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塞米松对急性肺损伤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

王火;姜孟臣;魏焕萍;张伟龙;陈虹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 地塞米松, 脂质过氧化物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变化及地塞米松对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油酸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组在注入油酸前30min腹腔内注入地塞米松2mg/kg.以上各组均在注油酸后4小时采血测LPO,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地塞米松组血浆LPO含量(8.86±2.39μmol/L)与油酸模型组血浆LPO含量(12.18±1.67μmol/L)比较明显降低(P<0.01).病理组织学观察示地塞米松组肺组织病理改变较油酸模型组减轻.结论:地塞米松对油酸至ALI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肾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肾癌微血管密度(MVD)与其组织学类型、肿瘤分级及转移之间的关系;评价MVD对肾癌预后估价的意义.方法:应用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 Ag)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检测49例原发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标本中MVD.结果:49例肾癌组织中平均MVD为58.62±23.86,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P<0.01).MVD与其局部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而与肾癌的分级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1),与5年生存期呈负相关(P<0.01).结论:肾癌组织中MVD与其组织学类型、肿瘤分级、远处转移及生存期均密切相关,检测肿瘤组织中MVD可作为估介肾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孟晓;鲁乃恩;尹继云;唐利生;王梅叶;管淑萍;蔡留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伤亚低温治疗新途径.方法:采用亚低温治疗与常规治疗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亚低温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颅内压、血压、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血电解质、血糖变化和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颅内压增高,抑制伤后早期高血糖症,改善心肌缺血和呼吸功能,降低死亡率.结论:亚低温治疗能降低重型颅脑伤的死亡率.

    作者:李茂林;雷阿丽;章翔;刘鑫;侯明山;王祝峰;王岚;刘西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拇外翻病人的静、动态前足底压力测定

    目的:观察外翻足与正常足底压力的差异.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足底压力分布视频测试系统,用分组对照的方法,对16只病足和14只正常足前足底压力进行了动、静态足底压力测定.结果:病足组第1跖骨头区的足底压力占前足足底总压力的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小,2~3、4~5跖骨头区的压力占前足底总压力的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外翻畸形有足弓的改变.

    作者:张伟;黄耀添;王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治进展

    胃、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病统称消化性疾病,传统认为该病与酸有关,胃的泌酸及粘膜固有保护机制之间不平衡导致溃疡形成,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在胃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并发现与消化疾病有关,此后全球范围内开展了消化性疾病的感染性病因研究并证明幽门螺杆菌的致病作用.Cadranel(1986年)、Drumm(1987年)等对儿科研究也证实了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疾病的相关性,日益增多的资料表明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致病菌,与胃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特别是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CR)正式将幽门螺杆菌感染列为肯定的致癌因子,因而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中发现儿童期是获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的年龄时期,也是首次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高年龄阶段.

    作者:陈军;王宝西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美施康定片直肠给药治疗晚期癌痛的疗效观察

    癌性疼痛是晚期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对21例重度癌痛患者采用美施康定(硫酸吗啡控释片)直肠给药,取得了较好的镇痛效果.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21例,男性18例,女性3例;年龄35~71岁,平均41±5岁,结肠癌9例,胰腺癌6例,肝癌5例,胃癌1例.其中9例为口服康施康定片后出现较严重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而拒绝口服药物的病人,12例已出现消化道梗阻等症状而无法口服药物.1.2 疼痛程度分级用WHO推荐的线段分级法来作为癌痛的判断标准[1].

    作者:陈月莉;何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外伤性脑梗塞43例诊治体会

    外伤性脑梗塞(PTCI)作为脑外伤的合并症、发病近年有趋于增高的趋势.我们总结97年7月至99年7月外伤性脑梗塞患者43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3例中,男33例,女10例,占该期间全部脑外伤患者的8.49%(43/506).其中儿童(4~12岁)36人;小年龄4岁,大年龄45岁.43例全部经过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梗塞.1.2 梗塞部位

    作者:刘向今;宋光庆;盛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MEBO治疗体表溃疡28例体会

    我院自1999年以来应用MEBO(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体表溃疡,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计28人,男18人,女10人;其中年龄大74岁,小12岁;大面积为14cm×6cm,小面积为2cm×3cm;病史长7年,短14天;病因类型:下肢静脉曲张致皮肤溃疡2例,烧烫伤感染创面14例,外伤手术后伤口感染创面8例,糖尿病并发皮肤溃疡3例,褥疮1例.

    作者:冯慧杰;蔡洪岩;刘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的再治疗

    目的:探讨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发生欠矫及屈光回退者进行再次手术的时机及疗效.方法:对18例(29眼)LASIK术后发生欠矫及屈光回退者施行原角膜瓣下角膜基质内准分子激光切削术,术后随防6月~1年.两次手术间隔3~11月.对再手术后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及并发症以及再手术原因、手术时机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术后23眼(79.31%)裸眼视力达到佳矫正视力,6眼(20.69%)低于矫正视力一行,22眼(75.86%)剩余屈光度≤±1.00DS,5眼再次出现欠矫及屈光回退.再手术原因与高度近视屈光状态不稳定、个体对激光反应的差异性、激光机能量不稳定及术者的操作技术有关.结论:对LASIK术后欠矫及屈光回退者行原角膜瓣下角膜基质内准分子激光切削术,方法简单,疗效稳定,再次手术时机选择术后3~12月.

    作者:金玲;黄勇;唐照福;章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法改革效果的研究

    本文将98和99两年我院有机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成绩进行量化处理,以考察有机化学教学法改革的效果.1 数据的收集处理及结果1.1 数据的收集以98级、99级本科学员为研究对象,收集没有实施实验教学法改革的基础化学实验操作成绩和实施实验教学法改革的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成绩进行统计分析.1.2 数据的处理为了消除因考题难度不同而造成的分析误差,我们将学员的实验成绩换算成相对分数,即求出样本的平均分数,再用每个学员的操作成绩以样本的平均成绩得到相对分数.

    作者:苑庆兰;朱辉;邓桂茹;韩维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数字书写规则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药

    1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65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功能下降会同步地表现出来,表现为视力、听力下降,记忆力、思维力降低,反应迟钝,行为缓慢,适应力下降.心肺功能减低,代谢失调,酶、激素活力降低,免疫功能下降等.故,易患多种老年病,如心、脑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等.30岁的人相比,65岁`90岁时,身高减低2~2.5%,肝脏重量减轻40%,心脏博出量仅为70%,大通气量仅为53%,肺活量仅为56%,70`80岁时,脑细胞减少15-30%.老年人往往身患多种疾病,用药种类较多,药物的不良反应较青壮年多2-3倍.因此,老年患者的用药,要根据其生理特点,合理选药.

    作者:赵志茹;吴晓凤;解用会;马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血浆中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在正常人体血浆中含量很低,但在很多病理状态下,其含量将升高,这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起着很重要的参考价值.1 D-二聚体的产生人体内存在着纤溶系统,其作用是溶解纤维蛋白,防止和清除血管内由于纤维蛋白沉着而引起的阻塞现象.在凝血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先从α链上裂解出FPA,生成纤维蛋白Ⅰ;接着,从β链上裂解出FPB,生成纤维蛋白Ⅱ.纤维蛋白Ⅰ和纤维蛋白Ⅱ可以自行聚合成非交联的纤维蛋白,经ⅩⅢ因子作用后,形成交联纤维蛋白.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终降解产生了特异性产物D-二聚体.

    作者:吕永强;何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双侧全髋关节同时置换18例的围手术期康复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改善由病变所致的髋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方法之一,大多数采用单侧置换,双侧同时置换者较少,我院自1993年5月至1999年12月共实施双侧全髋关节同时置换术18例.现就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8例,年龄32~62岁,平均52.5岁.主要病种:股骨头无菌性坏死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者4例.平均住院日26D.治愈18例.无并发症.出院后全部随访一年以上,患者均能生活自理,弃拐行走,关节无疼痛,髋关节功能恢复较满意.

    作者:李淑坤;张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同一时期不同海拔地区鼻出血病人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同一时期不同海拔地区鼻出血的临床特点,为开展鼻出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宁及扬州地区两组病人从发病年龄、时间、民族、原发病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由于海拔不同、气候迥异,两组有诸多差异.结论:鼻出血的发生有地域特征,我们应当结合高原特点开展鼻出血的预防.

    作者:徐世翔;宿天河;张治民;陶象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针刺配合自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自1991年以来,我院采用针刺配合广州羊城医疗器械厂制造的ATA-HD型自动牵引装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患者共98例,均根据症状、体症、X线片、CT扫描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4、5椎间盘突出、L4、5椎间盘膨出、L5、S1突出、L4、5骨质增生,先天性椎管狭窄等均适合连续牵引加针刺,以区分单纯牵引和牵引加针刺的疗效.1.2 分组及治疗单纯牵引组48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4例,年龄小26a,大60a,病程短3d,长5y,采用自动牵引装置,行腰椎持续仰卧牵引,治疗时患者仰卧位,将胸带及骨盆牵引带固定,根据患者体重及治疗反映的不同牵引重量为35~55Kg,每次治疗20~30min,每日一次,12次为一疗程.

    作者:刘永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人脑垂体三种细胞包埋及染色方法探讨

    脑垂体三种细胞的染色方法很多,但染色的结果很难令人满意.在实验中,我们认为包埋过程中透明不好以及桔黄色染色较弱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对Mallory氏方法进行改进,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材料人为新鲜脑垂体,沿冠状面切开,在Helly氏液内固定24小时,然后进行脱汞处理及常规包埋.透明剂选用水杨酸甲酯(冬青油),材料经脱水到100%酒精后直接入冬青油透明2~3小时,直至材料块彻底透明为止.

    作者:何文彤;祝淑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我们于1996年5月至1999年5月共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eholecysteetomy MC)16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8例中,男58例,女110例,年龄17~65岁,平均44.6岁,发病时间短1周,长25年.1.2 病例选择急诊手术24例,择期手术144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3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24例,胆囊息肉6例.2 手术方法2.1 麻醉及切口选择本组全部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切口采用两种:(1)右肋下1.5cm斜切口,基本相当或小于腹直肌宽度,约4~6cm,平均5cm.(2)右旁正中切口.

    作者:王文江;由磊;后湘丽;王松涛;王强;赵永刚;董秀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地塞米松对急性肺损伤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变化及地塞米松对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油酸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组在注入油酸前30min腹腔内注入地塞米松2mg/kg.以上各组均在注油酸后4小时采血测LPO,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地塞米松组血浆LPO含量(8.86±2.39μmol/L)与油酸模型组血浆LPO含量(12.18±1.67μmol/L)比较明显降低(P<0.01).病理组织学观察示地塞米松组肺组织病理改变较油酸模型组减轻.结论:地塞米松对油酸至ALI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作者:王火;姜孟臣;魏焕萍;张伟龙;陈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脊柱骨折应用C-D系统固定的手术配合

    C-D系统是随现代生物力学的不断发展而研制的一种新型的脊柱内固定系统,它是由两根具有珍珠面的金属棒,用多个椎弓根钉(或钩子)分别固定于两侧椎板,并用两个横向牵引装置横向牵拉组成的一个长方形的强有力的固定装置.我院自1998年3月至1999年9月共为40例脊柱骨折的患者实行了切开复位,C-D系统固定术,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32例,女8例,年龄18~43岁,损伤平面:T1oL112例,L2-428例,按Denis分类法,全部病历均属于椎体爆裂性骨折,神经损伤按Frankel神经损伤分类:A级10例,B级24例,C级6例,全部病历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患者均于俯卧位下行腰背部正中切口,伤椎椎体侧后方减压,C-D系统内固定术,术毕放置引流管.

    作者:周春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氯丙嗪与舒必利对心电图影响的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氯丙嗪、舒必利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同期单用氯丙嗪、舒必利治疗精神病分裂症患者心电图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其心电图改变率,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束支传导阻滞等有显著差异,且氯丙嗪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时间较舒必利短,心电图改变后恢复正常的时间较舒必利长.结论:氯丙嗪对心脏的毒性作用相对比舒必利更重一些.

    作者:李金亮;黄前堂;张晓霞;王小强;谢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武警后勤学院

主办:武警后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