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突发特大型抢救事件的反应与对策

何小梅;谢昕;彭军

关键词:突发, 特大型, 抢救, 事件, 组织救治, 中毒患者, 政治意义, 稳定社会, 生命安全, 政府, 医院, 医疗, 鼠药, 人群, 媒介, 接诊, 公安, 对策
摘要:突发特大型抢救事件涉及政府、公安、医疗、媒介等多方面,医院如何快速组织救治,直接关系到大规模人群的生命安全,其抢救成败具有稳定社会等政治意义.分析我院接诊的突发93例鼠药中毒患者,旨在研究突发特大型抢救事件的对策.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乡村医生对采供血传播HIV的知情调查及干预研究

    目的了解乡村医生对艾滋病(AIDS)基本知识和非法采供血传播艾滋病病毒(HIV)事件的知晓情况,探索农村AIDS防治工作的可行干预措施.方法选择采、供血传播HIV疫情较为严重的某乡全体乡村医生为调查对象,应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收集资料.结果有效调查33人(100%),95%以上调查对象对AIDS的性传播、血液传播和传染性等问题有正确认识;50%对母婴传播和唾液、汗液、蚊虫叮咬、共用浴缸坐便等不传播HIV途径缺乏认识;80%以上了解本村血液组织者的目的、村民卖血高峰时间、血液传播疾病的危害和反对卖血行为;27.3%的调查对象偶尔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15.2%调查对象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丢弃或卖掉.结论农村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医源性交叉感染的隐患,乡村医生迫切需要AIDS防治知识的正规培训,而且有望成为农村AIDS防治工作的核心力量.

    作者:李倩;白玥;叶恒波;卢祖洵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患者对医疗纠纷认知情况的研究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后简称<条例>)于2002年4月1日颁布,同年9月1日起实施[1],经过舆论的大力宣传,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条例>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现结合<条例>精神和实际工作情况,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对照研究了<条例>实施前后患者对医疗纠纷认知的差异性进行了调查,以便更好地指导工作,减少纠纷发生.

    作者:杜元太;习俊;潘洁;赵艳燕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医院门急诊管理趋势的探讨

    国内大多数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的门急诊,无论在管理还是在服务理念上,还存在相当多的薄弱环节,与当今医院的发展趋势还有很大差距,其中既有改革中的卫生体制及管理机制上的问题,也有社会环境及医疗机构本身的因素在内.为此,笔者想就现代医院的门急诊管理趋势做一下探讨.

    作者:朱永松;骆松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不断创新是妇幼保健院发展的不竭动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妇幼保健机构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作为新疆大的妇幼保健机构进行了有益探索.

    作者:牟跃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SARS疫情在某些综合医院内暴发流行的原因及对策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简称SARS).于2003年年初,在我国部分地区集中暴发流行和快速扩散.这次危机事件暴露了我国应对大规模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缺少足够的经验,缺少专业的危机预警和处理机制,医务人员感染占了一定的比例,国内有的大型综合医院因院内交叉感染严重而被迫整个关闭和隔离,医院成了SARS暴发流行的重要传染源之一.这些问题值得专家和管理者的深思.

    作者:周平;高和;司慧远;崔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突发特大型抢救事件的反应与对策

    突发特大型抢救事件涉及政府、公安、医疗、媒介等多方面,医院如何快速组织救治,直接关系到大规模人群的生命安全,其抢救成败具有稳定社会等政治意义.分析我院接诊的突发93例鼠药中毒患者,旨在研究突发特大型抢救事件的对策.

    作者:何小梅;谢昕;彭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协同型灾害医学救助模式的构建

    当前自然灾害和烈性传染病的偶有发生,尤其是在这次防治非典型肺炎的医学救助过程中,医学救助模式的落后暴露无疑,构建一种合理的灾难性医学救助模式势在必行.

    作者:俞冠东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浅析急诊医疗纠纷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目的防范急诊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对本院1999~2002年发生85例急诊医疗纠纷进行分类和原因分析.结果发生急诊医疗纠纷的原因主要是责任心不强、急诊意识不强、医患沟通不充分、服务态度差、医疗费用问题、医疗技术水平不高、急诊环境差等.结论要防止急诊医疗纠纷,应做到:加强急诊制度,严格首诊负责制,完善岗前培训和考核制度,严格执行监督检查制度、纠纷报告制度、纠纷科室参与制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宣传教育,维系医患良好关系,建立合理的急诊医学管理模式.

    作者:程苏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实用数字化病案管理

    目的实施数字化病案管理是新形势下对病案管理的一种新需求.方法建立数字化病案管理计算机系统和配套的加工、管理、应用体系.结果本系统对病历内容适当分类并给予标准,设计了较严格的授权方法.既方便使用,又严格病历资料管理.实现在不接触原件条件下的一般性病案使用,从而避免资料丢失,实现资料内容的权限控制,能够提供资料共享,资料的使用完整便利.结论数字化病案管理在没有建成完整的电子病历之前,是形成电子病历的一种形式.它提高了病历利用的效率,也可减轻纸张病历存储的压力.是一种实用、有效的病案管理方式.

    作者:黄锋;俞朝晖;杨健;周西春;罗京全;高彤;王吉善;李月东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试论医学职业暴露及其安全防护对策

    本文就非典型肺炎流行中医务人员感染现象,介绍了医学职业暴露的危害.常见的医学职业暴露危害有四大类,包括生物性危害,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等;化学性危害,有抗肿瘤药物、清洁剂及消毒剂、麻醉剂、粉尘等;物理性危害有辐射、锐器伤、负重伤、强制体位等;心理性危害.并提出了安全防范的对策建议:加强医学职业安全教育、加强高危人群和高危部位的防护、加强防护材料的供应和防护设施的完善、建立健全长效防护机制与保障体制.

    作者:吴伟斌;周永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乡村医生在血液传播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

    我国自198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至今HIV感染者约100万[1].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流行形势十分严峻.

    作者:白玥;李倩;卢祖洵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SARS救治体系建设探讨

    一、医疗救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SARS疾病的认识不足:自广东出现首例病人之后,因病因不明确,人们对其传染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以致引起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传播流行.

    作者:马建中;夏祖昌;蔡聚雨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临床路径管理方法的建立

    我们依据医疗质量实时控制前馈、反馈、现场控制方法[1,2],结合医院本身实际情况,将路径管理方法与医院现有住院诊疗管理制度和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作者:王冬;朱士俊;王岩;刘玉杰;钟光林;张明学;周永刚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病历公开与医院知识产权保护

    医务人员对病人的诊断治疗过程是医务人员的智力活动,而记载诊断治疗过程的病案则是医务人员智力活动成果的体现,医院对病历资料享有绝对的知识产权.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部分病历,使病历管理正式走向社会化、公开化.但病历公开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对病历知识产权的保护.

    作者:王亮;徐凤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项目时间管理在制定临床路径标准住院天数中的应用

    在临床路径管理中,要进行合理的时间管理,制定合理住院天数是为重要的内容之一[1].采用项目时间管理的方法[2-4],制定标准住院天数,一方面可以使临床路径开发小组成员清楚地掌握整个诊疗过程及过程中各专业的职责;另一方面还可以科学地制定出佳诊疗时间标准,方便简单,符合实际[5,6].下面以制定膝骨性关节炎行关节镜手术为例进行说明.

    作者:王冬;朱士俊;董军;石青龙;薛万国;刘玉杰;曹秀堂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应急指挥系统在SARS定点医院中的实践

    当SARS袭击北京之际,北京市卫生局即将北京胸科医院定为收治SARS病人定点医院,成立了由卫生局直接领导的北京胸科医院应急指挥系统,加强了组织领导,从8所医院临时抽调医务人员1 800余人加强胸科医院,并成立了救治专家组、隔离防护专家组、护理专家组、中医药治疗协作组.共收治SARS及其疑似者453人,至6月24日,转院22人,排除SARS诊断20人,死亡26人,其余全部痊愈出院.病死率为5.79%.实践证明:成立应急指挥系统对抗击SARS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后国家应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公共卫生系统,并建议三级以上的医院设置感染科或单独病区.

    作者:伍冀湘;吕鹏;黄卫祖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非典时期医院内防病监测报告体系浅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作为烈性传染病在各地流行,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为此,应建立医院内防病监测报告体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切断传播途径[1].

    作者:谭申生;王凤鸾;顾小琳;何梦乔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临床路径在医疗质量实时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临床路径为住院诊疗实时控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条件.本研究在医疗质量实时控制的总体框架下,对住院诊疗实时控制临床路径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研究中,运用持续质量改进、过程管理、时间管理等理论为临床路径的开发与管理建立具体的方法.结合国内医院管理实际,建立医疗质量实时控制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与临床路径管理体系,并形成了管理规范.同时,本研究在医疗质量实时控制中首次将临床路径应用于住院诊疗过程管理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作者:朱士俊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关于急救网络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一、急救网络建设的现状现代医学进步的一个显著的标志是急危重病人救治水平的提高,同时衡量一个地区的整体医疗水平往往也是看其危重病人的处理结果[1].

    作者:蔚百彦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医院分配制度改革情况分析与思考

    随着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卫生事业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其中分配制度改革因为直接关系着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牵涉面广,重要性强,难度高,已成为当前医院改革中的焦点问题[1].

    作者:鲍玉荣;朱士俊;李信春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