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金水;许茜;徐星凯;徐杰;黄建华
对近5年来江香薷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概述,江香薷挥发油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多,挥发油以外化学成分研究较少。江香薷具有抗菌、杀虫、抗氧化等药理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总结为江香薷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作者:苗琦;方文娟;张晓毅;罗光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古文献的分析来揭示中医“见微知著”的深层含义;方法:从渊源追溯、医案举例、临床应用等方面来阐述“见微知著”有异于通常的解释;结果:“见微知著”的确切含义并不能被“以小见大”所涵盖;结论:除“以小见大”的含义外,“见微知著”还蕴含着对未来疾病动态的预测。
作者:钱苏海;钱俊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文章就明胶的凝胶化和凝冻强度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明胶凝胶化作用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文献依据。
作者:熊丹丹;易敏之;熊恩智;江东龙;林跃松;朱丽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应用一测多评法建立同时测定参麦注射液7个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以人参皂苷Rg1作内参物,计算人参皂苷Re、Rf、Rb1、Rc、Rb2、Rd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参麦注射液中各成分的含量。比较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适用性。结果:各成分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人参皂苷Re、Rf、Rb1、Rc、Rb2、Rd按一测多评方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一测多评法可以作为一种简便准确的质量评价模式用于参麦注射液多种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赵雯;龚千锋;许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分析了《内经》“诸胀腹大,皆属于热”的条文内涵,认为在临床辨治胀病和腹胀大病证时要重视因热致患的病机变化,结合临证验案探讨其临证运用,体现了内经理论研究对临床的指导作用。
作者:石卉琴;郑红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半夏泻心汤作为辛开苦降,调畅气机的一张经方,临床大量用于胃炎、肠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道疾病及其他一些内科杂病。本文整理总结了近10年关于半夏泻心汤在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应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探讨以半夏泻心汤调畅脾胃气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意义,并为半夏泻心汤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现代药理研究和中医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夏婷婷;刘清源;何赛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身痛逐瘀汤对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脊髓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p38 MAPK)蛋白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身痛逐瘀汤单倍剂量组(6.5g/kg)、身痛逐瘀汤双倍剂量组(13 g/kg)。假手术组切开暴露坐骨神经而不结扎,模型组结扎坐骨神经诱导神经痛模型,术后未给予干预治疗。给药组在造模后第3天开始灌胃给药,在造模后第3,5,7,14d观察大鼠热痛阈、机械痛阈、运动评分值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CCI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Western-Blot检测大鼠脊髓p38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在造模后第7d和第14d,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热痛阈值、机械痛阈值出现显著降低,右侧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1),小胶质细胞标记物OX-42免疫阳性物质表达显著增多;与模型组相比,身痛逐瘀汤给药组均可显著提高热痛、机械痛阈值(P<0.05;P<0.01),并降低右侧后肢运动评分值(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第7d和第14d脊髓磷酸化p38蛋白(p-p38)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身痛逐瘀汤给药组在造模后第14d可显著下调脊髓p-p38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中药复方身痛逐瘀汤可抑制CCI大鼠的痛敏反应,改善患侧后肢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磷酸化p38蛋白表达,降低脊髓神经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王志福;俞向梅;龚德贵;林心君;王彦青;吴根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浙江省名中医王会仍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经验。方法:整理王会仍对支气管哮喘病因病机的认识,结合典型医案,分析王会仍对本病的辨证治疗特色和用药特点。结果:王会仍认为治疗哮喘当首辨虚实,急性发作期以实为主,治以温肺散寒、清泻肺热、化痰定喘;缓解期以虚为主,治以补肺固表、健脾益气、温肾纳气。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方法,王会仍治疗本病取得良好效果,其经验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刘贤忠;陈芳;王会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冠心病的发病率在我国逐年递增,已成为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老年冠心病有其特殊的症状、病因病机及治疗特点,临床症状复杂且多不典型,程度较重且预后偏差,合并症较多,治疗棘手。其病因西医认为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粥样硬化原因虽不完全明确,但各种危险因素皆对老年人不利。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范畴,人届老年五脏六腑每露虚象,且“五脏之滞皆为心痛”,老年冠心病的病因中医认为以实少、虚多,标实本虚为主。对于老年冠心病的治疗西医重视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因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改变(减弱或增强),及对药物副作用的反应增加,故用药要严密跟踪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对于针对老年人的PTCA,也要严格评估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不能盲目追求手术治疗;中医则以“补虚辅以祛实”为治疗大法,不独着眼于心,重视心与他脏关系,辨证论治。
作者:刘子龙;康立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本文以2006—2012年《江西卫生统计年鉴》为依据,对江西省乡镇卫生院的床位、卫生技术人员、注册护士等卫生资源的配置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近几年,江西乡镇卫生院的卫生资源配置有很大的提升,但与城市医院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探讨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作者:宋伟才;吴艳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病传脾”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和实际运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柴芍六君子方,对照组给予临床观察,疗程为3个月。结果:观察组在疾病总有效率、症状、肝纤四项、肝硬度方面改善明显。结论:运用“肝病传脾”经典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对慢性肝病的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智;江一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并比较葛根生品、麸煨葛根及清炒葛根的止泻作用,为葛根炮制品的临床用药提供客观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胃排空及小肠推进率实验结合腹泻指数的测定,研究葛根生品、麸煨葛根及清炒葛根的止泻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葛根生品、麸煨葛根及清炒葛根在胃排空试验、小肠推进率及腹泻指数测定试验中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各样品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胃内残留率呈增强趋势、小肠推进率呈减弱趋势、腹泻指数呈降低趋势;而样品同剂量之间比较,胃内残留率由高到低为:麸煨葛根>清炒葛根>葛根生品,小肠推进率由高到低为:葛根生品>清炒葛根>麸煨葛根;腹泻指数由低到高:麸煨葛根>清炒葛根>葛根生品。结论:麸煨葛根止泻作用强,结果为麦麸煨制葛根的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作者:钟凌云;马冰洁;龚千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欧阳枝磊主任中医师认为本病中医归属于“淋证”范畴,其病位主要在膀胱,与肾、肝、脾、心有关。病因病机主要在于虚、郁、瘀、湿(热),常相互夹杂,亦可相互影响,不同阶段各自轻重份量不同,当仔细辨证,随证治之。治疗以补益肝肾、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清利湿热为法。
作者:皮鹰;钟阳红;章小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充气复位结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椎体形态改变。方法:对13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体外复位后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后观察手术前后对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情况、cobbˊs角的改变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体外充气整复后与后凸成形术后伤椎的前缘高度及cobbˊs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应数据配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在充气复位结合PKP术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椎体形态有明显改变,能有效的恢复椎体前缘高度、减少后凸畸形、cobbˊs角的改善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熊小春;龙亨国;肖曦;周成洪;刘久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配伍甘草后雷公藤甲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阐明甘草对雷公藤的减毒增效机制以及指导雷公藤甲素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结合电喷雾离子肼多级质谱( HPLC-DAD-ESI/Trap/MSn )法研究配伍甘草后雷公藤甲素在大鼠尿液中的代谢产物。结果:在大鼠尿液中发现雷公藤甲素代谢产物4个,分子量分别为376(M1),376(M2),374(M3)和390(M4)。根据DAD紫外光谱图、电喷雾离子肼多级质谱以及药物体内代谢特点初步鉴定为:2(或5)-羟基雷公藤甲素(M1,M2),2-羰基雷公藤甲素(M3),2-羰基-5-羟基雷公藤甲素(M4)。结论:氧化代谢产物为雷公藤甲素的主要代谢产物,氧化代谢可能为雷公藤甲素的解毒途径。
作者:刘建群;王雪梅;张国华;舒积成;张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介绍太冲、风府穴治疗帕金森病的基础研究,从理论依据的角度探索提高临床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和保证选穴的高效性。方法:通过分析近年来对太冲、风府穴治疗帕金森病基础研究的文献,归纳从神经生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角度对太冲、风府穴治疗帕金森病深入研究的相关成果。结果:基础研究的结论佐证了太冲、风府穴治疗帕金森病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结论:多种作用机制都证明太冲、风府穴对帕金森病有效,从循证医学和基础研究的角度为将来临床更好的运用和推广太冲、风府穴治疗帕金森病提供科学的证据和理论依据。
作者:郭敏;陈华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不同的灸量对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疗效的影响,从而探查影响灸量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195例合格受试者,将其分为普通悬灸1组(温和灸30min)63例、普通悬灸2组(温和灸60min)63例及热敏灸组(热敏灸疗法)69例。结果:普通悬灸1组、普通悬灸2组与热敏灸组之间比较,在对COX痛经症状量表( CMSS)、经血中前列腺素F2α( PGF2α)、前列腺素E2(PGE2)、血管加压素(AVP)含量的比较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60min普通悬灸疗效显著优于30min普通悬灸,说明灸时长短是影响灸量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灸效;热敏灸的疗效显著优于普通悬灸,说明穴位对艾热的吸收能力直接影响灸量,从而影响灸效。
作者:张伟;张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肺间质纤维化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呼吸系统疾病,刘良徛教授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有独到的认识,临证自拟温肺化纤汤加减化裁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胡李慧;刘良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苦豆子为豆科槐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药用价值高。本文对苦豆子中生物碱类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检测手段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苦豆子生物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游菁菁;李月英;沙碧莹;尹小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白塞氏病属中医学“狐惑病”范畴,其发生是在脾胃亏虚的基础上,水湿停滞,易生湿浊,湿浊蕴结于内,日久化生湿毒之邪而致。脾胃亏虚、湿毒内蕴为其基本病机,祛湿解毒应贯穿其治疗始终。
作者:李思敏;包洁;汪琴静;谢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