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经》“治未病”思想在现代预防医学中的体现

陈旻丹;万崇毅

关键词:内经, 治未病, 养生, 现代预防医学
摘要:现代医学发展趋势及现代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架构,与《内经》的“治未病”思想相契合:“治未病”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与现代预防医学“预防为主”的新医学模式相吻合;“上医治未病”的“养生”之道,也在现代预防医学“如何延长生命时限、如何提高生活质量”中得到体现.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赵纪生从“瘀”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活血化瘀法能够明显改善肾脏微循环,延缓肾功能衰竭,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方面有明显优势和特色.赵纪生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其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显著.本文主要从理论基础,辨证要点,治法方药三个方面进行全面阐述.

    作者:宋卫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东北铁线莲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东北铁线莲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东北铁线莲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刘艳红;周小平;刘荣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大学校园广告现状与改善研究

    随着大学的扩招,在校大学生的日益增多,大学生对各类信息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家关注.同时校园是文化传播场所,如今充斥着浓重的商业气息,并且广告种类繁多且良莠不齐,高校内广告的宣传方式太过杂乱,严重影响着校园和谐.本文选取了南昌的几所高校以此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校园广告的现状,发现大学校园内广告宣传存在的问题,探究其解决方案.

    作者:陈广;周娇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内经》“治未病”思想在现代预防医学中的体现

    现代医学发展趋势及现代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架构,与《内经》的“治未病”思想相契合:“治未病”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与现代预防医学“预防为主”的新医学模式相吻合;“上医治未病”的“养生”之道,也在现代预防医学“如何延长生命时限、如何提高生活质量”中得到体现.

    作者:陈旻丹;万崇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盗汗治疗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挖掘盗汗临床治疗用药常用药物组合规律.方法: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法,对收集到的158例盗汗古今医案治疗方药中的药物进行挖掘分析.结果:支持度较高即支持度>16%的药物组合有:黄柏,生地黄,黄连,熟地黄,黄芩,龙骨,牡蛎,当归,大枣,甘草等.结论:临床上治疗盗汗常用药物组合为黄柏与生地、熟地,龙骨与牡蛎,黄连与生地等.

    作者:艾志福;徐义勇;余俊英;邹富有;丁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辛开苦降法临床应用集萃

    综述了近3年文献报道辛开苦降法的临床案例,包括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和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等脾胃病、小儿咳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系病、复发性口疮、慢性病毒性肝炎.为拓展辛开苦降法的应用范围奠定基础.

    作者:张季林;桂茜茹;徐爱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益肾化湿颗粒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

    目的:探讨益肾化湿颗粒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2月-2013年2月间门诊及住院的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常规控制血糖、降血脂等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150mg,1次/d;治疗组口服厄贝沙坦150mg,1次/d,并口服益肾化湿颗粒10g,3次/d.2个月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2组均检测治疗前后的血肌酐、血浆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24h尿蛋白定量.结果:2组在治疗2个疗程前后比较检测血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浆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化湿颗粒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比单用厄贝沙坦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病情.

    作者:李国华;李宇丹;丁志胜;蔡雪;张志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Box-Behnken设计优化回流提取山楂降脂有效成分的工艺研究

    目的:优化回流提取山楂降脂有效成分的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回流提取法,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溶媒用量、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熊果酸、金丝桃苷得率及干膏率的加权平均值为指标,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结果: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0%、溶媒用量12倍、提取时间100min、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熊果酸、金丝桃苷得率分别为0.548%、0.093%,干膏率33.92%,与模型预测值较接近.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山楂降脂成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侯莉伟;杨明;熊永爱;杨凤梅;邹文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HPlC法测定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填充柱(Apollo C18,5μm,250mm×4.6mm),甲醇-0.03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室温.结果:主成分与其余杂质峰完全分离,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溶液在2.448μg/mL-122.4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1%,RSD为0.8%,小检出量为1.67ng,方法精密度良好(RSD =0.4%).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度、准确度符合要求,方法可靠,可用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

    作者:付长华;杨琴香;蔡华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氟尿嘧啶的理化性质及透皮促渗剂对氟尿嘧啶经皮渗透的研究

    目的:对氟尿嘧啶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并考察促渗剂对氟尿嘧啶透皮吸收的影响,为氟尿嘧啶经皮给药剂型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考察温度、光照及pH对氟尿嘧啶稳定性的影响;测定氟尿嘧啶在水、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以及多种油和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采取改进的Franz扩散池和离体小鼠皮肤研究氟尿嘧啶在不同pH环境下以及添加促渗剂后对离体鼠皮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在4℃、25℃、32℃、60℃条件下,在pH5.0、pH7.4、pH8.0磷酸盐缓冲液中,在光照条件(4 500 Lx)下,氟尿嘧啶均能稳定存在.氟尿嘧啶在水及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解度均大于在油和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氟尿嘧啶在水和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中的体外经皮释放均符合零级释放.含不同促渗剂的氟尿嘧啶的透皮速率及累积渗透量有明显差别,其促进强度依次为桉叶油>薄荷油>氮酮>H二乙二醇单乙基醚H>N-甲基-2-吡咯烷酮.结论:氟尿嘧啶不受温度、光照、pH值的影响;制成经皮给药制剂时,桉叶油的加入对氟尿嘧啶的促渗作用大.

    作者:邹浪;李晓芳;邓红;曹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中药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67例

    目的:探讨使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中药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3月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171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1组单纯使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治疗;对照2组采用中药治疗(藤药外敷及康妇消炎栓塞肛);实验组使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加中药治疗.结果:实验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9.9%、77.6%,对照1组为14.8%、63.0%,对照2组为12.0%、58.0%;实验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可以有效缓解疼痛,联合藤药外敷及康妇消炎栓塞肛后其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邹丽;张倩平;舒宽勇;刘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数字图像技术在药粒自动分拣中的应用研究

    在药品企业药粒分拣的过程中存在着速度慢、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本文深入研究了现有的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设计了一个基于图像技术的药粒快速检测系统,可以提高药粒分拣的效率和准确率,实现分拣过程中的基本无人化.

    作者:赵艳;刘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在《中医诊断学》、《医古文》教学研究与实践中,认真贯彻以“学”为本、学思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平台与教学资源支持学生“学”,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体验互动、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作者:孙悦;丁成华;韩立民;程绍民;李晶晶;郑绍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析政府职能在城市弱势群体医疗保障中的定位及转变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民生问题的突显,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公众的医疗保障问题,且专门针对农村,城镇等地开展了不同规划适宜的医疗保障,医疗救助活动,成效甚好.然而,在医疗保障制度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城市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活动却更加吸引了群众,学者,政府的关注.本文就职能定位及转变的视角来阐述城市弱势群体医疗保障中的政府职能.

    作者:陈彦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基于形成性评价课程考核命题策略的探讨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动态考核,评定学生学习的阶段性成果,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我校作为医学院校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改革,使形成性评价命题策略制度化、规范化,并通过评价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作者:陈钟文;叶耀辉;罗晶;钱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肝病实脾法之探讨

    本文从肝脾的生理、病理关系,及在肝病实证、虚证临证中的应用实脾法的必要性探讨,认为肝病实脾法-这一中医经典治肝之法不论在实证、虚证肝病的临床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郭明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假性性早熟68例

    目的:观察清肝利湿、疏肝解郁类中药治疗假性性早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合格的假性性早熟患者13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2组.试验组(n=68):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减(牡丹皮、栀子、夏枯草、白芍、泽泻、枳壳、生地、郁金、柴胡等).对照组(n=63):服用逍遥丸(浓缩).疗程均为2周,停药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理变化情况.结果:中药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假性性早熟疗效显著,服药3周有效率达95.6%,逍遥丸服药3周有效率为84.1%,服丹栀逍遥散加减汤剂疗效明显优于逍遥丸.结论:中药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假性性早熟具有良好临床疗效,且费用低,副作用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曾玉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菟丝子提取物对亚急性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菟丝子提取物对实验性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及机制.方法:以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为模型,同时给予灌胃不同浓度的菟丝子提取物,6周后,采用比色法测定肝脏和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来研究菟丝子延缓衰老的作用.结果:菟丝子提取物能显著增加肝脏和脑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降低其MDA含量.结论:菟丝子提取物抗衰老作用可能通过提高抗氧化酶SOD、GSH-PX活力,降低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而实现.

    作者:刘海云;吴欢欢;何志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探讨

    本文探讨了神经网络在网络药理学研究及中药复方研究思路中的应用,并对其进行简述分析,为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提供更广阔的研究方法.

    作者:王昌芹;刘辉;陈兰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针刺效应的经穴特异性研究的因子分析

    目的:通过综合评价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的针刺效应来研究经穴效应的特异性.方法:以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依据Zausinger六分法选择1-3分的大鼠入组.以随机对照设计原则设立基础对照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模型未干预组、尼莫地平组、人中旁组)和针刺组(内关组、委中组、三阴交组、尺泽组、人中组和非穴组).而且针刺组内每个穴组采用正交设计法分别设置9个不同参数组合.每组12只,共60组.针刺干预组以提插手法针刺治疗,每12h 1次,共干预6次.并以神经行为学、脑血流、梗死率、微循环、光镜等为测量指标.利用因子分析计算样本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比较(以SPSS 17.0实现).结果:针刺组内比较:每个经穴的针刺参数组合不同,则针刺效应亦不同.针刺组间比较:内关>尺泽>人中>三阴交>委中>非穴.经穴与非穴比较:穴位组>非穴组.针刺组与非针刺组比较:针刺组>非针刺组.结论:经穴具有针刺效应的特异性;而且经穴特异性是相对的.

    作者:常晓波;王舒;樊小农;张亚男;孟智宏;杨雪;石学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