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凌华;张茹梅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常见的外阴阴道炎症[1],是一种念珠菌(candidaalbicans)过度生长导致的外阴阴道感染.20%~30%孕妇阴道内存在酵母菌,妊娠期VVC是孕妇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对母子均可以造成伤害,可引起胎膜早破、早产、宫内感染,引起新生儿感染(尿布皮炎、鹅口疮).凯妮汀是一种广谱抗真菌制剂,主要成份为克霉唑,是咪唑衍生物,抑制真菌细胞的重要成份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该药已广泛用于非妊娠妇女患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妊娠期VVC的有效性.
作者:杨云;金桂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新的抑郁症无创治疗方法,可以引起脑组织神经元去极化或者超极化.通过在接近头皮的位置使用有规律震荡的磁场在诱导出通过大脑电流.其本质是通过电流产生的快速改变的电磁场,在脑内产生电刺激.一台经颅磁刺激设施产生的磁场强度为1.5~3 Tesla,但是持续时间很短暂,为毫秒级.在技术的早期阶段,经颅磁刺激装置只能释放出单脉冲,而现在的装置可以释放出一系列连续的脉冲,因而称作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传统的经颅磁刺激线圈产生的一个磁脉冲只能达到装置所在一面的大脑皮层,脉冲也只能够传人装置下脑皮层2~3 cm[1].然而目前的经颅磁刺激装置,可以将脉冲磁刺激释放到脑皮层更深的部位.这种装置已经用于抑郁症临床治疗,并且已经通过了美国FDA的批准[2].
作者:王义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4岁,因低热伴鼻塞、流脓鼻涕2周就诊.病程中否认头痛、头晕.头颅CT扫描发现颅内巨大低密度阴影.查体:神志清楚,智力正常,头颅不对称,左>右,四肢肌力V级,感觉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头颅CT冠状位检查:左侧额颞顶部颅板下可见广泛脑脊液样低密度阴影,CT值16 Hu,脑组织明显受压,中线结构明显向右移位.
作者:李林;李华;江小明;孙德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血小板增多症是儿童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多与感染相关,目前缺乏儿童特有的诊断标准,多数以感染相关解释.近年有不少研究表明感染是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secondary thrombocytosis,ST)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引起血小板增多症发病机制进行阐述,探讨儿童感染与血小板增多症关系.1 血小板增多症概念通常儿童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以血小板计数为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的诊断标准[1],临床以血小板增高大于400×109~500×109/L定义为血小板增多症.按程度分为:(1)轻度:500×109~700×109/L.
作者:李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氧化锆渗透陶瓷基体中氧化锆质量分数由0%增加至30%,氧化锆渗透陶瓷半透性的变化.[方法]将实验样本按氧化锆占基体质量分数0%、2.5%、5%、7.5%、10%、20%和30%分成7个组.各组基体烧结及玻璃渗透后打磨抛光,采用光谱扫描色度仪测量透射率.[结果]随着氧化锆质量分数的增加,氧化锆渗透陶瓷的透射率由0.406%降低至0.058%.氧化锆含量高于10%后,透射率的下降趋势变平缓(P< 0.001).[结论]氧化锆含量对氧化锆渗透陶瓷的透光性有直接影响.氧化锆含量为10%时,氧化锆渗透陶瓷已基本不透光.氧化锆含量高于10%,对透光性的影响作用降低.
作者:黄伍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日益恶化的环境以及众多的人口使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强度大、灾害发生频繁、灾情重的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构成了严重影响,每年因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约占财政收入的30%,或GDP的3% ~ 6%[1].随着《人民武警法》的颁布,武警部队的任务进一步扩展,参与执行灾害医学救援任务已呈常态,如参与执行汶川、玉树抗震救灾,抗击2008冰雪灾害,参与2010舟曲特大泥石流救援和抗击多个城市大面积洪涝灾害等任务.在参与执行灾害医学救援任务的过程中,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武警部队卫勤保障工作遭遇了空前的挑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作者:张磊;郭海涛;王心;王中军;解宏伟;张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洁净室作为医药工业生产的一个必备因素非常重要,它是一种生物洁净室[1],既要控制尘埃微粒数,又要控制生物微粒数,因此一般医药行业都采用建立空气净化洁净室以达到所要求的相应洁净级别.为比较不同灭菌方法对洁净室空气灭菌效果和可靠性,我们对4个同一洁净区不同洁净房间分别采用甲醛熏蒸法、乳酸熏蒸法、紫外线灭菌法、臭氧灭菌法进行实验,比较灭菌效果.
作者:吕洪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残胃癌(gastric stump carcinoma)即胃手术后胃癌,于1922年由Balfour首次提出.其定义至今尚无统一的意见.争论的焦点在于残胃的范围是指胃因各种良性病变行切除术后抑或还包括因恶性疾病(主要是胃癌)而行根治术后所保留下来的部分胃及其发生时间应定在术后3年、5年、10年还是15年[1].可分为狭义残胃癌和广义残胃癌.前者是指良性病变,因胃病变行胃空肠吻合术或胃切除术后10或15年残胃内发生的癌.必须排除第一次手术胃癌的遗漏和误诊等.广义的残胃癌指凡行过胃切除术若干年后,无论胃良性、恶性,残胃又发生的癌[2].
作者:田永生;梁寒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 volume hemofiltration,HVHF)对严重脓毒症合并多器宫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由各种病因导致的26例严重脓毒症合并MODS患者,每日持续给予床旁HVHF(置换液流量60 ml· (kg.h)-1治疗10~ 18 h,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参数、呼吸参数、肝肾功能指标、动脉血乳酸、前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的变化,以及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结果]患者在接受HVHF治疗后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显著降低,T、HR改善(P< 0.05);HVHF可改善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治疗后48 h、72h明显好转,MAP、CI、SVI、SVRI趋向稳定,与HVHF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HVHF后24、48、72h患者呼吸趋于平稳,氧和改善,PaO2及PaO2/FiO2逐渐升高至正常水平,与HVHF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患者HVHF后肝肾功能好转,趋于正常,动脉血乳酸、PCT均逐渐下降至正常,HVHF后24、48、72 h与HVHF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VHF可使脓毒症合并MODS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及氧和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脏器功能及组织灌注.
作者:樊凌华;张茹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组技术对肩关节盂形态的评价能力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观察73例患者的肩关节CT检查资料,通过轴位、斜冠状及双斜矢状面等多角度重组显示并分析关节盂的形态.[结果]重组图像显示30例肩关节盂骨质结构完整(其中5例临床诊断为关节盂先天发育不良),43例显示关节盂前方或后方形态有不同程度缺损,缺损比例为4.1%~32.5%(平均为15.7%).[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能准确、直观评价肩关节盂解剖学形态,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崔志新;万立野;王胜林;程艳芬;宋雪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武警部队的职能、使命决定其承担着各种急、难、险、重的任务.近年来各项大型任务的保障、维稳及灾害救援给部队官兵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冲击,总部为此多次组织专业人员开展了专项心理服务;同时,总部也非常重视平时心理服务工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研究、设计、部署.随着官兵心理服务需求的增多,部队心理工作标准的提高,专职、兼职部队心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及实际工作能力急需提高的问题日益凸显.
作者:李浴峰;夏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健康人体肠道存在着大量细菌,形成了肠道正常菌群.在正常状态下,肠道菌群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微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维持肠道功能、维持肠黏膜屏障完整、拮抗病原微生物的定植、调控人体的免疫功能的重要因素,对保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当因某种感染性疾病使用抗生素,便有可能打破这种平衡,即引起肠道菌群紊乱.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ntibiotic-associated colitis,AAC)又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抗生素治疗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的常见不良反应,其临床表现非常广泛,从轻度腹泻到重度伪膜性肠炎,往往会加重原发病,使病死率增加,因此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作者:臧静媛;张人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原驻训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百分率的变化,分析驻训时间和海拔高度对淋巴细胞百分率和淋巴细胞脆性的影响.[方法]以3个月为界将驻训人员分为常驻高原人员和急进高原人员,按不同海拔高度将驻训人员分120例不同海拔高度血液进行淋巴细胞脆性实验,分析海拔高度对淋巴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进驻时间的驻训人员,其淋巴细胞百分率都不同程度的代偿性升高,都明显高于内地人员(P< 0.001),急进高原人员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常驻高原人员(P<0.001);海拔3300m的常驻高原人员淋巴细胞百分率处于正常人群平均水平,急进高原人员的淋巴细胞百分率则显著升高;海拔3700m的驻训人员无论是常驻还是急进高原人员,其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显著代偿升高,明显高于3300m和4100m海拔高度的驻训人员.随驻训海拔高度的升高,不同组别人群的淋巴细胞百分率差异逐渐缩小,表现急进高原人员高常驻高原人员下降的特点.淋巴细胞脆性实验结果显示,在海拔3700m和4 100 m的急进高原人员和常驻高原人员脆性显著高于3300m的人员(P<0.01).[结论]高原环境下驻训人员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代偿性升高现象,急进高原人员淋巴细胞代偿性升高显著高于常驻高原人员,并与海拔高度关系密切,海拔在3700m高度的人员其淋巴细胞脆性大.
作者:谢祥红;王斌;何鹏飞;周建丽;郭晓莉;黎志强;张勇;李俊;左强;唐静;辜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的高分辨率断层成像技术,它将光学相干技术与超灵敏探测器合为一体,应用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断层成像诊断技术[1].自2001年国外首次报道OCT在冠脉内获得高清图像以来[2],OCT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逐渐推广,可检测到撕裂的内膜、腔内血栓、夹层的深度、切割球囊的切口、组织脱垂、支架是否充分扩张、支架贴壁情况和内膜增生等,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OCT检测中为排除红细胞对光的散射需用低压阻断球囊阻断血流,同时用盐水冲洗球囊远端血管,造成较长时间的心肌灌注不足,风险较高,限制了OCT的应用.本文回顾分析了12例OCT检测过程和结果,探讨了OCT临床应用价值和术中监护的重要性.
作者:岳继华;张丽红;刘振香;梁国庆;蔡伟;陈少伯;姜铁民;董军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周期性麻痹(periodic paralysis,PP)是内科急诊及神经科常见的一种急重症.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迟缓性骨骼肌无力或瘫痪,轻者仅表现为对称性肢体无力,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及心律失常危及生命,发作时意识清楚,无感觉障碍,常伴血清K+降低,但K+降低程度常与肌肉瘫痪程度不成比例.我院急诊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周期性麻痹患者57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戚克岭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原位异种移植肝癌模型AFP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状态的检出状况,探讨其在肝癌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和亚硫酸氢盐测序法(BSP),以人成纤维细胞基因组甲基化状态为正常对照,对10例原位移植人肝癌裸鼠模型肝癌组织中AFP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进行分析和定位.[结果]10 例模型肝癌组织中AFP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异常.[结论]原位移植人肝癌模型的肝癌组织中可以检测到AFP基因启动子区的去甲基化变化,MSP和BSP作为简便而有效的技术组合可以应用于基因甲基化状态的鉴定中.
作者:俞媛;陈立军;史娜;王玮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人C2H2型锌指蛋白基因ZNF580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细胞转染技术获得瞬时过表达ZNF580的EA.hy926内皮细胞,并用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ZNF580的表达情况;采用MTT比色法和细胞迁移实验检测ZNF580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获得瞬时过表达ZNF580的内皮细胞(转染效率为60%),且ZNF580基因过表达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分别增强3倍和2.5倍.[结论]ZNF580能够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
作者:张文成;韦淑萍;孙慧燕;侯兵;呼文亮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对47例经颅脑CT/MRI证实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方法]CT采用GE HI-speed全身螺旋CT,扫描基线取头颅OM线,层厚及层距10mm,连续扫描12层.MRI检查采用西门子C!0.35T机器扫描,常规采用T1WI,T2WI横断面图象及T2WI矢状面图象检查.[结果]本组资料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为5.9%;绝大部分患者多发生于脑梗死发病3d、1周内;影像学表现为大脑中动脉主干供血区36例,大脑后动脉主干供血区7例.[结论]CT与MRI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及早地检查有利于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作者:崔喜民;喻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达10%[1].一旦确诊,应及早抢救.患者及家属因受到医学知识、抢救器械和药物局限,面对很大困难.拨打120能迅速得到有效及时救治,医务人员在叫诊后5~15 min能赶到现场实施抢救,给予患者及时准确的现场救治及安全转运.我院2008年9月-2010年12月共接诊院前AMI患者96例,通过合理急救处置及转运均获成功,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魏文渊;李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糖尿病是以胰岛β细胞功能衰减为基本病理生理机制,高血糖为主要代谢紊乱,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为主要的临床特征的内分泌疾病.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1].自1921年加拿大外科医生班廷(Banting)教授成功分离并应用动物胰岛素以来,糖尿病不再是不治之症,糖尿病患者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时至今日,外源性胰岛素仍是1型和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但体重增加和低血糖发生率高,严重影响胰岛素适时足量使用.
作者:董瓅瑾;宋光明;丁全福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