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9例牙隐裂的临床治疗分析

付黎明

关键词:牙隐裂, 调牙合, 全冠修复
摘要:目的:探讨牙齿隐裂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99颗发生隐裂的牙齿在口腔中的发病牙位进行总结,病因进行讨论,并对隐裂牙齿给予综合治疗方法,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隐裂牙好发于上颌第一恒磨牙,依次为下颌第一恒磨牙,上颌第二恒磨牙,发生隐裂牙的多存在牙颌创伤.牙体自身因素、牙尖斜度等都是此病发生的原因所在.经过笔者综合治疗及临床观察,疗效较可靠.结论:牙齿隐裂的发病隐匿,早发现,早治疗,预后乐观.根管治疗和全冠修复是目前治疗牙隐裂的主要方法.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凋亡抑制因子Liv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以前,人们仅认为肿瘤是由于异常细胞过度增殖而形成的,治疗的主要手段局限以杀死肿瘤细胞为着眼点的放化疗.但经临床实践证明,肿瘤的放化疗选择性不高,毒副作用大.随着细胞凋亡的研究深入,发现肿瘤不仅是细胞增殖异常的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凋亡异常的疾病.所以,靶向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一条重要的途径,特别是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Livin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细胞凋亡因子,以其为靶点的抑制物及反义Livin能够保护细胞不进行凋亡,具有广谱和低毒的副作用,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阮洋;赵方有;刘伟新;栾海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浅谈医学生应具有的素质及实施的途径

    本文从知识经济时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态势论述了医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阐明新世纪医学生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提出了提高、加强医学生素质的途径.

    作者:程险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29例分析

    目的:总结29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人的临床特点、诊治经验.方法:对29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17例,痊愈13例,好转2例,死亡2例;非手术治疗11例,痊愈11例.1例手术前准备时死亡.结论:CT扫描复查是早期诊断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首选方法,对于有颅骨骨折者应提高警惕,及时手术,预后好.

    作者:刘宏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食管癌浸润深度的CT与病理探索

    目的:探索30例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外侵与转移时CT表现,为临床正确估价食管癌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术式的选择和开展综合治疗提供CT方面的诊断依据.方法:对30例食管癌患者的CT片和术后标本进行了观察.结果:(1)当食管壁厚≤1cm时,癌多限于壁内浸润;而壁厚达2cm时其外侵率高达51%,3cm时外侵率达79%;>3cm者外侵率达100%.(2)在接触范围中,大于1/4周径与小于1/4周径受侵率明显不同.(3)中上段食管癌较易侵及气管、支气管,引起其形态方面的改变,陷入型受侵率可达75%.结论:CT可在术前正确判断肿瘤切除的可能性,可使部分食管癌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剖胸探查.

    作者:刘振玉;张雪松;胡洋;刘金英;许传斌;杨絮;张铁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利用孕妇外周血中单个胎儿有核红细胞进行产前基因分析

    目的:从孕妇外周血中分选单个胎儿有核红细胞进行胎儿性别诊断,探讨胎儿单个有核红细胞在产前诊断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取50例孕妇外周血行密度梯度离心,将分离后的细胞制片,显微操作获取单个胎儿有核红细胞,进行巢式PCR扩增SRY基因,以确定其来源于胎儿,进行性别诊断.结果:单细胞的探测率为90%(45/50),性别总符合率(出生后胎儿性别与SRY基因扩增性别一致)为93.3%(42/45).结论:单个胎儿有核红细胞可应用于无创伤性产前基因诊断.

    作者:朱金玲;李淑佳;张金波;张淑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物理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探讨

    高等学校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学习知识,构建知识,归纳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四种思维能力是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提出了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论述了在合理构建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培养综合思维能力的内涵和具体措施.

    作者:李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测定

    目的:测定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探讨MMP-2、MMP-9对UA的预测判断价值.方法:连续选取住院患者UA组26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21例,均于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采取肘静脉血5ml,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MMP-2、MMP-9.结果:UA组血清MMP-2、MMP-9水平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1).SA组血清MMP-2、MMP-9水平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MMP-2、MMP-9对冠脉斑块的不稳定或破裂起重要作用,可能对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判定价值.

    作者:刘春辉;贺兆发;乔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右室心肌梗塞16例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右室心肌梗塞(RVMI)是指供给右心室大部分血液的右冠状动脉闭塞,少部分由左冠脉回旋支的右心室分支闭塞引起.单纯RVMI少见,占所有心梗的1.7%~2.4%,我院从1998~2005年收治的患者16例,对其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治疗.

    作者:刘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p57Kip2基因与肿瘤

    p57Kip2基因作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yclin-dependent kinases inhibitors,CDKI)一员,参与细胞周期调控,促进凋亡,诱导分化,并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独特的作用,现就其与肿瘤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刘淼;张鹏霞;徐辉;魏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亚低温对实验性脑血管痉挛大鼠脑组织水电解质含量及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之一,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 CVS)是其严重的并发症,是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防治脑血管痉挛及其继发的脑水肿、脑损害至关重要.已证实,血管活性物质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ET)含量变化在脑血管痉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2],,CVS继发的脑水肿、Na+、K+、Ca2+异常导致的继发性损害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实践表明,30~35℃的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目前有关亚低温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资料很少,有研究显示这一疗法对治疗CVS是有效的.故本实验通过亚低温治疗SAH后急性CVS模型后测定NO和ET含量,并测量基底动脉的内径以及脑水肿程度、脑组织中Na+、K+、Ca2+含量,目的在于寻找防治SAH后CVS的有效措施并且探讨亚低温治疗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SAH后亚低温治疗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杨福义;郭庆章;杨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TNF-α、ICAM-1的表达及NAC对其变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细胞凋亡及TNF-α、ICAM-1(细胞粘附因子-1)的表达机制,探讨NAC(N-乙酰-L-半胱氨酸)抗细胞凋亡作用和对TNF-α、ICAM-1表达的干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10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出血组,脑出血+NAC组,各分为(出血6h,12h,24h,48h,3d,5d,7d)七个时间点.采用立体定位注入自体未肝素化动脉血复制脑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组织ICAM-1的表达;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出血周边组织神经细胞的凋亡.结果:①脑出血后6h血肿周边组织TNF-α开始表达,48h达高峰,12hICAM-1开始表达,72h达高峰.各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均P<0.05).②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6h出现凋亡细胞,12h上升显著,3d凋亡细胞达峰值,7d仍有凋亡细胞表达.③NAC干预后周边组织TNF-α、ICAM-1表达阳性细胞数及凋亡细胞数与脑出血组对应时间点比较显著下降(P<0.05).结论:①细胞因子TNF-α、ICAM-1参与了脑出血周边组织炎性反应损伤.②脑出血周边组织存在着细胞凋亡病理生理过程.③NAC可抑制细胞因子TNF-α、ICAM-1表达,同时具有抗细胞凋亡作用,可改善脑出血预后.

    作者:王复新;刘永刚;黄作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微量、半微量法合成乙酰苯胺

    目的:对乙酰苯胺的合成进行常量与微量、半微量合成的对比研究.方法:用常量合成乙酰苯胺试剂量的50%、25%及10%进行微量、半微量合成,与常量合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微量、半微量法所得产率与常量相近,试剂用量减少,反应时间缩短.结论:可由微量、半微量法合成乙酰苯胺替代常量合成.

    作者:王桂艳;张瑞仁;王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地丁类药材的性状鉴别与理化鉴别比较

    地丁药材属常用中药,在中药生产中用到的有紫花地丁、苦地丁、甜地丁.但由于科属不同,因此,在采购、检验环节经常因分不清科属而发生混淆.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的干燥全草,其用于疔痈疮疖、丹毒、黄疸、毒蛇咬伤、尿路感染.甜地丁为豆科植物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verna的干燥全草,其用于疔痈疮疖.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布氏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的全草,其用于疔痈疮疖,风热感冒、暴发火眼、支气管炎、肠炎、肝炎.

    作者:张雅杰;宋光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肺心病的疗效观察

    灯盏花素是从中药灯盏细辛中提取的灯盏甲素、灯盏乙素的混合物,主要为灯盏乙素,含黄酮成分,药理研究证明[1],灯盏花素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我们观察慢性肺心病患者使用灯盏花素治疗后,气喘、心悸、胸闷症状有明显改善,同时发现该注射液对肺血动脉压的降低、肺功能的改善有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梅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双螺旋CT颌面部骨折三维重组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双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简称3D)在颌面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选33例典型颌面部骨折病例,经3D处理,选择佳角度及层面进行观察.结果:双螺旋CT3D能够立体、全面、直观、准确及清晰地显示骨折的具体情况.结论:双螺旋CT3D更利于颌面部骨折的临床诊断及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制定及实施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李忠军;景介梅;张克;刘森;孙秀丽;崔克信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四君子汤改善辐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四君子汤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调节作用和肝细菌易位的抑制作用.方法:小鼠经γ射线造成菌群失调模型.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自然恢复组,丽珠肠乐组,四君子汤组.治疗后,进行肠道菌群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测,肝脏细菌易位检测.结果:四君子汤组肠道正常菌群量大幅度增加,肝脏细菌易位减少,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差异显著,肠道粘膜损伤的修复比自然恢复组好.结论:四君子汤能够促进肠粘膜损伤恢复,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抑制肝脏细菌易位.

    作者:杨春佳;苏德望;杨龙友;王春敏;崔刚;李丽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46例ASAⅠ-Ⅱ级拟行剖宫产孕妇,术前各项检查及胎儿均无异常,将两组产妇随机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Ⅰ组)和小剂量氯胺酮与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组(Ⅱ组),每组23 例.Ⅰ组孕妇单纯硬膜外麻醉,术中未用辅助药,Ⅱ组孕妇在硬膜外麻醉完善后于切皮前给予氯胺酮0.5mg/kg和丙泊酚1mg/kg,随后以氯胺酮0.5mg/kg·h和丙泊酚1mg/kg·h速度泵入,观察两组产妇的BP、HR、SpO2的变化及术中表现,并记录两组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Ⅰ组产妇在分离腹膜和取胎儿时的BP明显高于Ⅱ组,也高于手术开始前(P<0.01),HR在Ⅰ组产妇中也明显高于手术开始前和Ⅱ组(P<0.01),而在Ⅱ组产妇中的BP、HR则较稳定,与手术前相比变化较小(P>0.05).Ⅱ组产妇在手术中的表现明显优于Ⅰ组(P<0.01).两组产妇的SpO2及两组新生儿的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以减少产妇术中的紧张恐惧及应激反应,使血流动力学平稳,并且能使产妇安静舒适.

    作者:陈龙;张茂银;耿兴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维生素E、维生素C、防治置节育器异常出血的临床观察

    宫内节育器是广大妇女经常选用的避孕方法,效果满意,但少数妇女置器后发生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以及经间点滴出血,本文选用口服维生素E、维生素C用以防治带器出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宋丽;辛云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白藜芦醇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白藜芦醇(Resveratrol)是一种含有芪类结构的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化学名称为3,5,4'-三羟基-1,2-二苯乙烯.是植物在受到真菌感染,紫外照射或病理状况下产生的一种植物补体.它主要存在于虎杖,葡萄,花生,桑椹,松树等70多种植物中,在葡萄中的含量尤为丰富[1].早期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保肝、镇咳、平喘、免疫调节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近年来,随着对白藜芦醇研究的深入,发现白藜芦醇具有抗肿瘤的功效,且表现为对肿瘤的起始、促进和进展三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2].下面对白藜芦醇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加以综述.

    作者:付丽华;胡玉红;孙盛梅;卢北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6例的临床护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简称室上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是因心率突然急剧加快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其机制分为经房室结双径路进行房室结内折返以及经房室旁道进行房室折返两大类.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复杂的介入性治疗方法,是通过导管将射频电流引入心脏以消融特定部位的心肌细胞,融断折返环以达到根治PSVT的目的.2005-10~2006-09,我院对 56 例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娟;张波;李瑜;陈柳华;黄远花;杨淑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