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爆裂性眼眶骨折病人视力损伤变化的临床研究

付婷婷;吕慧验

关键词:眼眶骨折, 视力
摘要:目的:探讨眼眶骨折患者视功能损伤变化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眼眶骨折患者120人(141只眼)进行系统眼科检查,对所有病例行螺旋CT轴位和冠位扫描.应用对数视力表检查病人远视力.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计数资料间统计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爆裂性眼眶骨折与非爆裂性眼眶骨折相比,伤后6个月的视力与伤前比无变化者的比例前者要明显大于后者(Mann-Whitney检验,Z=-8.297,P<0.01).结论:爆裂性眼眶骨折后发生视力损害的可能性小于非爆裂性骨折.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鸡西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现状及对策

    目的:探讨鸡西市医疗废物管理现状.方法:我们于2005年6至10月对鸡西市30所医院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横断面调查.结果:各医院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均很重视,均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各医院在医疗废物的收集、暂存、运输、处置、人员培训等各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仍应进一步抓好医疗废物管理培训学习工作.结论:卫生行政部门和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尽快建立和完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机构,使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

    作者:关丽梅;赵景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三维动画多媒体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

    日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大学生的求知需要,众所周知,多媒体(Multimedia)以其非凡的表现力,跨越时空的能力和多种媒体刺激所产生的综合效应,给医学教育领域带来了具革命性的巨变.我们妇产科教研室从1999年的本科教学开始,已广泛开展了多媒体教学,经过7年来的不懈努力,已将多媒体教学推进了一定深度,引入三维动画多媒体技术,在本科生教学中尚属少见,是一项教学课程改革,不仅牵扯到与课程利益相关的方方面面,还存在着各种影响课程推行的复杂因素,而且课程本身,就是由一个深思熟虑的、有计划的、逐步展开的过程构成的.课程改革作为一种深层次、全方位的变革,总是渐进地、动态地、按一定步骤推进地.自2004年我们开始初步探索将三维动画融入多媒体教学中去,于2005年秋季的本科教学中部分课节的多媒体课件中加入三维动画,开始了我院特有的三维动画多媒体教学的历程.

    作者:马秀娟;卢北燕;宋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黑龙江医药科学》学报2001~2005年引文统计与分析

    目的:了解<黑龙江医药科学>学报论文的引用文献规律.方法:以<黑龙江医药科学>学报2001~2005年刊载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对载文量、引用文献量、类型、语种、自引量进行分析.结果:5年共载文3777篇,其中有引文的文章有1732篇,引文率为 45.86%,引文总量6524条,篇均引文为1.942条,引文类型以引用期刊为主,占76.98%,图书占22.33%,其他占0.69%.文种以中文为主,共4545条(69.67%),其次为英文,共1955条(29.97%),日文24条(0.36%),自引率为 0.73%.结论:该学报内容丰富,能够及时地反映本大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临床新成果和前沿动态,引文率逐年有所提高,但篇均引文数偏低,自引率也有待提高.

    作者:王英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物理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探讨

    高等学校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学习知识,构建知识,归纳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四种思维能力是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提出了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论述了在合理构建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培养综合思维能力的内涵和具体措施.

    作者:李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B超及血管造影在少血管型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随着肝动脉造影术在肝脏肿瘤中的广泛应用,一种造影所见癌肿区域较周围肝组织供血少的少血管型肝癌逐渐被人们认识.由于这种少血管型肝癌血管造影所显示的病变区域内无典型肿瘤血管特征改变,较易漏诊及误诊.本文收集了32例血管造影为少血管型改变的病例,以探讨超声对此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贾慧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腐蚀剂联合万乃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临床观察

    我们对腐蚀剂联合万乃洛韦口服治疗生殖器疱疹(GH)进行了临床观察,并与以往口服万乃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73例为2002-03~2005-03临床诊断的生殖器疱疹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20~60岁;病程3个月~1年;已婚20例,夫妻同患10例,未婚17例;承认有非婚性生活史15例.

    作者:张雁来;赵晓秋;杨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FLIP、Caspese 8及MTA1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FLIP,Caspase8,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表达及其意义,探讨它们与卵巢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LIP、Caspase8、MTA1在98例上皮性卵巢肿瘤(包括18例良性囊腺瘤,20例交界性囊腺瘤和60例卵巢癌)的表达情况.结果:FLIP、Caspase8及MTA1在卵巢交界性囊腺瘤和卵巢癌中的表达均分别明显高于卵巢良性囊腺瘤(P<0.05),FLIP、MTA1的表达在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卵巢癌的FIGO分期及有无转移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FLAP和Caspase8成负相关关系.结论:FLIP、MTA1在卵巢癌中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期望能为判断卵巢癌的生物学行为,决定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一璇;吕敬媛;卢北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改革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目的:探索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方法,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方法:结合生物化学教学实际,通过实验内容组合、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实施适合的实验评价办法,强化实践教学的独特教学优势.结果:本法可明显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理解.结论:实验教学改革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有利于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

    作者:欧芹;李晶;朴金花;魏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双螺旋CT颌面部骨折三维重组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双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简称3D)在颌面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选33例典型颌面部骨折病例,经3D处理,选择佳角度及层面进行观察.结果:双螺旋CT3D能够立体、全面、直观、准确及清晰地显示骨折的具体情况.结论:双螺旋CT3D更利于颌面部骨折的临床诊断及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制定及实施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李忠军;景介梅;张克;刘森;孙秀丽;崔克信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31例先天性胎儿畸形的超声诊断及分析

    目的:讨论产前胎儿畸形的相关因素,提高B超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亚当凸阵B超诊断仪,并对畸形胎儿确诊引产后,并尸检证实.结果:对孕12~40周孕妇进行产前常规检查2532例,对31例诊断先天性胎儿畸形统计证实,胎儿畸形依次为无脑儿、脑积水、脊柱裂、唇裂与腭裂、脐疝、小头畸形.产后所见:产前诊断主要的胎儿畸形与产后所见的主要胎儿畸形符合98%. 结论:产前常规超声检查是发现先天性胎儿发育异常的重要方法,简便、经济、无创伤,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秋月;贾会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D-二聚体与不稳定心绞痛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测定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和D-二聚体(D-D)水平,探讨血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及D-二聚体与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破裂和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4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UAP)及3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并选择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用ELISA法进行血sICAM-1与D-二聚体浓度测定,比较UAP组与SAP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sICAM-1与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结果:不稳定心绞痛(UAP)组患者血sICAM-1与D-二聚体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SAP)及正常对照组,SAP组血sICAM-1与D-二聚体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不稳定心绞痛组患者血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和D-二聚体水平呈直线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sICAM-1与D-二聚体的升高与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破裂和血栓形成有关,可作为早期诊断不稳定心绞痛的指标.

    作者:姚慧;孔繁和;牟春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肠道屏障改变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近年来随着监护治疗水平的提高,坏死胰腺及胰周组织的感染已成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本文通过对肠组织形态学观察、肠内容物中SIgA含量、肠组织MDA含量及血中TNF-α、 LPS含量的测定,旨在探讨AHNP时肠道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的改变及机制.

    作者:刘艳;汪世清;王一波;周晓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42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万灵中毒的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自2000-01~2004-01收治的42例有明确服用农药万灵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患者,其中轻度中度患者20例,中度中度患者16例,重度中度患者4例,死亡2例.重度中毒中昏迷2例,肺水肿4例.全部病例均在来诊后立即给与清水彻底洗胃,直到胃液洗出液变清为止,并由胃管注入或口服20%甘露醇25mL导泻.在洗胃的同时建立静脉通道,静推阿托品,轻度中毒者,首剂1~3mg,每15分钟1次,阿托品化后改为1~3mg/d.中度中毒者,首剂3~5mg,后每15分钟1次,至阿托品化后改为每4~6h 肌注0.5~1.0mg.重度中毒者,首剂5~10mg,然后每10~15分钟1次 ,阿托品化后改为每1~6h 肌注0.5~2.0mg 以维持阿托品化.根据病情逐渐减量,1~3d后停药.结果: 除2例因服药量过大,均超过200ml,服毒至就诊时间均超过150min,中毒重,来诊时已经死亡外,其余40例经抢救留观治疗1~4d,平均3d后,均治愈出院.且无一例出现阿托品中毒症状. 结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万灵中毒后发病快,微量口服即可危及生命,及时抢救具有痊愈时间短,愈后效果好,不反跳的特点.

    作者:刘天军;张菊荣;李利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一个Rett综合征家系MECP2基因突变分析及X染色体失活研究

    目的:研究Rett综合征(RTT)患者的MECP2基因突变,探讨X染色体失活在RTT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寻找临床基因诊断Rett综合征的实验方法.方法:首先采集Rett综合征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RTT致病基因MECP2的3个外显子和3′UTR(3′端非翻译区),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目的片段,PCR产物经纯化后直接测序.应用甲基化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进行X染色体失活分析.结果:发现患儿MECP2基因的Exon3发生1个点突变C473T(T158M),该突变为新生突变.患儿与患儿母亲表现为非随机X染色体失活.结论: X染色体非随机失活在RTT的致病机制中发挥某种作用,C473T(T158M)点突变可作为典型Rett患者基因诊断的位点之一.

    作者:罗佳滨;朱金玲;李颖杰;张玉萍;张春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恶丙嗪脂质体的制备

    目的:制备恶丙嗪脂质体.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结果: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优化处方.结论:我们制备出了稳定、载药量较大、包封率较高脂质体.

    作者:黄展;谷继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3种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有效成分比较

    目的:通过对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甘蓝、花椰菜、西兰花有效成分的研究比较,探索十字花科植物所含化学成分规律,为寻找新药源奠定基础,为植物化学分类学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对甘蓝、花椰菜、西兰花分别进行水、醇、石油醚提取,对其检液有效成分进行纸色谱法、试管试验法、薄层色谱法检测.结果:三种植物均含有氨基酸、糖、黄酮、生物碱、三萜皂苷、挥发油等成分.结论:芸苔属甘蓝、花椰菜、西兰花三种植物有效成分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作者:吴莉莉;张宇;郑宏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微分电位溶出分析法在尿铅测定中的应用

    尿铅可以间接反应机体吸收铅的量,对于长期处于汽油燃烧环境的机动车驾驶员,防止体内蓄积铅中毒,尿铝测定监测具有重要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试验对象剑河县驾驶员职业性体检人员.1.2 仪器MP-1型溶出分析仪;MP-1型极普工作台.均为山东电讯七厂产品.

    作者:杨智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livin靶向RNA干扰质粒的鉴定

    目的:验证livin靶向RNA干扰重组质粒是否构建成功并成功转化入大肠杆菌.方法:从已经转化的大肠杆菌中提取质粒,并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Agrose电泳,测序.结论:酶切图谱分析,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已成功构建并转化入大肠杆菌.

    作者:张玉萍;饶冬梅;张春斌;刘爽;吕冬霞;罗佳滨;吕学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4~2006-04间42例卵巢囊肿行腹腔镜下肿瘤剔除+ 切除术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腹腔镜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8±12) min ,平均住院时间3d ,无腹膜炎发生,全部患者随访4~1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罗丽琼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利用孕妇外周血中单个胎儿有核红细胞进行产前基因分析

    目的:从孕妇外周血中分选单个胎儿有核红细胞进行胎儿性别诊断,探讨胎儿单个有核红细胞在产前诊断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取50例孕妇外周血行密度梯度离心,将分离后的细胞制片,显微操作获取单个胎儿有核红细胞,进行巢式PCR扩增SRY基因,以确定其来源于胎儿,进行性别诊断.结果:单细胞的探测率为90%(45/50),性别总符合率(出生后胎儿性别与SRY基因扩增性别一致)为93.3%(42/45).结论:单个胎儿有核红细胞可应用于无创伤性产前基因诊断.

    作者:朱金玲;李淑佳;张金波;张淑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