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压氧治疗对实验性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廉晓宇;李晓飞;宣兆博;李英夫;郭庆章

关键词:高压氧,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脑水肿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 HBO)治疗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模型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影响,及其对该模型血清一氧化氮(NO)、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以及脑组织中水、K+、Na+、Ca2+含量的影响.方法: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将动物分为SAH组和SAH+HBO组,用显微测量法测量基底动脉管径,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中NO及NOS含量,用干湿比较法测定不同时间脑组织水含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脑组织K+、Na+、Ca2+含量.结果: SAH组于模型制作成功后24h、96h脑血管直径变小,脑组织水含量和Na+含量显著升高,脑组织K+含量减低,钙含量明显增加;SAH+HBO上述指标异常改变均较小.结论:高压氧治疗能够缓解SAH后脑水肿和脑损伤,能够缓解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程度.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医药高职教育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培养的学生必须是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强调实践能力,培养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重要特征,是它同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的区别.因此,在药品职业学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改革实验教学,就成为我们必须重视的工作.药品生物检定技术是药分专业的必修课程,其特点是实验性强,要求学生掌握生物检定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为此,我们在教学中结合专业特点,针对以往实验课存在的问题,对药品生物检定技术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

    作者:贺丽娜;钟秀英;杜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高等医学专科院校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

    目的:结合当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思考创新教学方法对医学教育的意义.方法:采取贯通法、PBL教学模式、体验法、对比法等进行教学创新.结果:改革教育方法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值得研究推广的课题之一.

    作者:何琴;许爱珍;邹敏辉;乐燕琴;金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纠正护理病历中预期目标制定的错误

    为了提高护理计划中预期目标制定的符合率,对288份出院病历中的2030条预期目标进行调查分析.明确错误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预期目标制定的错误率明显下降,从原来的51.3%降至9.1%.作者着重介绍了制定预期目标的做法和体会.

    作者:于晓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基因重组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生长激素缺乏导致身材矮小患儿,多由于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GH)不足或伴不同程度GH分泌障碍,致使患儿身高低于正常两个标准差(-2SD)或在同龄健康儿童生长曲线第3百分位数以下.为促进儿童身高的正常发育,减低家长、患儿心理压力,满足社会迅速发展需要,我科于2001-02~2006-04,应用国产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身材矮小患儿12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利茹;鲁昌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进行康复护理,观察急性脑梗塞病人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130例病人分为康复护理组65例,对照组65例 .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发病来院住院后即行康复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结果:康复护理组肌力恢复提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肌肉萎缩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急性脑梗塞病人进行康复护理,能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许洪伟;李敏;李再华;赵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白细胞介素-6与慢性心衰的关系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异常,以致在循环血量和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心脏泵出的血液达不到代谢的需要或仅能在心室充盈压增高时满足代谢的需要,此时神经体液因子被激活参与代偿,形成以血流动力学功能异常和神经体液激活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是一种具有复杂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是迄今发现的功能为广泛的细胞因子之一.近年来,人们发现IL-6与CHF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

    作者:赵勇;田国忠;钟震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五加生化胶囊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160例分析

    米非司酮片配伍米索前列醇片终止早孕,由于其安全、有效、简便,在临床已被广泛采用,其完全流产率可达95%[1].但临床工作中可能出现阴道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和因不完全流产而致大出血的危险[2].我科选择2006-01~2006-10门诊就诊的自愿药物流产16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服用五加生化胶囊,对照组肌注催产素,两组对照观察术后出血量,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婉柳;李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CA-1500全自动凝血仪实验性能评价

    有关出凝血异常的实验室检查已逐渐由仪器代替了手工操作,全自动仪器代替了半自动仪器.使操作更加简便、快捷,克服了外界因素的干扰,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精确性及实用性.本次作者对SysmexCA-1500全自动凝血仪部分凝血项目作了初步实验评价,该仪器集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原理于一体,综合应用光学和电学检测原理、随机组合检测项目、自动分析、触摸式输入输出程序,具有较高的检测速度.

    作者:曲灿华;弁洪香;王晓红;黄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胆源性胰腺炎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胆源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以更好预防和治疗.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我院普外科和消化科收治的325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结果:文化程度、饮酒、血脂等6种因素系胆源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作者:黄朔;李明振;金琦;刘秀哲;胡明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降低制备成分血离心破损率的探讨

    黑龙江省血液中心于2004年申请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于当年九月一日通过认证.ISO9000质量体系对成分科设立的四项工作目标的要求之一是离心破损率<0.5%.本中心在申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之前,成分科的离心破损率为0.23%,符合<0.5%的要求.但ISO9000质量体系要求针对质量目标,每一年工作成果均有所突破.针对这一要求,近两年来,我们成分科在降低全血离心破损率方面做了一些探讨与技术改进,使离心破损率逐年下降.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姜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疏宫汤治疗围绝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是妇科常见病,B超检查子宫内膜往往持续增厚,笔者用自拟疏宫汤治疗17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秋晔;李维民;韩英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减重支持训练对偏瘫患者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减重支持训练(PWS)对偏瘫患者平衡、步行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48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加PWS,共8周,每周6次,每日1次,每次20~40min.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功能性步行(FAC)量表、Fugl-Meyer量表及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以评定对照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评定后两组均有提高,但治疗组在平衡、步行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对偏瘫患者应用减重支持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更有效提高患者的平衡、步行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李书钢;张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病因学说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是常见妇科疾病,发病率占一般人群1%~7%,不孕妇女的30%~40%.临床表现常因病变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发作、痛经、月经失调、不孕、肠道或泌尿道症状,无症状者约为20%左右.EM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流行的有子宫内膜种植、体腔上皮化生、免疫异常、淋巴及静脉播散、内分泌障碍和多基因遗传等学说.如此繁多的学说表明,我们对EM的病因认识不清,或者说它是多因素形成的疾病.

    作者:张春斌;谈西满;罗佳滨;常春艳;刘爽;吕冬霞;胡玉红;卢北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平贝母调节小鼠皮肤黑色素有效部位的研究

    目的:以小鼠皮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脂褐质(Lf)的含量变化为指标,探讨平贝母调节小鼠皮肤黑色素药效物质.方法:将平贝母水提取液上大孔树脂柱,分别用20%、50%、95%乙醇洗脱,各洗脱物分别给经紫外线照射制造的皮肤黑色素小鼠模型灌胃.结果:95%乙醇洗脱物没有消除病理模型小鼠皮肤黑色素作用,流出液组及20%乙醇洗脱物有消除病理模型小鼠皮肤黑色素作用,但都不及平贝母,只有50%乙醇洗脱物的作用与平贝母水煎液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平贝母的药效物质可能存在于50%乙醇洗脱部位.

    作者:刘宝密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醒脑静在肺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疗效及其对血气分析结果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加用醒脑静结合治疗肺性脑病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作者:王凤玲;蔡栋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补气养血汤中梓醇含量

    目的:建立补气养血汤中梓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乙腈-水(0.5∶99.5)为流动相,210nm为检测波长,对补气养血汤中梓醇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此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1.79%,补气养血汤中梓醇的含量不少于0.3152mg/mL,其保留时间为18.50min.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初步质量控制.

    作者:李艳翠;刘娟;牛效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以及甲胎蛋白的关系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和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检测意义,从而提高PHC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96例PHC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96例PHC患者中,HBsAg阳性80例(86.45%)、HBeAg阳性25例(26.04%)、HBeAb阳性54例(56.25%)、HBcAb阳性80例(83.33%)、HBV-DNA阳性76例(78.54%)、HBVm均阴性13例(13.54%).96例PHC患者中,有乙肝病史者40例(41.67%)、有肝硬化病史者32例(33.33%)、乙肝病毒携带者24例(25.0%),有83例与乙肝有关、5例为丙肝患者、未查出病原学的患者8例.96例PHC患者中,AFP>400ng/mL者52例(54.16%)、20~400ng/mL者33例(34.37%)、<20ng/mL者11例(11.46%).结论: 大多数患者PHC的发生与HBV感染所致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密切相关.

    作者:吴素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浅谈白术古今炮制原理

    白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临床多用于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所致的食少便溏、脘腹胀满、倦怠乏力、痰饮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证,为补脾要药.目前对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问题国内外研究得很多,但对白术古今炮制原理还缺乏系统地总结,本文对白术古今炮制方法及原理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白术有效成分及炮制对成分、药理作用的影响,对临床有何意义奠定基础.

    作者:宋丽艳;李永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同角度金属桩核对无髓牙抗折强度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角度Cr-Co合金桩核对无髓牙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 将80颗离体上颌中切牙随机分成8组,每组10颗,进行常规根管治疗后截除牙冠,分别用8种不同角度Cr-Co合金桩核及Cr-Co合金全冠修复,在SS-2210材料试验机上沿与牙根长轴135度方向加载,比较抗折强度.结果:各组之间大负荷值有显著差异(P<0.05).大负荷值由核唇向倾斜30度组(851.40±61.294)至核舌向倾斜40度组(217.60±53.311)依次递减.大负荷值与载荷力和牙根长轴形成交角的大小成负相关关系.结论:临床上采用铸造桩核修复个别唇向错位上前牙时,应避免核过度舌向倾斜(桩核舌侧成角≤30°),以免发生根折.

    作者:商维荣;李靖敏;裴玉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补肾胶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补肾胶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5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比治疗.结果:补肾胶囊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胶囊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使用方便,安全,价格较低,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艳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