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破伤风10例护理体会

冯艳;高恩香

关键词:新生儿, 破伤风, 护理
摘要:目前虽已广泛推广无菌接生,但仍存在有不正规的接生,尤其在老、少、边穷地区以及大城市流动人口中,新生儿破伤风发病尚未消灭,且有增高的趋势,其病死率亦较高[1],我科收治10例新生儿破伤风,均有典型的病史及体征,现简谈护理体会如下: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端粒酶与肿瘤的相关研究

    早在30年代,Muller和Meclintock等就已发现了端粒结构的存在,直至近年来才有了较大进展.端粒与端粒酶已成为国际医学生物学界高度重视的研究热点之一.

    作者:沈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组织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组织芯片又称组织微阵列(Tissue microarray)是将数百个组织片按预先设计的需要在某种载体上排列成矩阵的微缩组织切片.组织芯片具有平行、高通量对组织进行分析研究,节约组织原材料,并由于实验条件一致而减小实验误差[1].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已经建立了肿瘤基因芯片研究中心,购买了一整套实验仪器.作者在实践中摸索学习并掌握了组织芯片的制作技术及一些关键环节的注意事项,现将组织芯片的发展、研究现状和操作汇报如下.

    作者:张诗武;张永亮;魏焕萍;刘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中枢血管性眩晕58例临床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从2000年3月至2001年5月,本院脑系科住院病人及门诊病人.1.2 方法

    作者:郑勇;张建明;温佩琪;靳立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瞳孔改变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

    瞳孔改变为颅脑损伤重要的神经系统体征,通过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是否对称,对光反射情况来判定脑损伤程度和存在问题,因此瞳孔观察对判断病情,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危象非常重要.我院自1999年2月~2001年2月对各种颅脑损伤780例进行临床观察,其中536例发生瞳孔改变,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慧杰;李密馥;刘晶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学员学习方法指导体系的研究

    目的:建立学员学习方法指导体系,培养学员学习能力.方法:将88名本科学员随机分成两组,为试验组学员开展专题学习讲座,组织试验组学员按照设计的学习方法指导体系学习;对照组学员按以往学习方法学习,一学年后,比较两组学员学习情况.结果:试验组试验后成绩比试验前显著提高,试验组学年总平均成绩、CET4、CET6累计通过率及学年借阅图书册数等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学习方法指导体系能够培养学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南克勉;陈振峰;郝占国;王增田;史如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293例护理体会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是利用微型角膜刀切削仪做非屈光性板层切开,掀起角膜瓣,在基层上进行准发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其手术时间短,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恢复快,目前已广泛推广.我科从1998年1月至12月对381例(735眼)各种近视患者进行LASIK手术治疗.其中有完整随访记录的293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秀英;张巧红;颜玲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高压氧治疗多形性日光疹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刘××,女,年龄29岁,近3年每当夏季来临之季,经日光照晒后,于面、颈、胸前、手背等露出部位有刺痒感,出现红斑丘疹和水疱等形态的皮疹.每于阳光照射后,瘙痒加剧,皮疹反复发作,伴发紫癜和毛细血管扩张.给予订高压氧治疗.方法:每日1次,10次为一人疗程,每次2h(2~2.2个ATA高压下吸纯氧30min×2+10min,间歇10min),该病例治疗4次后,瘙痒消失,症状明显减轻,6次后皮疹消退,皮肤颜色趋正常治愈.

    作者:石真桂;张淑琴;丁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试论高脂血症中医辨证思路

    高脂血病是中老年人多见的常发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近些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中医药对调整人体血脂水平有较好的疗效,现试论其中医辨证思路.

    作者:任合秀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局限性骨化性肌炎65例分析

    本文对1997年6月至今经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声像图表现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探讨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声像图特征,以便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张硕;许卓;王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环氧水解酶在不对称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进展

    由于环氧化物的化学改造多变性,在有机合成中一直被当作一个非常重要的合成子(synthons)来应用.而在药物研究领域,具有单一光学活性结构的药物往往比具有消旋结构的药物疗效更高,不良反应更少,因此有机化学家、药物化学家一直在致力于发展新的途径和方法得到单一光学活性的化合物.

    作者:顾军;韩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通便茶治疗便秘的体会

    我院中医门诊采用饮方便茶治疗便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8例中,男31例,女47例,年龄18~76岁,病程1~10年,经诊断均为习惯性便秘.

    作者:韩梅;吴晓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苦参碱对人HT1080细胞系增殖抑制的体外研究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rine)对人成纤维肉瘤(HT1080)细胞系生长的抑制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Mat加入体外培养HT1080细胞中,观察加药后细胞生长数量及其形态的变化;用MTT法检测Mat的细胞毒作用.结果:Mat明显抑制HT1080细胞生长;IC50值为350μg/ml;其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Mat能有效抑制HT1080细胞的增殖.

    作者:姜孟臣;陈虹;张敏;李灵芝;刘启斌;徐鑫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激光多普勒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激光多普勒仪(Laser Doppler Flowmeter,LDF)可以迅速、敏感地探测其光学探头所及的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自1975年 Stern[1]应用LDF监测皮肤血流量;1987年Rosenblum[2]应用LDF监测神经外科术中脑皮质血流量以来,LDF在神经外科术中及监护室监测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实验和临床研究逐步开展,日益为神经外科医师所关注.

    作者:于德林;董少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涎腺肿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bcl-2,c-myc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涎腺肿瘤中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bcl-2、c-myc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对18例多形性腺瘤和52例恶性涎腺肿瘤中细胞凋亡和PCNA、bcl-2、c-myc蛋白表达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恶性涎腺肿瘤的凋亡细胞指数和增殖细胞指数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P<0.05);恶性涎腺肿瘤中bcl-2和c-myc蛋白表达率和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P<0.05).结论:细胞凋亡和调控基因异常在涎腺肿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涎腺肿瘤中,bcl-2和c-myc蛋白的共同作用可抑制细胞凋亡.

    作者:蒋书勤;刘平;王丹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输液卡片在预防护理差错中的作用

    为了提高医院护理工作质量,使差错发生率降低到低限度,从1997年以来,我院建立输液卡片,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张晓霞;闫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硝苯地平与芪羌汤联用治疗冠心病125例临床分析

    自1998年4月至2000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自拟中药芪羌汤联合硝苯地平口服治疗冠心病,并与单用硝苯地平治疗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仕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肝脏外伤83例治疗分析

    肝脏外伤是外科急重症之一,我院自1991年1月到2000年12月共收治肝脏外伤83例,其中71例经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高原;吴小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CCl4肝损伤小鼠转氨酶的影响

    目的:研究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降转氨酶活性,以期评价二者的肝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Cl4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同时给等剂量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防治,测定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计算A/G值.结果:与CCl4组相比,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预处理后,ALT、AST均显著降低.氧化苦参碱ALT、AST水平显著低于苦参碱组.各组A/G值无显著差异.结论:氧化苦参碱对小鼠急性CCl4肝损伤降转氨酶作用强于苦参碱.

    作者:张明华;李灵芝;陈虹;郭建新;杨林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大黄中提取游离蒽醌的工艺改进

    目的:改进大黄提取工艺,降低成本,减小毒性.方法:大黄粉碎后,先用95%乙醇提取,浓缩所得浸膏再加20%硫酸和氯仿强烈搅拌下回流提取,分出氯仿层,浓缩至适当体积,依次用2.5%碳酸氢钠、5%碳酸氢钠和0.5%氢氧化钾萃取.萃取液酸化后分别得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粗品.结果:在保持收率不变的条件下,采用该方法使氯仿和硫酸的用量均减少为原来的1/8.结论:采用该方法减少了氯仿和硫酸的用量,降低了成本,同时减少了氯仿对操作者健康的危害,可用于实验室提取大黄游离蒽醌.

    作者:徐友锋;李灵芝;陈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35例急性乙醇中毒的护理

    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2001年8月使用盐酸纳洛酮抢救轻、重度乙醇中毒者35例,同时治疗前后加强护理工作,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芳;王葆琦;张颖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武警后勤学院

主办:武警后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