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宇鹏;刘维嘉;陈红;张武
耳鼻咽喉应用解剖是一门比较抽象难懂的科学,它是研究耳鼻咽喉各个器官相互毗邻关系.生理及临床应用的科学,因此掌握好耳鼻咽喉应用解剖对每一个耳鼻喉科临床医生来说显得极其重要,但由于耳鼻咽喉应用解剖内容较抽象,结构复杂,其实物标本又很难制作,特别是耳部解剖更复杂,单靠传统灌输式教学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学生掌握起来非常困难,因此,多媒体课件在耳鼻咽喉应用解剖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它的多媒体技术手段为耳鼻咽喉应用解剖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其特点如下.
作者:郑鹏举;魏晓丽;姚雅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6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50mg/kg)造成糖尿病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射氨基胍(80mg/kg.d)治疗10周,各组分别测血糖、视网膜NO、iNOS、总NO.结果:治疗组iNOS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而NO、总NO含量比模型组高.结论: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可抑制非酶蛋白质糖基化和iNOS活性等有关.
作者:YANG Xiao-tian;杨笑天;孟德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本文阐述了对双语教学的理念、模式、可行性的认识,总结了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教育中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提出了将留学生教育与双语教学工作相结合的新见解.
作者:罗佳滨;苗智;宋汉君;张春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探讨斯奇康(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哮喘患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对我院呼吸门诊2004年诊治的32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应用斯奇康(卡介菌多糖核酸);对照组14例,观察随访6个月.测定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时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数值、CD4+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感染人数及发作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中CD4+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IgG、IgA均有下降,IgM变化不大.结论:斯奇康(卡介菌多糖核酸)通过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对哮喘患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作者:梁淑艳;林红;宋丽君;李忠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患者女,46岁.因发热3d伴咽痛,于2006-06-24早7点在当地诊所静点5 %葡萄糖注射液250ml+注射用磷霉素钠6.0g+地塞米松15mg+病毒唑0.5g.静点过程中病人感觉脸部有些发麻.
作者:国玉芝;谷继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癌血清CA125在临床治疗中动态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采用放免法对46例卵巢上皮癌患者定期测定CA125值.结果:46例患者中诊断阳性率为89.1%,其中浆液性上皮癌阳性率为94.7%,粘液性及其他占81.5%,两者比较有差异;期别愈晚,则水平愈高;术后比术前CA125值均明显下降;CA125水平平均转阴时间为术后10周,短为4周,长为24周.其中达60%12周前降为正常.同时观察到期别较早者其转阴时间明显短于期别晚者.结论:血清CA125在治疗过程中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及早发现复发,并对预后亦有一定的评价.
作者:王维俊;张阳;曹传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如何缓解癌症病人的疼痛;方法:使用三阶梯癌痛药物治疗方案;结果:三阶梯癌痛药物治疗方案效果明显.结论:此方法可作为临床治疗癌症疼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顾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脑出血是神经科的常见病,是由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发病突然,是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但如果能详细观察病人病情并予以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防止再出血,预防并发症等,则可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我们选取近4年我院收治的脑出血病人64例进行了临床治疗和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单玉华;缪淑霞;徐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N)在S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64例SAP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21例,两组病人均给予SAP的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EN,对照组给予完全胃肠道外营养(TPN),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复常天数,胰周感染率,MOF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EN更适合于SAP.
作者:韩桂华;颜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双黄连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由金银花、连翘、黄芩三味中药组成,适用于病毒及细菌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均取得良好疗效.双黄连注射液标准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一册中,标准规定含量测定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时间长,检验成本高,不适用于生产过程中间体的含量控制.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双黄连注射液中间体中黄芩苷含量,方法简便可靠,适用于制药企业生产过程的中间体含量控制.
作者:张雅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母乳喂养是有利婴儿健康生长的天然食品且方便经济,为提高母乳喂养率,确保广大婴儿健康生长,我们自2001~2005年间用自拟通乳汤治疗产后乳汁不足268例,效果颇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秋晔;李维民;熊蓉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透析、药物等综合治疗甘露醇导致渗透性肾病的效果.方法:采用静脉留置导管、血管穿刺或动静脉外瘘,进行个体化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结合药物治疗等综合疗法,对56例(25~76岁)甘露醇导致渗透性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及总结.结果:经透析及药物治疗后35例患者尿量逐渐增多并恢复正常,尿常规、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其他伴随症状逐渐消失,病情明显好转.结论:及时恰当透析及药物等综合治疗甘露醇导致的渗透性肾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王爽;韩宇平;杨春梅;杨瑞雪;苗嵩;朱昆;张明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美尼尔氏病是五官科门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近年似有增多,且易复发,我科近几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美尼尔氏病2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淑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弹性材料结合整铸支架修复牙列缺损kenedy第三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牙列缺损kenedy第三类及亚类的患者62例,利用弹性材料结合整铸支架修复,随访观察1~3年.结果:62例患者72件义齿中有1件前牙脱落重新返工制作,2件弹性基托变色,达到优良的为95.8%.结论:弹性材料结合整铸支架修复kenedy第三类及亚类,美观效果好,固位良好,无明显异物感,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
作者:崔传江;孙德刚;周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分子诊断是以DNA、RNA或蛋白质分子为诊断材料,通过检查人体内源基因或外源(病原体)基因的存在、缺陷或表达异常,对人体状态或疾病作出特异性诊断的方法和过程.本文从9个方面阐述了分子诊断的策略.把握分子诊断的策略有利于巩固目前分子诊断学的研究成果,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分子诊断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更有利于明确分子诊断学的发展方向.
作者:吕学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46例ASAⅠ~Ⅱ级拟行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Ⅰ组)和小剂量氯胺酮与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组(Ⅱ组),每组23例.Ⅰ组孕妇单纯硬膜外麻醉,Ⅱ组孕妇在硬膜外麻醉完善后于切皮前给与氯胺酮0.5mg/kg和丙泊酚1mg/kg,随后以氯胺酮0.5mg.kg-1.h-1和丙泊酚1mg.kg-1·h-1速度泵入,观察两组产妇的BP、HR、SpO2的变化及术中表现,并记录两组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Ⅰ组产妇在分离腹膜和取胎儿时的BP明显高于Ⅱ组,也高于手术开始前(P<0.01),HR在Ⅰ组产妇中也高于手术开始前和Ⅱ组(P<0.01),而在Ⅱ组产妇中的BP、HR则较稳定.Ⅱ组产妇在手术中的表现明显优于Ⅰ组(P<0.01).两组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以减少产妇的应激反应,使血流动力学平稳,并且能使产妇舒适合作.
作者:陈龙;茂银;耿兴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阐述防治阿霉素(ADR)诱导心脏毒性药物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年来有关
作者:王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十二指肠是在胚胎4周时、于前肠与中肠交接处、含有内胚层的间胚层组织中发生的,此处还发生了胆总管.
作者:钟震亚;顾怀宇;田国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循环系统病人护理在内科护理中所占比例大、难点多,一直是学生学习、教师授课的重点及难点.通过多年的教学经历,本人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们掌握了心内科常见病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董晓红;朱劲松;于丽娟;姚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血管生成的程度及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7例垂体腺瘤(侵袭性25例、非侵袭性22例)病理标本和4例正常脑垂体标本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8-RA)组化染色行微血管记数(MVC)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中VEGF表达及MVC均显著大于非侵袭性腺瘤(P<0.05),VEGF表达强度与MVC两者在垂体腺瘤血管生成中呈正相关(r=0.7625, P<0.01).结论:腺瘤组织中的VEGF的异常表达和MVC能够准确地反映垂体腺瘤血管的生成程度与腺瘤侵袭密切相关,可为临床上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及预后提供生物学上的参考指标.
作者:杨军;郝凤杰;鲁艳梅;杨福义;廉晓宇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