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美华;丁元欣;卢晓潇
灯盏花素是从中药灯盏细辛中提取的灯盏甲素、灯盏乙素的混合物,主要为灯盏乙素,含黄酮成分,药理研究证明[1],灯盏花素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我们观察慢性肺心病患者使用灯盏花素治疗后,气喘、心悸、胸闷症状有明显改善,同时发现该注射液对肺血动脉压的降低、肺功能的改善有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梅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注射用利福霉素钠商品名侨丹,是我院近两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注射用抗结核药物,我科自2004-04~2006-04间收治的6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应用侨丹且联合应用其它化疗药物,经10周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芳霞;方秀娟;王玉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MTA1基因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浸润转移及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2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中MTA1基因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TA1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P<0.05),MTA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MTA1基因的过度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MTA1基因的过度表达可能是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程度、转移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立海;王娇;孟凡石;王亚洲;王树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过去认为,由于阴囊皮肤弹性好,活动度大,睾丸白膜内坚韧,睾丸有较大的活动度,闭合性睾丸损伤的发生率较低,但近年来闭合性睾丸损伤的病例在国内外文献已有大量报道[1].回顾我院1996~2005年收治的9例睾丸损伤,就其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杰平;杨春华;王粟;尹庆来;于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TPS、uPA、uPAR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以上因子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赵百秋;曲志国;牛广宇;董鑫;齐宏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本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30只不同年龄组SD大鼠心脏各部心肌氮能神经的分布及形态学特征并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显示大鼠心脏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形态与分布.结果:大鼠心肌内均有氮能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分布.结论:比较3个月龄组氮能神经的数量和截面积的变化,发现5~6月龄与1~2月龄及3~4月龄相比,两项指标差别有显著意义(P <0.01).
作者:宋汉君;田国忠;李梅秀;姚海涛;张晓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测定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探讨MMP-2、MMP-9对UA的预测判断价值.方法:连续选取住院患者UA组26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21例,均于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采取肘静脉血5ml,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MMP-2、MMP-9.结果:UA组血清MMP-2、MMP-9水平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1).SA组血清MMP-2、MMP-9水平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MMP-2、MMP-9对冠脉斑块的不稳定或破裂起重要作用,可能对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判定价值.
作者:刘春辉;贺兆发;乔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甘蓝、花椰菜、西兰花有效成分的研究比较,探索十字花科植物所含化学成分规律,为寻找新药源奠定基础,为植物化学分类学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对甘蓝、花椰菜、西兰花分别进行水、醇、石油醚提取,对其检液有效成分进行纸色谱法、试管试验法、薄层色谱法检测.结果:三种植物均含有氨基酸、糖、黄酮、生物碱、三萜皂苷、挥发油等成分.结论:芸苔属甘蓝、花椰菜、西兰花三种植物有效成分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作者:吴莉莉;张宇;郑宏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眼眶骨折患者视功能损伤变化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眼眶骨折患者120人(141只眼)进行系统眼科检查,对所有病例行螺旋CT轴位和冠位扫描.应用对数视力表检查病人远视力.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计数资料间统计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爆裂性眼眶骨折与非爆裂性眼眶骨折相比,伤后6个月的视力与伤前比无变化者的比例前者要明显大于后者(Mann-Whitney检验,Z=-8.297,P<0.01).结论:爆裂性眼眶骨折后发生视力损害的可能性小于非爆裂性骨折.
作者:付婷婷;吕慧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骨巨细胞瘤又称破骨细胞瘤,发生率为骨肿瘤的8.63%,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75%见于20~40岁,具有复发和恶变的趋向.我院自2003~2005年共发现10例患者,年龄18~40岁,男6例,女4例,均经手术证实,现将具有代表性3例报道如下.
作者:姚春富;赵国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以前,人们仅认为肿瘤是由于异常细胞过度增殖而形成的,治疗的主要手段局限以杀死肿瘤细胞为着眼点的放化疗.但经临床实践证明,肿瘤的放化疗选择性不高,毒副作用大.随着细胞凋亡的研究深入,发现肿瘤不仅是细胞增殖异常的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凋亡异常的疾病.所以,靶向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一条重要的途径,特别是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Livin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细胞凋亡因子,以其为靶点的抑制物及反义Livin能够保护细胞不进行凋亡,具有广谱和低毒的副作用,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阮洋;赵方有;刘伟新;栾海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46例ASAⅠ-Ⅱ级拟行剖宫产孕妇,术前各项检查及胎儿均无异常,将两组产妇随机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Ⅰ组)和小剂量氯胺酮与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组(Ⅱ组),每组23 例.Ⅰ组孕妇单纯硬膜外麻醉,术中未用辅助药,Ⅱ组孕妇在硬膜外麻醉完善后于切皮前给予氯胺酮0.5mg/kg和丙泊酚1mg/kg,随后以氯胺酮0.5mg/kg·h和丙泊酚1mg/kg·h速度泵入,观察两组产妇的BP、HR、SpO2的变化及术中表现,并记录两组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Ⅰ组产妇在分离腹膜和取胎儿时的BP明显高于Ⅱ组,也高于手术开始前(P<0.01),HR在Ⅰ组产妇中也明显高于手术开始前和Ⅱ组(P<0.01),而在Ⅱ组产妇中的BP、HR则较稳定,与手术前相比变化较小(P>0.05).Ⅱ组产妇在手术中的表现明显优于Ⅰ组(P<0.01).两组产妇的SpO2及两组新生儿的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以减少产妇术中的紧张恐惧及应激反应,使血流动力学平稳,并且能使产妇安静舒适.
作者:陈龙;张茂银;耿兴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在口腔正畸临床中有时需要作颌间牵引,常规方法直接将牵引圈挂在托槽上,或弯制多Loop 曲及水平曲放在两牙之间,作为牵引钩[1],前者牵引圈易脱落,应用后者,患者口内异物感大,不易清洁口腔卫生,牵引力稍大会导致弓丝整体唇侧扭转,弓丝易变形,牙齿承受扭力较大,甚至个别牙伸长.自制牵引钩是将牵引钩直接结扎在托槽的槽沟中,应用自制牵引钩进行颌间牵引时,固位牢固,能承受较大的牵引力,口内异物感小,弓丝不损伤软组织粘膜,方便易操作,自制牵引钩由结扎丝制成直接固定在托槽四个翼上,不会发生扭转变形.
作者:赵刚;张纯妍;吴立鹏;孙庆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简称室上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是因心率突然急剧加快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其机制分为经房室结双径路进行房室结内折返以及经房室旁道进行房室折返两大类.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复杂的介入性治疗方法,是通过导管将射频电流引入心脏以消融特定部位的心肌细胞,融断折返环以达到根治PSVT的目的.2005-10~2006-09,我院对 56 例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娟;张波;李瑜;陈柳华;黄远花;杨淑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与NO,ET-1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中IGF-I,NO, ET-1的水平.并对各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冠心病患者血清中IGF-1,NO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冠心病患者血清中ET-1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冠心病患者血清中IGF-I 与NO ,ET-1 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降低可能是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其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可能是通过上调一氧化氮及下调内皮素的表达有关.
作者:邱丽丽;范蕾;冯晓娜;董天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鸡西市医疗废物管理现状.方法:我们于2005年6至10月对鸡西市30所医院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横断面调查.结果:各医院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均很重视,均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各医院在医疗废物的收集、暂存、运输、处置、人员培训等各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仍应进一步抓好医疗废物管理培训学习工作.结论:卫生行政部门和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尽快建立和完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机构,使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
作者:关丽梅;赵景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RAPD技术在中药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对中药鉴定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简述了RAPD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在中药的分子鉴定与中药质量控制、中药遗传多样性研究、中药品种选育、可能发展前景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作者:刘娟;张春晖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双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简称3D)在颌面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选33例典型颌面部骨折病例,经3D处理,选择佳角度及层面进行观察.结果:双螺旋CT3D能够立体、全面、直观、准确及清晰地显示骨折的具体情况.结论:双螺旋CT3D更利于颌面部骨折的临床诊断及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制定及实施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李忠军;景介梅;张克;刘森;孙秀丽;崔克信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术中不同浓度的补充氧对进行改良式根治性乳房切除术病人术后恶心和呕吐(PONV)的影响 .方法:在一个随机、双盲研究中,60个病人接受标准全麻技术被随机分配到3个组,每组20个病人.A组术中接受30%氧,B组和C组术中分别接受50%和80%氧.术后PONV和有害事件发生被记24h.结果:在改良式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后24h PONV发生率在3个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全麻下进行改良式根治性切除术病人,术中高浓度氧给予经过24h跟踪随访发现不能预防PONV.
作者:汪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黑龙江医药科学>学报论文的引用文献规律.方法:以<黑龙江医药科学>学报2001~2005年刊载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对载文量、引用文献量、类型、语种、自引量进行分析.结果:5年共载文3777篇,其中有引文的文章有1732篇,引文率为 45.86%,引文总量6524条,篇均引文为1.942条,引文类型以引用期刊为主,占76.98%,图书占22.33%,其他占0.69%.文种以中文为主,共4545条(69.67%),其次为英文,共1955条(29.97%),日文24条(0.36%),自引率为 0.73%.结论:该学报内容丰富,能够及时地反映本大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临床新成果和前沿动态,引文率逐年有所提高,但篇均引文数偏低,自引率也有待提高.
作者:王英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