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智群;付婷婷;刘凯;刘树发
目的:探索30例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外侵与转移时CT表现,为临床正确估价食管癌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术式的选择和开展综合治疗提供CT方面的诊断依据.方法:对30例食管癌患者的CT片和术后标本进行了观察.结果:(1)当食管壁厚≤1cm时,癌多限于壁内浸润;而壁厚达2cm时其外侵率高达51%,3cm时外侵率达79%;>3cm者外侵率达100%.(2)在接触范围中,大于1/4周径与小于1/4周径受侵率明显不同.(3)中上段食管癌较易侵及气管、支气管,引起其形态方面的改变,陷入型受侵率可达75%.结论:CT可在术前正确判断肿瘤切除的可能性,可使部分食管癌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剖胸探查.
作者:刘振玉;张雪松;胡洋;刘金英;许传斌;杨絮;张铁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在100Hz~110MHz范围内测量正常大鼠腓肠肌的介电谱,并在垂直和平行两个方向上比较两者的区别.方法:应用阻抗分析仪测量正常大鼠骨骼肌纤维走行与测量电场呈垂直和平行两个方向的骨骼肌细胞的交流阻抗,通过细胞介电谱、Cole-Cole图、介电耗损因子及介电损耗角正切频率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大鼠骨骼肌细胞介电响应具有频率依存性,存在方向性差异,其介电弛豫现象表现为两个特征频率.结论:通过对正常骨骼肌细胞介电特性的分析,可为将来对骨骼肌萎缩、肌营养不良等病症的介电特性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何学影;王淑秋;马青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缺血性心肌病(ICM)发展过程血清Ⅰ型前胶原(procollgen Ⅰ,PCI),Ⅲ型胶原(PCⅢ)含量的变化与临床意义及药物干预效果;探讨喹那普利能否抑制ICM胶原的合成,以阻抑ICM的心肌纤维化.方法:采用放免方法测定12例正常对照及46例ICM患者应用喹那普利治疗6周前后心肌纤维化指标:血清Ⅰ型胶原的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和Ⅲ型胶原的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含量,超声心动图检测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计算左室重量(LVMW)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①ICM患者血清PINP、PⅢNP含量显著增高,并随心功能等级增加而有升高趋势(P<0.01).②喹那普利治疗后PINP、PⅢNP含量显著下降,Ⅰ/Ⅲ较前降低(P<0.01).③治疗后LVEF、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VE)和心房收缩期流速(VA)比值VE/VA升高,LVMI降低,PⅠNP、PⅢNP与LVMI呈正相关(r=0.561,P<0.01;r=0.316,P<0.05),与VE/VA呈负相关,与LVEF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ICM患者血清PⅠNP、PⅡNP含量升高,并随心功能等级增加而有升高趋势.喹那普利可以抑制PCⅠ、PCⅢ合成,从而减轻左室重量,改善心室舒张功能,阻抑ICM心肌纤维化.
作者:王立波;石光跃;李艳美;陆春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与NO,ET-1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中IGF-I,NO, ET-1的水平.并对各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冠心病患者血清中IGF-1,NO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冠心病患者血清中ET-1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冠心病患者血清中IGF-I 与NO ,ET-1 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降低可能是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其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可能是通过上调一氧化氮及下调内皮素的表达有关.
作者:邱丽丽;范蕾;冯晓娜;董天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社区老年人的面访,用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和长谷川智能量表(HDS)[2]对社区老人进行老年痴呆的初步诊断,以其早发现、早治疗、及时做康复护理.方法:对社区老人采用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rief Screening Scale for Dementia BSSD)和长谷川智能量表(Hesegara Dementia Scale,HDS)[2],共面访老人78例,其中男32例,女46例,年龄在60~88岁.结果:用BSSD和HDS检出老年痴呆病人14例(18%),有9例(64%)痴呆老人的家属不认为患有老年痴呆,80~88岁老人患病率(57%)>70~79岁老人患病率(43%).结论:此次调查发现,患病率已高达18%,远远高于国内报道的60岁以上痴呆的患病率为0.38%~5.6%[1,3],由此可见,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中国又是一个人口多的大国,老年痴呆的人数逐渐增加,这一现象将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早期康复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杨立娟;姚艳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抗凋亡蛋白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与乳腺癌侵袭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 和VEGF在41例乳腺癌标本中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对照组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68.29%),VEGF的阳性表达(63.41%),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表达,且他们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c-erBb-2有相关性.Survivin表达与VEG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Survivin与VEGF的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的高表达促进了VEGF的促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张旭宏;张贞玲;崔滨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化学、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专业.本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在调整高校专业设置时为加快制药工程专门人才的培养而设立的新专业.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性是其特点,该专业的学生未来要面对的工程实际,要完成药品由实验室阶段向大型工业生产的转化工作,他们将成为制药工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只懂药物的实验室合成或制取原理而不懂工程技术应用是难以适应药品生产企业的老产品、旧车间的改造及新产品放大、投产和新车间、新厂房的设计工作的[1].
作者:侯巍;焦淑清;李来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右室心肌梗塞(RVMI)是指供给右心室大部分血液的右冠状动脉闭塞,少部分由左冠脉回旋支的右心室分支闭塞引起.单纯RVMI少见,占所有心梗的1.7%~2.4%,我院从1998~2005年收治的患者16例,对其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治疗.
作者:刘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我们对腐蚀剂联合万乃洛韦口服治疗生殖器疱疹(GH)进行了临床观察,并与以往口服万乃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73例为2002-03~2005-03临床诊断的生殖器疱疹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20~60岁;病程3个月~1年;已婚20例,夫妻同患10例,未婚17例;承认有非婚性生活史15例.
作者:张雁来;赵晓秋;杨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4~2006-04间42例卵巢囊肿行腹腔镜下肿瘤剔除+ 切除术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腹腔镜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8±12) min ,平均住院时间3d ,无腹膜炎发生,全部患者随访4~1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罗丽琼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监护治疗水平的提高,坏死胰腺及胰周组织的感染已成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本文通过对肠组织形态学观察、肠内容物中SIgA含量、肠组织MDA含量及血中TNF-α、 LPS含量的测定,旨在探讨AHNP时肠道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的改变及机制.
作者:刘艳;汪世清;王一波;周晓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术后并发尿潴留的现象也严重危胁着妇女们的身心健康,本科自 1998-05~2000-07 收集的 64 例宫颈癌病人,经过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了拔管后引起尿潴留的现象,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冀艳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研究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及其癌变中CD10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CD105和VEGF在NIP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鼠抗人CD105和鼠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1例NIP和12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NIP+SCC)组织标本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及VEGF的表达;并同时检测21例下鼻甲(IT)组织标本中的MVD及VEGF的表达作为对照研究.结果:(1)VEGF在IT、NIP、NSCC中的表达结果分别为(12.06±2.27)%、(42.99±11.45)%、(97.43±12.9)%,VEGF在NIP和NSCC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下鼻甲组织,VEGF在NSCC的表达显著高于NIP,两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CD105在IT、NIP、NSCC中的表达结果分别为2.08±0.37、6.43±1.93、26.4±8.23,CD105在NIP和NSCC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下鼻甲组织,CD105在NSCC的表达显著高于NIP,两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3)NIP中VEGF与CD105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04,P<0.01).结论:CD105和VEGF在NIP中表达明显不同于在IT、NIP+SCC中的表达且两者关系密切.因而可共同作为NIP中新生血管有价值的标记物,可以认为是与NIP生长、转移及预后有关的重要指标.
作者:范宗宪;韩振强;于海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前对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和方法较多,有一些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疗效还不确切,例如干扰素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血清转换不理想.我院自1997-03~2003-12对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使用干扰素a-1b、胸腺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克勤;刘敬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过去认为,由于阴囊皮肤弹性好,活动度大,睾丸白膜内坚韧,睾丸有较大的活动度,闭合性睾丸损伤的发生率较低,但近年来闭合性睾丸损伤的病例在国内外文献已有大量报道[1].回顾我院1996~2005年收治的9例睾丸损伤,就其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杰平;杨春华;王粟;尹庆来;于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患者,男性,52岁,醉酒后双足赤足卧在雪地4h致使双足冻伤,伤后45d转来我院,已于外院行双足趾截趾术,双足跟部创面美宝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始终不愈.入院检查见:左足跟部创面11cm×9cm,右足8cm×6cm,左足跟部可见大片骨质外露,发黑,周围有水肿肉芽组织及脓性分泌物,右足水肿肉芽组织覆盖,细菌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创面冲洗换药,敏感抗生素应用,创面分泌物明显减少,肉芽组织新鲜后,行左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右侧肉芽创面扩创植皮右大腿供皮术.
作者:赵崇海;孙庆斌;葛新;曹建博;姬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测定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和D-二聚体(D-D)水平,探讨血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及D-二聚体与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破裂和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4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UAP)及3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并选择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用ELISA法进行血sICAM-1与D-二聚体浓度测定,比较UAP组与SAP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sICAM-1与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结果:不稳定心绞痛(UAP)组患者血sICAM-1与D-二聚体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SAP)及正常对照组,SAP组血sICAM-1与D-二聚体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不稳定心绞痛组患者血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和D-二聚体水平呈直线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sICAM-1与D-二聚体的升高与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破裂和血栓形成有关,可作为早期诊断不稳定心绞痛的指标.
作者:姚慧;孔繁和;牟春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Rett综合征(RTT)患者的MECP2基因突变,探讨X染色体失活在RTT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寻找临床基因诊断Rett综合征的实验方法.方法:首先采集Rett综合征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RTT致病基因MECP2的3个外显子和3′UTR(3′端非翻译区),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目的片段,PCR产物经纯化后直接测序.应用甲基化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进行X染色体失活分析.结果:发现患儿MECP2基因的Exon3发生1个点突变C473T(T158M),该突变为新生突变.患儿与患儿母亲表现为非随机X染色体失活.结论: X染色体非随机失活在RTT的致病机制中发挥某种作用,C473T(T158M)点突变可作为典型Rett患者基因诊断的位点之一.
作者:罗佳滨;朱金玲;李颖杰;张玉萍;张春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地丁药材属常用中药,在中药生产中用到的有紫花地丁、苦地丁、甜地丁.但由于科属不同,因此,在采购、检验环节经常因分不清科属而发生混淆.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的干燥全草,其用于疔痈疮疖、丹毒、黄疸、毒蛇咬伤、尿路感染.甜地丁为豆科植物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verna的干燥全草,其用于疔痈疮疖.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布氏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的全草,其用于疔痈疮疖,风热感冒、暴发火眼、支气管炎、肠炎、肝炎.
作者:张雅杰;宋光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术中不同浓度的补充氧对进行改良式根治性乳房切除术病人术后恶心和呕吐(PONV)的影响 .方法:在一个随机、双盲研究中,60个病人接受标准全麻技术被随机分配到3个组,每组20个病人.A组术中接受30%氧,B组和C组术中分别接受50%和80%氧.术后PONV和有害事件发生被记24h.结果:在改良式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后24h PONV发生率在3个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全麻下进行改良式根治性切除术病人,术中高浓度氧给予经过24h跟踪随访发现不能预防PONV.
作者:汪飞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