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红梅;卢宁
患者,女,34岁,口腔粘膜广泛白色损害2个月.于9月初发现舌背白色点状改变,伴轻微刺激痛、发热.10d后两颊、舌背、舌下、全腭、上下唇内侧呈白色凝乳状.腹泻、全身无力.当地静点先锋+葡萄糖无效.11月初经某医院口服维生素、中医拔罐、针灸等治疗未见好转.近日出现吞咽困难,11月4日前来就诊.既往史:身体状况良好,无外伤及手术史.1995年起先后在当地卖血10余次,总计2000ml,有宫颈糜烂史,本月月经未净.个人史:生于本省,近期未去过疫区.生育史:女儿10岁,男孩6岁.口腔检查:两颊粘膜、舌、软硬腭、悬雍垂、舌腭弓、咽腭弓、唇粘膜均有斑片、点状白色损害.舌背白色损害厚、稍黄、粗糙.斑片不易擦去.唾液分泌少,口干、口臭,11、12、21、22牙齿Ⅱ°松动.实验室检查:白色念珠菌感染.血象:贫血.HIV检测:初步血清学抗体阳性.确定HIV检查阳性.诊断:艾滋病.
作者:张纯妍;赵刚;孙庆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影响胆管癌超声诊断的具体因素,以明确误诊的原因.方法:对超声误诊的38例胆管癌进行误诊因素分类分析.结果:24例胆管癌主要为团块型胆管腺癌、狭窄型胆管腺癌、乳头型胆管腺癌、鳞状上皮癌、其中狭窄型胆管癌为10例居多.结论:胆管癌超声诊断的影响因素多,掌握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仔细对相关误诊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是提高胆管癌诊断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王宇;李春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INS)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疾病组)及10例同期住院待产正常孕妇(对照组)血清及胎盘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方法(RIA)检测两组血清中IGF-1、INS浓度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IGF-1在两组胎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疾病组血清中IG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而降低;疾病组血清IN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疾病组血清中 IGF-1 与INS 呈显著负相关;疾病组与对照组胎盘组织IGF-1表达部位无差异,在疾病组表达明显降低.胎盘IGF-1表达强度与血清IGF-1水平存在直线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
作者:孙盛梅;吴雅冬;卢北燕;赵岩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方法:60例(ASA Ⅰ~Ⅱ)子宫切除病人随机分成3组,观察组(A组)、对照组(B组)、对比组(C组),镇痛药液为:A组(n=20)0.125%布比卡因,B组(n=20)0.005%布托啡诺,C组(n=20)0.004%吗啡,采用负荷量+持续剂量给药模式,持续剂量,上述3组镇痛液背景流速:2ml/h.结果:(1)镇痛效应:VAS评分A组、C组明显低于B组(P<0.01).(2)并发症:A、B组恶心呕吐及瘙痒的发生率均低于C组.结论:布托啡诺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恶心呕吐及瘙痒的发生率低.
作者:陈启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癌血清CA125在临床治疗中动态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采用放免法对46例卵巢上皮癌患者定期测定CA125值.结果:46例患者中诊断阳性率为89.1%,其中浆液性上皮癌阳性率为94.7%,粘液性及其他占81.5%,两者比较有差异;期别愈晚,则水平愈高;术后比术前CA125值均明显下降;CA125水平平均转阴时间为术后10周,短为4周,长为24周.其中达60%12周前降为正常.同时观察到期别较早者其转阴时间明显短于期别晚者.结论:血清CA125在治疗过程中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及早发现复发,并对预后亦有一定的评价.
作者:王维俊;张阳;曹传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纳米中药脉络通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小鼠治疗效果的观察,探讨传统中药纳米化后对心肌梗塞的疗效以及可能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心肌梗塞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结扎小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检测给药组与对照组血清中的CPK、LDH、AST的活性以及心肌梗塞的范围.结果 :纳米中药脉络通对实验性心肌梗塞小鼠具有抗心肌缺血、改善心肌代谢、缩小心肌梗塞范围的作用.
作者:范蕾;王雪军;吴庆田;侯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中学生对吉林石化厂爆炸引起松花江水系污染状况相关知识(k)、态度(A)、行为(P)情况,为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式,对佳木斯一中119名初三学生和108名高三学生,以无记名形式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85.90%学生明确松花江水系污染事件的原因;77.53%学生知道活性炭对去除硝基苯效果好;88.11%学生知道佳木斯的生活饮用水来源为地下水.初中生与高中生在有关松花江水系KAP调查存在差异.71.37%的学生认为今春开江鱼食用安全.结论:应重视通过突发事件加强学生有关知识了解和掌握,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作者:鲁彦;祝丽玲;关宝生;王明富;王鑫;殷佳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十二指肠是在胚胎4周时、于前肠与中肠交接处、含有内胚层的间胚层组织中发生的,此处还发生了胆总管.
作者:钟震亚;顾怀宇;田国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黄芪血清对HDF细胞SOD 活性,MDA含量及p16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黄芪水煎剂灌胃家兔获得含药血清,以含黄芪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HDF细胞,同时以不含黄芪的家兔血清作空白对照,比色法测定HDF细胞的SOD 活性及MDA含量,RT-PCR检测p16 mRNA表达.结果:含黄芪血清培养基培养的HDF细胞与空白血清培养的HDF细胞比较SOD 活性增加,p16表达减少.结论:含黄芪血清的培养基通过增加HDF细胞SOD活性,减少MDA含量及p16表达而起到抗衰老作用.
作者:赵蕾;魏晓东;葛堂栋;刘淼;张鹏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制作D-二聚体质控品,应用于临床检验.方法:用正常人血浆,使其在试管中产生D-二聚体,制成D-二聚体质控品;以X质控图法控制D-二聚体的检测质量.结果:将质控品置于<-20℃冷冻保存,在一年期间测定了10次;将质控品置于<4℃冷藏保存,每天测定1次,连续8d,其结果均与原定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制作的D-二聚体质控品稳定性符合质控品的要求,可以应用于临床.
作者:周丽艳;曲灿华;黄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为了提高通便灵胶囊中番泻苷的含量,改进通便灵生产工艺.根据番泻苷的性质进行提取,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番泻苷B进行测定.
作者:王栋;刘全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患者,女,75岁.因患有冠心病、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率45次/分左右而服用心宝丸治疗.在服用240mg心宝丸半小时,患者出现颜面部潮红、硬肿,特别是下颚硬肿尤为明显.查体:体温36.8℃,血压130/90mmHg,除面部硬肿外其他部位无变化.患者在服用心宝丸之前,因患高血压长期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扬子江药业),从未发生类似症状,且未食用特殊食物,因此确定为心宝丸(广东省药物研究所制药厂)过敏反应,给予西替利嗪分散片(喜宁)10mg口服,次日好转,硬肿消失.
作者:缪淑霞;缪明霞;苗洪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阐述防治阿霉素(ADR)诱导心脏毒性药物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年来有关
作者:王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心向量图作为无创性检测方法对陈旧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老年陈旧性心肌梗塞12例心向量图特征,以探讨心向量图在诊断老年陈旧性心肌梗塞的应用价值.
作者:宁英奇;张浩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脑出血是神经科的常见病,是由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发病突然,是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但如果能详细观察病人病情并予以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防止再出血,预防并发症等,则可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我们选取近4年我院收治的脑出血病人64例进行了临床治疗和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单玉华;缪淑霞;徐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患者女,46岁.因发热3d伴咽痛,于2006-06-24早7点在当地诊所静点5 %葡萄糖注射液250ml+注射用磷霉素钠6.0g+地塞米松15mg+病毒唑0.5g.静点过程中病人感觉脸部有些发麻.
作者:国玉芝;谷继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1-氨基乙内酰脲的合成新方法.方法:本文以水合肼和尿素为原料回流生成基脲,通过丙酮对氨基的保护,与氯乙酸乙酯反应生成,1,1-二甲基亚甲基氨基乙内酰脲,然后在盐酸中回流除去保护基团,中和即得到1-氨基乙内酰脲.结果:利用该合成路线得到了目标物质,总收率为:49.0%.结论:改进的合成方法切实可行,容易操作,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作者:张瑞仁;王旭;王桂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选用在我院200103~200512接受aIFN治疗的7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观察,了解其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种类、程度、比率及处置后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宇鹏;刘维嘉;陈红;张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及病废性髋关节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我院2000-01~2005-12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52例,疗效满意,现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沈国平;彭永岳;陈伟兵;朱秀龙;王红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损伤,发生率约占胫骨骨折的9.2%.其可以由低能量损伤如运动损伤或高处跌落引起,但绝大多数为高能量创伤所致.高能量的创伤可以使胫骨平台及干骺端粉碎,甚至涉及骨干,且常常有关节面塌陷或压缩或干骺端骨缺损,这种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课题.数十年来,胫骨平台骨折的佳方案一直存在争议,学者们各持其见,为此,本文着重对治疗作一阐述,以减少并发症,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
作者:毛汉兴;沈国平;胡书华;张小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