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今;宋光庆;盛艳
我院自1999年以来应用MEBO(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体表溃疡,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计28人,男18人,女10人;其中年龄大74岁,小12岁;大面积为14cm×6cm,小面积为2cm×3cm;病史长7年,短14天;病因类型:下肢静脉曲张致皮肤溃疡2例,烧烫伤感染创面14例,外伤手术后伤口感染创面8例,糖尿病并发皮肤溃疡3例,褥疮1例.
作者:冯慧杰;蔡洪岩;刘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CT图像上对大脑皮质机能区简单而准确的定位方法.方法:随机抽取50例健康老年人的CT图像,以大脑表面沟回为标志辨认大脑皮质机能区.结果:大脑表面沟回在健康老年人CT图像上显示清楚,易于辨认.中央沟、外侧沟、额上沟、顶枕沟、距状沟、脑室、脑池可作为定位大脑皮质机能区的主要解剖标志,并以8个典型CT轴位图像表示其结果.结论:大脑表面沟回是在CT图像上识别健康老年人大脑皮质机能区的一种标记.
作者:李龙;池晓宇;黄新才;马新兵;吴晓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肾癌微血管密度(MVD)与其组织学类型、肿瘤分级及转移之间的关系;评价MVD对肾癌预后估价的意义.方法:应用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 Ag)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检测49例原发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标本中MVD.结果:49例肾癌组织中平均MVD为58.62±23.86,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P<0.01).MVD与其局部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而与肾癌的分级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1),与5年生存期呈负相关(P<0.01).结论:肾癌组织中MVD与其组织学类型、肿瘤分级、远处转移及生存期均密切相关,检测肿瘤组织中MVD可作为估介肾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孟晓;鲁乃恩;尹继云;唐利生;王梅叶;管淑萍;蔡留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改善由病变所致的髋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方法之一,大多数采用单侧置换,双侧同时置换者较少,我院自1993年5月至1999年12月共实施双侧全髋关节同时置换术18例.现就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8例,年龄32~62岁,平均52.5岁.主要病种:股骨头无菌性坏死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者4例.平均住院日26D.治愈18例.无并发症.出院后全部随访一年以上,患者均能生活自理,弃拐行走,关节无疼痛,髋关节功能恢复较满意.
作者:李淑坤;张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变化及地塞米松对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油酸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组在注入油酸前30min腹腔内注入地塞米松2mg/kg.以上各组均在注油酸后4小时采血测LPO,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地塞米松组血浆LPO含量(8.86±2.39μmol/L)与油酸模型组血浆LPO含量(12.18±1.67μmol/L)比较明显降低(P<0.01).病理组织学观察示地塞米松组肺组织病理改变较油酸模型组减轻.结论:地塞米松对油酸至ALI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作者:王火;姜孟臣;魏焕萍;张伟龙;陈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应力骨折不同时期X线特征,提高临床型应力骨折诊断的灵敏性和准确性.方法:拍摄早、中、晚期患者正侧位或切线位X线片,动态分析比较.结果:早期X线对应力骨折灵敏度为28.9%,准确性100%;中期灵敏度为92%,准确性为100%;晚期灵敏度和准确性均为100%.结论:临床医师掌握了应力骨折X线特征,X线仍是部队医疗单位现有条件下,诊断应力骨折重要辅助手段.
作者:曹前来;徐龙江;杨海涛;何志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前言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电子医疗设备已经普遍应用到医院诊疗领域,如何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网络是每个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医院网站的建设可以涵盖医疗信息采集、处理、资源管理和声像信息管理,是先进的电子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组合,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知名度,提高医院诊疗技术水平,是二十一世纪医院建设的重要手段.Internet/Intranet和WEB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提供了快捷有效的方法,但Internet/In-tranet上提供的信息多以静态网页为主,微软的ASP(Active Server Pages,活动服务器页)技术是服务器端的本执行环境,可用来产生和执行动态的高性能的WEB服务器程序.由于ASP在服务器端运行,运行结果以HTML主页形式返回用户浏览器,因而ASP源程序不会泄密,增加了系统的安全保密性.
作者:孙纳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从2000年至今采用MED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例,疗效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小者21岁,大者56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长12年,短3个月.1.1 术前准备按MED手术规程进行手术设备.1.2 术中配合麻醉后协助手术医生在C臂X线下用20号克氏针定位协助手术医生将病人安置于俯卧架上,使病人舒适,用安全带将病人固定好,防止坠床.电极板贴于病人大腿肌肉丰富处,致导电敏感.检查电烧,吸引器、双极电凝等性能是否良好,备用.
作者:王立彦;孙欣;逢培华;桑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一般资料自1999年10月至2000年10月,测量加蓬人外鼻96例,男女各48例,年龄11至60岁、平均35.5岁.我院和二中心医院共测量华人外鼻00例,男51例,女49例.年龄21至60岁,平均为40.5岁.两组被测人员均不包括先天或后天外鼻畸型的病人.2 测量方法用软尺测量外鼻曲线,测量间距起止点:鼻翼间距:两侧鼻翼外下缘之间距离鼻尖高度:鼻尖顶部到上唇正中垂直线长度.鼻小柱高度:从鼻小柱基底部正中到前鼻孔顶部上缘水平高度.鼻深长度:双眼内眦连线中点到鼻尖顶部前缘.
作者:杨振昌;崔艳;杨存礼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本院自1994年至今,急诊清创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146例,均行一期清创闭合伤口,术后发生皮肤坏死和感染12例,教训深刻,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07例,女39例,年龄12~68岁,右侧81例,左65例,全部病例就诊时间均在伤后6小时内.1.2 Gustilo分型[1]Ⅰ型:创面清洁,伤口边缘整齐,Ⅱ型:伤口撕裂大于1cm,但无广泛软组织损伤或皮瓣撕脱,Ⅲ型:有多处骨折和广泛软组织挫伤.1.3疗效及结果:全部病例均采用急诊手术清创、内固定.内固定方法有螺丝钉、钢板、克氏针、外固定架等,伤口均行一期闭合.结果:Ⅰ型90例,无1例感染及皮缘坏死;Ⅱ型44例,感染2例,占4.5%;Ⅲ型12例,感染或皮缘坏死10例,占83%.12例感染或皮缘坏死病例经反复换药或植皮术后痊愈,无1例发生骨髓炎.
作者:韦立新;王景贵;宋宏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蛋白质三维结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实验研究是结构研究的基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多维核磁共振分析;电子和中子衍射技术;波谱技术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扫描隧道显微术(STM)和原子力显微术等,目前只有前两种方法较为成熟,如在Brookhaven蛋白质结构数据库中源于X射线晶体衍射的结构占80%以上,源于核磁共振谱的占16%左右.由于三维结构研究较为困难,其进展速度远远落后于一级序列测定的速度.目前在测出了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中了解三维结构的仅占1/3,而且这一比例仍在不断减小.为了弥补这一不足,理论预测研究逐渐发展起来.蛋白质结构预测研究是计算分析性很强的科学,目前已形成了一的兴学科-计算分子生物学[1].
作者:何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外翻足与正常足底压力的差异.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足底压力分布视频测试系统,用分组对照的方法,对16只病足和14只正常足前足底压力进行了动、静态足底压力测定.结果:病足组第1跖骨头区的足底压力占前足足底总压力的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小,2~3、4~5跖骨头区的压力占前足底总压力的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外翻畸形有足弓的改变.
作者:张伟;黄耀添;王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4-血管阻断(4-VO)方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用免疫组化法研究大鼠海马nNOS的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和CA3区nNOS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结论: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nN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减少,与血管性痴呆的形成有关.
作者:齐刚;张莉;宋月英;熊杰;李积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自1998年开展颅骨钻孔碎吸术以来,行后对32例脑出血患者行颅骨钻孔碎吸术,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分布在44~77岁,平均60.5岁,均由CT证实有颅内血肿,术后恢复良好11例,轻残12例,重残5例,死亡4例.1.2 方法按CT片OM线上各层面的血肿前后缘之CM数用筛板定位及定位画出血肿侧面观图形并以其中心确定为锥颅穿刺点,头皮常规备皮消毒局麻后,用有槽手锥锥颅,如用阻力减低感和落空感则停钻,先用圆钝头之脑针从手锥槽沟中试验穿刺,抽出陈血证实血肿后再由此槽沟中导入碎吸管于同样深度后退出管芯,将绞丝装到软轴头芯上再插入吸管中,即可边绞碎边吸出血肿操作.
作者:孙欣;张颖;郑莉;王立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脂肪细胞胰岛素受体(ICIR)活性测定,探讨2型糖尿病(DM)部分发病机理.方法:Rodbell法获取游离脂肪细胞,放射受体分析法分别测定2型DM及正常对照组的ICIR.结果:两2型DM组高亲的力ICIR及低亲和力ICIR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低亲和力ICIR减少更甚(P<0.01).2型DM伴高胰岛素血症组ICIR数量较不伴高INS血症组减少更甚(P<0.05).两糖尿病组INS与受体亲和力减低.结论:2型DMICIR存在数量减少及质的改变,这种改变系原发性缺陷.INS对其受体有下降调节作用,这对2型DMICIR的改变起非主要的作用.
作者:侍晓云;戴信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应用B超诊断膀胱癌,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可获得满意的诊断结果.现将本院近年来经B超诊断为膀胱癌有膀胱镜、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35例,女5例,年龄21~85岁,平均年龄67岁.其中无痛性血尿31例,尿潴留6例,前列腺肥大2例,宫颈癌术后1例.全部病例均经膀胱镜、手术和病理证实.1.2 检查方法仪器采用ALOKA SSD-256型及日本东芝SSA-240A型超声仪,探头频率分别为3.5MHZ和3.75MHZ.膀胱充盈后,病人取仰卧位于耻骨上作纵向切面探测.必要时嘱病人左右侧动探测,以此来鉴别病灶的真实性.
作者:蒋芸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胃、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病统称消化性疾病,传统认为该病与酸有关,胃的泌酸及粘膜固有保护机制之间不平衡导致溃疡形成,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在胃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并发现与消化疾病有关,此后全球范围内开展了消化性疾病的感染性病因研究并证明幽门螺杆菌的致病作用.Cadranel(1986年)、Drumm(1987年)等对儿科研究也证实了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疾病的相关性,日益增多的资料表明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致病菌,与胃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特别是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CR)正式将幽门螺杆菌感染列为肯定的致癌因子,因而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中发现儿童期是获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的年龄时期,也是首次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高年龄阶段.
作者:陈军;王宝西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寻找经济快捷的氯霉素注射液测定方法.方法:薄层层析进行分离提取,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含量、稳定性、回收率.结果:求得的回归方程,线性很好(r=0.9999),提取率高.经五组不同批号的药品进行测定,与部颁法相比较,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薄层-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准确、稳定、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替代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
作者:黄继军;廖新林;韦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伤亚低温治疗新途径.方法:采用亚低温治疗与常规治疗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亚低温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颅内压、血压、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血电解质、血糖变化和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颅内压增高,抑制伤后早期高血糖症,改善心肌缺血和呼吸功能,降低死亡率.结论:亚低温治疗能降低重型颅脑伤的死亡率.
作者:李茂林;雷阿丽;章翔;刘鑫;侯明山;王祝峰;王岚;刘西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氯丙嗪、舒必利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同期单用氯丙嗪、舒必利治疗精神病分裂症患者心电图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其心电图改变率,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束支传导阻滞等有显著差异,且氯丙嗪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时间较舒必利短,心电图改变后恢复正常的时间较舒必利长.结论:氯丙嗪对心脏的毒性作用相对比舒必利更重一些.
作者:李金亮;黄前堂;张晓霞;王小强;谢磊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