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力力;季方茹;荆洪英;杨义;缪淑霞;李艳翠;李金梅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中型和大型医院都使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由于该型仪器的检测速度快、准确性又好,很受广大医院的欢迎.但基本上均使用原装配套的清洗液,该型仪器的清洗液耗量很大,原装配套的价格又昂贵,增加了医院的负担,也就是增加了病人的负担.本科也试用过国内市场上现有的自配清洗液,但特别异常的结果经复查后又正常的现象比使用原装清洗液时明显增多,换上原装清洗液几天后则没有这种现象.可能是自配清洗液的清洗效果差或对某些检测项目有干扰作用.
作者:蒙雨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院1996-01~2002-12共收治精索静脉曲张患者123例,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单纯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和精索静脉结扎+分流术进行治疗,对治疗结果做临床对比及随访,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战利;景永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患者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已经出现胆道并发症的患者治愈.方法:针对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病人治疗期间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术后采用相应的积极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病人术前情绪平稳,积极配合并发症的诊治,使病人胆道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患者的治疗关键.
作者:崔雨;陈辉;杨立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探索和思考影响双语教学实施的主要因素,转变观念,培育师资,选择适当的教材,在医学教育中深入开展双语教学, 对高校培养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汉君;罗佳滨;苗智;梁衍锋;关宝生;尹兴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PV-6000通用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53例,其中皮质性白内障24例,核性白内障17例,后囊下白内障12例,正常人晶状体前囊膜6例中晶状体上皮细胞中HSP70的表达.并进行阳性细胞计数. 结果:老年性白内障与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均有HSP70表达,其中HSP70在老年性白内障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老年性白内障组各亚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SP70可能在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莹;王玉清;曹丽辉;冯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商场内的微小气候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 六合一公共场所监测系统.结果: 在监测指标中,部分商场内湿度过低;所有商场噪声均超标.结论:商场内应增设空气加湿器及吸声和隔声设备以提高商场内的环境质量.
作者:周宪君;赵岩;王嘉淇;周利君;王珺;姚嵩坡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小儿颅内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20例化脓性脑膜炎(PM),32例病毒性脑炎(VE)患儿脑脊液及血清TNF-α的含量并与20例非颅内疾病的患儿进行比较.结果:PM、VE组脑脊液和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PM组又明显高于VE组(P<0.01),PM、VE组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TNF-α水平呈正相关(rpm=0.131,rve=0.089,P均<0.01);恢复期PM,VE组TNF-α含量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TNF-α参与了小儿颅内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脑脊液中TNF-α的水平可作为病脑和化脑鉴别诊断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林素惠;曾雪飞;严文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腰椎峡部裂又称腰椎峡部不连,是腰椎常见疾病,自CT应用以来更多发现此病.我院1997-2005年间已诊断46例,现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
作者:陈积丰;徐涛;李建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隐匿性肾炎发病以青少年为多,临床表现轻微但迁延不愈,可分为无症状性蛋白尿和单纯性血尿两种类型,后者以血尿为突出表现,可为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伴(或)持续镜下血尿,笔者近年来用清热凉血法--自拟中药免煎处方结合辩证施治方法治疗隐匿性肾炎单纯性血尿30例,收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海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后佳进食时机.方法:127例急性口服有机磷中毒患者,在充分洗胃、导泻及应用足量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的基础上,观察不同时间进食对病情反跳的影响.结果:中毒后24h内进食者反跳为4/9,随着进食时间延迟,反跳率逐渐下降,72h以后进食者反跳降至3/49.不同有机磷中毒在相同时间进食的反跳率存在显著差异,敌敌畏、对硫磷中毒者72h内与72h后进食的反跳分别为2/28、2/2与0/18、1/3.结论:正确把握进食时机是减少有机磷中毒反跳的重要措施之一.中毒后24h内应绝对禁食,对于乐果、对硫磷等半衰期较长的毒物中毒,应适当延长患者的禁食时间,好在中毒72h以后进食.
作者:朱淑荣;姜凤英;王笃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3-08~2005-03收治的82例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全部治愈,术后痛苦小,大多数患者不用止痛剂,下床活动早,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随访一年无复发病例.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保持了腹股沟的解剖结构,修补时可保持腹股沟管的后壁无张力,术中注意修补材料的正确使用,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陈秉魁;张建国;师恩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1-01~2005-12我科共收治肺结核病人451例,并发肺部真菌感染30例,全部为白色念珠菌感染.为探讨肺结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点,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边伟刚;郭忠和;金日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健心合剂对实验性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pit)尾静脉注射法诱发大鼠急性心肌缺血,以健心合剂高、中、低剂量在不同时间对心电图T波改变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肌酸肌酶(CK)含量变化为指标,以脉络通为阳性对照药物,观察比较健心合剂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结果:健心合剂能显著降低大鼠心肌缺血心电图T波升高,减少血清MDA、LDH、CK含量,提高血清SOD的活性.结论:健心合剂对pit诱发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
作者:赵玉珍;朱秋双;刘蕾;郑福禄;杨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照度极低频电磁场对小鼠血细胞成分的影响及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的关系.方法:将10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曝磁组.曝磁组小鼠分1、2、3和4四组,分别置于微机产生的极低频电磁场中,每天照射分别为20min、40min、60min、6h,对照组不接触极低频电磁场,4个月后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血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微核率.结果:随小鼠每天曝磁时间的增加,其血液中的RBC、WBC、PLT数量及Hb含量呈逐渐下降、淋巴细胞微核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值逐渐增高,淋巴细胞比值逐渐下降,以曝磁4组表现为显著.RBC、Hb数量和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长时间接触极低频电磁场对小鼠血细胞数量和不同WBC比值存在明显的影响, 同时可诱发淋巴细胞微核的发生.
作者:张淑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 病例资料患者1,张某某,女,1944年出生,病历号:293870,2001年因胸闷开始间断口服冠心苏合丸,3次/d,1~2丸/次,至2004年12月6日,因感觉浑身无力,挪不动步,食欲减退.化验检查:血清肌酐800μmol/L,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此期间尿量尚可,血压正常).发病年龄60周岁,用药时间3年.
作者:程岩;李金梅;董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现察.方法:采用分组对照实验观察治疗早期患者生命指征、颅内压、头CT变化、远期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盐酸纳洛嗣治疗组生命指征恢复平稳较快,心律异常(32.5%)、呼吸异常(27.5%)、血压异常(22.5%)、觉醒时间及重度脑水肿者(22.5%),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伤后3月恢复良好率(42.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能明显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作者:李晶红;王曦;季方茹;荆洪英;任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怡康灵胶囊中大黄酚的含量. 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为固定相,甲醇-0.1%磷酸(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0ml/min. 结果:大黄酚在0.04~0.16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79%,RSD=1.22%.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张志国;雷力力;田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灵芝孢子对致痫大鼠血清叶酸、血清钙及大脑皮质钙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叶酸含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脑组织及血清Ca2+含量;结果:三组大鼠脑组织及血清Ca2+含量两两比较差异显著;且脑组织Ca2+含量高于血清Ca2+;血清叶酸含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灵芝孢子能有效减轻神经元细胞的钙超载.
作者:张婷;李善昌;田春时;刘月霞;王明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锌原卟啉对大鼠高热惊厥脑损伤CO变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21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热未惊厥组、FC组及Znpp治疗组.采用热水浴诱导FC大鼠动物模型和Znpp治疗模型.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匀浆和血浆CO含量,用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结果:FC组血浆CO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高热未惊厥组及Znpp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Znpp治疗组血浆CO含量升高与高热未惊厥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FC组脑组织匀浆CO含量增高,与对照组、高热未惊厥组及Znpp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Znpp治疗组脑组织匀浆CO含量升高,与对照组、高热未惊厥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热未惊厥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FC能够引起脑损伤且CO水平增高, Znpp能够使CO水平下降,对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显鹤;顾镜月;吴祥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判别评价空回、肠直动脉供血能力的形态学方程,为临床空回肠手术提供血供参考. 方法:采用乳胶血管铸型法,对15例正常成人空回肠标本的直动脉各形态因素进行观测,并依据每支直动脉所分布的肠管血供对其供血能力给予量化分级.得到1500组,共计7500个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筛选、确定影响直动脉供血能力的重要形态因素. 结果:明确了影响直动脉供血能力的主要形态因素为:血管管径(外径),长度及发出该直动脉的动脉弓级数,由此三因素为自变量,建立起判别评价空回肠直动脉供血能力的形态学logistic回归方程. 结论:从形态学角度对正常人体空回肠直动脉供血能力给出判别评价,对直视下空回肠手术中血供的判别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王守安;杨智;钟震亚;赵振富;苗智;杨宇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