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侧卵巢颗粒细胞癌合并妊娠1例

白建平

关键词:卵巢颗粒细胞癌, 妊娠, 合并症
摘要:患者,24岁,月经周期规律,末次月经1998-03-07,妊娠18周自觉胎动,19周以后出现左侧腹痛,逐渐加重,来我院就诊,B超诊断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病理检查:送检组织呈卵圆形.大小16cm×12cm×10cm,包膜不清,切面有出血、坏死组织,质脆.镜下见:肿瘤主要由颗粒细胞组成,细胞有近似圆形,多角形,大小较一致,组织界限不清楚,核为卵圆或圆形,核膜薄而明显淡色,质呈细网状,细胞异型性较轻,核分裂较少,细胞周围无网织纤维包绕.病理诊断:左侧卵巢颗粒细胞癌合并妊娠.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半腹膜外子宫切除35例分析

    我院1998-11~1999-11共施行半腹膜外子宫切除术3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海珍;康宏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儿童接种卡介苗后再感染原发性肺结核52例分析

    卡介苗做为预防儿童肺结核的有效措施,早已为世人公认,迄今为止仍在全球广泛应用.但卡介苗接种后,仍有部分儿童患原发性肺结核,现将我院门诊1998年所诊疗的52例作一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姚艺光;王秀英;柴立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pH滴定法测定甲硝唑的含量

    本文采用pH滴定法测定甲硝唑原料药的含量.先向甲硝唑中加入过量定量的盐酸标准液(0.05mol/L),再用NaOH标准液(0.1mol/L)回滴至指定pH,以△VNaOH对甲硝唑浓度C制定工作曲线,线性关系在0.8mg/ml-4.8mg/ml范围内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7%,RSD为0.37%.通过t检验和F检验(P<0.05)本法与非水滴定法在准确度与精密度上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姜爽;刘惠军;吴宏斌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改良腹股沟斜疝修补术预防阴囊血肿240例体会

    1994-09~1999-03我们随机抽样,采用改良术式预防腹股沟斜疝术后阴囊血肿,效果极佳.现作如下报道.

    作者:姚国清;孙磊;金毅;邹继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小儿腹腔感染术后120例应用

    无创伤性脉搏血氧饱和度仪(pulse Dximeter)是80年代呼吸功能监测的重要仪器之一,它能无创,准确,连续监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SPO2),使用方便,数据可靠,解决了动脉血气分析有创伤且不能及时连续反映瞬间缺氧和氧合情况的不足,我院于1994-10~1997-10对120例腹部手术的患儿进行了监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辉;王锡云;王毅;孙志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32例临床分析及药敏测定

    铜绿假单胞菌又称绿脓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空气、水、土壤、正常人体皮肤、肠道和呼吸道都有存在,为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铅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有逐渐增多趋势,现将我院1998-05~1999-05收治的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共32例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

    作者:齐秀芳;李玉敏;戚剑昆;刘丕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654-2治疗结核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的体会

    654-2抗胆碱药物,可选择阻断交感神经胆碱能受体,本文就应用654-2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15例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关欣;孙红梅;刘艺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交胸多皮管成形术治疗手指脱套伤的术后护理

    我科自1990年1月应用交胸多皮管成形术治疗手指脱套伤20例,成功19例,现有关术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宋丽娜;桑玉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慢性咽炎验案2则

    例1,马某,男,62岁,离休干部.于1996-09-10初诊.该患咽干,灼痛2年余.近日加重,伴咽痒,咳嗽无痰或有痰,口干喜饮,二便自调,舌红,少苔,脉沉弦.查:咽后壁粘膜充血,色较暗,淋巴滤泡增生,并散在小溃疡.曾用先锋霉素片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中医辨证属肺肾阴虚,咽喉失养,治宜补益肺肾,滋阴利咽,药用自拟利咽喉方:元参25g,白芍15g,桔梗15g,麦冬15g,山豆根、丹皮、牛蒡子、芦根各12g,甘草10g,薄荷10g,5剂,水煎服.服上药后咽部感觉良好,咽喉痒、痛及咳嗽症状明显减轻,但仍有口干,舌淡红,苔少,脉沉.上方去薄荷,加生地15g,5剂,水煎服.服完上药后,再检查患者咽部溃疡消失,充血及淋巴滤泡增生明显减轻.嘱其续服5剂,以巩固疗效.经多次随访,未见复发.

    作者:黄义;于延荣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妇宁康泡腾胶囊中二氧化碳释放量的测定

    本文报道了采用失重法和增重法测定妇宁康泡腾胶囊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结果表明,二种方法测得数据相近,其RSD分别为1.773%,1.460%.

    作者:霍继明;张志国;崔友;郑素勤;苏成华;陶秀梅;于敏;杨井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血磁疗法治疗脑梗塞后遗症期60例临床观察

    我站采用辽宁省医疗器械工业公司制造的XC型血液磁化治疗机,临床治疗60例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传芳;赖晶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松节油与二甲苯混合液替代单纯二甲苯进行组织透明的实验体会

    准确可靠的病理诊断必须由制作精良的病理切片做为保障.目前绝大多数病理切片的制作仍延袭传统的石蜡切片制作过程,整个过程是否成功的标准就是尽可能地保持组织和细胞与正常生活时的形态相似.在组织的脱水后透明环节上,传统多采用二甲苯,包括组织的透明和染色后切片的透明;但由于二甲苯对人体的有害性和易使组织收缩,变脆等缺欠,使人们总想找出一种能替代其作用的试剂.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定的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晖;胡平;方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蟾蜍上腭离体法评价药物的纤毛毒性及影响因素

    目的:以盐酸吗啉胍为模型药评价药物的纤毛毒性及影响因素.方法: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离体蟾蜍上腭纤毛在药物溶液作用下持续摆动时间,以此作为指标考查纤毛毒性受盐酸吗啉胍药液的浓度、溶液pH和渗透压的影响.结果:纤毛毒性受药液浓度、溶液pH和渗透压影响较大.结论:鼻腔给药制剂涉及鼻粘膜纤毛毒性问题,应予充分重视.

    作者:顾文涛;武冬梅;赵志龙;张德利;崔景斌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局部注射5-氟脲嘧啶治疗尖锐湿疣63例分析

    近年来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为探索治疗尖锐湿疣的新方法,我院对1996-04~1998-02收治的63例尖锐湿疣病采用局部注射5-氟脲嘧啶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车成栋;李绍辉;刘朋祥;姚志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股静脉采血失败200例原因分析

    儿童取血部位除选用肘静脉外,大多数选用颈静脉,0~2周岁小儿,因其颈部粗短,不适合颈静脉采血,故多采用股静脉采血.股静脉用肉眼看不到,只能通过触摸股动脉才能确定其位置,故采血时常有穿刺失败.现将5年来,我科小儿股静脉穿刺取血失败的200例原因进行了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淑荣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冠状切口修复眶骨上颌骨颧骨复合骨折

    颧骨(弓)是面部为突出的支架骨,容易遭受外伤发生骨折,由于各种事故趋向增多,面部复合骨折越来越常见,但在多数情况下合并眶骨上颌骨颧骨复合骨折,如果复位不当,可发生一系列并发症,例如眼球内陷复视、颧骨旋转移位、眶错位,面中增宽等.难以再次手术矫正,自1994年以来,我们采用冠状切口修复眶骨上颌骨颧骨骨折共计12例,临床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冯铁栓;姜雅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六甲密胺合成工艺研究

    六甲密胺为嘧啶类抗代谢药物,其性状为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溶点170℃~173℃,主要用于治疗肺癌、骨髓癌、淋巴瘤及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也可用于卵巢癌、食道癌等.1979年由法国Roger Bellon药厂上市,后来相继在瑞士、德国等国家生产.国内采用多以盐酸二甲胺与三氯聚氰经缩合制得,我们参照其路线进行小试研究,文献阐述温度控制在25℃以下,强调不可超过15℃.我们经实验验证其反应温度不可超过20℃,在18℃±2℃为适宜,而且所得终产品为白色针状结晶,熔点在171℃~172℃,在重结晶过程中,将文献乙醇改为丙酮效果更好.

    作者:田德海;常广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猪苓多糖对腹泻小鼠肠道双歧杆菌调整的实验研究

    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已较广泛地应用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益生菌作为微生态调节剂对微生态失调进行防治取得较满意的效果,近10年来,中医药调整菌群失调的研究亦广泛开展,为进一步探讨中草药调节菌群的作用及其有效成分,本文首先选取了猪苓多糖提取物进行研究.

    作者:王惠丽;王惠娟;王晶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血清C-反应蛋白的测定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意义

    细菌感染时,血清C-反应蛋白(CRP)可升高,它是一种非特异性指标,我们测定了37例新生儿细菌性感染病例,不同起病时间在治疗前后的血清CRP的水平以探其在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波;姜学军;郑世海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息斯敏致近处视力一过性减退1例

    患者12岁,于1999-04-06因全身皮肤发疹(未经医院诊断)由家长嘱口服息斯敏20mg/d,共服3d,总量60mg.于服药第3天出现视力异常,表现为近处视力减退.未引起本人及家长重视,历时5d逐渐消失,视力恢复正常.

    作者:王颖倩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