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爱棣;阎雪梅;王虹
目的:阐明针刺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是否存在效应上的差异,并探讨其效应差异是否为补泻效应的差异.方法:应用红外线热像技术,采用不同的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健康人合谷穴后,观察其在即刻,10、20、30min,对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结果:不同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效应差异,其中补法可以使皮温升高,泻法可以使皮温降低,以石氏捻转补泻针法较为明显.结论:1)补泻手法,补法和泻法的操作可产生不同的效应.2)不同捻转补泻手法对皮肤温度产生的升降效应为补泻效应,其中以石氏捻转补泻手法为明显.3)证明补泻手法实施的必要性.
作者:李平;关卫;王芳;陈冰;诸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白虎加人参汤由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组成,有清热、益气、生津之功,用于阳明气分热盛.人参,味甘微苦,其性微温,其功能大补元气,养心安神,补脾益肺,是补虚济弱之良药.温病系因感受温热、温毒、湿热等病邪而发生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其病多起自上焦,盛于中焦,伤及下焦,该病每以热盛为特点,易化燥伤阴,治疗初期宜辛凉解表,中期宜清泄实热,末期拟滋养阴液为大法变通.于此,人参何宜?吴鞠通之<温病条辨>示上、中、下焦之病证巧用白虎加人参于关键时刻,确起沉疴霍然,昭示后学.
作者:金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药物热敷疗法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医疗保健方法,通经暖胃镇痛型中药保健热宝是近年来针对市场需求,由天津中医学院与生产企业联合开发研制的新型保健品.该产品兼具热敷理疗与中药代灸的多重效应.该项研究因其独特、实用、新颖而获ZL98 2 521375号实用新型专利证书.通经暖胃镇痛型保健药片系该热宝专用药片,兹就其中药配方作用及保健功效总结如下.
作者:孙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近年来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发病率很高,尤以老年多见.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如偏食、素食、节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患慢性胃肠疾患,肿瘤等,或继发于其他慢性病等.我科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哲新;姚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中医治疗有一定优势,但治疗不当,日久不愈,易转喘证、肺胀等病.笔者仅就外感咳嗽的治疗,谈谈个人浅见.
作者:张建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子午流注理论是中医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子午流注理论认为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发生,受自然季节、气候与环境的直接影响.人体气血随着昼夜12个时辰的推移而流行灌注于全身,它是以井、荥、俞、经、合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为基础,运用干支计时配合脏腑经络,以推算出气血流注经络、输穴开阖的准确时间,按时间取穴针灸治疗的一种方法,包含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脏腑经络、时穴开阖等基本论点.
作者:王忠文;王午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赵良仁,元末明初医家,字以德,江浦(今江苏江浦)人,迁居浙江.少试吏宪司,即弃去.从丹溪朱彦修学医,治疗多有奇效,名动浙西东,以高寿终.著有<金匮方论衍义>(以下简称<衍义>)、<医学宗旨>、<丹溪药要>等书,后两种已佚[1,2],而<衍义>一书亦流传甚少.从现存文献看,<衍义>乃注释<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之第一部书[3],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其版本稀少,鲜为人知,实有发掘研究之必要.本文试就<衍义>一书的版本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为整理<金匮>及其注本,为正确理解认识<金匮>的经旨等提供新的内容.
作者:陈大权;王立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QT散度(QTd)是反映心肌节段性复极不均一性程度的一项可靠指标.近年的研究表明,QT间期延长综合征、缺血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等心脏病中,QTd明显增加.冠心病(CHD)患者,QTd间接反映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1],心肌缺血时QTd增大,缺血改善后QTd减小.
作者:许俊萍;刘晓红;张晓琪;陈光辉;王士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有关冲脉的记载散见于<内经>诸篇.以后历代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对冲脉作了颇多阐述.笔者重温经文,感到冲脉有值得研究之处,并作初步探讨.
作者:王健;朱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特别是中国正式加入WTO之后,人才的需求量加大,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
作者:董南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科学发展史是一个不断提出和验证假说的发展历史.假说作为一种科研方法,对其概念、特征与作用的探讨,对建立科学的中医科研假说,提出新理论,明确目标,找准切入点或方向,发挥主观能动性,避免盲目性和被动性,促进现代中医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建立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及长远意义.
作者:申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黄芪,早见于<本经>,原作黄耆.别名有王孙、口芪、绵黄芪、箭芪、百本、独椹等.味甘,微温,入肺、脾经,具有补中益气、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功.其作用多表现为对机体的双向调节作用.
作者:张金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急性脑梗死是近年来临床上常见的、病残率很高的疾病,其发病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现将笔者1998-2001年收治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丁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辛巳仲冬,余赴吉隆坡讲学期间,有幸阅到马来西亚中医药史料,遂藉闲暇予以摘录,今择其大事以公元纪年系之,意在使马来西亚中医药发展历程一目了然.
作者:王玉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经皮吸收(percutaneous absorption)是描述化合物穿透皮肤的过程,它没有表明化合物的转归.应当指出,化合物从皮肤表面穿透进入角质层不是吸收人体内,角质层本身还有一层贮库功能[1].透皮给药,离子透入疗法作为一种新的经皮吸收的方法,具有提高局部药物浓度而系统吸收少的特点,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尝试在皮肤科中使用该法.本文对该法近年在皮肤科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蒋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消化性溃疡(PU)是常见多发病,积极的药物治疗使溃疡的愈合问题已经解决,易于复发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Hp)不仅可以降低溃疡病的复发率,而且可以改变溃疡病的自然病程,治愈溃疡[1].现将根除Hp治疗PU的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庞树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21世纪大学英语>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的一套新的大学英语教材.全套教材共分4册,每册教材含<读写教程>和<听说教程>,另有配合教学使用的学生练习册,教师参考书及听力录音磁带.
作者:曹立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复方丹参滴丸是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和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研制的一种纯中药滴丸剂,是药典复方丹参片的改良剂型,但其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却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片,已经在全国多家医院临床验证和推广使用,在中国30多个省市上千家医院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为主多种疾病的治疗.1997年12月9日,复方丹参滴丸首次以药品的身份通过美国FDA的临床用药申请,实现了中药正式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的历史性突破,并被国家列为临床急救必备的药物之一.现将其药理与临床综述如下.
作者:王怡;高秀梅;张伯礼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重型胰腺炎又称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因此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地治疗,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笔者结合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常能收到满意的疗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孙维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脊髓损伤是外力的作用致使脊髓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受损平面以下截瘫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康复较为困难.针灸对该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治疗皆有一定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张淑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