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敬林;杨海军;钟文贤;崔华;幸宜春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盆腔腹膜移植阴道成型术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方法使用特制的腹膜推进器行腹腔镜下盆腔腹膜移植阴道成型术.结果术后成型的阴道上皮化良好,阴道无塌陷,性生活满意.结论该术式损伤小、效果好、术后恢复快,是目前较理想的阴道成型方法.
作者:余立群;谭布珍;廖玎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带蒂颊脂垫对磨牙后区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13例磨牙后区肿瘤的患者,肿瘤切除术后在同一创口区分离出带蒂颊脂垫,对磨牙后区组织的缺损进行修复,缺损范围大4.5 cm×2.5 cm.结果全部病例的带蒂颊脂垫均成活,其表面均与正常口腔粘膜相似;有1例粘膜有轻度瘢痕化,但不影响张口度.结论用带蒂颊脂垫修复磨牙后区组织缺损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
作者:谭伟兵;陈林林;吴坚;梁凯;戴群;张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将高校教师分为在职和离退休两个人群,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60位在职高校教师,随机抽样法抽取36位高校离退休教师,进行症状自评量表[1](SCL-90)评定.结果高校在职和离退休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均比一般人群好,但前者在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方面比后者的差,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在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离退休教师的差,在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作者:钞雪林;万爱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分析126例AL初治患者骨髓染色体核型,采用直接培养法或24/48 h短期培养法G显带技术检测染色体.结果 AML中M3的核型畸变率高,M6低,t(15;17)多且仅见于M3,t(8;21)见于M2、M4、M4EO、M5,+8异常见于AML M2、M3、M4、M5、M6各亚型.t(15;17)组缓解率为93.3%,t(8;21)组为75.0%,其它核型异常组为52.0%,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t(15;17)组与其它核型异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7;t(15;17)组与t(8;21)组比较、t(8;21)组与其它核型异常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AML正常核型组缓解率为72.5%.12例t(15;17)患者中7例(58.3%)WT1基因为阴性,缓解率为100.0%,5例(41.7%)为阳性,缓解率为75.0%.6例t(8;21)患者中4例(66.7%)WT1基因为阴性,缓解率为100.0%,2例(23.3%)为阳性,缓解率为50.0%.ALL双Ph染色体异常2例,均为NR,且1例经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仍未达到缓解.结论染色体研究对白血病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AML核型是否正常与WT1基因阳性率无关,t(15;17)和t(8;21)两组WT1(-)患者缓解率高于WT1(+)患者.
作者:钟健生;张荣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报告带角膜缘干细胞的异体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严重角膜病变的疗效.方法供体角膜选用新鲜尸体眼球,制作的板层角膜植片包括透明角膜、角膜缘和角膜缘周围4 mm的巩膜,移植到已去除病变组织的眼球表面,观察眼表结构的愈合情况.结果 63例(63眼)角膜病变患者被实施了带角膜缘干细胞的板层角膜移植术,经过5~52月,平均(12.5±6.2)月的随访,大部分患者维持较稳定的眼表,但有3例患者出现明显的上皮排斥反应,经过强化抗排斥治疗,2例被控制;1例蚕蚀性角膜溃疡患者于术后6月复发;所有角膜良性肿瘤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未见复发.结论带有活性角膜缘干细胞的异体板层角膜移植是治疗伴有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或功能障碍的严重角膜病变的较好方法.
作者:易敬林;崔华;杨海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报告1例亚急性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肌肉病理和临床随访结果,讨论其诊断.方法对1例亚急性运动神经元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肌电图检测和活检肌肉的组织学、组织化学病理检查,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患者16岁时诊断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型),经化疗后一直处缓解期.18岁开始双下肢肌无力、肌萎缩,两上肢正常,病程呈亚急性.血清肌酸激酶轻度升高.肌电图显示广泛神经源性受损,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肌肉病理显示典型的神经源性肌萎缩,大量靶纤维和肌纤维群组化存在.两次皮质激素治疗均有明显效果,停药后症状加重.1年后患者死于白血病复发.1年临床随访期间,患者两下肢肌无力、肌萎缩无明显恶化,两上肢仍大致正常.结论亚急性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罕见的副肿瘤综合征类型.由于发病在肿瘤缓解期,且肌无力、肌萎缩相对稳定,因此易误诊.确诊依靠临床结合肌肉病理检查,并需临床随访.
作者:丁卫江;邓丽影;王春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时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CD63)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30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两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血浆CD62P、CD63的含量,并以2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两组患儿CD62P、CD63分别为(4.26±0.66 、7.17±2.35)和(5.92±0.71、12.87±2.15),较对照组的(1.73±0.61、2.11±0.82)显著升高(P<0.01),血浆CD62P、CD63随病情加重而升高.血浆CD62P、CD63水平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n=30、r=-0.42,P<0.05).结果还表明轻度窒息患儿血小板数量尚未明显下降时CD62P、CD63就已较对照组升高(P<0.05),重度窒息患儿在恢复期血小板数量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窒息新生儿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提示CD62P、CD63的水平与窒息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陈晓;武志红;杨明;吴星恒;赵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面部除皱术在医学整形美容外科已经广泛开展,尤其是额颞部除皱术应用比较广泛[1~3].由于对面侧区及颞区面神经颞支的分支、数量、走行及解剖层次认识不够,导致手术操作中对面神经颞支的损伤,或者是术中为了防止损伤面神经颞支对眼轮匝肌处理不到位,导致除皱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外眦处(鱼尾纹)除皱效果都不明显.
作者:涂桂林;熊俊平;段菊如;鲁纯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QRS间期(QRSD)和QRS间期离散度(QRSd)对严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120例继发于缺血性心脏病或扩张型心肌病的严重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病人,根据住院时情况,分成3组:存活组80例,心脏性死亡非猝死组25例,猝死组(SCD)15例.所有病人均有标准12导心电图记录,均测量QRSD、计算QRSd、QT离散度(QTd)、辨别左束之传导阻滞(CBBB).结果心脏性死亡非猝死组QTd、QRSD、QRSd显著长于存活组,分别为(95±48)ms∶(78±31)ms、(127±34)ms∶(113±32)ms、(54±17)ms∶(46±16)ms,P均<0.05.猝死组QRSD、QRSd与存活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132±36)ms∶(113±32)ms、(56±13)ms∶(46±16)ms,P均<0.05.猝死组LBBB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χ2=7.44,P<0.01.结论 QRSD、QRSd对严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预后有预测价值并有可能预测死亡方式,伴有LBBB的病人猝死的风险明显增加.
作者:胡春林;尹林;熊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南昌市老年人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WHO推荐的生存质量评价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南昌市东湖区195名老年人进行生存质量测量.结果 (1)老年人生存质量平均得分(71.80±13.67)分,其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以及环境4个领域得分分别为(77.36±11.50)、(75.50±10.96)、(69.25±10.33)和(67.66±10.36)分;(2)62.1%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居于前三位的慢性疾病及患病率分别是高血压23.1%、心脏病10.8%和糖尿病8.7%.结论南昌市东湖区老年人生存质量属于中等水平,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因素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慢性疾病、经济收入、医疗保健水平、社区服务、居住环境等.了解南昌市老年人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采取措施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作者:胡祥炬;周智兴;黄河浪;鲁琴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用于鼻内窥镜手术(ESS)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0例行ESS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和瑞芬太尼(2 μg/kg)或芬太尼(2 μg/kg).麻醉维持采用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6 mg/kg),以及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 μg/(kg·min)或芬太尼0.02 μg/(kg·min).观察术中血压、心率、麻醉深度、阿托品、麻黄素、乌拉地尔的使用量,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诱导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降低(P<0.05),瑞芬太尼组心率明显减慢(P<0.05).麻醉维持期间,瑞芬太尼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显著小于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芬太尼组.结论瑞芬太尼镇痛作用强于芬太尼,停止输注后其作用消退快于芬太尼.
作者:应俊;朱晓红;周颖;卢忆梅;陈受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离纯化SD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为将其转分化为胰岛细胞提供细胞来源.方法用酶消化法培养SD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观察细胞增殖动态,用CK-19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可在体外有效扩增,有效去除成纤维细胞是扩增的关键.结论低血清培养和反复贴壁法可获得较纯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
作者:龙爱梅;李富荣;李路;齐晖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综合干预措施对伴有精神行为异常的阿尔茨海默病(AD)的效果.方法 56例A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综合干预)与对照组(单纯药物干预)各28例,在干预前、干预后2月、干预后12月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效果评定、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BEHAVE-AD总分及各因子分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在干预后12月研究组的BEHAVE-AD总分及妄想、攻击行为、行为紊乱、情感障碍、焦虑恐惧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研究组MMSE、ADL评分在干预后12月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1),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对改善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有效,可推广应用.
作者:黄国明;黄河浪;钞雪林;郭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例药物治疗无效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使用海藻微粒行双侧甲状腺上动脉栓塞.结果 2例增粗的甲状腺上动脉均栓塞,腺体染色消失.栓塞后临床随访1~6月,术前T3 4.0~10.4 nmol/L,T4 193.7~402.0 nmol/L,术后T3降至3.5~9.3 nmol/L,T4降至182.0~339.3 nmol/L.B超检查,甲状腺肿大小术前2.5~5.9 cm,术后缩小至1.5~4.3 cm.临床症状逐渐缓解,未闻及明显颈部血管杂音,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辜斌;周欣;左慧英;陈汝佳;谢士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RNA干扰(RNAi)是一种在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序列特异性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过程.它由双链DNA经核酸酶降解成21~23 nt的小片段后,特定位点、特定序列的降解与之序列相应的mRNA.利用RNAi技术可作为一种基因敲除工具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尤其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作者:贺慧为;马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和培养条件,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无恶性血液病的32~65岁的成人骨髓7例,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个核细胞,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将细胞的密度调整到1×106个/mL,接种到12孔培养板中(1 mL/孔)进行培养,48 h 后更换新鲜培养液,以后每3 d 换液1 次.当细胞铺满培养板底90%以上时,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传代培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的CD29、CD44、CD166、CD105、CD34、CD45、HLA-DR表达情况.并且使用脂肪细胞诱导培养液诱导培养MSCs,油红O染色检测其能否被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结果成人骨髓接种后24 h内细胞开始聚集成细胞集落,并从集落中长出少许长梭形细胞,6~15 d细胞进入快速增殖期,一般培养20~25 d后细胞汇合成片铺满培养板底;而传代培养的细胞每代约需10~15 d即可铺满瓶底.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此次培养的骨髓来源细胞高表达CD29、CD44、CD166、CD105,不表达CD34、CD45、HLA-DR,符合骨髓MSCs细胞的特性.油红O染色显示MSCs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结论用密度为1.077 g/mL淋巴细胞分离液作为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的人骨髓MSCs增殖力强,操作简单,是一种较好的分离和培养MSCs的方法.MSCs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
作者:易敬林;杨海军;丁伟荣;柳喆;吴晓牧;杨志刚;陈波;何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 DCS)在严重腹部外伤中的应用.方法总结2004年6月~2005年4月收治的7例严重腹部外伤的临床资料,其治疗均采用DCS的3阶段原则:初始简化手术、复苏、和确定性手术.结果 7例均进行了早期的止血和控制污染的简化手术,72 h内行二次确定性手术,其中治愈6例、死亡1例.结论损伤控制外科能显著地提高严重腹部外伤的救治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帆;陈范昶;谭公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大鼠严重烧伤后早期心肌细胞Fas系统活性的影响.方法用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烧伤组(造成30%TBSA Ⅲ度烫伤)、牛磺酸治疗组(烧伤后腹腔注射牛磺酸,剂量300 mg/kg)和牛磺酸加SB202190治疗组.于伤后1、3、6、12和24 h检测血浆cTnT含量和免疫组化法分析心肌细胞Fas、Caspase-8及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荧光分析法测定Caspase-3活性.结果大鼠烧伤后3 h心肌中Fas、Caspase-8及Caspase-3蛋白及其活性即呈显著性升高,伤后24 h仍高于对照组(P<0.05);牛磺酸治疗组大鼠心肌中各时相点的Fas、Caspase-8、Caspase-3蛋白水平及Caspase-3活性较烧伤组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牛磺酸对严重烧伤大鼠心肌中Fas、 Caspase-8、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及Caspase-3活性升高均有较好的拮抗作用.
作者:刘卓琦;万福生;熊丽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胎儿和成人角膜缘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消化培养法对胎儿和成人角膜缘上皮组织分别进行体外培养,观察记录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并计算其克隆形成率(colony-forming efficiency, CFE).对胎儿和成人角膜缘组织及培养细胞采用一系列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酶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原代细胞的表面状况.结果胎儿角膜缘干细胞原代培养时生长旺盛,8~10 d达到生长高峰,CFE为(26.18±4.75)%,传代时保持高增殖速率;成人角膜缘干细胞原代培养时生长不及胎儿细胞旺盛,6~8 d达到生长高峰,CFE为(15.45±3.88)%,随着传代次数增加其增殖能力明显下降;两种细胞原代培养时CFE值差异有显著性(t=6.78, P<0.001).免疫酶细胞化学染色见培养前胎儿角膜缘组织基底层有多量AE5阴性、AE1和PCNA阳性细胞,并见较多HLA-DR阳性细胞;胎儿原代培养细胞绝大部分AE5和HLA-DR染色阴性,AE1和PCNA阳性;传代培养至第3代时AE5阴性细胞仍占大部分;成人角膜缘组织及培养细胞染色结果则见上述干细胞特征细胞数量比例较低,而HLA-DR染色结果相似.扫描电镜观察胎儿原代细胞以球形或短圆柱形为主,表面多突起和微绒毛,成人原代细胞形态相似,但直径较大.结论采用消化培养法可成功培养出具有高增殖力等干细胞特性的胎儿角膜缘干细胞,其抗原性较培养前明显降低,且其生物学特性显著优于成人角膜缘干细胞,是一种新的优越的角膜缘干细胞来源,将在临床眼表重建中展现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易敬林;钟文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利用胶原海绵膜构建皮肤组织工程支架.方法从大鼠鼠尾肌腱中提取胶原.胶原和6-硫酸软骨素冷冻干燥,重度脱水及戊二醛交联后制得胶原海绵膜.将其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埋藏在Balb/c小鼠皮下,术后定期取出观察组织学变化.将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该支架上.结果构建的支架孔径均匀,孔径在50~100 μm;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并逐渐降解.成纤维细胞于其上生长良好.结论该支架适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可作为组织工程皮肤的支架.
作者:胡葵葵;戴育成;袁敬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