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在治疗大气道狭窄中的应用

张华平;宋爱玲;曾奕明;郑婉玉;陈晓阳;杨栋勇

关键词:支气管镜, 支架, 气道狭窄
摘要:目的评价经纤支镜放置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气道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近7年由各种原因引起气管或主支气管狭窄的77例患者行电视透视监视下或纤支镜直视下经鼻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术,观察置入支架前后症状、狭窄段气管直径变化情况及其并发症.结果 76例患者术后呼吸困难均明显改善,气道内径平均扩张达11 mm,术中出现心跳呼吸骤停1例,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纤支镜放置气道支架迅速、准确、安全、操作较方便,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主动脉夹层29例诊治分析

    目的提高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率、降低其病死率.方法对主动脉夹层29例患者的入院诊断情况、病因和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院时误诊8例,胸痛胸闷24例,合并高血压23例,超声心动图诊断19例,MRI对其敏感性为100%,住院死亡10例.用硝普钠和倍它乐克等降压治疗可稳定或中止主动脉夹层的继续分离.DeBakeyⅠ型和Ⅱ型者病死率较高.结论对持续性胸背部疼痛尤其主动脉瓣区出现舒张期杂音者,均应考虑本病.UCG、CT、MRI对本病的诊断意义重大.综合性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技术可代替有创性检查.控制血压、尽早进行介入或外科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郑泽琪;黄文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创伤,发病率高(发达国家的SCI发病率为28.3~45人/百万人/年,我国发病率6.7人/百万人/年)、致残率高、治疗费用高(15.2~41.7万美元/人/第一年),且多发生于16~40岁的青壮年,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对于SCI,目前还没有效的治疗方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伤后再生能力极其有限,另一方面是对CNS损伤的再生和调控缺乏足够的认识[1].

    作者:王向东;刘曾旭;王航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林可酰胺类抗生素研究进展

    虽然抗生素新品不断地出现,但林可酰胺类抗生素作为抗生素的小家族仍占有其一席之地.林可酰胺类药物化学结构中含有氨基酸和糖苷部分,并通过肽键相连,如图1这种结构特性给林可霉素的化学和微生物改造带来非常好的机会,并得到了一系列有药理活性的化合物,表1列举了临床重要应用的几个药物.

    作者:夏万东;李少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单枚cage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

    目的探讨单枚cage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单枚cage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27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失稳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板减压术后腰椎失稳3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5例,Ⅰ度峡部裂腰椎滑脱症5例,Ⅱ度峡部裂腰椎滑脱症4例.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92.6%,植骨融合率占100%,短时神经功能障碍1例.结论单枚cage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失稳的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明军;戴闽;宗世璋;雷刚刚;马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声学定量技术评价二尖瓣狭窄治疗前后右室功能的变化

    目的应用超声声学定量(acoustic quantijication,AQ)技术评价二尖瓣狭窄治疗前后右室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AQ技术对115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行闭式二尖瓣分离术、球囊导管扩张术、二尖瓣置换术前后右室参数进行测量.结果治疗后右室容量指标均明显降低,收缩及舒张功能显著提高(P<0.05).结论声学定量技术能有效地观察测量二尖瓣狭窄治疗前后右室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提供判断疗效的依据.

    作者:文萍;王珍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糖尿病病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脂,与随机选取的同期住院56例无脑梗塞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组的餐后2 h血糖、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空腹血糖及舒张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高危因素,应积极干预.适时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及血胰岛素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手段.

    作者:宋宁燕;刘蓓;胡新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卡培他滨治疗对5-Fu耐药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对5-氟尿嘧啶(5-Fu)耐药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32例对5-氟尿嘧啶(5-FU)耐药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卡培他滨(希罗达)治疗.结果 32例患者总有效率为18.75%.平均反应持续时间为8.5个月,原病情进展的患者有46.88%经治疗后病情稳定,病情稳定的平均时间为4.8个月,50%的病例在5个月内存在病情不再进展的可能性.平均生存期为11个月,治疗前体质量持续下降的患者经2~3周治疗有81.25%体质量稳定或增加.毒性反应以恶心,腹泻,食欲减退,疲劳,手足综合征为常见.结论初步结果提示,对5-FU耐药性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经卡培他滨治疗,仍然有较好的有效率,而且毒性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谢春英;娄思源;徐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胰腺癌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用吉西他滨1 000 mg/m2+5%GS 250 mL,ivgtt 30 min d1,d8;奥沙利铂130 mg/m2+5%GS 500 mL,ivgtt 2 h d1.每3~4周重复用药.治疗晚期胰腺癌21例.结果可评价16例,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8例、进展6例,有效率为12.5%.毒副反应能够耐受.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胰腺癌具有一定疗效,且毒副反应低.

    作者:钟陆行;张凌;邱峰;郭宇玲;廉红云;熊建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体外循环低温持续电诱导室颤心脏心肌氧耗量的变化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低温持续电诱导室颤心脏心肌氧耗量的变化.方法 42只健康杂种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只,在体外循环120 min基础上分为单纯循环组(对照组)和低温持续电诱导室颤组(室颤组).在不同时间点测量心肌氧耗量等.结果室颤组心肌氧耗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低温室颤在持续灌注的情况下有利于氧的供需平衡,为避免严重的心肌缺血性损伤和保持相对满意的心肌能量代谢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者:胡超;徐志云;易云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脑胶质瘤预后多因素COX模型生存分析

    目的评价脑胶质瘤治疗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79例脑胶质瘤患者,星形细胞瘤62例,少突胶质瘤6例,胶质母细胞瘤11例,手术行肿瘤完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49例,手术至放射治疗的中位时间为30 d(12~261 d),放射治疗中位剂量54 GY(30~64 GY).40例于放疗20~40 GY后配合化疗.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2~62个月).结果少突胶质瘤、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的3年生存率(OS)依次为83.33%、48.3%和18.18%,后者与前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的3年OS各为79.31%和26%(P=0.000),肿瘤全切与次全切者的3年OS各为73.33%和30.61%(P=0.000),放疗前KPS≥70与<70者的3年OS各为65%和28.2%(P=0.002),年龄≤40岁与>40岁者的3年OS各为58.33%和29%(P=0.012),在50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中,42例采用全脑配合局部野放疗,8例采用局部大野照射,两组3年OS各为28.5%和25%(P=1.000),放疗后出现钙化与不出现钙化3年OS各为88.89%和41.43%(P=0.011),配合与不配合化疗(P=0.354).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小(P=0.0329)、肿瘤级别的高低(P=0.0219)、手术切除的程度(P=0.0165)、放疗前的功能状态KPS评分(P=0.0212)、放疗是否配合化疗(P=0.0185)、放疗后瘤灶钙化与否(P=0.0389)是影响预后的显著因素.结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瘤的预后明显优于胶质母细胞瘤,低级别肿瘤,年龄较小(≤40岁)、KPS评分≥70、肿瘤全切、放疗配合化疗、放疗后出现钙化是预后较好的有利因素,而性别,术前肿瘤大小,手术至放疗时间长短对预后影响不明显,全脑放疗对高级别胶质瘤并无益处.

    作者:刘建辉;刘安文;王顺金;兰琼玉;胡蓉环;魏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免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目地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用丝线体内结扎替代钛夹夹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的安全性.方法施行LC432例,均采用丝线体内结扎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结果中转开腹11例,实际完成421例,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丝线切割、打结不紧、线结滑脱引起胆囊管残端漏和(或)胆囊动脉出血的并发症.结论 LC采用丝线体内结扎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安全可靠,可进一步减少LC与钛夹相关的并发症.

    作者:舒秉俊;郭国徽;金鑫;周启旭;王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人流、药流继发不孕与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的关系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及药物流产后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产生与继发不孕的关系.方法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正常组40例、人工流产组87例、药物流产组52例的血清AsAb、EmAb及宫颈粘液AsAb-IgG、AsAb-IgA.结果人流后继发不孕组血清AsAb、EmAb及宫颈粘液AsAb阳性率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流后继发不孕组血清AsAb、EmAb及宫颈粘液AsAb阳性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人工流产时由于宫腔、腹腔内负压可导致宫腔内血逆流及手术对子宫内膜及宫颈内膜机械创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产生EmAb提供了条件;患者在子宫内膜未修复前过早进行性生活,精子通过破损处进入子宫内膜激发免疫系统产生AsAb,继发免疫性不孕;药物流产由于子宫内膜及宫颈创伤小,与AsAb、EmAb无明显关系,故药物流产是未婚、初孕患者的首选.

    作者:辛华;廖玎玲;占伏良;谭布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骨关节损伤创面修复的61例分析

    目的减少截肢率,尽大限度保留与恢复肢体功能.方法外伤导致骨关节损伤外露61例,按清创植皮修复与皮瓣修复分组,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平均住院时间、伤后手术时间、愈合后功能及截肢率.结果皮瓣修复组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伤后手术时间提前, 愈合后功能良好,截肢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外伤致骨关节损伤外露创面,皮瓣修复创面,能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保全肢体.

    作者:赵英;廖立新;李国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逐年上升,及早诊断以便进行及时恰当的治疗成为目前临床的迫切需要.传统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对于心肌节段性运动分析仅凭目测诊断缺乏客观定量指标,因而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是全定量分析心肌运动的新手段,是近年兴起的多普勒心肌成像技术的新突破,其在冠心病研究中的价值正日益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

    作者:周欣;邓林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长春瑞滨又名去甲长春花碱,是植物碱类抗肿瘤药物,可以阻止微管形成,诱导微管解聚,使细胞停止于有丝分裂中期,从而阻止癌细胞的分裂、增殖.我院从2003年4月至2005年3月应用长春瑞滨和顺铂治疗32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取得较好的近远期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谭小强;张建军;陈雪菊;罗晓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南昌市儿童蛲虫感染情况调查

    蛲虫病是一种在儿童集中场所流行较广泛的寄生虫病,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国内资料表明,儿童感染率一般在40%[1],南昌地区儿童感染情况鲜见报道.为了解我市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和流行特征,为防止和控制蛲虫病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对南昌市340名儿童进行了蛲虫病现况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石林波;马细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阿魏酸钠与心肌保护

    1 缺血/再灌注(IR)对心肌的损伤二十世纪六十代初Harary[1]首先提出再注灌对缺血的心肌有害,能加重心肌缺血损伤.而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lsion,IR)损伤是临床上心肌缺血性疾病及心脏外科手术,如冠状动脉再通疗法(溶栓术、冠状动脉成形术、搭桥术)中常见的一种病变损害.

    作者:傅颖君;何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硬膜外微泵用于硬膜外微泵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与芬太尼硬膜外微泵持续给药对64例产妇进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与同期未干预的产妇64例相对照,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阵痛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活跃期缩短(P<0.05),分娩方式及新生儿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对母婴未发现不良影响.

    作者:熊玲娜;吴红丽;王春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临床怀疑有冠心病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利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行钙化积分扫描(普通扫描,层厚3 mm)和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增强扫描,层厚1 mm),利用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及容积重建(VRT)技术做图像后处理,总结出影响冠脉成像的因素.同时与部分患者(18例)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得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心率快慢直接影响冠脉成像的质量,心率55~70次/min图像运动伪影较少,图像质量优.影响因素还有造影剂浓度、注射速率、有无心律不齐和患者屏气合作与否等.钙化积分越高,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的可能性越大,有钙化不一定表示冠状动脉有狭窄,没有钙化不一定能除外冠状动脉没有狭窄,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与之符合率较高,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率为89.5%,准确率为82.4%.结论 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为无创、快捷、较优的一种成像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作为一种常规筛查方法应用于临床.

    作者:王敏;龚洪翰;肖香佐;邱春梅;纪玉强;王敏君;王进华;周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受损伤肾小管细胞膜诱导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分子机制

    生物矿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有机基质(蛋白质/类脂)对无机矿物成核、生长和沉积图形的调控作用,从而使得生物矿物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生物功能.肾结石是生物体内异常生物矿化的产物,其发病率为5%~15%[1,2],但80%以上的肾结石患者病因不清,其形成机制未完全阐明,因而对其预防尚无十分理想的方法.

    作者:邓穗平;欧阳健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南昌大学

主办: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