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脑出血致呼吸衰竭2例治疗体会

李军;蒋宇;丁乙夫

关键词:小脑出血, 呼吸衰竭, 佳苏仑
摘要:病例1,女,55岁.1999-04-28入院.患者入院3h前哄孩子时突然出现头痛、眩晕,伴有恶心,喷射样呕吐,1h后意识不清,被家属送至我院做头CT示:小脑蚓部出血,量8~10ml,破入四脑室及蛛网膜下腔.高血压病史二十余年.查体:T 30.6℃,P 80次/min,R 10次/min,Bp 20.5/15.6kPa,呼吸不规则,有间停,GCS 3分,双侧瞳孔呈针尖样大小,对光反射消失,深浅反射均消失,颈项强直.急诊行手术治疗,术中清除血凝均约20ml,同时行气管切开.术后无自主呼吸,给予佳苏仑100mg静脉注射,呼吸即刻恢复至14次/min,但较深大,待平稳后,以静脉滴注维持.经此治疗一日余,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术后37天,转为清醒出院休养,随访三个月,现已经生活自理.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肾功不全患者胃泌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胃泌素是胃窦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可与胃体壁细胞表面的胃泌素受体结合,从而刺激胃酸的分泌,促进消化性溃疡的形成.近年来慢性肾衰病人终末期因消化性溃疡所致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胃泌素作为在消化性溃疡起重要作用的激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为此,我们观察了慢性肾功不全伴消化道出血和慢性肾功不全不伴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内胃泌素含量变化,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么晓轶;刘爱健;张艳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鹿角形结石超声误诊分析

    肾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正确诊断其大小、数目、部位,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超声对肾结石的检出率为100%,但对鹿角形结石的诊断率远不如X线优越.

    作者:张敏;苗志杰;郑笑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采乐洗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与头皮糠疹70例总结

    采乐是一种含有抗真菌药物酮康唑的洗剂,对头皮脂溢性皮炎和头皮糠疹有对因治疗作用,因此有较好疗效.我们采用杨森公司生产的采乐洗剂治疗头皮疾病70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贵;孙文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52例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有逐年上升趋势,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非常关键,培哚普利(商品名称雅施达)是一种长效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本文应用这一新型降压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人52例,意在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作者:黄永强;杜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显微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微创化和减少周围神经组织的继发性损伤.方法:利用小骨窗开颅和显微外科技术治疗20例高血压脑出血,比较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结果:20例患者的重残率、死亡率明显下降,术后24h GCS计分较常规手术组明显提高.讨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有效的保护血肿周围脑组织和重要的豆纹动脉穿通支,减少因手术引起的继发性血管损害和血肿周围脑组织梗死.

    作者:黄岩松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微波治疗儿童慢性扁桃体炎

    慢性扁桃体炎是耳鼻咽喉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儿童,多因反复的急性发作导致双侧腺体肥大,从而使咽腔缩小,引起呼吸、吞咽及言语共鸣障碍,影响儿童身心发育.我科于1997-10~1999-03采用珠海和佳产EBH-W型微波治疗仪治疗儿童慢性扁桃体炎16例共28个扁桃体,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成军;杨警非;牟基伟;栾秀玲;栾景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脊柱结核术中副损伤的处理

    我院自1984~1997年共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2872例,术中造成副损伤17例,本文对术中损伤病例进行分析,供参考.

    作者:解文民;高春靖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流行性出血热Ⅰ型灭活疫苗在黑龙江垦区的免疫效果观察

    黑龙江垦区是流行性出血热(EHF)的高发病区,所辖103个农场中有80个为EHF疫区,为控制EHF的发生与流行,垦区于1994年秋引进我国研制并试生产的EHF灭活疫苗,并从1995年起对杭州天元生物药业公司生产的EHF沙鼠肾细胞Ⅰ型灭活疫苗(亦称沙鼠苗)的免疫效果进行了连续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海东;王福兴;周湘漪;钟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HBcAb、HBcAg同时阳性的探讨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HBcAb、HBcAg同时阳性的血清标本,为了探讨其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我们对500份血清标本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光;王卫东;杨梅;赵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阑尾嵌顿于盆腔引流管内1例

    病人男,45岁,于1995-07-08以上腹部疼痛22h为主诉,急诊以继发性腹膜炎收住院.查体: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诊断性腹部穿刺抽出血性渗出液,CT检查提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血淀粉酶1110单位.行急诊手术,术中证实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腹腔内血性渗出液约1100ml,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加引流手术,引流管分别置于双侧盆腔及小网膜囊、肝下.术后第9天拔出右侧盆腔引流管时致阑尾脱出腹壁外.见阑尾嵌顿于引流管内,表面充血、水肿,立即加盖无菌敷料送手术室.在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病理报告:阑尾呈急性化脓性炎症改变.为预防此种情况发生,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不应过长,其侧孔径一般为管径的1/5,好使用内径0.8cm双套管.如病情需要长时间保留腹腔引流管,引流管应定期松动,必要时拔出少许,每次拔出1cm左右.

    作者:李连平;王玉明;白文彬;赵兴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2062份献血员血样复检结果分析

    临床输血是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尤其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艾滋病主要由血源性引起,因此对献血员的采血前及采血后进行严格的筛检和复检是避免或减少输血后感染传染病或其他医源性感染有效的措施.从1994年以来,我市血站对献血员进行了严格的各项指标的复检,并在检测中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发现HBsAg抗HCV、ALT,梅毒有漏检现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继梅;邹桂华;李永海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果味维生素C片的含量

    果味Vc片的含量,吉林省药品标准采用碘量法测定,但标准溶液标定繁琐,且碘的配制中贮存时间长.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维生素C含量进行测定,简便省时,结果较为满意.

    作者:梁云霞;李新成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21例临床体会

    近年来,由于淋病发病率的上升,淋菌性结膜炎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尤其是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发病率更是相应增多.我院自1997-10~1999-04眼科门诊共诊治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21例.为提高对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认识和重视,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丽;杨晓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阴虱灵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阴虱是皮肤科常见病,一般的药物对阴虱病治疗不太理想.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和临床科室经多次实验及临床观察,研制了阴虱灵外用药水,对阴虱和皮肤瘙痒等一些皮肤病有显著的疗效.本药品特点是止痒迅速,对阴虱病2~4d就可痊愈,且价格比同类药品低,制做工艺简单,深受患者欢迎,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虹;李德福;徐晓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硫酸镁外敷治疗硬结60例的观察

    在结核病治疗中,链霉素一直做为主要的抗结核药物,较长时期的或间断应用.而链霉素在肌肉注射过程中,局部容易出现无菌性炎性反应而形成硬结(以下简称硬结).这不仅影响药物吸收及该部位继续用药,而且硬结存留时间较长,患者比较痛苦.过去多采用局部热敷的办法,但效果不佳,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药物尽快的吸收,保证化疗的完成,我们应用50%硫酸镁溶液局部外敷治疗硬结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崔凤荣;苗云;柳冰;郝桂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直肠癌根治术后骶前引流管的护理

    直肠癌发病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其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术式依据癌肿所在位置及肿瘤距肛门的距离而选择相应的根治性手术,现已施行各种手术634例,由于直肠癌手术在盆腔较深的部位进行,创面大,小的出血点不易止血,渗出较多等特点,故手术结束时均需放置骶前引流管.现将骶前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宋艳萍;徐莉;刘红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做好全自动血细胞仪质量控制的体会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现代临床血液学分析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应用现代血液分析技术,现把我们4年来应用法国HEMALASER-3型全自动血细胞仪的质控体会作一介绍.

    作者:王志勇;李志林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卡托普利、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64例疗效观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积极防治糖尿病肾病,我院自1996年以来应用卡托普利、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64例,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金一淑;王艳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痰菌检查冷染与热染法的比较

    目前,肺结核病防治中,由X线诊断转向细菌学诊断为主,特别是在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中使用尤为方便.我们对肺结核病人的痰液进行了冷染与热染法的比较.

    作者:盖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Wallenberg综合征所致频发呃逆的针刺疗法

    Wallenberg综合征又名延髓外侧部综合征,外侧裂综合征(Syndrome of lateral fissure),橄榄体综合征或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Posterior carebellar artery).此病主要是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或椎动脉闭塞所产生.临床上由于lX、X颅神经受损加之前庭神经下核及下降根受损以及脊髓小脑束受损,致使部分病人出现顽固性呃逆,在我们治疗的41例病人中,其中有16例伴有顽固性呃逆,我们采用针刺方法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参考.

    作者:张忠志;马峰峻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