钞雪林;万爱兰
目的介绍一种组织细胞膜胰岛素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力测定方法.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小鼠肝和骨骼肌细胞膜成分,不进行膜胰岛素受体纯化,用单位膜蛋白胰岛素刺激前后的膜TPK活力改变值,作为评估组织细胞膜胰岛素受体TPK活力的定量指标,并与传统方法的单位膜蛋白麦胚凝集素(WGA)亲和层析纯化后的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刺激前后的TPK活力改变值进行比较.结果每mg膜蛋白基础(无胰岛素刺激)TPK活力明显高于每mg膜蛋白纯化后的胰岛素受体TPK活力(P<0.01);每mg膜蛋白经胰岛素刺激的TPK活力改变值与每mg膜蛋白纯化后的胰岛素受体TPK活力改变值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组织细胞膜上存在TPK,用胰岛素刺激的组织细胞膜TPK活力改变值,可作为组织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特异TPK活力.本方法不需要纯化组织细胞膜胰岛素受体,可作为评价组织细胞膜胰岛素受体功能的实用科研技术.
作者:王占科;许霖水;万福生;胡扬涛;刘龙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结肠癌检查后处理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30例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包括直肠癌9例,升结肠癌10例,横结肠癌8例,降结肠癌3例,行一次屏气全结肠段容积扫描,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透明法(Raysum)及CT仿真内窥镜(CTVE)等后处理.结果 CT结肠成像可显示全部的结肠,较好地反映了结直肠病变的数量、位置、范围、表面形态、管腔狭窄、肠管周围及远处脏器的情况.结论 MPR、Raysum、CTVE 3种后处理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各不相同,它们相互结合,更有利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及CT分期,也是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作者:徐莹;王俊;肖香佐;龚洪翰;纪玉强;王敏君;王进华;王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成人Still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成人Still病的认识.方法对确诊的11例成人Still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以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皮疹、关节痛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63.6%、54.5%.白细胞升高及血沉加快的发生率分别为90.0%、100.0%,全部病例血培养均阴性.7例患者确诊前被误诊.糖皮质激素对成人Still病的疗效好,部分患者需同时加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和(或)免疫抑制剂.结论成人Still病临床上以高热、皮疹、关节病变、血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血培养阴性为主要特征.早期诊断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部分患者尚需加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和(或)免疫抑制剂.
作者:钟清玲;刘繁荣;尹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带蒂颊脂垫对磨牙后区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13例磨牙后区肿瘤的患者,肿瘤切除术后在同一创口区分离出带蒂颊脂垫,对磨牙后区组织的缺损进行修复,缺损范围大4.5 cm×2.5 cm.结果全部病例的带蒂颊脂垫均成活,其表面均与正常口腔粘膜相似;有1例粘膜有轻度瘢痕化,但不影响张口度.结论用带蒂颊脂垫修复磨牙后区组织缺损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
作者:谭伟兵;陈林林;吴坚;梁凯;戴群;张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鸡卵黄IgG喷剂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鸡卵黄IgG喷剂口腔喷雾治疗30 d;对照组采用口腔喷雾安慰剂30 d.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6.0%(18/50)、显效率42.0%(21/50)、有效率8.0%(4/50)、无效率14.0%(7/50),总有效率86.0%(43/50);对照组显效率4.0%(2/50)、有效率16.0%(8/50)、无效率80.0%(40/50),总有效率20.0%(10/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 =58.2,P<0.005).结论 0.2%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鸡卵黄IgG喷剂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唐宁;徐伟;张敏;陈玉兴;李志清;白素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两种粘结剂在两种建模方式下对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用两种通用型粘结剂(Gluma com-fort bond与Single bond)分别将24颗离体牙试块与Ni-Cr合金粘结,24个树脂试块与Ni-Cr合金粘结,生理盐水中储存72 h后分别测量抗拉伸强度和抗剪切强度. 结果 2×2析因设计,Spss10.0版统计软件方差分析,得出在两种不同建模方式下,两种粘结剂之间的拉伸强度和剪切强度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Gluma comfort bond和Single bond分别在两种建模方式下进行比较,两种粘结剂粘结强度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作者:张晓晞;朱洪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至腰骶段结核3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植骨融合、截瘫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随访9月~2.5年(平均1.5年),32例腰痛症状均消失,植骨区都骨性融合;27例合并截瘫患者中,症状改善26例;术后后凸畸形角度平均矫正30.2°,至植骨完全融合后,矫正角度平均丢失3.1°.结论通过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稳定脊柱及使神经减压.
作者:段满生;舒勇;黄山虎;韩智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兔角膜缘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消化培养法,分2组培养,1组为消化并过滤后的角膜缘干细胞培养组,另1组为消化后未过滤的带组织块培养组,均用含2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培养,待细胞长成良好单层后消化传代,分别观察记录细胞在原代和传代培养时的生长特性并行HE染色观察.结果过滤组角膜缘干细胞在培养24 h后开始贴壁生长,7~10 d形成良好单层,细胞以圆形或椭圆形为主,核较大,呈原始细胞特征,传代培养时见细胞体积逐渐增大,核变小,成纤维细胞少见;带组织块培养组原代培养时与过滤组无明显差异,传代时则见成纤维细胞渐增多,至第3代时占主导并抑制了角膜缘干细胞的生长.结论采用消化培养法可成功培养出兔角膜缘干细胞,培养时应滤除组织块以减少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作者:易敬林;钟文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培养的异体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眼表疾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消化培养法,对角膜移植术后剩余角膜缘组织进行体外培养,载体为冰冻保存人羊膜,培养的细胞形成单层后,移植到已去除病变组织的眼球表面,观察眼表结构的愈合情况.结果 31例(34眼)眼表疾病患者进行了培养的异体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所有病例术后早期(2月内)均形成良好眼表,但随访3~41(平均15.4±11.6)个月后,有3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再次复发,1例急性眼碱烧伤于术后2月时发现角膜轻度血管化和结膜化,其他患者在随访期内均维持稳定的眼表情况,视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培养的异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治疗因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或功能障碍引起的眼表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易敬林;杨海军;钟文贤;崔华;幸宜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于1978年首次被Delaro和 Todaro 发现,目前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作者:秦晓华;涂卫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报告带角膜缘干细胞的异体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严重角膜病变的疗效.方法供体角膜选用新鲜尸体眼球,制作的板层角膜植片包括透明角膜、角膜缘和角膜缘周围4 mm的巩膜,移植到已去除病变组织的眼球表面,观察眼表结构的愈合情况.结果 63例(63眼)角膜病变患者被实施了带角膜缘干细胞的板层角膜移植术,经过5~52月,平均(12.5±6.2)月的随访,大部分患者维持较稳定的眼表,但有3例患者出现明显的上皮排斥反应,经过强化抗排斥治疗,2例被控制;1例蚕蚀性角膜溃疡患者于术后6月复发;所有角膜良性肿瘤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未见复发.结论带有活性角膜缘干细胞的异体板层角膜移植是治疗伴有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或功能障碍的严重角膜病变的较好方法.
作者:易敬林;崔华;杨海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例药物治疗无效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使用海藻微粒行双侧甲状腺上动脉栓塞.结果 2例增粗的甲状腺上动脉均栓塞,腺体染色消失.栓塞后临床随访1~6月,术前T3 4.0~10.4 nmol/L,T4 193.7~402.0 nmol/L,术后T3降至3.5~9.3 nmol/L,T4降至182.0~339.3 nmol/L.B超检查,甲状腺肿大小术前2.5~5.9 cm,术后缩小至1.5~4.3 cm.临床症状逐渐缓解,未闻及明显颈部血管杂音,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辜斌;周欣;左慧英;陈汝佳;谢士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胎儿和成人角膜缘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消化培养法对胎儿和成人角膜缘上皮组织分别进行体外培养,观察记录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并计算其克隆形成率(colony-forming efficiency, CFE).对胎儿和成人角膜缘组织及培养细胞采用一系列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酶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原代细胞的表面状况.结果胎儿角膜缘干细胞原代培养时生长旺盛,8~10 d达到生长高峰,CFE为(26.18±4.75)%,传代时保持高增殖速率;成人角膜缘干细胞原代培养时生长不及胎儿细胞旺盛,6~8 d达到生长高峰,CFE为(15.45±3.88)%,随着传代次数增加其增殖能力明显下降;两种细胞原代培养时CFE值差异有显著性(t=6.78, P<0.001).免疫酶细胞化学染色见培养前胎儿角膜缘组织基底层有多量AE5阴性、AE1和PCNA阳性细胞,并见较多HLA-DR阳性细胞;胎儿原代培养细胞绝大部分AE5和HLA-DR染色阴性,AE1和PCNA阳性;传代培养至第3代时AE5阴性细胞仍占大部分;成人角膜缘组织及培养细胞染色结果则见上述干细胞特征细胞数量比例较低,而HLA-DR染色结果相似.扫描电镜观察胎儿原代细胞以球形或短圆柱形为主,表面多突起和微绒毛,成人原代细胞形态相似,但直径较大.结论采用消化培养法可成功培养出具有高增殖力等干细胞特性的胎儿角膜缘干细胞,其抗原性较培养前明显降低,且其生物学特性显著优于成人角膜缘干细胞,是一种新的优越的角膜缘干细胞来源,将在临床眼表重建中展现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易敬林;钟文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带洞固位形桩核冠用于后牙残根残冠修复的效果及其改良设计意义.方法采用带洞固位形的铸造桩核冠修复32颗(牙合)龈距过低的后牙残根残冠,观察患者使用效果及修复体状况.结果 32颗牙修复均获得成功,随访1~4年,效果良好.结论带洞固位形的桩核冠用于(牙合)龈距过低的后牙残根残冠修复效果良好.
作者:王建鸿;姚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胎儿角膜缘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应用消化培养法对人胎儿角膜缘上皮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并观察记录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对胎儿角膜缘组织及培养细胞采用一系列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酶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原代细胞的表面状况.结果胎儿角膜缘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时生长旺盛,传代培养时保持高增殖速率.免疫酶细胞化学染色见培养前胎儿角膜缘组织基底层有多量AE5阴性、AE1和PCNA阳性细胞,并见较多HLA-DR阳性细胞;原代细胞绝大部分AE5和HLA-DR染色阴性,AE1和PCNA阳性;传代培养至第3代时AE5阴性细胞仍占大部分;扫描电镜观察原代细胞以球形或短圆柱形为主,表面多突起和微绒毛.结论采用消化培养法可成功培养出具有高增殖力和低抗原性的人胎儿角膜缘干细胞,为临床眼表重建开辟了新的思路.
作者:易敬林;钟文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 (AFLP)又称急性假性黄色肝萎缩,是妊娠晚期发生的以肝细胞脂肪浸润,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脑病为特征的疾病.本病预后较差,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临床救治成功率低.本院采用Molecular Adsorbent Recycling System (MARS)人工肝抢救成功1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道真;石玉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创伤失血性休克(Trauma-hemorrhage shock,T-H S)大鼠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取雌性青春期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12只,对照组12只,雌二醇组12只,建立T-H S大鼠模型,观察T-H S 90 min,复苏4 h后,采血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数值,并研究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比较各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雌二醇组和对照组肝脏各生化指标均明显低于卵巢切除组(P<0.05).肝脏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卵巢切除组也要重于前两组.结论雌激素能改善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肝功能.
作者:熊申生;许建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MUC1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探讨卵巢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9例卵巢上皮性肿瘤MUC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卵巢上皮性肿瘤临床及病理的关系.结果 MUC1在上皮性肿瘤中有表达,其表达率随组织恶性程度的升高,在良性卵巢肿瘤、交界性卵巢肿瘤、卵巢癌中依次增高;且与卵巢肿瘤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但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结论 MUC1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UC1作为新型肿瘤标记物,对评价卵巢上皮交界性肿瘤癌变潜能及卵巢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邹向红;许险峰;王建中;张功亮;肖军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将高校教师分为在职和离退休两个人群,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60位在职高校教师,随机抽样法抽取36位高校离退休教师,进行症状自评量表[1](SCL-90)评定.结果高校在职和离退休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均比一般人群好,但前者在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方面比后者的差,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在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离退休教师的差,在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作者:钞雪林;万爱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