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冻伤后骨感染1例

赵崇海;孙庆斌;葛新;曹建博;姬智

关键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足跟部, 冻伤, 修复
摘要:患者,男性,52岁,醉酒后双足赤足卧在雪地4h致使双足冻伤,伤后45d转来我院,已于外院行双足趾截趾术,双足跟部创面美宝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始终不愈.入院检查见:左足跟部创面11cm×9cm,右足8cm×6cm,左足跟部可见大片骨质外露,发黑,周围有水肿肉芽组织及脓性分泌物,右足水肿肉芽组织覆盖,细菌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创面冲洗换药,敏感抗生素应用,创面分泌物明显减少,肉芽组织新鲜后,行左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右侧肉芽创面扩创植皮右大腿供皮术.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肺心病的疗效观察

    灯盏花素是从中药灯盏细辛中提取的灯盏甲素、灯盏乙素的混合物,主要为灯盏乙素,含黄酮成分,药理研究证明[1],灯盏花素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我们观察慢性肺心病患者使用灯盏花素治疗后,气喘、心悸、胸闷症状有明显改善,同时发现该注射液对肺血动脉压的降低、肺功能的改善有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梅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改良式根治性乳房切除病人不同浓度的术中补充氧对术后恶心和呕吐的影响

    目的:了解术中不同浓度的补充氧对进行改良式根治性乳房切除术病人术后恶心和呕吐(PONV)的影响 .方法:在一个随机、双盲研究中,60个病人接受标准全麻技术被随机分配到3个组,每组20个病人.A组术中接受30%氧,B组和C组术中分别接受50%和80%氧.术后PONV和有害事件发生被记24h.结果:在改良式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后24h PONV发生率在3个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全麻下进行改良式根治性切除术病人,术中高浓度氧给予经过24h跟踪随访发现不能预防PONV.

    作者:汪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联合疗法治疗儿童白癜风40例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白癜风的方法.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儿童白癜风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22例采用以局部外用0.2%甲氧沙林溶液(8-MOP)后进行UVA照射,配合外用新适确得乳膏;对照组18例单纯外用新适确得乳膏,观察治疗后两月疗效.结果:两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77.2%;对照组有效率44.44%.结论:光化学疗法联合新适确得乳膏治疗儿童白癜风,避免了口服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治疗儿童白癜风安全有效的疗法之一.

    作者:陶宇;刘秀华;于立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食管癌浸润深度的CT与病理探索

    目的:探索30例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外侵与转移时CT表现,为临床正确估价食管癌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术式的选择和开展综合治疗提供CT方面的诊断依据.方法:对30例食管癌患者的CT片和术后标本进行了观察.结果:(1)当食管壁厚≤1cm时,癌多限于壁内浸润;而壁厚达2cm时其外侵率高达51%,3cm时外侵率达79%;>3cm者外侵率达100%.(2)在接触范围中,大于1/4周径与小于1/4周径受侵率明显不同.(3)中上段食管癌较易侵及气管、支气管,引起其形态方面的改变,陷入型受侵率可达75%.结论:CT可在术前正确判断肿瘤切除的可能性,可使部分食管癌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剖胸探查.

    作者:刘振玉;张雪松;胡洋;刘金英;许传斌;杨絮;张铁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新凋亡抑制因子Liv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以前,人们仅认为肿瘤是由于异常细胞过度增殖而形成的,治疗的主要手段局限以杀死肿瘤细胞为着眼点的放化疗.但经临床实践证明,肿瘤的放化疗选择性不高,毒副作用大.随着细胞凋亡的研究深入,发现肿瘤不仅是细胞增殖异常的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凋亡异常的疾病.所以,靶向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一条重要的途径,特别是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Livin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细胞凋亡因子,以其为靶点的抑制物及反义Livin能够保护细胞不进行凋亡,具有广谱和低毒的副作用,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阮洋;赵方有;刘伟新;栾海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宫颈癌术后并发尿潴留64例护理体会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术后并发尿潴留的现象也严重危胁着妇女们的身心健康,本科自 1998-05~2000-07 收集的 64 例宫颈癌病人,经过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了拔管后引起尿潴留的现象,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冀艳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腭裂儿童普通话单元音DFI和EDI的初步研究

    目的:是比较腭裂儿童和正常儿童单发[a]、[o]、[e]、[i]、[u]、[ü]的前三个共振峰的分布特征指数DFI(distribution feature index)和能量衰减指数EDI(energy damping index),为建立一种有效反映腭裂语音特点观察指标的确定提供一些帮助.方法:利用VS-99语音工作站对佳木斯大学附属小学一年级健康儿童30名及在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自2004-03~2005-01收住院的腭裂术前患者共30例进行元音的声学分析.结果:腭裂患者的语音能量主要集中于语图的低频区,高频能量明显衰减,腭裂儿童元音[a]、[o]、[e]、[i]、[u]、[ü]的能量衰减指数明显低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和腭裂组元音[a]、[o]、[e]、[u]的DFI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共振峰模式无明显变化;元音[i]、[ü]的DFI有显著性差异(P<0.01),即共振峰模式有明显变化.结论:语图上高频能量明显减弱就是鼻化元音主要的表现,EDI可以有效反映高频能量的衰减情况.鼻化元音对舌位前高的元音影响大.

    作者:邹智群;付婷婷;刘凯;刘树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牙脱位128小时再植成功1例

    患者男,17岁,学生,不慎致上颌两中切牙外伤脱落,当时未做任何处理,于128h后来我科就诊.查体:1 1缺失,牙槽内有陈旧性血块,牙周及牙龈良好,无牙槽突骨折.离体牙完整,干燥,已变色.处置:(1)脱位牙处理:将脱位牙冲洗清洁,去除坏死牙周膜,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浸泡30min,于舌侧窝处开髓,常规作一次体外根管治疗术.磷酸锌垫底,玻璃子充填.

    作者:李丽;宛江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3种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有效成分比较

    目的:通过对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甘蓝、花椰菜、西兰花有效成分的研究比较,探索十字花科植物所含化学成分规律,为寻找新药源奠定基础,为植物化学分类学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对甘蓝、花椰菜、西兰花分别进行水、醇、石油醚提取,对其检液有效成分进行纸色谱法、试管试验法、薄层色谱法检测.结果:三种植物均含有氨基酸、糖、黄酮、生物碱、三萜皂苷、挥发油等成分.结论:芸苔属甘蓝、花椰菜、西兰花三种植物有效成分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作者:吴莉莉;张宇;郑宏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白藜芦醇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白藜芦醇(Resveratrol)是一种含有芪类结构的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化学名称为3,5,4'-三羟基-1,2-二苯乙烯.是植物在受到真菌感染,紫外照射或病理状况下产生的一种植物补体.它主要存在于虎杖,葡萄,花生,桑椹,松树等70多种植物中,在葡萄中的含量尤为丰富[1].早期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保肝、镇咳、平喘、免疫调节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近年来,随着对白藜芦醇研究的深入,发现白藜芦醇具有抗肿瘤的功效,且表现为对肿瘤的起始、促进和进展三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2].下面对白藜芦醇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加以综述.

    作者:付丽华;胡玉红;孙盛梅;卢北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牙周康酊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制定牙周康酊剂质量标准.方法: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蜂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剂中蜂胶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定性定量方法简便,灵敏,准确,专属性强.结论:建立的方法可供控制质量用.

    作者:于敏;霍继明;史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及其癌变中CD105和VEGF表达的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及其癌变中CD10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CD105和VEGF在NIP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鼠抗人CD105和鼠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1例NIP和12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NIP+SCC)组织标本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及VEGF的表达;并同时检测21例下鼻甲(IT)组织标本中的MVD及VEGF的表达作为对照研究.结果:(1)VEGF在IT、NIP、NSCC中的表达结果分别为(12.06±2.27)%、(42.99±11.45)%、(97.43±12.9)%,VEGF在NIP和NSCC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下鼻甲组织,VEGF在NSCC的表达显著高于NIP,两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CD105在IT、NIP、NSCC中的表达结果分别为2.08±0.37、6.43±1.93、26.4±8.23,CD105在NIP和NSCC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下鼻甲组织,CD105在NSCC的表达显著高于NIP,两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3)NIP中VEGF与CD105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04,P<0.01).结论:CD105和VEGF在NIP中表达明显不同于在IT、NIP+SCC中的表达且两者关系密切.因而可共同作为NIP中新生血管有价值的标记物,可以认为是与NIP生长、转移及预后有关的重要指标.

    作者:范宗宪;韩振强;于海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微量、半微量法合成乙酰苯胺

    目的:对乙酰苯胺的合成进行常量与微量、半微量合成的对比研究.方法:用常量合成乙酰苯胺试剂量的50%、25%及10%进行微量、半微量合成,与常量合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微量、半微量法所得产率与常量相近,试剂用量减少,反应时间缩短.结论:可由微量、半微量法合成乙酰苯胺替代常量合成.

    作者:王桂艳;张瑞仁;王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高压氧治疗对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血糖的影响和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与原发性脑干损伤(PBSI)患者血糖和预后的关系.方法:64例PBSI患者分为HBO治疗组(HBO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治疗10d前后血糖浓度.按GOS标准判断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均显著下降(P<0.01),且HBO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HBO组患者平均昏迷时间39 d,死亡8例,植物生存1例.对照组平均昏迷时间52 d,死亡15例,植物生存2例.HBO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14,P<0.05).结论:PBSI患者血糖显著升高,HBO能够降低PBSI患者升高的血糖,对PBSI的治疗有效.

    作者:姜德华;孙建新;赵建平;杜长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29例分析

    目的:总结29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人的临床特点、诊治经验.方法:对29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17例,痊愈13例,好转2例,死亡2例;非手术治疗11例,痊愈11例.1例手术前准备时死亡.结论:CT扫描复查是早期诊断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首选方法,对于有颅骨骨折者应提高警惕,及时手术,预后好.

    作者:刘宏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99例牙隐裂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牙齿隐裂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99颗发生隐裂的牙齿在口腔中的发病牙位进行总结,病因进行讨论,并对隐裂牙齿给予综合治疗方法,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隐裂牙好发于上颌第一恒磨牙,依次为下颌第一恒磨牙,上颌第二恒磨牙,发生隐裂牙的多存在牙颌创伤.牙体自身因素、牙尖斜度等都是此病发生的原因所在.经过笔者综合治疗及临床观察,疗效较可靠.结论:牙齿隐裂的发病隐匿,早发现,早治疗,预后乐观.根管治疗和全冠修复是目前治疗牙隐裂的主要方法.

    作者:付黎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大鼠不同月龄组心肌氮能神经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本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30只不同年龄组SD大鼠心脏各部心肌氮能神经的分布及形态学特征并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显示大鼠心脏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形态与分布.结果:大鼠心肌内均有氮能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分布.结论:比较3个月龄组氮能神经的数量和截面积的变化,发现5~6月龄与1~2月龄及3~4月龄相比,两项指标差别有显著意义(P <0.01).

    作者:宋汉君;田国忠;李梅秀;姚海涛;张晓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教学用免疫血清制备的新方法

    目的:为满足实验教学需要大量高效价免疫血清.方法:采用佐剂-鸡卵白蛋白抗原,对家兔足掌、皮下、肌肉多点注射免疫,再用不含佐剂的鸡卵白蛋白进行肌肉注射以加强免疫,获得兔抗鸡卵白蛋白抗血清.结果:用混合免疫法制备出效价为1:32以上的兔抗鸡卵白蛋白的抗血清.结论:混合免疫法是一种既简便经济又理想的教学用免疫血清制备的新方法.

    作者:林君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颅多普勒检测高血压脑出血100例分析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无创性检测颅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分析其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点,以期为评估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情变化,预后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脑出血后2d临床患者100例及同年龄段健康老年人50例用TCD检测采用美国MedasonicsCDS脑血流分析系统,探头频率2MHz.经双侧颞窗检测深度在48~55mm的大脑中动脉主干处.观察频谱.流速,获得大量脑中动脉的有关血流动力学信息,出入频谱分析系统,计算出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等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人群,出现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出血组Vm(38.25±7.12)cm/s;对照组VM(56.46±6.23) cm/s之间且显著性差异(P<0.05).出血患者 PI(1.75±0.52)显著大于对照组(1.21±0.41)(P<0.01).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是评价脑出血患者病情变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作者:尹美华;丁元欣;卢晓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海藻多糖抗衰老作用的研究进展

    人类对自身衰老的认识和抗衰老的探索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课题,由于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长期以来这一学科的发展十分缓慢.进入21世纪后,人类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60岁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目前,我国老年人(包括一部分中年人)受到衰老的严重困扰,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如何完整地阐明衰老的发病机理,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是当前研究者们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手段的不断提高,现代人们研究的焦点是这些中草药的西医抗衰老机制及药用潜力,正展现出巨大的诱人前景.

    作者:刘金凤;曲有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