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伟建;韩钢;陈惠真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广泛的药物之一.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消除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随着抗生素新药的不断问世,为临床医生用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同时也为合理用药带来了更大的难题,成为业内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1].
作者:王淑兰;全英南;鲁云鹤 刊期: 2005年第12期
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的逐渐普及,医院统计工作方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由以前手工统计或单机统计逐步转变为网络环境下的统计[1].统计中使用、产生的大量数据资料由以前纸张存储或单机磁盘存储转变为服务器存储.虽然服务器存储有许多优点,但对统计人员来说又产生了新的矛盾,统计人员不能有效方便地操作、处理服务器数据,这是目前局域网环境下统计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之一.我在此方面做了不少尝试,摸索出服务器数据本地化的实现方式.
作者:屠海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我院是三级甲等医院.分析我院目前诊疗病种的分布态势,肿瘤病人的数量和构成比在不断增加.而我院原有的肿瘤治疗设备陈旧、性能落后,已不能满足肿瘤病人治疗的需要.医院结合实际情况,以及病人医疗消费水平和医院所处地区的卫生资源配置,决定对肿瘤放射治疗科(以下简称放疗科)进行设备更新.
作者:周利;张平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医务人员职业感染是指医务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范畴[1].我国SARS暴发流行时,发生严重院内感染,造成医务人员重大伤亡,引起了国家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课题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多年来,我院领导坚持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作为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现将我院的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鲜平;郑静晨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认真分析医疗纠纷,我们看到大量的纠纷所涉及的事件并不构成医疗事故、医疗差错,或根本不存在医疗责任,而是由于我们的医务人员不善于或不适当的医患沟通所造成[1].为此,我院采取一系列措施,旨在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的环境氛围.我们主要开展了下列工作.
作者:耿玉茹;管九苹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是卫生行政部门、司法机关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重要依据和证据.由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存在设计上的缺陷,技术鉴定中专家对证据采信存在困难.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应当引入自由心证原则.在心证中,专家必需遵循如下原则: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审核医患双方提供的证据;遵循鉴定工作道德,确保鉴定的中立性;运用专业知识、临床实践经验和逻辑推理;依法对证据进行独立判断,明确鉴定结论.运用自由心证必需接受法律法规制约,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作者:王琼书;杜鹃;陈大军;刘幼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介绍了以基于XML技术的住院电子病历为基础,以病人诊疗信息为主线,集成医嘱、门诊、PACS与医技检查、检验、护理记录、传染病与医院感染报告、抗生素控制审批、药物知识库等信息的电子病历系统的实现方法,以电子病历为载体实现了临床信息的整合.系统的应用为医生提供多角度、广视野、超越纸质病历的掌握病人病情的有效工具,有利于医生对病人的诊断与治疗;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优化医院工作流程,减少差错发生,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构建了病历质量实时控制体系,提高了管理效率与质量.
作者:张国荣;钟初雷;黎海源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控制校正系统是确保应急响应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处于系统目标状态临界范围内的重要功能模块,是系统整体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结构性要素.本文依据控制校正子系统在应急响应系统中的功能定位,探讨其内部结构要素与运作机制等相关问题.
作者:吴伟斌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决策指挥系统是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应急响应系统的神经中枢,本文依照其功能定位和环境约束,对其结构性要素及相互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吴伟斌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我们无论从战备、还是从平时医疗救治准备,都需要对核辐射事故医疗救治准备工作进行认真探讨.
作者:罗卫东;夏侠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动员执行系统是一个汲取社会资源用于贯彻和执行应急决策指令的重要功能系统,决策指挥功能的逻辑延伸和动态展开,也是应急响应系统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为直接和广泛的子系统.
作者:吴伟斌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内容包括:临床药师参与查房、药动学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学信息服务和药物利用度分析.针对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中遇到的参与查房的困难、临床药师知识结构的不足、临床药师工作量的考核等,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和药物信息服务中的作用.
作者:楼伟建;韩钢;陈惠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医疗纠纷的处理经过了重法律裁决--卫生行政部门定性处理--医法结合处理的三个阶段[1].特别是1987年国务院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医疗事故的处理进入了医法结合的阶段,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来负责医疗纠纷的技术鉴定工作.
作者:仇永贵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杭州市萧山区卫生局下属9家区级医院,其中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7家,担负着全区120万常住人口和60万流动人口的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方面,9家医院在2004年前也与国内其他地区一样,医院间即使近在咫尺,也是独立开发.经过几年下来大家发现:一方面各家医院投入大量资金经不同开发商苦心开发出的医院信息系统虽然风格不同,但一些常用必备系统的功能十分类似,完全可以互相移植使用;另一方面每家医院还在不断地投入建设、维护这些功能十分类似的系统.如何走出这个重复投资建设误区?区卫生局及时抓住各直属医院建设更新第二代信息系统的契机,联合各医院果断成立区医院信息管理中心,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信息化规划,通过招标选取了市场占有率高且服务信誉好的杭州某HIS开发商,联合建成了具有统一中心机房、统一软件架构、统一管理、统一维护、可适应不同医院管理模式的医院信息系统.这种联合建设模式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作者:卢友传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在医院门诊服务系统内,由于病人到达时间的随机性以及医生诊治病人所需时间的随机性,排队现象几乎不可避免.排队论就是对排队现象和拥挤现象进行定量研究的理论.本研究通过应用排队论的理论、方法与模型,测量案例医院门诊内科、妇科患者到达的规律、服务台的设置以及服务时间的规律,分析评价门诊内科、妇科服务流程效率,并模拟计算科室设置不同服务台(出诊医生)时的系统运行效率,推测合理设置的服务台数,指出门诊流程需要改造的环节点.同时尝试通过计算妇科患者等待成本和医院服务成本,对该服务系统进行总体费用低的优化设计.
作者:董斯彬;彭迎春;常文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平均每30位住院病人或每70个门诊就诊病人中就有1人接受内镜检查或治疗[1].在美国每年接受胃镜检查的病人达1千万人次,已发生因内镜清洗消毒或灭菌不彻底而导致的院内感染传播或暴发[2].内镜的清洗与消毒问题已引起医学界和患者的极大关注.2004年4月,我国卫生部颁布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以下简称<规范>).为了解湖北地区各级医院执行<规范>情况,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我们于2004年12月对57所医院进行了调查.
作者:赖晓全;熊薇;徐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掌握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不同级别的16家医院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基本情况的调查,并与1994及1999年两次全国调查中的相关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手部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现场观察评估.结果我国大中型医院的感染管理体系已日趋完善,在专业科室职能建设、专职人员队伍层次及水平等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后洗手率达60%,明显高于接触病人前及接触物品后35%的手卫生执行率.结论我国医院感染管理专业正处在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已有相当的积累和较为扎实的基础,但在发展方向上应全面引进质量管理的技术指标,尝试由结果评价为主的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并突出循证医学在管理上的指导作用,用系统的观点推动医院感染管理与医疗过程的良性互动.
作者:朱士俊;郭燕红;韩黎;李六亿;武迎宏;胡必杰;魏华;张高魁;邢玉斌;吴旭琴;孟玉芬;索继江;陈世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乡镇卫生院的拍卖和重建成为近期的热点问题.从热炒拍卖到疾呼重建仅仅3年时间,是学者的浮躁,还是领导的不冷静,众说纷纭.
作者:冯同强;邹莉;郝兵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药房与零售药店药品品种与价格,知晓其差异,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对4个省的7家药店和8家医院门诊药房的药品品种和价格进行调查和比较分析.结果医院门诊药房和零售药店经营药品的种类差异较大;患者持医院处方到零售药店有60%的可能购不到所开药品;医院门诊药房与零售药店药品的质量、价格管理方式不同;医院门诊药房和零售药店药品同类品种的零售价格水平不同;单独定价药品价格虚高较为严重;医院药剂部门在拥有高中级药学人才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其药事服务能力零售药店难以企及.结论医院门诊药房和零售药店具有较大差异性.目前情况下,出台剥离医院门诊药房,或者鼓励门诊病人到零售药店进行处方调剂的政策性规定,条件尚不成熟.医疗机构要进一步规范药品采购行为;要规范医疗机构医生的处方行为.
作者:于德志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分析了常态环境中的公共卫生管理系统以及危机情势下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面临的困境;总结出新趋势下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呈现出加速扩散、倍增放大和叠加共振的新特征;探讨了建立应急响应系统的相关问题.为适应现代危机防控的全域性要求,原有公共卫生管理系统必须向结构分化和规模扩大的应急响应系统转变;必须构建应急决策指挥、应急动员执行、控制校正三大子系统,以实现对原有系统功能的强化和提升.
作者:吴伟斌 刊期: 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