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脂多糖致胎鼠脑白质损伤探讨

鲁向锋;邱洪斌;汪志国;王斌有

关键词:脑白质损伤, 脂多糖, 髓鞘碱性蛋白
摘要:目的:观察胎鼠脑组织形态学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脂多糖复制孕鼠感染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和HE染色等方法观察胎鼠脑组织.结果:(1)脂多糖可引起胎盘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2)试验组胎鼠脑组织出现核仁不清的欠分化神经元,并有局灶性出血,髓鞘碱性蛋白染色较对照组弱.结论:脂多糖是制备胎鼠脑损伤的一种有效形式.(2)感染可引起髓鞘碱性蛋白表达减少,可能是白质损伤的重要原因.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曲克芦丁片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更准确可靠的含量检测方法,从而确保药品的质量. 方法:以0.1%的枸橼酸:乙腈:四氢呋喃(85:9:6)为流动相,在254nm波长处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在347nm波长处的分光光度法. 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相差甚远. 结论:从实验数据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的结果更为准确.

    作者:周春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实验性肝硬化大鼠的c-fos、bcl-2、Bax表达及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 检测c-fos、bcl-2、Bax基因及细胞凋亡在肝纤维化、肝硬化中的表达,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 将100只同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80只,对照组20只,实验组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采用TUNEL末端标记检测凋亡细胞数.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肝组织中c-fos-bcl-2-Bax基因表达,了解细胞凋亡和c-fos、 bcl-2、Bax在肝纤维化、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c-fos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 bcl-2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且主要表达在纤维间隔、汇管区等组织中.Bax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且主要表达在肝细胞浆中.结论: c-fos、bcl-2、Bax在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展过程中起调控作用,这些基因通过对肝贮脂细胞凋亡的控制,在肝纤维化演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黄世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超声乳化术致大面积角膜后弹力层脱离1例

    患者,男,77岁,因左眼视物不清2年于2003-10-10就诊.全身检查正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6,晶体皮质轻度混浊,余正常,左眼视力光感,光定位及色觉正常,角膜透明,瞳孔活动良好,晶体皮质均匀混浊,眼底窥不清,双眼压正常.诊断: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左眼成熟期,右眼初发期.

    作者:王桂玲;王艳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眶内肿物(原发于鼻窦)围手术期护理

    眶内肿物:多良性且原发于鼻窦.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胀痛,视力模糊,头痛,头晕,且鼻阻,流脓涕.常就诊于眼科,经眼科CT检查,诊断:眶内肿物(原发于鼻窦).手术摘除肿物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于肿物位置深,周围重要结构复杂,手术难度较大.鼻内窥镜应用于临床,使手术变得安全,副损伤少.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及早处理并发症,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患者愈后视力及眼功能恢复非常重要.我科从2001-01~2004-02 共收治原发于鼻窦眶内肿物7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付威;马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青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颈椎病的关系

    本文通过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仪,探测椎、基底动脉(VBA)血流收缩峰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脉动指数(PI)来观察20~40岁中青年人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颈椎病的关系.结果显示,中青年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的原因大多为颈椎病引起,提示颈椎病是引起中青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可作为中青年人诊断颈椎病的一项重要辅助诊断.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旭光;吕康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骨肉瘤截肢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由于骨肉瘤截肢患者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比其他患者复杂,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可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更需加强心理护理.根据临床资料及临床体会,现对骨肉瘤截肢患者的心理活动和心理护理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作者:娄长丽;孙庆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根管超充引起齿槽脓肿1例

    患者,男,39岁,因右上侧切牙冷热刺激痛1个月,颊侧有粟粒大小脓肿,与2003-01 在乡下口腔科根管治疗,颊侧肿消失不痛,根充.治疗后1个月颊侧又出现脓肿,口腔有药味,口服利君沙不见好转,2003-03-20来我科治疗.

    作者:唐文春;唐文辉;张秀丽;赵军;邢轶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紫杉醇和环磷酰胺致肝损伤程度的对比实验研究

    目的: 比较紫杉醇和环磷酰胺致肝损伤程度的区别并探讨其肝损伤作用的机理.方法: 将30只S180荷瘤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腹腔注射紫杉醇4mg/kg.d和环磷酰胺30 mg/kg*d,连续5d,停药后7d观察抑瘤率、血清生化指标、肝组织中氧化及抗氧指标的变化以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紫杉醇组和环磷酰胺组抑瘤率分别为71.2%和69.6%,两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没有显著变化,而紫杉醇的肝组织氧化指标MDA升高、抗氧化指标GSH、SOD降低明显轻于环磷酰胺组;紫杉醇组病理学检查表现为脂肪变性,环磷酰胺组出现肝细胞点状化及小灶性坏死,坏死区及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紫杉醇组在抑瘤率略高于环磷酰胺组的情况下,其所致肝细胞损伤程度较环磷酰胺轻微,其肝损伤机制与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潘模英;倪秀雄;姚琦;郑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P-矩阵法测定安痛定注射液中三组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安痛定注射液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P-矩阵分光光度法测定氨基比林和安替比林,采用P-矩阵法结合吸光度减技术测定巴比妥.结果: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和巴比妥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 ,100.1% 和100.4%,相对标准差分别为1.6% ,1.3% 和1.1%(n=6).与地方标准方法比较,两者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本法可用于安痛定注射液中三组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琳珏;汪宏远;周天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19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9例中转开腹的原因,及时中转开腹的指征.方法: 采用陈训如法3点穿刺,常规气腹探查胆囊状况及周围粘连情况.术中判断腹腔镜下副损伤风险较大者,中转开腹手术.结果: 19例病人中转开腹处理术中疑难问题和副损伤,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准确预测手术难度,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指征,并掌握好中转开腹的时机及处理方法,是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金锡尊;辛国荣;孙凌宇;王树卿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佳木斯市及二区死因资料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疾病模式和死因谱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为全面了解我市居民死因分布情况,对1996~2000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张波;郭丽娟;张凤梅;祝丽玲;王娇;赵雨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前牙龈下冠根折的根管正畸联合治疗

    目的:探讨应用根管正畸联合治疗上前牙龈下冠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冠根折的上前牙在完善根管治疗后采用正畸治疗对断根进行牙合向牵引至满足牙冠修复条件固定3个月后,于断根基础上行烤瓷桩冠修复.结果:15颗患者平均牵引2.1mm耗时4~6周,二年后复查修复体完好稳固,未见根吸收.结论:根管正畸联合治疗前牙龈下冠折疗效确切,既保存了患牙,又达到修复的美观效果,保证了修复体的质量.

    作者:林越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脾破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探讨预防脾破裂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脾破裂切除术病人术后的治疗方法,结果: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破裂术后病人应采取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是必要的.

    作者:付伟;金松;郑春梅;宋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腹外伤并发休克41例临床救治体会

    腹外伤临床多见,多因出血急骤、迅猛而导致.抢救外伤性休克、维护重要器官的功能是外科救治的重要环节,本院1999-12~2003-06共收治该类患者41例,现将救治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赵建中;张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头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的工作频率加快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心理压力、社会压力不断加大,精神和身体一直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从而导致身体素质下降,产生各种疾病,其中尤其以头痛为多.

    作者:刘吉龙;徐海燕;宋荣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磁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疗效观察

    近年来,国内外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研究认为,血液粘滞性增高所致的血液流变学紊乱是脑梗塞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本文观察了80例脑梗塞患者经血磁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和病情恢复情况,也证实了这一论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翟文波;王东伟;王凤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30例慢性肺间质疾病的临床特征

    目的:通过回顾总结,提高对慢性肺间质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 30例慢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肺功能情况.结果:30例患者分为两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组15例(50%),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组15例(50%).IPF组年龄偏大;多数有爆裂音,占39.6%,杵状指者占10.4%;CT/HRCT表现比较典型.两组肺功能改变主要为限制性的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降低.IPF组肺活量(VC)和肺总量(TLC)较继发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和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征和肺功能各异.

    作者:李冬梅;孙云晖;王阳;陈丽萍;金瑶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正交实验法优选老鹳草总鞣质的佳提取工艺

    目的: 优选老鹳草总鞣质提取的佳工艺. 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老鹳草总鞣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以总鞣质含量为指标,用EDTA络合法滴定 .结果: 佳工艺为用30%丙酮10倍量浸泡12h超声提取60min.结论: 该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效率较高.

    作者:史伟国;刘莉;王旭;刘娟;刘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E1治疗慢性动脉闭塞症的临床评估

    目的:观察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E1 (Lipo PGE1)对慢性动脉闭塞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用Lipo PGE110ug静脉滴注治疗20例作对照.结果:Lipo PGE1组与PGE1组综合疗效的有效率分别为89.7%和80.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与45.0%(P<0.01).结论:Lipo PGE1治疗慢性动脉闭塞症用PGE1粉针剂1/10的剂量即可到达同样的疗效,且不良反应显著下降,用药方法简便易行.

    作者:曲桂霞;金松;万歆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保留迷走神经主干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保留迷走神经主干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VTPPD)比较于切断迷走神经主干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幽门成形术(PD+PP)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10~2003-05 实施的VTPPD 31例与PD+PP 48例,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并发症,死亡率.结果: VTPPD 组手术死亡率为9.7%,PD+PP组手术死亡率为12.5%,两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VTPPD组并发症明显低于PD+PP组(P<0.01).结论: 保留迷走神经主干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门脉高压症手术的远期疗效.

    作者:吕俊生;李庆元;贾虹玉;秦建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