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欣;付纯芳;关政;贾秀月;李晶;于翔辉
目的:了解腹腔镜视野下胆囊三角的解剖学特征,为腹腔镜胆囊切除(LC)手术安全入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全麻下行LC手术患者607例,以腹腔镜近乎水平视角观察胆囊三角的解剖学特征.结果:腹腔镜视角下胆囊三角发生视觉变形,暴露面积较开腹胆囊切除(OC)减小,提出胆囊后三角概念和后进入路. 结论:分离后三角的后进入路法是行LC手术的安全入路,可有效避免胆总管和胆囊动脉损伤.
作者:孙凌宇;金锡尊;王树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 一般资料患者, 女,52岁,因发现左乳腺无痛性包块1月入院.患者1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乳包块增长迅速,体检:左乳腺外上限触及一约3cm×3cm×2cm包块.质硬,边界尚可,同侧腋下可触及1枚肿大淋巴结,其他检查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左乳癌.行左乳癌根治术.
作者:李坤欣;孙庆治;王彩霞;王晓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上颌快速扩弓(RME)是临床上常用的扩大上颌牙弓的方法,生长期的儿童应用螺旋扩弓器,可以直接克服腭中缝生物结合力以打开腭中缝,达到增加骨量,纠正宽度不调和促进上颌骨发育的目的.本文对扩弓的效果进行了临床观察,并测量了快速扩弓后牙弓长度和宽度的变化,探讨牙弓长度和宽度变化的关系,为临床判断扩弓量与获得间隙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作者:张海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本文报道巴曲酶素(DF-521)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中耳积液38例(52耳).并设a-糜蛋白酶治疗组对比,中耳积液实验中见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00%与50.46%,治愈率分别为40.00%与20.56%.经χ2检验P<0.01,差异显著.表明巴曲酶素治疗中耳积液效果较理想并且安全.
作者:曲桂霞;万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如何搞好手术室护风建设,提高护理质量.我们近20年的工作体会有三,一是提高专业护士素质,二是搞好医患关系,三是搞好医护关系.现将简单介绍如下.
作者:王波;刘占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山莨菪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为应用山莨菪碱防治肝纤维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链霉蛋白酶、胶原酶原位灌流,以Nycodenz为分离介质,单层一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的肝星状细胞.并以MTT比色法观察山莨菪碱对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效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肝星状细胞在细胞周期中DNA含量的改变.结果: 山莨菪碱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并呈药物浓度依赖关系,DNA合成受到抑制.结论: 山莨菪碱在体外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它对于防治肝纤维化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作者:赵文丽;姜庆久;陶富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血浆和肾组织中ET的含量变化与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为早期诊治DN提供理论依据.方法:Wistar大鼠,体重160~200g,于造模后第6、8、10、12、14周测定血浆和肾组织中的ET和24h尿微量白蛋白.结果:血浆和肾组织中的ET在造模后第6周无明显改变,从第8周开始呈进行性增高,并与24h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结论:动态观察血浆和肾组织中ET的变化对于早期发现DN有意义.
作者:孟德欣;付纯芳;关政;贾秀月;李晶;于翔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经皮穿刺注入硬化剂治疗肝囊肿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CT导向下经皮穿刺注入硬化剂-95%无水乙醇,对9例肝囊肿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9例患者我们均做了随访,时间为3~12月.疗效指数0为0例,Ⅰ为2例,Ⅱ为2例,Ⅲ为5例.结论: CT导向下经皮穿刺注入硬化剂治疗肝囊肿,方法简单、安全、疗效好、创伤小,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兴富;高景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护理是科学、艺术与爱心的结合,临床工作中其科学性在于护士能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好的研究依据,结合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的结合,制定实施护理计划.循证护理的开展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而出现的护理模式.但就目前而言其意义在于: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基于此,我院2000~2003年开始前瞻性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献梅;马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特异、快速诊断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对年龄0~2岁正常儿童和患病儿童的吐出唾液和用无菌棉签放进口腔湿润唾液进行检测.结果:用无菌棉签采集的口腔湿润唾液分别用PCR和n-PCR方法测得HHV-7总阳性率分别为8.8% 、61.6%,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用n-PCR方法测得吐出的唾液的总阳性率为73%,与同方法测得用无菌棉签采集的口腔湿润唾液标本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n-PCR方法是一种临床检测HHV-7的快速有效手段,标本用无菌棉签采集的口腔湿润唾液和吐出唾液均可.
作者:陈利明;王伟红;李志晓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以起病急、年龄大、并发症多为特点,严重急性出血、单纯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如何选择恰当的治疗,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探讨脑出血的治疗应强调个体的原则,本文就我院近10年收治病人,选择有代表的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赵建中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刺五加叶皂甙(ASS)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刺五加叶皂甙对四氧嘧啶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以及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作用.对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和喂饲刺五加叶皂甙组大鼠体内的上述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刺五加叶皂甙组大鼠血糖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对照组(P<0.01);血浆、胰腺LPO含量显著低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肝、胰腺明显高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结论:刺五加叶皂甙具有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的作用,其与提高抗氧自由基酶类活性及抗过氧化损伤有密切关系.
作者:王柏欣;王淑湘;谭宏;马奎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牵宫钳[1],固定扰合器[2]两项专利技术在输卵管显微复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①进腹后用牵宫钳钳夹子宫峡部牵出宫体至切口下,显露一侧输卵管.②将输卵管梗阻部位置于固定拢合器两夹钳中,切除梗阻瘢痕,在15倍镜下,用7-0/8-0无损伤线,进行端端吻合.结果:输卵管显微复通324例,2年内宫内孕288例(88.9%),宫外孕2例(0.55%)结论:牵宫钳、固定拢合器两项专利技术,在输卵管显微复通术中应用,完全可取代并优于传统法显露、固定输卵管吻合口,显微吻合快,成功率高.
作者:郭榕;缪成松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了探讨鼠皮层神经细胞连续6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数目变化规律,本研究建立了小鼠胚胎皮层神经细胞体外原代培养的模型,连续培养6周,应用NSE染色法进行形态学观察.
作者:马晓晶;陆晓红;金玉玲;王明礼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胃癌螺旋CT动态双期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评估螺旋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术前胃镜证实为胃癌的患者进行双期动态螺旋CT扫描,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胃癌患者CT扫描显示胃壁局限性或广泛性增厚,动脉期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均匀强化,CT检出率为95.2%,胃癌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71.43%、64.29%、77.78%.结论:应用螺旋CT进行动态双期扫描对胃癌患者的术前分期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振波;孟存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应用英语或双语进行授课,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与国际交流增加,中国的教育,卫生事业要与国际接轨,中国的医务人员面临国外同行的竞争与挑战,不仅要为国内患者服务,还要为国际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要求我们的医生具备相当高的素质.医学院校的教育必须适应这一形势,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为此,对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近来部分医药院校在进行英语教学改革的试验,但口腔医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仍不容乐观,基础英语水平与专业英语水平发展不平衡,难以达到21世纪口腔医学人才的基本要求.本文着重探讨我校口腔医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措施.
作者:赵华;马婧媛;李靖敏;刘继光;王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息肉是消化道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腺瘤样息肉病为癌前病变.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治疗消化道息肉简便,安全、无需开腹[1].我院自1998年开始应用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的PSD20型高频电发生仪治疗消化道息肉成功率达100%.为更好地配合治疗,我们在术前的心理护理、术中与医生配合及术后对病人的观察做了认真细致的工作,使治疗得到良好的效果,现就本项操作的配合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汪世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促宫颈成熟软化.方法:采用术前3~4h,对无服药禁忌证者,口服米索前列醇600ug.结果:扩宫总有效率90%,手术时间平均5~6min.结论:口服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前,具有应用简便,宫颈扩张良好,手术时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药物扩宫法.
作者:刘兰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以2,4-二硝基甲苯为起始原料合成2,4-二氟苯甲酸;方法:应用均匀设计于标题化合物的工艺研究中;结果:反应总收率可达58.6%;结论:应用均匀设计优化反应条件,使收率显著提高.
作者:周淑晶;李淑贤;栾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本文通过总结50例胸壁肿瘤手术治疗经验,探讨了对胸壁缺损区进行修复重建的方法.作者认为,对<5cm的胸壁缺损区,可直接行软组织缝合修补术;5~10cm的缺损,利用肌瓣转移成形修复;>15cm者,除软组织修补外,还需做骨性重建.1~2根肋骨的部分切除,应做克氏针插入固定或上下相邻肋骨的钢丝拉拢固定;3根肋骨以上的大块缺损,则需采用有机玻璃等人工肋骨隔肋间断修建.治疗和随访结果表明,本组术后胸廓外形及功能的满意率达96%.
作者:王诗海;田宝文;张强华;周钢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