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脊柱骨折应用C-D系统固定的手术配合

周春媛

关键词:脊柱骨折, 内固定, C-D系统, 手术配合
摘要:C-D系统是随现代生物力学的不断发展而研制的一种新型的脊柱内固定系统,它是由两根具有珍珠面的金属棒,用多个椎弓根钉(或钩子)分别固定于两侧椎板,并用两个横向牵引装置横向牵拉组成的一个长方形的强有力的固定装置.我院自1998年3月至1999年9月共为40例脊柱骨折的患者实行了切开复位,C-D系统固定术,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32例,女8例,年龄18~43岁,损伤平面:T1oL112例,L2-428例,按Denis分类法,全部病历均属于椎体爆裂性骨折,神经损伤按Frankel神经损伤分类:A级10例,B级24例,C级6例,全部病历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患者均于俯卧位下行腰背部正中切口,伤椎椎体侧后方减压,C-D系统内固定术,术毕放置引流管.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脑缺血与转录因子NF-kB

    转录因子NF-kB(Nuclear factor-kappa 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能将信息从胞浆传至胞核引起相应基因表达的重要转录因子.它在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生产、发育和死亡等有关基因转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NF-kB在由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和蛋白酶类参与的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1 NF-kB与IkBNF-kB属Rel蛋白家族成员[2],由多肽p50和p65亚基形成p50和p65同源二聚体及p50-p65异源二聚体,其中发挥主要生理功能的是p50-p65异源二聚体.Rel家族成员包括p50(NF-kBl)、p65(RelA)、RelB、C-Rel、p52(NF-kB2).它们都共同拥有Rel同源区,同源区内含有DNA结合和二聚体化区域及核定位信号,其中p65含有转录活化区域.

    作者:陈宝友;张永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B超诊断膀胱癌附40例报告

    应用B超诊断膀胱癌,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可获得满意的诊断结果.现将本院近年来经B超诊断为膀胱癌有膀胱镜、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35例,女5例,年龄21~85岁,平均年龄67岁.其中无痛性血尿31例,尿潴留6例,前列腺肥大2例,宫颈癌术后1例.全部病例均经膀胱镜、手术和病理证实.1.2 检查方法仪器采用ALOKA SSD-256型及日本东芝SSA-240A型超声仪,探头频率分别为3.5MHZ和3.75MHZ.膀胱充盈后,病人取仰卧位于耻骨上作纵向切面探测.必要时嘱病人左右侧动探测,以此来鉴别病灶的真实性.

    作者:蒋芸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数字书写规则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肾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肾癌微血管密度(MVD)与其组织学类型、肿瘤分级及转移之间的关系;评价MVD对肾癌预后估价的意义.方法:应用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 Ag)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检测49例原发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标本中MVD.结果:49例肾癌组织中平均MVD为58.62±23.86,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P<0.01).MVD与其局部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而与肾癌的分级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1),与5年生存期呈负相关(P<0.01).结论:肾癌组织中MVD与其组织学类型、肿瘤分级、远处转移及生存期均密切相关,检测肿瘤组织中MVD可作为估介肾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孟晓;鲁乃恩;尹继云;唐利生;王梅叶;管淑萍;蔡留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美施康定片直肠给药治疗晚期癌痛的疗效观察

    癌性疼痛是晚期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对21例重度癌痛患者采用美施康定(硫酸吗啡控释片)直肠给药,取得了较好的镇痛效果.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21例,男性18例,女性3例;年龄35~71岁,平均41±5岁,结肠癌9例,胰腺癌6例,肝癌5例,胃癌1例.其中9例为口服康施康定片后出现较严重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而拒绝口服药物的病人,12例已出现消化道梗阻等症状而无法口服药物.1.2 疼痛程度分级用WHO推荐的线段分级法来作为癌痛的判断标准[1].

    作者:陈月莉;何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塞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对AMI病人实施系统化的整体护理,对其病程转归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愈后,自1994~2000年,我们共收治AMI288例,对其进行了精心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性240例,女性48例,年龄42~79岁.1.2 治疗方案进行静脉溶栓(静点尿激酶150万单位~250万单位)者有228例,符合临床再通指标者152例.

    作者:李志凌;何玉华;马卫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骨基质明胶颗粒复合骨水泥修复肿瘤性骨缺损

    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n,BMG)作为骨移植材料具有容易吸收,诱导成骨作用优于脱钙骨,具有明显的修复骨缺损的作用[1,2].1996年8月1999年4月,我们试用骨基质明胶颗粒复合骨水泥(Bone Cement,BC)修复肿瘤性骨缺损32例,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收集严重损伤不能再存活的肢体骨或新鲜尸骨长骨的皮质骨,按改良Urist方法[3]去除软组织和骨髓,水洗、液氮冷冻,粉碎成1mm3的颗粒,用1:1氯仿甲醇溶液脱脂,0.6mol/L盐酸脱钙后,再依次经2mol/LCa-Cl2,0.5mol/L EDTA,8mol/L LiCl(pH5.5)等处理,将脱钙骨转变成骨基质明胶,速冻后粉碎,标准筛筛取粒度在100~400um的颗粒,分装于玻璃瓶中,每瓶含BMG5g,速冻后真空压盖,60Co辐照灭菌,4℃保存备用.

    作者:何一成;周勇;赵廷宝;范清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脊柱骨折应用C-D系统固定的手术配合

    C-D系统是随现代生物力学的不断发展而研制的一种新型的脊柱内固定系统,它是由两根具有珍珠面的金属棒,用多个椎弓根钉(或钩子)分别固定于两侧椎板,并用两个横向牵引装置横向牵拉组成的一个长方形的强有力的固定装置.我院自1998年3月至1999年9月共为40例脊柱骨折的患者实行了切开复位,C-D系统固定术,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32例,女8例,年龄18~43岁,损伤平面:T1oL112例,L2-428例,按Denis分类法,全部病历均属于椎体爆裂性骨折,神经损伤按Frankel神经损伤分类:A级10例,B级24例,C级6例,全部病历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患者均于俯卧位下行腰背部正中切口,伤椎椎体侧后方减压,C-D系统内固定术,术毕放置引流管.

    作者:周春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18例冠心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

    我院自1998年12月~1991年12月对21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冠心病患者218例,男152例,女66例,年龄37~83岁,平均53.1岁.其中起病后4~8 w,病情稳定的急性期后心股梗塞(MI)22例,男17例,女5例,占10.1%.劳力或自发性心绞痛(AP)196例,男135例,女61例,占89.1%.2 结果2.1 心律失常检出情况218例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412例次,其中以室早、房早、室早二联律、短阵房速多风(表1).动态心电图所检出的短阵性室速、室性停博、间歇工束支传导阻滞共23例次,常规静息心电图均未记录到.观察结果常规静息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81例次(37.15%),动态心电图412例次(92.25%),二者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作者:荀一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1].现代教育技术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基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是教育、技术、艺术三大领域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对整个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可以带动教育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对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材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教学理论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各个高等院校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作者:查斯娜;王奕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动脉粥样硬化与细胞凋亡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凋亡间有密切关系.Bennett等[1]将人的正常冠状动脉,主动脉及有AS的冠状动脉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分离培养,以电镜下的凋亡小体和凝胶电泳中典型的阶梯状图谱为特点计算发生调亡的细胞数量,发现正常动脉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仅在清除血清生长因子后才发生凋亡,而AS斑块中的VSMC即使在高浓度血清存在状态下也发生凋亡,其凋亡的发生率在去除血清后进一步升高.Inser等[2]观察了56例因冠脉粥样硬化进行PTCA术和再狭窄患者的旋切斑块,发现有35例标本中VSMC存在细胞凋亡.Gene等[3]又发现AS血管内膜除存在VSMC凋亡外,巨噬细胞也发生明显凋亡.Han等[4]观察到细胞凋亡后形成的凋亡小体绝大多数均被邻近VSMC及巨噬细胞吞噬,由此认为VSMC及巨噬细胞的凋亡功能失调和/或凋亡小体的清除不足是促进A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赵洪东;周天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椎间盘镜下髓核剜出术手术配合体会

    我院从2000年至今采用MED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例,疗效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小者21岁,大者56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长12年,短3个月.1.1 术前准备按MED手术规程进行手术设备.1.2 术中配合麻醉后协助手术医生在C臂X线下用20号克氏针定位协助手术医生将病人安置于俯卧架上,使病人舒适,用安全带将病人固定好,防止坠床.电极板贴于病人大腿肌肉丰富处,致导电敏感.检查电烧,吸引器、双极电凝等性能是否良好,备用.

    作者:王立彦;孙欣;逢培华;桑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老年人肺炎X线表现

    肺部感染是老年人多发病,早期临床表现大多不典型,病情发展快,常为多脏器衰竭的始动因素;但是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为探求老年人肺炎的X线特点,我们对342例60岁以上老年人肺炎从临床、病理及X线表现加以综合分析.1 临床资料男性192例,女性150例.年龄60~69岁108例,70~79岁148例,80岁以上86例,年龄大者92岁.所有病例均经胸片、少2次痰培养及随后出现的典型的临床表现确诊.所有病例首诊即摄正侧位胸片.之后在整个病程中折2~5次复诊正位胸片.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尿、便常规、血沉及痰培养.痰培养标本采集深部痰,采取后卫小时内培养.

    作者:陈剑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用ASP开发医院网站

    1 前言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电子医疗设备已经普遍应用到医院诊疗领域,如何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网络是每个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医院网站的建设可以涵盖医疗信息采集、处理、资源管理和声像信息管理,是先进的电子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组合,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知名度,提高医院诊疗技术水平,是二十一世纪医院建设的重要手段.Internet/Intranet和WEB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提供了快捷有效的方法,但Internet/In-tranet上提供的信息多以静态网页为主,微软的ASP(Active Server Pages,活动服务器页)技术是服务器端的本执行环境,可用来产生和执行动态的高性能的WEB服务器程序.由于ASP在服务器端运行,运行结果以HTML主页形式返回用户浏览器,因而ASP源程序不会泄密,增加了系统的安全保密性.

    作者:孙纳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颈淋巴清除术后乳糜瘘12例分析

    乳糜瘘是颈淋巴清除术(颈清术)中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我院及浙江省肿瘤医院在1973年2月~1998年7月间共行甲状腺癌颈清术738例,其中术后发生乳糜瘘12例,发生率1.63%.本文结合病例,对乳糜瘘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以及预防和处理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资料,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25~53岁,平均年龄36岁.左侧10例,右侧2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11例,滤泡状腺癌1例,11例病人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其中7例淋巴结转移较重,术中见淋巴管扩张增粗.4例为甲状腺瘤局切后再手术治疗.

    作者:林海平;顾乃敏;郑孝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肺栓塞的影像学检查

    肺栓塞(PE)是常见的心血管症,死亡率达20%~30%.在西方国家仅次于肿瘤和冠心病,居于第三位.国内尚无明确统计资料,但近年来国内报道呈增多趋势,本病无可靠临床诊断标准.1 放射性核素通气及肺灌注扫描(V/Q)是非创伤性诊断的方法.应用较广泛但其敏感性与特异性较差.1995年Teigen等[1]对38例肺动脉造影与放射性核素V/Q对照研究证明,V/Q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敏感性为20%,特异性为52%,且不能直接显示栓塞部位、形态.因此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治颇受限制.

    作者:付维林;郝占国;雷新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血浆中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在正常人体血浆中含量很低,但在很多病理状态下,其含量将升高,这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起着很重要的参考价值.1 D-二聚体的产生人体内存在着纤溶系统,其作用是溶解纤维蛋白,防止和清除血管内由于纤维蛋白沉着而引起的阻塞现象.在凝血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先从α链上裂解出FPA,生成纤维蛋白Ⅰ;接着,从β链上裂解出FPB,生成纤维蛋白Ⅱ.纤维蛋白Ⅰ和纤维蛋白Ⅱ可以自行聚合成非交联的纤维蛋白,经ⅩⅢ因子作用后,形成交联纤维蛋白.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终降解产生了特异性产物D-二聚体.

    作者:吕永强;何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药

    1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65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功能下降会同步地表现出来,表现为视力、听力下降,记忆力、思维力降低,反应迟钝,行为缓慢,适应力下降.心肺功能减低,代谢失调,酶、激素活力降低,免疫功能下降等.故,易患多种老年病,如心、脑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等.30岁的人相比,65岁`90岁时,身高减低2~2.5%,肝脏重量减轻40%,心脏博出量仅为70%,大通气量仅为53%,肺活量仅为56%,70`80岁时,脑细胞减少15-30%.老年人往往身患多种疾病,用药种类较多,药物的不良反应较青壮年多2-3倍.因此,老年患者的用药,要根据其生理特点,合理选药.

    作者:赵志茹;吴晓凤;解用会;马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血清中NO水平变化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在血清中含量的变化与脑梗塞和脑出血发生的关系.方法:用比色法检测36例脑梗塞或脑出血患者及24例健康人血清中NO的含量.结果:脑梗塞组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中NO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脑梗塞组与脑出血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5).结论:血清中NO的含量明显降低与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发生可能有密切关系.

    作者:赵若华;孙洪涛;谢立群;王火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经骶尾途径的中段直肠腺瘤切除手术(附5例报告)

    直肠腺瘤如位于距肛缘4~8cm之间这一特殊的解剖位置,又需要手术切除时,外科医生在选择手术方式时较难抉择.近年来,我们有选择的采用经骶尾途径行直肠腺瘤切除手术5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45~72岁,平均59岁.主要症状:粘液便、粘液血便3例;排便次数增加2例.术前均经直肠指检及肠镜检查发现直肠内单个息肉状病变,直径均大于2.0cm,距肛缘近4~6cm,远7~8cm,均试图行套切失败.术前常规作腺瘤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管状腺瘤1例,绒毛状腺瘤3例,混合性腺瘤1例,其中伴轻一中度不典型增生3例.

    作者:袁士龙;袁景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武警后勤学院

主办:武警后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