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继华;张丽红;刘振香;梁国庆;蔡伟;陈少伯;姜铁民;董军亚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组技术对肩关节盂形态的评价能力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观察73例患者的肩关节CT检查资料,通过轴位、斜冠状及双斜矢状面等多角度重组显示并分析关节盂的形态.[结果]重组图像显示30例肩关节盂骨质结构完整(其中5例临床诊断为关节盂先天发育不良),43例显示关节盂前方或后方形态有不同程度缺损,缺损比例为4.1%~32.5%(平均为15.7%).[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能准确、直观评价肩关节盂解剖学形态,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崔志新;万立野;王胜林;程艳芬;宋雪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氧化锆渗透陶瓷基体中氧化锆质量分数由0%增加至30%,氧化锆渗透陶瓷半透性的变化.[方法]将实验样本按氧化锆占基体质量分数0%、2.5%、5%、7.5%、10%、20%和30%分成7个组.各组基体烧结及玻璃渗透后打磨抛光,采用光谱扫描色度仪测量透射率.[结果]随着氧化锆质量分数的增加,氧化锆渗透陶瓷的透射率由0.406%降低至0.058%.氧化锆含量高于10%后,透射率的下降趋势变平缓(P< 0.001).[结论]氧化锆含量对氧化锆渗透陶瓷的透光性有直接影响.氧化锆含量为10%时,氧化锆渗透陶瓷已基本不透光.氧化锆含量高于10%,对透光性的影响作用降低.
作者:黄伍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研究表明拔牙后终有50%左右的牙槽骨丧失[1].因此大多数延期种植的病例,在种植的同时需应用各种骨增量技术.植骨术是目前临床中直接的牙槽骨增量方法[2].牙槽骨植骨中应用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可减少骨移植物在愈合期的吸收,本文就目前牙槽骨植骨中GBR技术的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作者:蒋斯;韩泽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4岁,因低热伴鼻塞、流脓鼻涕2周就诊.病程中否认头痛、头晕.头颅CT扫描发现颅内巨大低密度阴影.查体:神志清楚,智力正常,头颅不对称,左>右,四肢肌力V级,感觉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头颅CT冠状位检查:左侧额颞顶部颅板下可见广泛脑脊液样低密度阴影,CT值16 Hu,脑组织明显受压,中线结构明显向右移位.
作者:李林;李华;江小明;孙德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残胃癌(gastric stump carcinoma)即胃手术后胃癌,于1922年由Balfour首次提出.其定义至今尚无统一的意见.争论的焦点在于残胃的范围是指胃因各种良性病变行切除术后抑或还包括因恶性疾病(主要是胃癌)而行根治术后所保留下来的部分胃及其发生时间应定在术后3年、5年、10年还是15年[1].可分为狭义残胃癌和广义残胃癌.前者是指良性病变,因胃病变行胃空肠吻合术或胃切除术后10或15年残胃内发生的癌.必须排除第一次手术胃癌的遗漏和误诊等.广义的残胃癌指凡行过胃切除术若干年后,无论胃良性、恶性,残胃又发生的癌[2].
作者:田永生;梁寒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原位异种移植肝癌模型AFP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状态的检出状况,探讨其在肝癌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和亚硫酸氢盐测序法(BSP),以人成纤维细胞基因组甲基化状态为正常对照,对10例原位移植人肝癌裸鼠模型肝癌组织中AFP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进行分析和定位.[结果]10 例模型肝癌组织中AFP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异常.[结论]原位移植人肝癌模型的肝癌组织中可以检测到AFP基因启动子区的去甲基化变化,MSP和BSP作为简便而有效的技术组合可以应用于基因甲基化状态的鉴定中.
作者:俞媛;陈立军;史娜;王玮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 volume hemofiltration,HVHF)对严重脓毒症合并多器宫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由各种病因导致的26例严重脓毒症合并MODS患者,每日持续给予床旁HVHF(置换液流量60 ml· (kg.h)-1治疗10~ 18 h,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参数、呼吸参数、肝肾功能指标、动脉血乳酸、前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的变化,以及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结果]患者在接受HVHF治疗后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显著降低,T、HR改善(P< 0.05);HVHF可改善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治疗后48 h、72h明显好转,MAP、CI、SVI、SVRI趋向稳定,与HVHF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HVHF后24、48、72h患者呼吸趋于平稳,氧和改善,PaO2及PaO2/FiO2逐渐升高至正常水平,与HVHF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患者HVHF后肝肾功能好转,趋于正常,动脉血乳酸、PCT均逐渐下降至正常,HVHF后24、48、72 h与HVHF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VHF可使脓毒症合并MODS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及氧和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脏器功能及组织灌注.
作者:樊凌华;张茹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健康人体肠道存在着大量细菌,形成了肠道正常菌群.在正常状态下,肠道菌群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微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维持肠道功能、维持肠黏膜屏障完整、拮抗病原微生物的定植、调控人体的免疫功能的重要因素,对保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当因某种感染性疾病使用抗生素,便有可能打破这种平衡,即引起肠道菌群紊乱.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ntibiotic-associated colitis,AAC)又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抗生素治疗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的常见不良反应,其临床表现非常广泛,从轻度腹泻到重度伪膜性肠炎,往往会加重原发病,使病死率增加,因此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作者:臧静媛;张人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48只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在模型制备前用阿托伐他汀20mg/kg连续灌胃10d,1次/d;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用相同体积的等渗盐水连续灌胃10d.以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h再灌注24 h后行5分制神经功能评分,并断头取脑分别测定脑梗死体积、凋亡细胞数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和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较为严重,脑梗死体积增大,凋亡细胞数目增多,Caspase-3、Bcl-2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凋亡细胞数及Caspase-3表达降低,Bcl-2表达增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阿托伐他汀上调脑组织中Bcl-2、下调Caspase-3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尹黎英;李燕红;张冀平;刘继红;李惠媛;张林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洁净室作为医药工业生产的一个必备因素非常重要,它是一种生物洁净室[1],既要控制尘埃微粒数,又要控制生物微粒数,因此一般医药行业都采用建立空气净化洁净室以达到所要求的相应洁净级别.为比较不同灭菌方法对洁净室空气灭菌效果和可靠性,我们对4个同一洁净区不同洁净房间分别采用甲醛熏蒸法、乳酸熏蒸法、紫外线灭菌法、臭氧灭菌法进行实验,比较灭菌效果.
作者:吕洪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对47例经颅脑CT/MRI证实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方法]CT采用GE HI-speed全身螺旋CT,扫描基线取头颅OM线,层厚及层距10mm,连续扫描12层.MRI检查采用西门子C!0.35T机器扫描,常规采用T1WI,T2WI横断面图象及T2WI矢状面图象检查.[结果]本组资料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为5.9%;绝大部分患者多发生于脑梗死发病3d、1周内;影像学表现为大脑中动脉主干供血区36例,大脑后动脉主干供血区7例.[结论]CT与MRI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及早地检查有利于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作者:崔喜民;喻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氯胺酮是临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起效快、镇静镇痛完善、呼吸抑制轻,尤其适合行剖宫产术时高度紧张患者应用.由于氯胺酮对心血管有兴奋作用,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然而,氯胺酮所具有的超前镇痛作用对于消除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心理应激、阻断伤害性刺激激发的神经内分泌反应极具临床意义.近来,笔者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中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血小板增多症是儿童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多与感染相关,目前缺乏儿童特有的诊断标准,多数以感染相关解释.近年有不少研究表明感染是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secondary thrombocytosis,ST)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引起血小板增多症发病机制进行阐述,探讨儿童感染与血小板增多症关系.1 血小板增多症概念通常儿童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以血小板计数为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的诊断标准[1],临床以血小板增高大于400×109~500×109/L定义为血小板增多症.按程度分为:(1)轻度:500×109~700×109/L.
作者:李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的高分辨率断层成像技术,它将光学相干技术与超灵敏探测器合为一体,应用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断层成像诊断技术[1].自2001年国外首次报道OCT在冠脉内获得高清图像以来[2],OCT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逐渐推广,可检测到撕裂的内膜、腔内血栓、夹层的深度、切割球囊的切口、组织脱垂、支架是否充分扩张、支架贴壁情况和内膜增生等,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OCT检测中为排除红细胞对光的散射需用低压阻断球囊阻断血流,同时用盐水冲洗球囊远端血管,造成较长时间的心肌灌注不足,风险较高,限制了OCT的应用.本文回顾分析了12例OCT检测过程和结果,探讨了OCT临床应用价值和术中监护的重要性.
作者:岳继华;张丽红;刘振香;梁国庆;蔡伟;陈少伯;姜铁民;董军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新的抑郁症无创治疗方法,可以引起脑组织神经元去极化或者超极化.通过在接近头皮的位置使用有规律震荡的磁场在诱导出通过大脑电流.其本质是通过电流产生的快速改变的电磁场,在脑内产生电刺激.一台经颅磁刺激设施产生的磁场强度为1.5~3 Tesla,但是持续时间很短暂,为毫秒级.在技术的早期阶段,经颅磁刺激装置只能释放出单脉冲,而现在的装置可以释放出一系列连续的脉冲,因而称作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传统的经颅磁刺激线圈产生的一个磁脉冲只能达到装置所在一面的大脑皮层,脉冲也只能够传人装置下脑皮层2~3 cm[1].然而目前的经颅磁刺激装置,可以将脉冲磁刺激释放到脑皮层更深的部位.这种装置已经用于抑郁症临床治疗,并且已经通过了美国FDA的批准[2].
作者:王义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人C2H2型锌指蛋白基因ZNF580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细胞转染技术获得瞬时过表达ZNF580的EA.hy926内皮细胞,并用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ZNF580的表达情况;采用MTT比色法和细胞迁移实验检测ZNF580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获得瞬时过表达ZNF580的内皮细胞(转染效率为60%),且ZNF580基因过表达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分别增强3倍和2.5倍.[结论]ZNF580能够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
作者:张文成;韦淑萍;孙慧燕;侯兵;呼文亮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对执行处突救治任务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某部参与执行处突救治任务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选择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73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运用心理健康讲座、专人心理辅导、减轻压力及即时压力调适训练等形式提供心理援助.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心理辅导.干预前和实施心理援助干预后,再采取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一般情况及症状自评量表各项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项因子得分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对照组仅躯体化和人际关系因子得分较干预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执行处突救治任务的护理人员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张琼;尹照华;赵燕;吴永刚;王培琴;何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糖尿病是以胰岛β细胞功能衰减为基本病理生理机制,高血糖为主要代谢紊乱,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为主要的临床特征的内分泌疾病.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1].自1921年加拿大外科医生班廷(Banting)教授成功分离并应用动物胰岛素以来,糖尿病不再是不治之症,糖尿病患者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时至今日,外源性胰岛素仍是1型和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但体重增加和低血糖发生率高,严重影响胰岛素适时足量使用.
作者:董瓅瑾;宋光明;丁全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原驻训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百分率的变化,分析驻训时间和海拔高度对淋巴细胞百分率和淋巴细胞脆性的影响.[方法]以3个月为界将驻训人员分为常驻高原人员和急进高原人员,按不同海拔高度将驻训人员分120例不同海拔高度血液进行淋巴细胞脆性实验,分析海拔高度对淋巴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进驻时间的驻训人员,其淋巴细胞百分率都不同程度的代偿性升高,都明显高于内地人员(P< 0.001),急进高原人员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常驻高原人员(P<0.001);海拔3300m的常驻高原人员淋巴细胞百分率处于正常人群平均水平,急进高原人员的淋巴细胞百分率则显著升高;海拔3700m的驻训人员无论是常驻还是急进高原人员,其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显著代偿升高,明显高于3300m和4100m海拔高度的驻训人员.随驻训海拔高度的升高,不同组别人群的淋巴细胞百分率差异逐渐缩小,表现急进高原人员高常驻高原人员下降的特点.淋巴细胞脆性实验结果显示,在海拔3700m和4 100 m的急进高原人员和常驻高原人员脆性显著高于3300m的人员(P<0.01).[结论]高原环境下驻训人员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代偿性升高现象,急进高原人员淋巴细胞代偿性升高显著高于常驻高原人员,并与海拔高度关系密切,海拔在3700m高度的人员其淋巴细胞脆性大.
作者:谢祥红;王斌;何鹏飞;周建丽;郭晓莉;黎志强;张勇;李俊;左强;唐静;辜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周期性麻痹(periodic paralysis,PP)是内科急诊及神经科常见的一种急重症.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迟缓性骨骼肌无力或瘫痪,轻者仅表现为对称性肢体无力,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及心律失常危及生命,发作时意识清楚,无感觉障碍,常伴血清K+降低,但K+降低程度常与肌肉瘫痪程度不成比例.我院急诊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周期性麻痹患者57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戚克岭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