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抗病毒临床实验研究概况

傅谧亚

关键词:中药, 抗病毒药物, 临床实验研究, 宿主细胞, 临床及实验研究, 副作用问题, 复制周期, 体细胞, 特异性, 化学药, 西药, 危害, 人体, 繁殖
摘要:病毒对人体的危害是广泛和严重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在复制周期的环节上发挥作用.由于病毒的繁殖与宿主细胞关系密切,仍避免不了抗病毒药对肌体细胞产生毒副作用问题.研制一种能杀灭病毒并对宿主细胞毫无影响的药物是比较困难的[1].目前西药化学药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而且特异性差,副作用多.现将近几年中药抗病毒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抗病毒临床实验研究概况

    病毒对人体的危害是广泛和严重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在复制周期的环节上发挥作用.由于病毒的繁殖与宿主细胞关系密切,仍避免不了抗病毒药对肌体细胞产生毒副作用问题.研制一种能杀灭病毒并对宿主细胞毫无影响的药物是比较困难的[1].目前西药化学药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而且特异性差,副作用多.现将近几年中药抗病毒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傅谧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浅谈中医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体会

    快速型心律失常系心律失常的一种类型,主要包括心动过速、早搏、房颤等.现代医学主要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由于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中医药在心律失常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近年来,笔者应用中医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体会简述如下.

    作者:刘梅;杜武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讲课三要素

    未涉教坛却妄谈教学,未免有些荒唐;然而既已进入教学单位,谈谈教学之事也未尝不可.想起上大学时,看教师在课堂上讲课,轻松自如,便以为讲课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读研究生时,看到师兄师姐们毕业论文答辩前的紧张,觉得好笑--不至于此吧?!及至自己开题报告,才知道毕业论文答辩前师兄师姐们何以会紧张,到此时才体会到要讲好一堂课多么不容易,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作者:徐放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新世纪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中国加入WTO,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具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新世纪大学生应首先具备以下几点.1思想素质1.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教育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西方文化渗透加剧,大学生应具备较高的判断、甄别、选择的能力.

    作者:卫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姜黄、郁金、莪术中姜黄素的含量

    目的:通过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提取液中姜黄素的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提取中药姜黄、郁金、莪术中姜黄素的方法.展开剂为氯仿-甲醇-甲酸=80:4:0.8,检测波长为420 nm.结果:薄层分离后,6 h内姜黄素色斑稳定,平均回收率为98.12%.结论:本法准确、快速、简便.

    作者:戚爱棣;于虹;朱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提高中医学术期刊质量的思考与探索

    科技期刊是积累、传播和交流科技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科技创新知识有70%首先发表在科技期刊上,有的学科领域甚至高达90%[1].这就对科技期刊的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在近几年的编辑实践中,结合中医特色,编辑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李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医药用于抗衰防病的体会

    笔者积累多年临床经验,借鉴现代药理,经摸索研究拟出抗衰防病方,用于降压、降脂、降糖、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等方面,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1抗衰防病方组成由决明子、沙棘、乌梅、鸡内金、生牡蛎、郁李仁、荷叶、薄荷、海浮石、麦饭石组成.

    作者:徐军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医院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工作之我见

    随着电子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传统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服务方式逐渐发展到应用现代技术进行管理、开展服务,使现代化图书馆文献信息工作成为一个多功能的服务体系.从而开辟了21世纪中医院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的新领域、新途径、新方法.

    作者:李青青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温阳行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1临床资料65例病人全部为门诊及住院病人,采用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8±11.4)岁,病程短1个月,长10 a;对照组30例,女13例,男17例,平均年龄(56.9±10.2)岁,病程短3个月,长11a.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全部病例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命名标准化联合组<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作者:曹鲁豫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黄帝内经》全文检索软件研制开发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应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对中医古籍进行整理和开发愈显重要.这将提高对经典古籍研究的系统性、准确性和工作效率,成为中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项工作还将为古典医籍开发性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高学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慢性胃炎中医证治规律探讨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主要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大类.其病因学尚未阐明,一般认为与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体质有关,而HP感染为导致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作者:郝俊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基础实验课改革之我见

    目前,在高等中医院校普遍推行一项改革,就是西医基础实验课的重新组合,大多成立一个实验中心,脱离原教研室,该中心负责实验课的教学准备,大多分为机能室、形态室,所有在教研室的原有技术人员均归中心统一管理,中心一般设一位主任及分管各室的副主任.

    作者:邝枣园;伍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浅谈实验针灸学的实验内容设计如何突出中医特色

    实验针灸学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经络及针灸作用原理的一门新学科.其突出特点是将先进的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及技术手段与古老的传统针灸学相结合,是中医针灸学在通往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桥梁课程.

    作者:王秀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从岐伯雷公的文化背景看《黄帝内经》医学流派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一部重要典籍,这部著作的写作体例是以黄帝与他的臣子问对的形式阐述医理的,在所有的臣子中岐伯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所以后世往往用岐黄作为中医的代名词.在<黄帝内经>中还有一位人物叫作雷公,但与岐伯的地位大有不同,岐伯是一位博学的智者,黄帝却成为谦恭的学生;而雷公就不同了,他是黄帝的学生,经典的十二经脉循行就是雷公请教黄帝时由黄帝叙述的.

    作者:于铁成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关于欧美留学生教学改革的探索

    从国外的中医教育来看,由于回归自然意识的增强和中医热的兴起,中医教育在世界愈来愈多的国家开展起来,教育形式和规模也多种多样,现在美国、法国、加拿大、英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已相继开展中医的学历教育(与中国大陆联合办学或由当地的华人开办学校),但由于师资、学习基地以及各国政策和条件的限制,国外的中医教育尚不完善,水平和内容差异很大,使学习者对中医理论的认识片面、偏差乃至错误.

    作者:仲强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7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者均为住院病例.其诊断符合文献[1]标准,按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法,Ⅱ级8例,Ⅲ级56例,Ⅳ级10例;男42例,女32例,年龄54~81岁,平均64.5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两组病例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

    作者:何佩华;王希光;赵淑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张志聪医学学术思想研究

    张志聪,字隐庵,浙江钱塘(今杭州市西)人.生活于顺治、康熙(公元1644~1722年)年间.曾从当时的伤寒大家张遂辰学医.颇重视中医理论的研究,复受名医卢之颐的影响,在侣山堂集同学及门弟数十人开堂讲学.张氏及其同学、门人以集注的形式著书,开集体创作之先河,共同探讨医理,先后著书有<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伤寒论集注>、<伤寒论宗印>、<金匮要略集注>、<本草崇原>、<侣山堂类辨>等.

    作者:郑林;王国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针刺结合微波治疗颈椎病82例疗效分析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尤以中老年人多见,其发病率与职业特点有着密切联系,且出现年轻化趋势.目前,各种治疗方法报道较多,但并不理想,多数尚处于探索之中,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取以针刺结合微波照射治疗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陈士刚;李奎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刺法灸法学基本技能培养和考核标准初探

    刺法灸法学是一门临床技能课,其内容在中医专业的针灸学中已运行了近半个世纪,在针灸专业运行了19年.但没有明确的实验课(临床技能操作课)要求,使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失于规范;其次没有考核标准,无从客观评价其临床技能水平的高低.本文将就其现状进行分析,并介绍我们在培养方法和客观、量化考核标准方面的点滴做法,敬请指正.

    作者:陈爽白;潘兴芳;孟向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胃康灵胶囊的薄层色谱研究

    胃康灵胶囊由三七、延胡索、颠茄等药配伍组成的,具有柔肝和胃,散瘀止血,缓急止痛,祛腐生新作用,用于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及胃出血等症.方中三七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1].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Rb1、Rb2、Rc、Rd,三七皂苷D1、C、D2、E2及三七黄酮等.

    作者:窦志英;白玉香;陈志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天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