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脑血管病所致的半侧舞蹈症临床分析

刘立平;张伟;俞春雷;李仲伟;赵非

关键词:脑血管病, 半侧舞蹈症, 老年人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脑血管病所致的半侧舞蹈症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对12例老年人脑血管病所致的半侧舞蹈症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12例病人中基底节梗死6例、内囊前肢梗死2例、丘脑出血2例、尾状核出血2例,治疗后舞蹈症状完全消失.结论:脑血管病是老年人半侧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之一,且多为脑梗死所致,病灶部位以基底节为主,治疗效果及预后良好.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酚妥拉明治疗临产后重度妊高征51例分析

    我院1998-01~2002-12使用酚妥拉明治疗临产后重度妊高征51例,与同期使用硫酸镁治疗临产后重度妊高征54例对照,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战平;张志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在中老年神经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贯穿到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是直接影响整体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讨健康信念模式指导健康教育在中老年神经症病人治疗中的作用,1999-08~2003-12,我院对入院的中老年神经症患者护理上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指导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国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紫杉醇和环磷酰胺致肝损伤程度的对比实验研究

    目的: 比较紫杉醇和环磷酰胺致肝损伤程度的区别并探讨其肝损伤作用的机理.方法: 将30只S180荷瘤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腹腔注射紫杉醇4mg/kg.d和环磷酰胺30 mg/kg*d,连续5d,停药后7d观察抑瘤率、血清生化指标、肝组织中氧化及抗氧指标的变化以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紫杉醇组和环磷酰胺组抑瘤率分别为71.2%和69.6%,两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没有显著变化,而紫杉醇的肝组织氧化指标MDA升高、抗氧化指标GSH、SOD降低明显轻于环磷酰胺组;紫杉醇组病理学检查表现为脂肪变性,环磷酰胺组出现肝细胞点状化及小灶性坏死,坏死区及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紫杉醇组在抑瘤率略高于环磷酰胺组的情况下,其所致肝细胞损伤程度较环磷酰胺轻微,其肝损伤机制与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潘模英;倪秀雄;姚琦;郑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106例射频消融术的护理及术后康复指导

    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与药物治疗和手术相比,具有疗程短、创伤性小、手法简便、副作用小等优势,被患者所接受.我院自2000-03~2003-03 使用射频消融术治疗106例患者,获得理想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董燕斐;王慧;赵淑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医方法治疗直肠脱垂100例体会

    直肠脱垂又称脱肛,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老年人及小儿多发.我院肛肠科自1998年对100例病人采用入院中医疗法,疗效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景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价值

    目的: 旨在探讨MRI表现特点,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对30例临床证实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MRI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1)基本信号改变:病变在T1WI上均表现为低信号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信号可表现为高、等、低不同信号;(2)瘤灶的分布及椎体形态改变:呈多椎体分布、跳跃式改变,椎体呈楔形、元宝形或板形;(3)瘤灶的形态改变:椎体的局部或全部呈结节状、斑片状及大片状骨质破坏;(4)其它MRI改变:椎体附件破坏,椎旁软组织肿块,椎管受侵、狭窄,椎间盘的形态及信号大致正常.结论:MRI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大范围矢状面成像等优势,是脊柱转移瘤首选、佳的检查手段.椎体后部、椎体附件的骨质破坏是诊断脊柱转移瘤的重要依据.

    作者:张铁英;张健;许传斌;苏春利;郭志艳;张贵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肺结核大咯血的先兆表现及护理对策

    肺结核大咯血来势凶猛,随时可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它是肺科的急症之一.我院自1990-01~1996-12 共收治肺结核咯血患者共309例,其中24h咯血量大于300ml者79例.现就护理上仔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咯血先兆并及时作抢救护理对策的探讨介绍如下.

    作者:王清洁;崔凤荣;庄巍;刘淑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硕士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的改革

    目的:实验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分子生物的理解程度,对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了改革,使之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学到更多的知识.方法:启发并指导学生思考,自己动作操作.结论: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教学效果良好

    作者:李月秋;李凯霞;秦世武;魏凤香;郭婕姝;李云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内皮抑素抑制小鼠前胃癌细胞(MFC)的探讨

    目的:研究人内皮抑素对裸小鼠前胃癌(MFC)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MFC小鼠肿瘤动物模型.将72只荷瘤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及治疗各组,每组均为18只,治疗组分小、中、大剂量组.小剂量组皮下注射内皮抑素,浓度为5mg/kg,中剂量组皮下注射内皮抑素,浓度为10 mg/kg,大剂量组皮下注射内皮抑素,浓度为15 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注射次数均为每两天1次,共6周.第7周处死小鼠,测量原位肿瘤的直径、体积,计算抑瘤率;测定肿瘤细胞的增生指数及凋亡指数.结果:内皮抑素治疗组(小、中、大剂量)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内皮抑素治疗组能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上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皮抑素通过抗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伟;李正刚;姚家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急性脑梗死病理生理机制,病程判定及疗效观察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对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4例正常人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较正常人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恢复期下降,急性期和恢复期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提示急性脑梗死是高凝状态的表现,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急性期脑梗死病程判定及疗效观察的有用指标.

    作者:陈润成;刘玉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心电图预激综合征的通路定位

    根据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短P-R间期,QRS波起始部出现△波来诊断预激综合征.并根据△波位置进行预激通路的定位,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杨笑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妇科常见但至今未能克服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清,该病是属于良性却具有类似肿瘤侵袭,种植的特点[1].近年发病率明显上升,使其引起广泛注意.为揭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本文将其近年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栾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临床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它虽是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尤其是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亦逐年增多.为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将我院7年间诊治的14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杜佳秋;郭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脂多糖致胎鼠脑白质损伤探讨

    目的:观察胎鼠脑组织形态学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脂多糖复制孕鼠感染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和HE染色等方法观察胎鼠脑组织.结果:(1)脂多糖可引起胎盘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2)试验组胎鼠脑组织出现核仁不清的欠分化神经元,并有局灶性出血,髓鞘碱性蛋白染色较对照组弱.结论:脂多糖是制备胎鼠脑损伤的一种有效形式.(2)感染可引起髓鞘碱性蛋白表达减少,可能是白质损伤的重要原因.

    作者:鲁向锋;邱洪斌;汪志国;王斌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氯氮平治疗与糖耐量异常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氯氮平治疗与糖耐量异常的关系.方法:将空腹血糖7.0~11.1mmol/L作为糖耐量异常(IGT)的标准.选择17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按所服药物分为氯氮平组与对照组氯丙嗪组,比较两组IGT发生率的差异并对氯氮平组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氯氮平组中IGT发生率为12.94%,显著高于氯丙嗪组,氯氮平所致IGT与患者年龄、家族史显著相关.结论:对服用氯氮平的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是必要的,尤其是年龄大、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对合并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慎用氯氮平.

    作者:王秀娟;王金童;张跃琴;马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应用肝素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微循环障碍的临床观察

    乙型肝炎的治疗是世界性难题,其存在的微循环障碍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虽然目前保肝药物种类繁多,但疗效均不确切,肝素应用于临床以来,其对于纠正出、凝血机制紊乱疗效确切,因此,我们选择20例乙肝患者应用肝素改善肝脏微循环,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丽君;赵志梅;徐庆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P-矩阵法测定安痛定注射液中三组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安痛定注射液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P-矩阵分光光度法测定氨基比林和安替比林,采用P-矩阵法结合吸光度减技术测定巴比妥.结果: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和巴比妥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 ,100.1% 和100.4%,相对标准差分别为1.6% ,1.3% 和1.1%(n=6).与地方标准方法比较,两者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本法可用于安痛定注射液中三组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琳珏;汪宏远;周天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小儿头颅外伤性脑梗塞的CT诊断

    颅脑外伤主要引起颅内血肿、脑挫伤及弥漫性脑挫伤,但单纯由于头颅外伤所致缺血性脑梗塞却少见.本文拟对我院2000-08~2003-08 收集的8例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及CT特征的小儿头颅外伤性脑梗塞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李东一;李英洲;孙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压氧(HBO)对bFGF促进创伤愈合的影响

    创伤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许多临床和基础医学的内容,高压氧(HBO)治疗疾病,并不是一个新方法,对缺血感染,伤口不愈合等有良好的作用.多种生长因子有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是这些因子中的一种,其对促进创伤愈合有显著效果.尤以FGF家族九大成员的一种(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就HBO对bFGF促进创伤愈合的影响做一论述.

    作者:刘智;张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自拟中草药配合免疫营养疗法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体会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率低,预后较差,我们于1996-01~2003-01 收治了1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他们均为体质弱、不能放、化疗而失去手术机会,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加上营养免疫疗法的综合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郭丽曼;郭公新;韩晶莉;于文丽;袁晓辉;卓越;武荣国;朱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