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脑半球切除治疗婴儿性偏瘫

许钢;李宏;李景荣

关键词:大脑半球, 偏瘫
摘要:大脑性瘫痪学龄前儿童的患病率为1%~3%[1],其中常见者为婴儿性偏瘫,有些患者还伴有顽固性癫痫和行为异常,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关于此病的病因Wilson[2]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1)54%有产伤和胎儿缺氧史,(2)1~4岁期间患急性发热性疾病伴惊厥,常为局部或单侧肢体,在疾病恢复期间出现偏瘫.Ito[3]把主要原因归结为出生前后患儿的脑血管病变.大脑半球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但早期手术方法出现晚期并发症较多,常导致病人死亡.近年来,对晚期并发症及死因进行深入研究,并对手术方法加以改进.本文就大脑半球切除治疗婴儿性偏瘫的手术适应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手术方法的改进加以综述.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人早孕绒毛膜与蜕膜组织体外培养方法的研究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人绒毛膜组织和蜕膜组织的方法,并对其体外生长规律进行研究.方法:分别采取组织切割和胰酶消化处理两种人流组织,置RPMI-1640培养液,组织细胞可维持存活四周以上.结果:正常人流组织可在体外分离出绒毛膜组织和蜕膜组织,并能生长出单层细胞.结论:分离培养的两种组织细胞可供体外基础与临床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晓;陈莉;张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5,7-0-异丙亚基-对甲基哥纳香醇甲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

    目的:研究5,7-0-异丙亚基-对甲基哥纳香醇甲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白血病细胞K562,应用MTT法测定IC-50},Hoechst33342/PI双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5,7-0-异丙亚基-对甲基哥纳香醇甲处理K562细胞24hIC50约为10-5mol/L,可观察到明显核固缩、凝集等细胞凋亡表现,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染色质凝集等改变.结论:5,7-0-异丙亚基-对甲基哥纳香醇甲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

    作者:呼文亮;靳秋月;陈立军;陈虹;陈莉;陈小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囊虫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水平的检测

    目的:通过检测囊虫病患者血清中sICAM-1的水平,为探讨囊虫免疫逃避的机理提供资料.方法: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囊虫病患者和献血员各32名血清中sICAM-1的水平.结果:囊虫病患者和献血员血清中sICAM-1的水平分别为32.14±7.12ng/ml和42.85±9.28ng/ml,两者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人体感染囊虫后,ICAM-1的合成减少.

    作者:闫玉文;王金兰;王会明;姜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心脏术后干扰性房室脱节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7例报告

    房室传导阻滞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脏传导阻滞,而干扰性房室脱节则是造成复杂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本文选取7例心脏手术后病例,探讨干扰性房室脱节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的心电现象.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1~22岁,平均8岁,均为2000年收治的病人.临床诊断:室间隔缺损1例,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1例,法乐氏四联症1例、心内膜垫缺损2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1例,二尖瓣狭窄、室间隔缺损1例.心电图表现:术前心电图:右室肥大4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心房肥大、右心室肥大1例,电轴右偏1例.术后心电图:干扰与阻滞并存7例.术后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5例,安装永久起搏器1例,未安装起搏器1例.出院时安装临时起搏器1例,永久起搏器1例,未安装起搏器5例.

    作者:王培芸;彤丹;郝利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SCP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SCP对人乳腺癌细胞生长、抑制效应,探讨其抗癌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SCP加入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中,观察加药后细胞生长和有丝分裂指数(MI)的变化;用MTT法检测其细胞毒作用;Hoechst33342/PI荧光双染色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SCP明显抑制MCF-7细胞生长; IC50值为1mg/ml;MI于加药后48h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凋亡细胞比例在用药后48h达63.3%.结论:SCP可有效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张敏;陈小义;陈晓;陈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GDNF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细胞的发育、分化、存活、突触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对它的研究已成为神经科学领域中的热点之一.自1952年Montalcini发现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以来,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分子生物科学的飞跃发展,新的神经营养因子不断发现,同时对它们的基因序列、分子构成、分布特点、调控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于1993年由Lin等人[1]从大鼠胶质细胞系B49的培养液中纯化得到,初的研究表明GDNF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及运动神经元有很强的营养作用[2],继后的实验发现它对交感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亦有一定营养作用[3],并且在动物实验中显示GDNF对多种原因造成的神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从而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作者:陈宝友;冯凯琳;陈彦亭;宋立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丙种球蛋白和阿斯匹林治疗川崎病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和阿斯匹林(ASP)对川崎病(KD)的治疗效果.方法:分别采用不同剂量IVIG及阿斯匹林随机治疗48例例川崎病患儿,治疗后监测患儿热程、白细胞计数及冠状动脉改变,同时观察IVIG及阿斯匹林的副作用.结果:静脉滴注IVIG A组、B组治疗后热程、白细胞计数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与AS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 2=9.44,P<0.05).但IVIGA组及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X 2=2.65,P>0.05).结论:对于KD患儿,在病程早期应用静脉滴注IVIG可明显缩短热程,使冠状动脉瘤发病率明显减低.

    作者:陈军;王宝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念珠菌在人唾液中生长及蛋白酶表达情况的研究

    目的:了解念珠菌在人唾液中生长及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表达情况.方法:分别用添加0.2M葡萄糖的人唾液振荡培养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季也蒙念珠菌,定时取样测定生长量、pH值、胞外蛋白酶活性及唾液总蛋白浓度.结果:三种念珠菌在含糖唾液中均生长良好且都能产生SAP,蛋白酶表达水平存在种间差异.念珠菌生长速率、唾液pH变化及总蛋白含量降低幅度与菌株SAP表达程度基本一致.结论:SAP很可能在口腔念珠菌病发生过程中起致病作用.

    作者:王丹敏;董小青;蒋书勤;刘丽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危重病儿抢救中连续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连续血氧饱和度监测在危重病患儿抢救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spacelabs 1030监护仪对51例危重病儿进行连续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检测,测出平均SpO-2(MSpO-2)、低SpO-2(LSpO-2)、氧饱和度<9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人比(SIT90)、SpO-2上升和下降>0.25的比例,结合临床及其它检查分析判断低氧血症的程度、原因,对预后的影响和抢救措施制定的指导意义.结果:51例危重病儿中43例存在低氧血症,MSpO-2、LSpO-2分别是82.6±6.5%、73.4±8.5%,与危重度评分和HCO --3值呈明显正相关;SIT90>15%和SpO-2下降>0.25时,抢救成功率显著下降.结论:连续SpO-2监测能早期发现低氧血症及其原因,对病情程度的判断、转归预后的估计和指导抢救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作者:杨辅直;钟汝玲;李伟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对驻某地武警官兵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武警部队官兵有关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方法:教育前和教育后半年对武警部队部分官兵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的知识、态度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在武警部队官兵中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是有效的.

    作者:李浴峰;韩景田;闫玉仙;屈野;牛秀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胆管-空肠侧侧吻合术的临床试验研究

    目的:比较胆肠Roux-en-y侧侧吻合术与端端吻合术两种术式,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的术式.方法:将符合条件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70人,用单盲法对两组病人分别施行端端和侧侧吻合术,测量胆道空肠压力差及pH值,并行t检验,同时对术后吻合口漏和狭窄的发生率进行X 2检验.结果:侧侧吻合较端端吻合压力差大(>5mmHg),pH值变化及两组漏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吻合口狭窄1,3,5年的发生率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胆肠侧侧吻合术的长期效果优于端端吻合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瑞奎;窦科峰;高志清;李开宗;李海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老年人牙齿楔状缺损与磨损的发生情况和相互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中老年人牙齿楔状缺损和磨损发生情况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Smith和Kmight牙齿磨损指数TWI分度方法,对401名中老年人进行了口腔检查.结果:该组人群楔状缺损患病率为89.53%,磨损发生率达100%,发生率和磨损程度均与年龄和牙位有关,磨损重的患者楔状缺损程度也重.结论:楔状缺损与磨损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牙病,二者之间发生因素有相同之处,但加重程度的因素却不相同.

    作者:谢荣富;孙超;张志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成功1例报告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9岁.于1999年11月12日因间断咳痰,喘2年,加重1m,来我院门诊就医.患病期间先后用氨茶碱、地塞米松、喘定、必嗽平、红霉素、白霉素、氧氟沙星等止咳、平喘、抗炎药物,症状无明显好转,欲改用双效青霉素继续治疗.注射室护士在询问其无青霉素过敏史后,为其做双效青霉素皮肤试验.大约5min后该患者出现呕吐,继而双手麻木,呼吸更加困难,呈端坐呼吸.患者不断用自带的平喘喷雾剂向口腔内喷雾.注射室护士立即与主管医生取得联系,遵医嘱给地塞米松10mg肌肉注射,肾上腺素0.3mg皮下注射.患者呼吸困难未见缓解反而进行性加重,医生护士迅速将其抬上平车入急诊室,此时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尿失禁.经CTR术心搏恢复.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氧气吸入同时转入ICU病房,在ICU病房经呼吸机辅助呼吸后患者神智清醒,恢复自主呼吸,经平喘抗炎纠酸治疗一周后好转出院.

    作者:张秀华;雷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不同时间损伤后死亡1例原因分析

    1 案情摘要 死者曾某于2001年7月18日下午3时被某甲打了两耳光,踢腹部一脚,并用拳击打腹部,当天下午曾到村委会反映过情况,当时精神状况一般.晚9时左右,其侄儿叫其吃饭,曾某称肚子痛不想吃.晚11时许,曾某在自己家中又被某乙踢打下肢及腹部,并用棍棒击打背部及上肢,当即致其右前臂骨折,并感腹痛恶心呕吐.次日凌晨2时许,曾X在卫生院医治后不想进食,饮水后呕吐并感腹痛加剧.7时许到派出所报案,报案时警察发现其用手按压上腹部.9时许在回家路上死于路边.

    作者:黄培军;李雷波;刘敏;廖志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诱发电位监测脊髓功能的评价

    近年来,诱发电位在监测中枢神经系统的完整性及评价神经系统的功能方面显示出很大的优势,可用于判断麻醉深度、反映循环状态、研究麻醉机制、监测矫形及神经外科手术、判断脑外伤及缺氧昏迷病人的预后.目前,诱发电位监测脊髓功能应用广泛,涉及学科较多,现就其意义范围评价如下:

    作者:张华;李成;陈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并低血糖30例分析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有低血糖发生,且多因不合理使用降糖药物而引发.现就老年糖尿病并低血糖3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收集1995年至1999年期间老年糖尿病并低血糖30例.均符合WHODM诊断标准.且为Ⅱ糖尿病患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60~85岁.病程2~17年.其中合并DM肾病9例;高血压8例;冠心病、心衰3例;肝硬化4例;乳酸酸中毒1例;脑梗塞、脑出血2例;空腹剧烈运动低血糖1例;单项丙谷转氨酶增高2例.

    作者:赵志茹;赵砚中;马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小儿单纯性血尿分析及随访

    目的:评价单纯性血尿的临床意义和常用检查方法在单纯性血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2例单纯性血尿患儿进行血常规、补体、尿红细胞形态、尿钙、尿肌酐等系列检查并随访1~8年。结果:经系列检查病因诊断11例随访期合并轻度蛋白尿4例、肾病综合征1例。符合急性肾炎2例、运动性血尿2例。肾活检4例,轻度系膜增生2例、狼疮性肾炎和IgA肾病各1例。随访期结束,血尿消失58例,占81%。无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结论:单纯性血尿既可以是一些疾病的早期表现又可自然消失。大多数单纯性血尿表现为自然消失的良性过程。尿钙、尿肌酐、尿培养、血补体和B超检查的诊断价值较高,应列为常规检查。肾活检在指导治疗和预后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应慎重选用。定期随访是处理单纯性血尿的明智策略。

    作者:樊志荣;林彦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入伍新兵心脏神经官能症的预防及护理

    1 临床资料患者3名,男性,平均年龄19岁,均为2000年12月入伍,参加新兵训练时间为2m左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头痛、头晕、呼吸困难、胸闷、失眠等,排除器质性病变,临床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经过近一个月住院治疗和休养,上述症状改善。

    作者:张曼清;王琼;余淑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应用少量麻黄碱致头痛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4岁.术前各项检查均正常,无高血压病、癫痫病、头痛等病史及家族史,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

    作者:孙东明;刘来运;孙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曲马多、氟哌啶辅助硬膜外阻滞剖宫产术临床观察

    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增高,连续硬膜外成为剖宫产术的首选麻醉方法.临床上各种原因而引起的痛觉导致生产过程不顺利,成为麻醉医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根据用药品种、方法不同,将60例正常足月妊娠产妇分为两组:Ⅰ组单纯连硬,Ⅱ组连硬+曲马多+氟哌啶.观察曲马多的辅助效果.

    作者:杨程;谢文利;胡孝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武警后勤学院

主办:武警后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