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苦参素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林明华;马迎军;孟庆媛;金玉珍;付纯芳

关键词:苦参素, 肝星状细胞, Ⅰ型胶原
摘要:目的:研究苦参素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阐明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袁桃霞[1]等的肝星状细胞的分离方法和MTT法(甲基噻唑基四唑,metyl thiazolyl tetronzolium)及ABC免疫酶染色方法分别检测肝星状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苦参素能明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及Ⅰ型胶原的合成,并呈剂量依赖性.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

    目前,在我国结直肠癌是第三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中直肠癌约占1/3.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也称直肠系膜全切除术(Complete Circumferential mesorectal excision CCME).是1982年Heald 等[1]提出来的,经过近20年的临床实践证明,TME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中下部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操作方式,可降低局部复发率3%~7%,以及提高长期生存率至75%[2].

    作者:刘宗强;王鹏飞;尤东辉;赵映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体会

    桡骨远端粉碎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易发生再移位,尤其在老年合并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复位不容易,维持更难.作者自1998-05~2002-05应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骨折18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丛春;李伟胜;蒋志学;辛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近期疗效16例观察

    目的:观察乳腺象限切除治疗早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近几年收治的42例早期乳腺癌,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行乳腺象限切除,对照组行乳癌根治术,两组患者术后均经放化疗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3年生存率96.7%(P> 0.05);结论:保乳手术在近期疗效上与乳腺根治手术相当.

    作者:张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尼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此期间可出现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重者可影响工作、学习与生活,甚至产生悲观厌世情绪.为了提高此期间妇女的生活质量,控制月经及全身症状.我们应用尼尔雌醇治疗围绝期综合征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英;朴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波姆光治疗宫颈糜烂500例疗效观察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严重威胁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其治疗方法很多,本文就1998年以来门诊500例患者用波姆光治疗疗效进行报道.

    作者:郑玉春;陈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雌激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研究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前后应用雌激素对脑组织自由基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同时做脑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雌激素治疗组脑组织丙二醛(MDA)水平较对照组(盐水组)明显降低(P<0.01),而SOD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1),脑组织病理结构观察发现雌激素可抑制再灌注脑组织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结论:雌激素的脑保护作用与抑制自由基产生,减少抗氧化剂消耗以及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作者:王淑英;刘月霞;张凤梅;李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免疫组化和扫描电镜研究成牙本质细胞突

    目的: 观察成牙本质细胞突在牙本质小管中的分布. 方法: 取24颗无龋或釉质龋的恒前磨牙,20颗免疫组化染色,4颗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 阳性染色的波形蛋白结构在牙本质小管内呈连续较直的长条状.在冠部至釉牙本质界,在根部达牙本质小管末端.其分布趋势是从牙本质内层到外层逐渐减少,阳性表达程度逐渐减弱.扫描电镜观察成牙本质细胞突达釉牙本质界. 结论: 成牙本质细胞突贯穿牙本质全层达牙本质小管末端.

    作者:许颖;杨晓强;杨枘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格拉司琼预防曲马多术后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手术后使用镇痛泵已经得到病人的广泛认可,它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促进术后恢复,但它也可以引起术后恶心、呕吐.格拉司琼是一种5-羟色胺受体阻滞剂,它能对术后恶心、呕吐起到预防作用,我院自2002年7月开始应用格拉司琼并观察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祖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镁盐治疗急性发作期肺心病42例

    目的:研究镁盐在治疗急性发作期肺心病中的作用.方法:84例急性发作期肺心病患者,随机分成采用镁盐加肝素治疗的观察组42例及肝素治疗的对照组42例,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显效率及显效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镁盐治疗急性发作期肺心病疗效满意,且无明显副作用,临床可广泛应用.

    作者:张凤珍;陈雪莲;金玄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香丹注射液治疗颈椎病132例疗效观察

    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香丹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颈椎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收治的66例颈椎病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徐庆贤;李再荣;邵宇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巨块型肝癌联合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为巨块型肝癌的综合治疗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本组12例病例,均采用Seldinger 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入4.0~6.0F RH导管,置于靶动脉注入CDDP40~80mg,MMC10~20mg,5-Fu 750~1250mg,ADM30~60mg,及超液化碘油10~20ml,治疗次数2~5次不等.结果:本组12例病人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肿瘤缩小者7例.AFP变化:本组7例AFP阳性.联合治疗后均有下降,4例降为正常,2例降为原有数值的30%.联合治疗的6月、12月、18月的生存分别为12、11和8例.结论: 肝动脉-门静脉联合栓塞化疗治疗巨块型肝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絮;刘振玉;胡洋;许传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浅谈细菌革兰染色的影响因素

    革兰染色法是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常用、基本的染色法之一,是细菌形态学中重要、广泛的鉴别染色法.它将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其染色机制至今不完全清楚.因此在整个染色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其结果常不尽人意,为保证染色结果的正确性,采用规范操作方法十分必要,本试验旨在探讨影响其整个操作过程的可能因素.

    作者:何健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婴儿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8例分析

    婴儿维生素K缺乏常导致凝血机制障碍,出现多脏器粘膜出血,也是婴儿颅内出血的原因之一,在治疗过程中内外科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对临床效果和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宋述清;单强;许涛;王广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1例

    患者,男,48岁,农民.右上臂骨性肿物2年,右上肢功能障碍半年.患者两年前在劳动后自觉右上臂酸痛,后右上臂中上1/3渐有一肿物形成,未行诊治,肿物两年来不断增大,质地较硬,近半年来右上肢常有酸麻感,且右肩关节外展及右前臂旋转功能受限,故来我院就诊.病程中无发热、局部红、肿及其他疾病史.

    作者:王建业;李荣锐;乔晓峰;翟饶生;范遗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乳腺非霍奇金病1例

    患者,赵某,女,70岁,以左乳腺肿物在我院肿瘤科就诊,肿物2cm×2cm,活动佳,表面光滑,质中等硬度,无痛感,临床特征酷似乳腺纤维腺瘤,行针吸细胞学检查(片号39021),镜下见大量淋巴样细胞,细胞直径10~15um,中等大小,核质较细质,可见1~2个核仁,部分细胞胞浆可见空泡,诊断为非霍奇金病之后,又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片号024167),诊断为非霍奇金病.

    作者:李升;周丽艳;曲灿华;陆景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小儿静脉采血方法改良

    小儿静脉采血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基本的技术操作.

    作者:李再荣;徐庆贤;邵宇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联合疗法对慢性乙肝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影响

    目的和方法: 使用全血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法检测联合疗法组与普通治疗组3个月后慢性乙肝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变化,探讨联合疗法对慢性乙肝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影响,结果: 普通治疗组3个月后红细胞粘附肿瘤细胞粘附率略高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3个月后患者红细胞粘附肿瘤细胞花环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显著高于普通治疗组(P<0.05),但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联合疗法可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

    作者:李忠法;王华;刘祥忠;邱守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CO2 激光治疗常见皮肤病580例体会

    目的:应用CO2激光治疗体表常见疾病如痣、疣、皮赘等580例,了解其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根据病灶大小质地柔硬选择合适的能量,将激光束垂直对准病灶从一端进行治疗,至病灶彻底消除为止.结果:580例皮肤病一次性治愈率为89.0%,重复治疗为11.0%.结论:CO2激光治疗常见皮肤病,具有封闭血管、减少出血、降低痛感及准确率高等优点.

    作者:宫学惠;何成君;杨颖;孟庆榆;李鑫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包裹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为预防胰瘘的发生,国内外学者对胰肠吻合方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都不尽人意.我们自1998年3月开始,连续28例病人全部采用包裹式胰肠吻合方式,无一例发生胰瘘,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福军;吕俊生;张英海;黄士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大学生传染性软疣140例分析

    目的:研究传染性软疣在高校中的流行情况及对该病的防治方法.普查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同期在校生4286人,男生3389人,女生897人,发病人数、发病率、发病情况及治疗情况.结果:发病率为3.3%,以躯干部位多见,发病季节多为春秋季.用3%碘酊一次治愈110例(78.6%),二次治愈12例(8.6%),三次治愈8例(5.7%),失访10例(7.1%).结论:该病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和自体接种感染.采用综合方法才能有效地预访本病.治疗利用传统的止血钳夹和涂碘法,多数1~3次痊愈.

    作者:闫海明;刘德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