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O-1m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鲍文华;戚振云;钟晓丽

关键词:肺癌, HO-1, RT-PCR
摘要:目的:探讨HO-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32例单纯肺癌组及10例正常对照组织(距癌组织大约10cm)中HO-1mRNA表达水平.结果:32例标本均进入半定量结果分析,在肺鳞癌组、腺癌组织及肺小细胞未分化癌组HO-1mRNA表达量分别为(0.85±0.03)、(0.84±0.03)及(0.83±0.02),正常对照组为(0.39±0.02).各型肺癌组HO-1mRN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肺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O-1在肺癌中明显的高表达.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尿潴留的人性化护理临床观察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超过 8h不能自动排尿,为产后常见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及时,可增加尿道感染机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严重者可致产后大出血.

    作者:高丽娟;刘继君;王逸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颅内感染患儿脑脊液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小儿颅内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20例化脓性脑膜炎(PM),32例病毒性脑炎(VE)患儿脑脊液及血清TNF-α的含量并与20例非颅内疾病的患儿进行比较.结果:PM、VE组脑脊液和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PM组又明显高于VE组(P<0.01),PM、VE组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TNF-α水平呈正相关(rpm=0.131,rve=0.089,P均<0.01);恢复期PM,VE组TNF-α含量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TNF-α参与了小儿颅内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脑脊液中TNF-α的水平可作为病脑和化脑鉴别诊断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林素惠;曾雪飞;严文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镇静胃镜236例临床观察及护理配合

    胃镜是诊断上消化道疾病重要的检查工具,但由于检查时会引起患者的紧张与不适,因此有些患者惧怕胃镜检查,导致延误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为了减少胃镜操作相关的不良感受,提高患者对检查的耐受性,我们于2003年5月开展了咪唑安定诱导的清醒胃镜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卜献磊;鲁华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金银花有效成分绿原酸的提取

    目的:从金银花中提取有效成分绿原酸.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结果:此方法提取的绿原酸收率较其它方法高.结论:该方法科学、可用,是制备金银花提取物的理想方法.

    作者:董丽华;李清萍;李金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互动式教学法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探索

    目的:探索临床药理学教学新的方法和形式.方法:在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用药为主理论课教学中对部分学生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同时以同年级的其它学生为对照.结果:互动式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和提高在自学、团队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多方面能力,所涉及的内容书面测试掌握较好,平均成绩较高.结论: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可行.

    作者:雷力力;季方茹;荆洪英;杨义;缪淑霞;李艳翠;李金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两种术式治疗慢性肛裂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肛裂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与肛裂侧切术式的疗效比较.方法:将280例肛裂患者均分两组,治疗组采用肛裂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对照组采用肛门侧切术.结果:两组术后疗效比较在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尿潴留、便血、复发率,都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肛裂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使肛门内括约肌离断松解彻底;有效的解除痉挛,使肛管直径延长,疗效好,恢复快,无复发.

    作者:于海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联合无痛吸宫流产术的疗效观察

    米非司酮是一种广泛用于临床而终止妊娠的常用药物,其单一应用常致流产后子宫出血时间较长.吸宫流产术相对完全彻底,是目前普遍应用的一种抗孕有效方法,无痛流产术已普遍用于临床并被认可,我们根据米非司酮的药理作用在无痛吸宫流产术时并用,疗效观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萍;吴英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不典型流行性出血热25例临床分析

    流行性出血热是以鼠为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急性肾功衰竭为主要表现.我院自2004-11~2006-05收治的出血热116例,其中25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现总结如下.

    作者:林春;于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软组织异物高频超声诊断26例分析

    软组织异物存留常发生在软组织的开放性外伤,金属异物常通过X线定位,但是非金属异物X线也无能为力.我们从1998~2004年对26例外伤可疑异物病人进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文;张晗;王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儿童结节性硬化CT特征与临床表现对照分析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临床上以癫痫、智力障碍和皮脂腺瘤三个特征为特点.本病常见于儿童,CT影像学是诊断该病直接、准确的方法.

    作者:艾国;路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进食时间与病情反跳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后佳进食时机.方法:127例急性口服有机磷中毒患者,在充分洗胃、导泻及应用足量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的基础上,观察不同时间进食对病情反跳的影响.结果:中毒后24h内进食者反跳为4/9,随着进食时间延迟,反跳率逐渐下降,72h以后进食者反跳降至3/49.不同有机磷中毒在相同时间进食的反跳率存在显著差异,敌敌畏、对硫磷中毒者72h内与72h后进食的反跳分别为2/28、2/2与0/18、1/3.结论:正确把握进食时机是减少有机磷中毒反跳的重要措施之一.中毒后24h内应绝对禁食,对于乐果、对硫磷等半衰期较长的毒物中毒,应适当延长患者的禁食时间,好在中毒72h以后进食.

    作者:朱淑荣;姜凤英;王笃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玉米须多糖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玉米须多糖(stigma maydis polysaccharide SMPS)对肝癌SMMC-7721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将玉米须多糖以不同浓度和时间作用于肝癌SMMC-7721细胞,采用 MTT比色法观察细胞毒性;应用HE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玉米须多糖以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SMMC-7721细胞的生长.HE染色观察到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论:玉米须多糖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为临床治疗肝癌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吕冬霞;王晓丽;魏凤香;罗佳滨;张玉萍;张淑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白藜芦醇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抑制作用的探讨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分析Res对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细胞周期的变化,并且检测端粒酶的活性.结果:Res对肝癌细胞系HepG2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IC50为5.91mg/L,流式细胞仪显示,Res能引起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的S期阻滞,Res也能显著地抑制端粒酶的活性.结论:Res通过改变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来抑制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的生长.

    作者:费洪新;欧芹;黄小义;魏晓东;张涛;张鹏霞;江旭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利多卡因治疗分娩期宫颈水肿

    宫颈在分娩期由于组织化学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加之分娩时产科异常因素影响,常发生水肿,影响产程进程,造成难产.我院2004年对90例分娩期宫颈水肿产妇采用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消除水肿,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何宏;陈春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子痫56例临床分析

    子痫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的严重阶段,是围产儿及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诊治不及时,将对母婴造成极大的危害.我院自1999-01~2005-12共收治子痫病人56例,现就其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如何降低子痫的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及对其严重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作者:陈小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5例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影像分析

    我院2003~2005年共发现5例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情危重,3例死亡,但其影像发展有一定规律性,早期发现及诊断是及时治疗、降低病死率的重要前提,应引起重视,现报道如下.

    作者:姚春富;张艳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松花江佳木斯江段高锰酸盐指数污染状况评价

    目的:揭示松花江佳木斯江段高锰酸盐指数的污染变化规律.方法:2001~2005年不同断面、水期高锰酸盐指数监测,分析方法为酸性高锰酸盐指数法.结果:五个断面中Pij结果为汤旺河断面>佳木斯下断面>江南屯断面>梧桐河断面>佳木斯上断面;三个水期中Pij结果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结论:断面污染以汤旺河断面污染重;水期污染以枯水期污染重.应加强松花江沿岸水处理的建设工程.

    作者:祝丽玲;鲁彦;王嘉淇;殷佳辉;孙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临床医学教育新策略

    目前我国的临床医学教育仍然是老师在前面讲课,学生在后面听课和做笔记,这种学习方式到是能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但往往记忆力不扎实,对于一些症状及体征也只是脑海中的概念,遇到抽象的术语叫人很难理解.随着各个章节的更替,以前所学的内容就会越来越模糊和淡忘.本人在十几年的授课生涯中总结了几点新的授课方法 ,现总结如下.

    作者:朱丽波;王文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宝清县0~3岁儿童佝偻病情况调查

    我省是儿童佝偻病的高发地区,为了做好我县0~3岁儿童佝偻病的防治工作,2004年我院对我县城区内的0~3岁儿童佝偻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林;郑殿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佳木斯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研究表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和成才.为了了解和掌握佳木斯大学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我们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作者:赵岩;周宪君;王嘉淇;刘鹏;王刚;曹洪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