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尿嘧啶的理化性质及透皮促渗剂对氟尿嘧啶经皮渗透的研究

邹浪;李晓芳;邓红;曹森

关键词:氟尿嘧啶, 稳定性, 溶解度, 促渗剂, 透皮作用
摘要:目的:对氟尿嘧啶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并考察促渗剂对氟尿嘧啶透皮吸收的影响,为氟尿嘧啶经皮给药剂型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考察温度、光照及pH对氟尿嘧啶稳定性的影响;测定氟尿嘧啶在水、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以及多种油和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采取改进的Franz扩散池和离体小鼠皮肤研究氟尿嘧啶在不同pH环境下以及添加促渗剂后对离体鼠皮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在4℃、25℃、32℃、60℃条件下,在pH5.0、pH7.4、pH8.0磷酸盐缓冲液中,在光照条件(4 500 Lx)下,氟尿嘧啶均能稳定存在.氟尿嘧啶在水及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解度均大于在油和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氟尿嘧啶在水和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中的体外经皮释放均符合零级释放.含不同促渗剂的氟尿嘧啶的透皮速率及累积渗透量有明显差别,其促进强度依次为桉叶油>薄荷油>氮酮>H二乙二醇单乙基醚H>N-甲基-2-吡咯烷酮.结论:氟尿嘧啶不受温度、光照、pH值的影响;制成经皮给药制剂时,桉叶油的加入对氟尿嘧啶的促渗作用大.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假性性早熟68例

    目的:观察清肝利湿、疏肝解郁类中药治疗假性性早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合格的假性性早熟患者13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2组.试验组(n=68):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减(牡丹皮、栀子、夏枯草、白芍、泽泻、枳壳、生地、郁金、柴胡等).对照组(n=63):服用逍遥丸(浓缩).疗程均为2周,停药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理变化情况.结果:中药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假性性早熟疗效显著,服药3周有效率达95.6%,逍遥丸服药3周有效率为84.1%,服丹栀逍遥散加减汤剂疗效明显优于逍遥丸.结论:中药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假性性早熟具有良好临床疗效,且费用低,副作用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曾玉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萆薢渗湿汤加味方治疗ⅢB型(湿热下注气滞血瘀型)前列腺炎40例

    目的:研究萆薢渗湿汤加味方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前列腺液中IL-6和IL-8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萆薢渗湿汤加味方)与对照组(口服舍尼通片治疗)各40例.2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67.50%,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NIH-CPSI积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PS中卵磷脂小体的含量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6和IL-8水平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萆薢渗湿汤加味方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明显,能明显降低患者前列腺液中IL-6和IL-8水平.

    作者:高阳;高华;王万春;张世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针刺效应的经穴特异性研究的因子分析

    目的:通过综合评价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的针刺效应来研究经穴效应的特异性.方法:以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依据Zausinger六分法选择1-3分的大鼠入组.以随机对照设计原则设立基础对照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模型未干预组、尼莫地平组、人中旁组)和针刺组(内关组、委中组、三阴交组、尺泽组、人中组和非穴组).而且针刺组内每个穴组采用正交设计法分别设置9个不同参数组合.每组12只,共60组.针刺干预组以提插手法针刺治疗,每12h 1次,共干预6次.并以神经行为学、脑血流、梗死率、微循环、光镜等为测量指标.利用因子分析计算样本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比较(以SPSS 17.0实现).结果:针刺组内比较:每个经穴的针刺参数组合不同,则针刺效应亦不同.针刺组间比较:内关>尺泽>人中>三阴交>委中>非穴.经穴与非穴比较:穴位组>非穴组.针刺组与非针刺组比较:针刺组>非针刺组.结论:经穴具有针刺效应的特异性;而且经穴特异性是相对的.

    作者:常晓波;王舒;樊小农;张亚男;孟智宏;杨雪;石学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内经》“治未病”思想在现代预防医学中的体现

    现代医学发展趋势及现代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架构,与《内经》的“治未病”思想相契合:“治未病”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与现代预防医学“预防为主”的新医学模式相吻合;“上医治未病”的“养生”之道,也在现代预防医学“如何延长生命时限、如何提高生活质量”中得到体现.

    作者:陈旻丹;万崇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白木通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研究

    以白木通新鲜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DNA,并对提取的DNA进行了纯度鉴定和PCR检测.结果表明:改良的CTAB提取法,能够有效去除次生物质对DNA的干扰,提高提取DNA的质量和纯度,适宜白木通叶片DNA的提取.该改良法提取的DNA可用于SRAP分析.

    作者:王飞;黄佩蓓;曾贤;揭辉洋;余春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滋肾平肝利咽汤治疗肾炎性血尿50例

    目的:观察滋肾平肝利咽汤治疗肾阴虚或肝肾阴虚型肾炎性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滋肾平肝利咽汤治疗肾阴虚或肝肾阴虚型肾炎性血尿5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尿改善情况,以及整体疗效.结果:50例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半定量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结果为:显效21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达到86%.结论:滋肾平肝利咽汤治疗肾阴虚或肝肾阴虚型肾炎性血尿有显著性疗效.

    作者:欧阳晃平;秦小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论大学生的基础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理论的主流,内容丰富,但有着复杂化的倾向,越来越不易于实际操作.本研究依托课题组的调查成果,在对大学生基础素质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基础素质教育新模式进行实践总结.认为,大学生素质从显隐度分为基础素质和专业素质,大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是以提高基础素质为前提.

    作者:刘红宁;朱卫丰;孙敦振;叶耀辉;温泉;薛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健脾化湿方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5例

    目的:观察经验方健脾化湿方治疗痰湿阻滞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74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健脾化湿方辨证加减治疗为主,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为主,观察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中医症候改善率.结果:2组在促进骨髓巨核细胞分化无显著差异性,但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提升血小板计数、改善中医各项症候诸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健脾化湿方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慧;吴敏;黄琳;贺支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HPlC法测定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填充柱(Apollo C18,5μm,250mm×4.6mm),甲醇-0.03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室温.结果:主成分与其余杂质峰完全分离,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溶液在2.448μg/mL-122.4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1%,RSD为0.8%,小检出量为1.67ng,方法精密度良好(RSD =0.4%).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度、准确度符合要求,方法可靠,可用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

    作者:付长华;杨琴香;蔡华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山蜡梅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 Oliv.)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核磁光谱数据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鉴定了7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为:(1)d-夏蜡梅碱,(2)6,7-二甲氧基香豆素,(3)东莨菪内酯,(4)槲皮素,(5)山奈酚,(6)紫云英苷,(7)1,8-松油二醇,其中化合物6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作者:舒任庚;郑颖;张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在《中医诊断学》、《医古文》教学研究与实践中,认真贯彻以“学”为本、学思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平台与教学资源支持学生“学”,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体验互动、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作者:孙悦;丁成华;韩立民;程绍民;李晶晶;郑绍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基于形成性评价课程考核命题策略的探讨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动态考核,评定学生学习的阶段性成果,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我校作为医学院校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改革,使形成性评价命题策略制度化、规范化,并通过评价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作者:陈钟文;叶耀辉;罗晶;钱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当归补血汤治疗癌性贫血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当归补血汤对荷瘤小鼠补血作用.方法:建立生长良好的H22小鼠的腹水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当归补血汤组),另外再选12只健康小鼠为空白对照组(正常组).给予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每日灌胃生理盐水,当归补血汤组给予当归补血汤灌胃(剂量为12g·kg·d-1).分组后连续给药10d,于末次给药24h眼球采血后处死小鼠收集骨髓.结果:实验数据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提示可能存在癌性贫血现象.当归补血汤组相比模型组其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有所上升,提示当归补血汤可能对抗癌性贫血.将各组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当归补血汤组能减缓癌性贫血小鼠骨髓红系祖细胞的凋亡速度.结论:当归补血汤对荷瘤小鼠有一定补血作用.

    作者:曹娟;黄宇玫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东北铁线莲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东北铁线莲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东北铁线莲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刘艳红;周小平;刘荣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循证分析

    目的:采用循证分析的方法评价中药外用综合治疗和治疗性输卵管通液术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治疗价值.方法:门诊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诊断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病人,随机分实验组(中药外用组、西药通液组)及对照组各63、65、66例,1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3个月经周期为1个观察周期,治疗后行腹腔镜探查加双侧输卵管美兰通液术为金标准,以盆腔粘连评分及输卵管功能评分为疗效评判.结果:中药外用组术中评分明显低于西药通液组及对照组(P<0.005).结论:中药外用治疗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疗效明显,并结合腹腔镜手术可显著输卵管通畅度及功能.

    作者:胡菊兰;张敏霞;彭雪;徐义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地方普通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的研究——以江西中医学院为例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围绕当前地方普通高校在实施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以江西中医学院教育国际化发展实践、模式为例,提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教育国际化发展思路和举措,对地方高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金德忠;吴翔;刘新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数字图像技术在药粒自动分拣中的应用研究

    在药品企业药粒分拣的过程中存在着速度慢、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本文深入研究了现有的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设计了一个基于图像技术的药粒快速检测系统,可以提高药粒分拣的效率和准确率,实现分拣过程中的基本无人化.

    作者:赵艳;刘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探讨

    本文探讨了神经网络在网络药理学研究及中药复方研究思路中的应用,并对其进行简述分析,为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提供更广阔的研究方法.

    作者:王昌芹;刘辉;陈兰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菟丝子提取物对亚急性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菟丝子提取物对实验性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及机制.方法:以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为模型,同时给予灌胃不同浓度的菟丝子提取物,6周后,采用比色法测定肝脏和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来研究菟丝子延缓衰老的作用.结果:菟丝子提取物能显著增加肝脏和脑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降低其MDA含量.结论:菟丝子提取物抗衰老作用可能通过提高抗氧化酶SOD、GSH-PX活力,降低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而实现.

    作者:刘海云;吴欢欢;何志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人XPD基因转染对人肝癌细胞的生物学影响

    目的:XPD基因作为TFIIH因子中一员,在基因修复中发挥重大作用.本实验构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人野生型XPD基因重组质粒pEGFP-N2-XPD,并将其稳定转染至人肝癌细胞株Hep3B细胞,探讨XPD基因与HBx,Cdk7的相互作用,以及细胞周期和凋亡机制.方法:从人宫颈鳞癌上皮细胞株HeLa细胞克隆出人全长XPD cDNA,构建了pEGFP-N2-XPD重组体质粒,并将其稳定转染入Hep3B并筛选单克隆稳定转染重组质粒Hep3B细胞(Hep3B-pEGFP-N2/XPD)和稳定转染空载质粒Hep3B细胞(Hep3B-pEGFP-N2).利用荧光显微镜观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检测转染XPD基因后细胞内XPD,HBx,Cdk7的表达量变化,并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以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1)利用酶切和基因测序,成功构建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人野生型XPD基因重组质粒pEGFP-N2-XPD.(2)免疫荧光显微镜下,Hep3B-pEGFP-N2和Hep3B-pEGFP-N2-XPD细胞中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3)RT-PCR检测:Hep3B-pEGFP-N2/XPD细胞与Hep3B和Hep3B-pEGFP-N2,两对照组相比,HBx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01) XPD 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 Cdk7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01).(4) MTT检测示Hep3B-pEGFP-N2/XPD与两对照相比,细胞增殖率减弱(P<0.05).TUNEL检测示Hep3B-pEGFP-N2/XPD与两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示Hep3B-pEGFP-N2/XPD进入S期出现障碍,停滞在G0 +G1期的细胞增多,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5)Western blot检测Hep3B-pEGFP-N2/XPD细胞中XPD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比两对照组高,Cdk7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比两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野生型XPD基因片段成功插入pEGFP-N2空载质粒中,将其稳定转染进人肝癌细胞株Hep3B细胞中,可以在转录和蛋白水平提高细胞XPD表达、降低细胞内HBx Cdk7表达.野生型XPD基因过渡表达可能抑制HBx Cdk7表达来改变细胞周期、抑制细胞生长、促使细胞凋亡.

    作者:熊瑛;张吉翔;汤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