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NA干扰技术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贺慧为;马琳

关键词:RNA干扰, 小干扰, RNA, 肿瘤, 基因治疗
摘要:RNA干扰(RNAi)是一种在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序列特异性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过程.它由双链DNA经核酸酶降解成21~23 nt的小片段后,特定位点、特定序列的降解与之序列相应的mRNA.利用RNAi技术可作为一种基因敲除工具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尤其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QTVI对冠心病缺血节段心肌收缩运动的研究

    目的探讨QTVI技术对冠心病不同节段心肌收缩运动状况进行定量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依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31名患者分为两组,正常组(冠脉造影阴性)10例,冠脉病变组(冠脉造影阳性)21例.结合同步心电图,在TVI模式下采集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动态图像,取样左室前壁、下壁、前间隔、后壁、侧壁和室间隔之基底段、中段共12个节段测量心电图R波顶点至QTVI曲线收缩峰值速度的时间(TR-PV),比较两组之间该指标的差异.结果正常组及冠脉病变组相同室壁的基底段与中段TR-PV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冠脉病变组心肌节段TR-PV与正常组相比,前壁、后壁的基底段与中段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侧壁的基底段与中段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冠心病缺血节段心肌收缩运动存在失同步化,TR-PV是对冠心病缺血节段心肌的收缩运动功能失常进行客观定量评价的有效指标.

    作者:邓林云;周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烧伤病人休克期血浆ANP、BNP含量变化

    目的观察烧伤病人休克期血浆中ANP(心钠素)、BNP(脑钠素)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伤后8 h内入院的烧伤休克期住院病人14例,抽取病人静脉血3 mL,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ANP、BNP含量,并与正常成人作对照.结果烧伤患者休克期血浆中ANP、BN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成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烧伤面积增大ANP、BNP含量增大,BNP比ANP变化更为明显(P<0.01).结论烧伤后血浆中ANP、BNP含量明显上升;BNP含量的变化比ANP更敏感;休克期ANP、BNP含量的变化可能与容量失衡有关.

    作者:赵英;郭菲;廖立新;李国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组织细胞膜胰岛素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活力测定方法

    目的介绍一种组织细胞膜胰岛素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力测定方法.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小鼠肝和骨骼肌细胞膜成分,不进行膜胰岛素受体纯化,用单位膜蛋白胰岛素刺激前后的膜TPK活力改变值,作为评估组织细胞膜胰岛素受体TPK活力的定量指标,并与传统方法的单位膜蛋白麦胚凝集素(WGA)亲和层析纯化后的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刺激前后的TPK活力改变值进行比较.结果每mg膜蛋白基础(无胰岛素刺激)TPK活力明显高于每mg膜蛋白纯化后的胰岛素受体TPK活力(P<0.01);每mg膜蛋白经胰岛素刺激的TPK活力改变值与每mg膜蛋白纯化后的胰岛素受体TPK活力改变值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组织细胞膜上存在TPK,用胰岛素刺激的组织细胞膜TPK活力改变值,可作为组织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特异TPK活力.本方法不需要纯化组织细胞膜胰岛素受体,可作为评价组织细胞膜胰岛素受体功能的实用科研技术.

    作者:王占科;许霖水;万福生;胡扬涛;刘龙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妇科病患者对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妇科病患者对艾滋病有关知识的知晓率及相关的态度、行为,为医院的健康教育及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随机选择在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300人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 结果不同文化程度对输血、注射血液制品、性交、多性伴侣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共用注射器、握手、怀孕分娩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47.5%的患者知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48.3%的患者愿意和感染了艾滋病的亲戚朋友交往;98.3%的患者是通过电视广播获得有关艾滋病知识.结论对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有待加强.

    作者:李晓萍;邹芸芸;杨淑贞;罗泓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细胞凋亡与子宫肌瘤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与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子宫肌瘤(肌瘤组)及其邻近正常平滑肌组织(正常组)中凋亡基因Bcl-2、Bax、Fas、Fas-L的表达.结果 Bcl-2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邻近正常平滑肌组织(P<0.001),Bax、Fas、Fas-L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邻近正常平滑肌组织(P<0.001).结论细胞凋亡异常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占伏良;冯琼;谭布珍;李里香;周小飞;廖玎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削平手术并冷冻治疗瘢痕疙瘩

    目前,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很多,虽然各有一定的疗效,但治愈率均不高.在综合各种治疗方法后,作者提出采用削平手术并冷冻的方法治疗瘢痕疙瘩,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本科1997年至2004年96例患者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冯珍;邵秀芹;聂萍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胎儿脐膨出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产前胎儿超声检查对胎儿脐膨出的诊断价值.方法产前胎儿超声检查按照胎儿超声筛查规范分三阶段进行,早中孕11~14孕周彩超筛查、中孕期18~24孕周彩超筛查和晚孕期胎儿畸形补漏检查.结果超声筛查21 924例胎儿,共有11例脐膨出,超声检出5例,漏诊6例.结论产前胎儿超声检查在胎儿脐膨出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规范化超声筛查可以帮助检出大多数脐膨出.

    作者:佘志红;熊奕;王慧芳;林琪;吴瑛;林琳华;任景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培养的异体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眼表疾病

    目的探讨培养的异体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眼表疾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消化培养法,对角膜移植术后剩余角膜缘组织进行体外培养,载体为冰冻保存人羊膜,培养的细胞形成单层后,移植到已去除病变组织的眼球表面,观察眼表结构的愈合情况.结果 31例(34眼)眼表疾病患者进行了培养的异体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所有病例术后早期(2月内)均形成良好眼表,但随访3~41(平均15.4±11.6)个月后,有3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再次复发,1例急性眼碱烧伤于术后2月时发现角膜轻度血管化和结膜化,其他患者在随访期内均维持稳定的眼表情况,视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培养的异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治疗因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或功能障碍引起的眼表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易敬林;杨海军;钟文贤;崔华;幸宜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烧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和TLR4表达的变化

    目的观察烧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TLR2、TLR4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深II度以上烧伤30%~50%TBSA烧伤患者23例,伤后48 h取外周血20 mL,同时抽取健康献血者(设为对照组)12例,外周血20 mL.常规方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用异硫氢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小鼠抗人TLR2抗体和藻红蛋白(PE)标记的小鼠抗人TLR4抗体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免疫染色,流式细胞仪(FCM)测定FITC、PE阳性细胞率及其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烧伤后48 h,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FITC阳性细胞数量上升,为(57.57±18.56)%,与对照组的(26.32±10.31)%相比,P<0.05;细胞表面TLR2-FITC荧光强度下降, TLR2-FITC MFI为58.5±18.76,低于对照组(69.79±23.42);TLR4-PE阳性率为(29.84±13.28)%,与对照组的(12.75±5.18)%相比,P<0.05;TLR4-PE MFI减弱,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烧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4阳性数量均升高,而TLR2/4表达强度降低.

    作者:方方;郭菲;汪泱;李国辉;邢娟娟;彭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人工唾液对正畸摩擦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本实验着重研究人工唾液对正畸摩擦力的影响.方法将直丝弓托槽和颊面管固定在毛玻璃板粗糙面上,使托槽的槽沟、颊面管的管腔在一条直线上.0.019英寸×0.025英寸的直不锈钢方丝被动进入托槽的槽沟、颊面管的管腔,用0.20 mm的不锈钢结扎丝结扎固定.将样本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6个样本、对照组6个样本.使用Instron万能材料力学实验机,分别在人工唾液(实验组)和干燥条件(对照组)下,测试弓丝沿托槽滑动时在后牙段产生的静、动摩擦力.结果实验组的静、动摩擦力均大于对照组的静、动摩擦力.实验组的静、动摩擦力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静、动摩擦力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静摩擦力大于动摩擦力.结论人工唾液起粘性作用,弓丝与托槽相对滑动时增大正畸摩擦力.

    作者:项华;吴建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爆裂骨折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3例桡骨远端爆裂性骨折病例,ⅣB 型13例,ⅣC型10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或外固定支架加克氏针治疗.术后随诊并评价疗效.结果 23例随诊6~18个月,优15例,良6例,优良率94.7%.影像学评分,20例优良,3例发生再移位.结论桡骨远端爆裂骨折采用手法整复外固定架或外固定架加克氏针固定能获得理想的解剖复位和腕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唐向阳;侯伟东;高俊文;曾锻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QRS间期和QRS间期离散度对严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评价

    目的研究QRS间期(QRSD)和QRS间期离散度(QRSd)对严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120例继发于缺血性心脏病或扩张型心肌病的严重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病人,根据住院时情况,分成3组:存活组80例,心脏性死亡非猝死组25例,猝死组(SCD)15例.所有病人均有标准12导心电图记录,均测量QRSD、计算QRSd、QT离散度(QTd)、辨别左束之传导阻滞(CBBB).结果心脏性死亡非猝死组QTd、QRSD、QRSd显著长于存活组,分别为(95±48)ms∶(78±31)ms、(127±34)ms∶(113±32)ms、(54±17)ms∶(46±16)ms,P均<0.05.猝死组QRSD、QRSd与存活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132±36)ms∶(113±32)ms、(56±13)ms∶(46±16)ms,P均<0.05.猝死组LBBB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χ2=7.44,P<0.01.结论 QRSD、QRSd对严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预后有预测价值并有可能预测死亡方式,伴有LBBB的病人猝死的风险明显增加.

    作者:胡春林;尹林;熊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工作通道选择的体会

    2005年3~7月,作者对本院24例肾结石患者在B超引导下建立经皮肾镜工作通道,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结果28例次均准确命中患肾目标肾盏,建立了理想的穿刺通道,肾结石取净率83.3%,肾盂梗阻解除率为100%,报告如下.

    作者:朱剑芳;胡智安;胡嘉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SD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

    目的分离纯化SD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为将其转分化为胰岛细胞提供细胞来源.方法用酶消化法培养SD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观察细胞增殖动态,用CK-19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可在体外有效扩增,有效去除成纤维细胞是扩增的关键.结论低血清培养和反复贴壁法可获得较纯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

    作者:龙爱梅;李富荣;李路;齐晖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面神经颞支应用解剖学研究

    面部除皱术在医学整形美容外科已经广泛开展,尤其是额颞部除皱术应用比较广泛[1~3].由于对面侧区及颞区面神经颞支的分支、数量、走行及解剖层次认识不够,导致手术操作中对面神经颞支的损伤,或者是术中为了防止损伤面神经颞支对眼轮匝肌处理不到位,导致除皱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外眦处(鱼尾纹)除皱效果都不明显.

    作者:涂桂林;熊俊平;段菊如;鲁纯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至腰骶段结核3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植骨融合、截瘫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随访9月~2.5年(平均1.5年),32例腰痛症状均消失,植骨区都骨性融合;27例合并截瘫患者中,症状改善26例;术后后凸畸形角度平均矫正30.2°,至植骨完全融合后,矫正角度平均丢失3.1°.结论通过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稳定脊柱及使神经减压.

    作者:段满生;舒勇;黄山虎;韩智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亚急性运动神经元病

    目的报告1例亚急性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肌肉病理和临床随访结果,讨论其诊断.方法对1例亚急性运动神经元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肌电图检测和活检肌肉的组织学、组织化学病理检查,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患者16岁时诊断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型),经化疗后一直处缓解期.18岁开始双下肢肌无力、肌萎缩,两上肢正常,病程呈亚急性.血清肌酸激酶轻度升高.肌电图显示广泛神经源性受损,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肌肉病理显示典型的神经源性肌萎缩,大量靶纤维和肌纤维群组化存在.两次皮质激素治疗均有明显效果,停药后症状加重.1年后患者死于白血病复发.1年临床随访期间,患者两下肢肌无力、肌萎缩无明显恶化,两上肢仍大致正常.结论亚急性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罕见的副肿瘤综合征类型.由于发病在肿瘤缓解期,且肌无力、肌萎缩相对稳定,因此易误诊.确诊依靠临床结合肌肉病理检查,并需临床随访.

    作者:丁卫江;邓丽影;王春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安桃乐与导乐分娩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自控式安桃乐吸入法及导乐式分娩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名产妇分为4组:自控式安桃乐吸入同时辅以导乐分娩组(A组)、自控式安桃乐吸入组(B组)、单纯导乐分娩组(C组)、空白对照组(D组),每组各30例,观察各组产痛的缓解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妇血氧饱和度、产后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及副反应.结果镇痛满意率及有效率:A组(83.33%,96.67%)、B组(76.67%,90.00%)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及B组高于C(0.00%,6.67%)、D(0.00%,0.00%)两组(P<0.05);产程时间:A、B组为(219.23±72.65)min,C、D组为(302.83±98.77)min,A、B组较C、D组明显缩短(P<0.05);副反应、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等指标4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控式安桃乐吸入用于分娩镇痛在提高镇痛效果、缩短产程时间、减轻母婴影响方面优于导乐分娩,两种方法合用有利于提高围产期服务质量.

    作者:曹青;张玮;谭布珍;付芬;杨凤英;何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Mayer和伊红染色液的改良及改良后染色效果

    组织切片染色传统常用的方法是石蜡包埋、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染色是制片中关键步骤.苏木精-伊红是组织切片制作常用细胞核和细胞质染料,而Mayer苏木精染液、Harris苏木精染液是为常用的细胞核染液.

    作者:章克萍;龙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336例盆腔包块患者血清CA125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中糖类抗原-125(CA125)测定对盆腔包块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36例盆腔包块患者的血清CA125含量,并与正常健康体检者作对照.336例患者包括:子宫肌瘤12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63例,盆腔炎性包块21例、卵巢良性肿瘤95例和卵巢恶性肿瘤32例.结果卵巢恶性肿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和盆腔炎性包块阳性率(CA125>35.00 U∕mL为阳性)分别为87.50%(28/32)、63.49%(40/63)和76.19%(16/21);盆腔良性包块的阳性率为24.34%(74/304),与卵巢恶性肿瘤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CA125测定对鉴别盆腔良恶性病变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但需与盆腔炎性包块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鉴别.

    作者:周家祥;吴承真;张忠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南昌大学

主办: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