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瓷义龈在前牙固定修复中的应用

孙益平;赵爱民

关键词:义龈, 牙槽嵴, 固定修复
摘要:由外伤、牙周病造成的前牙缺失,或前牙缺失后不及时修复引起牙槽嵴吸收过多,均可能造成缺牙区牙槽嵴中到重度缺损.此时制作固定桥,桥体外形塑形困难,常常影响发音及美观.2002~2004年,作者通过在15例患者前牙烤瓷熔附金属(PFM)固定桥桥体牙颈部上使用烤瓷义龈,建立与邻牙相协调的颈缘,较好地解决了前牙功能及美观的问题.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身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身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低年级大学生97名进行为期12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为心理健康讲座、团体咨询、自信心训练和人际交往训练等.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心理健康量表进行教育前后心理状况测试.结果健康教育后SCL-90和心理健康的多项指标低于教育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心身健康水平是十分有效和必要的.

    作者:高清平;袁也丰;万爱兰;郭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烧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和TLR4表达的变化

    目的观察烧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TLR2、TLR4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深II度以上烧伤30%~50%TBSA烧伤患者23例,伤后48 h取外周血20 mL,同时抽取健康献血者(设为对照组)12例,外周血20 mL.常规方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用异硫氢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小鼠抗人TLR2抗体和藻红蛋白(PE)标记的小鼠抗人TLR4抗体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免疫染色,流式细胞仪(FCM)测定FITC、PE阳性细胞率及其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烧伤后48 h,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FITC阳性细胞数量上升,为(57.57±18.56)%,与对照组的(26.32±10.31)%相比,P<0.05;细胞表面TLR2-FITC荧光强度下降, TLR2-FITC MFI为58.5±18.76,低于对照组(69.79±23.42);TLR4-PE阳性率为(29.84±13.28)%,与对照组的(12.75±5.18)%相比,P<0.05;TLR4-PE MFI减弱,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烧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4阳性数量均升高,而TLR2/4表达强度降低.

    作者:方方;郭菲;汪泱;李国辉;邢娟娟;彭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利用胶原构建皮肤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

    目的利用胶原海绵膜构建皮肤组织工程支架.方法从大鼠鼠尾肌腱中提取胶原.胶原和6-硫酸软骨素冷冻干燥,重度脱水及戊二醛交联后制得胶原海绵膜.将其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埋藏在Balb/c小鼠皮下,术后定期取出观察组织学变化.将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该支架上.结果构建的支架孔径均匀,孔径在50~100 μm;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并逐渐降解.成纤维细胞于其上生长良好.结论该支架适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可作为组织工程皮肤的支架.

    作者:胡葵葵;戴育成;袁敬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冠心病及阿奇霉素抗感染效果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及阿奇霉素治疗MP感染CHD的效果.方法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90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外周血MP抗体IgG检测;90例冠心病患者中血MP抗体IgG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安慰剂对照组和阿奇霉素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复查血清MP抗体lgG.结果冠心病组90例,外周血清MP抗体IgG 阳性21例(23.3%),健康对照组30例中MP抗体IgG 阳性1例(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阿奇霉素治疗组11例,治疗后MP抗体IgG转阴率为81.8%(9/11),安慰剂对照组10例,治疗后转阴率为50.0%(5/1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冠心病发生发展明显相关;及时﹑足量的阿奇霉素对MP感染的CHD干预治疗,可提高MP抗体IgG转阴率.

    作者:黄卫;谢军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损伤控制外科在严重腹部外伤中的应用(附七例报告)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 DCS)在严重腹部外伤中的应用.方法总结2004年6月~2005年4月收治的7例严重腹部外伤的临床资料,其治疗均采用DCS的3阶段原则:初始简化手术、复苏、和确定性手术.结果 7例均进行了早期的止血和控制污染的简化手术,72 h内行二次确定性手术,其中治愈6例、死亡1例.结论损伤控制外科能显著地提高严重腹部外伤的救治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帆;陈范昶;谭公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18例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自2001年4月~2004年4月,本院共收治先天性上睑下垂118例,其中单眼91例,双眼27例,年龄1~16岁,平均6.2岁,男62例,女56例,下垂3~4 mm的中度下垂33例,占27.97%,下垂4~7 mm的重度下垂85例,占72.03%.全部病例均请神经内科排除重症肌无力等全身病,Bell现象均存在.所有的病例均采取了额肌悬吊术,随访3个月~2年.

    作者:唐鹏钧;殷小龙;彭小维;邓燕;于春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安桃乐与导乐分娩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自控式安桃乐吸入法及导乐式分娩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名产妇分为4组:自控式安桃乐吸入同时辅以导乐分娩组(A组)、自控式安桃乐吸入组(B组)、单纯导乐分娩组(C组)、空白对照组(D组),每组各30例,观察各组产痛的缓解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妇血氧饱和度、产后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及副反应.结果镇痛满意率及有效率:A组(83.33%,96.67%)、B组(76.67%,90.00%)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及B组高于C(0.00%,6.67%)、D(0.00%,0.00%)两组(P<0.05);产程时间:A、B组为(219.23±72.65)min,C、D组为(302.83±98.77)min,A、B组较C、D组明显缩短(P<0.05);副反应、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等指标4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控式安桃乐吸入用于分娩镇痛在提高镇痛效果、缩短产程时间、减轻母婴影响方面优于导乐分娩,两种方法合用有利于提高围产期服务质量.

    作者:曹青;张玮;谭布珍;付芬;杨凤英;何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人胎儿角膜缘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目的探讨人胎儿角膜缘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应用消化培养法对人胎儿角膜缘上皮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并观察记录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对胎儿角膜缘组织及培养细胞采用一系列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酶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原代细胞的表面状况.结果胎儿角膜缘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时生长旺盛,传代培养时保持高增殖速率.免疫酶细胞化学染色见培养前胎儿角膜缘组织基底层有多量AE5阴性、AE1和PCNA阳性细胞,并见较多HLA-DR阳性细胞;原代细胞绝大部分AE5和HLA-DR染色阴性,AE1和PCNA阳性;传代培养至第3代时AE5阴性细胞仍占大部分;扫描电镜观察原代细胞以球形或短圆柱形为主,表面多突起和微绒毛.结论采用消化培养法可成功培养出具有高增殖力和低抗原性的人胎儿角膜缘干细胞,为临床眼表重建开辟了新的思路.

    作者:易敬林;钟文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成人Still病1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Still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成人Still病的认识.方法对确诊的11例成人Still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以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皮疹、关节痛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63.6%、54.5%.白细胞升高及血沉加快的发生率分别为90.0%、100.0%,全部病例血培养均阴性.7例患者确诊前被误诊.糖皮质激素对成人Still病的疗效好,部分患者需同时加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和(或)免疫抑制剂.结论成人Still病临床上以高热、皮疹、关节病变、血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血培养阴性为主要特征.早期诊断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部分患者尚需加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和(或)免疫抑制剂.

    作者:钟清玲;刘繁荣;尹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EBCT、 MRI 、MSCT对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EBCT、MRI、MSCT 的影像学特征,比较3种检查方法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BCT、MRI、MSCT诊断并经手术确诊的先天性心脏病各15例,对其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EBCT检查的15例,发绀类9 例,非发绀类6 例,查出畸形53处而手术证实54处畸形,诊断准确率98%(53/ 54);MRI 15例,发绀类10 例,非发绀类5 例,查出畸形46处而手术证实55处畸形,诊断准确率84%(46/ 55);MSCT 15例,发绀类11例,非发绀类4 例,查出畸形44处而手术证实53处畸形,诊断准确率83%(44/53) .EBCT、MRI与MSCT对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有显著性(P<0. 05).结论 EBCT、MRI、MSCT在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上均比较准确,但EBCT 可以更清晰客观地显示先天性心脏病病理解剖形态,特别对复杂畸形分析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俊;徐莹;肖香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鸡卵黄IgG喷剂治疗慢性咽炎

    目的探讨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鸡卵黄IgG喷剂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鸡卵黄IgG喷剂口腔喷雾治疗30 d;对照组采用口腔喷雾安慰剂30 d.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6.0%(18/50)、显效率42.0%(21/50)、有效率8.0%(4/50)、无效率14.0%(7/50),总有效率86.0%(43/50);对照组显效率4.0%(2/50)、有效率16.0%(8/50)、无效率80.0%(40/50),总有效率20.0%(10/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 =58.2,P<0.005).结论 0.2%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鸡卵黄IgG喷剂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唐宁;徐伟;张敏;陈玉兴;李志清;白素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自发性气胸67例诊治体会

    自发性气胸为呼吸科常见疾病,发病率为4.47/10万,近年有增加趋势.中老年有肺部基础疾病的自发性气胸患者患病后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易漏诊、误诊,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诊治不及时,可致死亡.作者就本院2003~2005年收治的67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

    作者:童旭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瓷义龈在前牙固定修复中的应用

    由外伤、牙周病造成的前牙缺失,或前牙缺失后不及时修复引起牙槽嵴吸收过多,均可能造成缺牙区牙槽嵴中到重度缺损.此时制作固定桥,桥体外形塑形困难,常常影响发音及美观.2002~2004年,作者通过在15例患者前牙烤瓷熔附金属(PFM)固定桥桥体牙颈部上使用烤瓷义龈,建立与邻牙相协调的颈缘,较好地解决了前牙功能及美观的问题.

    作者:孙益平;赵爱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MUC1在卵巢肿瘤的表达

    目的观察MUC1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探讨卵巢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9例卵巢上皮性肿瘤MUC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卵巢上皮性肿瘤临床及病理的关系.结果 MUC1在上皮性肿瘤中有表达,其表达率随组织恶性程度的升高,在良性卵巢肿瘤、交界性卵巢肿瘤、卵巢癌中依次增高;且与卵巢肿瘤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但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结论 MUC1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UC1作为新型肿瘤标记物,对评价卵巢上皮交界性肿瘤癌变潜能及卵巢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邹向红;许险峰;王建中;张功亮;肖军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瑞芬太尼用于鼻内窥镜手术麻醉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用于鼻内窥镜手术(ESS)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0例行ESS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和瑞芬太尼(2 μg/kg)或芬太尼(2 μg/kg).麻醉维持采用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6 mg/kg),以及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 μg/(kg·min)或芬太尼0.02 μg/(kg·min).观察术中血压、心率、麻醉深度、阿托品、麻黄素、乌拉地尔的使用量,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诱导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降低(P<0.05),瑞芬太尼组心率明显减慢(P<0.05).麻醉维持期间,瑞芬太尼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显著小于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芬太尼组.结论瑞芬太尼镇痛作用强于芬太尼,停止输注后其作用消退快于芬太尼.

    作者:应俊;朱晓红;周颖;卢忆梅;陈受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甲氰咪呱对小儿重度烧伤应激性溃疡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甲氰咪呱对重度小儿烧伤应激性溃疡预防治疗的作用,为临床预防治疗小儿重度烧伤应激性溃疡提供一种方法.方法 54例出现应激性溃疡症状的重度烧伤小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4例)和甲氰咪呱治疗组(30例).两组常规用维生素K1 1 mg/d、凝血酶200 U/次鼻饲及止血敏0.125 g/d治疗,均连用10 d;同时,甲氰咪呱治疗组加甲氰咪呱0.1 g/次,3次/d,静脉注射,连用10 d.依照患儿呕吐物、胃肠减压液、大便性状及大便常规比较两组小儿应激性溃疡的治疗效果.结果甲氰咪呱组有效29例,无效1例,有效率96.67%;常规治疗组有效20例,无效4例,有效率83.33%.两组止血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甲氰咪呱能提高小儿重度烧伤应激性溃疡的治疗有效率,缩短止血时间,可以用作烧伤防治应激性溃疡的药物.

    作者:李悦;严济;詹剑华;陶卫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后牙残根残冠的改良铸造桩核冠修复效果与设计

    目的研究带洞固位形桩核冠用于后牙残根残冠修复的效果及其改良设计意义.方法采用带洞固位形的铸造桩核冠修复32颗(牙合)龈距过低的后牙残根残冠,观察患者使用效果及修复体状况.结果 32颗牙修复均获得成功,随访1~4年,效果良好.结论带洞固位形的桩核冠用于(牙合)龈距过低的后牙残根残冠修复效果良好.

    作者:王建鸿;姚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江西省卫生学校在校中专生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江西省卫生学校在校中专学生伤害的发生频率、流行特征及伤害的主要种类,为预防伤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在江西省卫生学校46个班共2 900名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14个班共908名学生,回顾调查2004年4月1日~2005年4月1日期间的伤害发生情况,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一年内江西省卫生学校中专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8.4%;不同性别、年级、家庭人口数及在家排行不同其伤害发生频率不同;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倒伤(19.7%)、碰撞伤(15.4%)、烧烫伤(6.8%)、锐器伤(6.1%)、动物咬伤(5.0%).结论伤害在中专学生中常见、多发,且伤害的主要种类有跌倒伤、碰撞伤、烧烫伤、锐器伤、动物咬伤等.应积极开展伤害的预防与控制,使青少年远离伤害,健康地成长.

    作者:姜红英;文海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妇科病患者对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妇科病患者对艾滋病有关知识的知晓率及相关的态度、行为,为医院的健康教育及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随机选择在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300人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 结果不同文化程度对输血、注射血液制品、性交、多性伴侣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共用注射器、握手、怀孕分娩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47.5%的患者知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48.3%的患者愿意和感染了艾滋病的亲戚朋友交往;98.3%的患者是通过电视广播获得有关艾滋病知识.结论对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有待加强.

    作者:李晓萍;邹芸芸;杨淑贞;罗泓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TGF-β/Smad信号通路与肾脏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于1978年首次被Delaro和 Todaro 发现,目前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作者:秦晓华;涂卫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南昌大学

主办: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