明显减少残死率,提高治愈率,可明显缩短CO中毒昏迷病人苏醒所需时间,该方法值得提倡.
作者:刘天军;李利明;周晓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COPD合并呼吸衰竭以往多采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治疗,疗效肯定,但创伤大,并发症多,2004~2005年我院呼吸科针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双水平气道正位,(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气道正压治疗5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赵蕴伟;赵海丰;郑丽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患者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sVCAM-1)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sVCAM-1和IL-4的含量.结果:华支睾吸虫病患者sVCAM-1和IL-4的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sVCAM-1和IL-4通过多种免疫调控作用,参与了华支睾吸虫病的发病过程.(P<0.01).结论:sVCAM-1和IL-4通过多种免疫调控作用,参与了华支睾吸虫病的发病过程.
作者:蔡连顺;王树清;肖景莹;毕胜;车世伟;代月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