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18例冠心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

荀一飞

关键词: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摘要:我院自1998年12月~1991年12月对21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冠心病患者218例,男152例,女66例,年龄37~83岁,平均53.1岁.其中起病后4~8 w,病情稳定的急性期后心股梗塞(MI)22例,男17例,女5例,占10.1%.劳力或自发性心绞痛(AP)196例,男135例,女61例,占89.1%.2 结果2.1 心律失常检出情况218例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412例次,其中以室早、房早、室早二联律、短阵房速多风(表1).动态心电图所检出的短阵性室速、室性停博、间歇工束支传导阻滞共23例次,常规静息心电图均未记录到.观察结果常规静息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81例次(37.15%),动态心电图412例次(92.25%),二者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治进展

    胃、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病统称消化性疾病,传统认为该病与酸有关,胃的泌酸及粘膜固有保护机制之间不平衡导致溃疡形成,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在胃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并发现与消化疾病有关,此后全球范围内开展了消化性疾病的感染性病因研究并证明幽门螺杆菌的致病作用.Cadranel(1986年)、Drumm(1987年)等对儿科研究也证实了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疾病的相关性,日益增多的资料表明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致病菌,与胃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特别是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CR)正式将幽门螺杆菌感染列为肯定的致癌因子,因而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中发现儿童期是获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的年龄时期,也是首次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高年龄阶段.

    作者:陈军;王宝西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氯丙嗪与舒必利对心电图影响的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氯丙嗪、舒必利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同期单用氯丙嗪、舒必利治疗精神病分裂症患者心电图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其心电图改变率,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束支传导阻滞等有显著差异,且氯丙嗪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时间较舒必利短,心电图改变后恢复正常的时间较舒必利长.结论:氯丙嗪对心脏的毒性作用相对比舒必利更重一些.

    作者:李金亮;黄前堂;张晓霞;王小强;谢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伤亚低温治疗新途径.方法:采用亚低温治疗与常规治疗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亚低温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颅内压、血压、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血电解质、血糖变化和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颅内压增高,抑制伤后早期高血糖症,改善心肌缺血和呼吸功能,降低死亡率.结论:亚低温治疗能降低重型颅脑伤的死亡率.

    作者:李茂林;雷阿丽;章翔;刘鑫;侯明山;王祝峰;王岚;刘西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动脉粥样硬化与细胞凋亡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凋亡间有密切关系.Bennett等[1]将人的正常冠状动脉,主动脉及有AS的冠状动脉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分离培养,以电镜下的凋亡小体和凝胶电泳中典型的阶梯状图谱为特点计算发生调亡的细胞数量,发现正常动脉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仅在清除血清生长因子后才发生凋亡,而AS斑块中的VSMC即使在高浓度血清存在状态下也发生凋亡,其凋亡的发生率在去除血清后进一步升高.Inser等[2]观察了56例因冠脉粥样硬化进行PTCA术和再狭窄患者的旋切斑块,发现有35例标本中VSMC存在细胞凋亡.Gene等[3]又发现AS血管内膜除存在VSMC凋亡外,巨噬细胞也发生明显凋亡.Han等[4]观察到细胞凋亡后形成的凋亡小体绝大多数均被邻近VSMC及巨噬细胞吞噬,由此认为VSMC及巨噬细胞的凋亡功能失调和/或凋亡小体的清除不足是促进A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赵洪东;周天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骨基质明胶颗粒复合骨水泥修复肿瘤性骨缺损

    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n,BMG)作为骨移植材料具有容易吸收,诱导成骨作用优于脱钙骨,具有明显的修复骨缺损的作用[1,2].1996年8月1999年4月,我们试用骨基质明胶颗粒复合骨水泥(Bone Cement,BC)修复肿瘤性骨缺损32例,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收集严重损伤不能再存活的肢体骨或新鲜尸骨长骨的皮质骨,按改良Urist方法[3]去除软组织和骨髓,水洗、液氮冷冻,粉碎成1mm3的颗粒,用1:1氯仿甲醇溶液脱脂,0.6mol/L盐酸脱钙后,再依次经2mol/LCa-Cl2,0.5mol/L EDTA,8mol/L LiCl(pH5.5)等处理,将脱钙骨转变成骨基质明胶,速冻后粉碎,标准筛筛取粒度在100~400um的颗粒,分装于玻璃瓶中,每瓶含BMG5g,速冻后真空压盖,60Co辐照灭菌,4℃保存备用.

    作者:何一成;周勇;赵廷宝;范清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拇外翻病人的静、动态前足底压力测定

    目的:观察外翻足与正常足底压力的差异.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足底压力分布视频测试系统,用分组对照的方法,对16只病足和14只正常足前足底压力进行了动、静态足底压力测定.结果:病足组第1跖骨头区的足底压力占前足足底总压力的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小,2~3、4~5跖骨头区的压力占前足底总压力的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外翻畸形有足弓的改变.

    作者:张伟;黄耀添;王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1].现代教育技术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基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是教育、技术、艺术三大领域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对整个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可以带动教育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对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材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教学理论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各个高等院校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作者:查斯娜;王奕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的再治疗

    目的:探讨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发生欠矫及屈光回退者进行再次手术的时机及疗效.方法:对18例(29眼)LASIK术后发生欠矫及屈光回退者施行原角膜瓣下角膜基质内准分子激光切削术,术后随防6月~1年.两次手术间隔3~11月.对再手术后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及并发症以及再手术原因、手术时机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术后23眼(79.31%)裸眼视力达到佳矫正视力,6眼(20.69%)低于矫正视力一行,22眼(75.86%)剩余屈光度≤±1.00DS,5眼再次出现欠矫及屈光回退.再手术原因与高度近视屈光状态不稳定、个体对激光反应的差异性、激光机能量不稳定及术者的操作技术有关.结论:对LASIK术后欠矫及屈光回退者行原角膜瓣下角膜基质内准分子激光切削术,方法简单,疗效稳定,再次手术时机选择术后3~12月.

    作者:金玲;黄勇;唐照福;章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的研究进展

    蛋白质三维结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实验研究是结构研究的基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多维核磁共振分析;电子和中子衍射技术;波谱技术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扫描隧道显微术(STM)和原子力显微术等,目前只有前两种方法较为成熟,如在Brookhaven蛋白质结构数据库中源于X射线晶体衍射的结构占80%以上,源于核磁共振谱的占16%左右.由于三维结构研究较为困难,其进展速度远远落后于一级序列测定的速度.目前在测出了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中了解三维结构的仅占1/3,而且这一比例仍在不断减小.为了弥补这一不足,理论预测研究逐渐发展起来.蛋白质结构预测研究是计算分析性很强的科学,目前已形成了一的兴学科-计算分子生物学[1].

    作者:何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肺栓塞的影像学检查

    肺栓塞(PE)是常见的心血管症,死亡率达20%~30%.在西方国家仅次于肿瘤和冠心病,居于第三位.国内尚无明确统计资料,但近年来国内报道呈增多趋势,本病无可靠临床诊断标准.1 放射性核素通气及肺灌注扫描(V/Q)是非创伤性诊断的方法.应用较广泛但其敏感性与特异性较差.1995年Teigen等[1]对38例肺动脉造影与放射性核素V/Q对照研究证明,V/Q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敏感性为20%,特异性为52%,且不能直接显示栓塞部位、形态.因此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治颇受限制.

    作者:付维林;郝占国;雷新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同一时期不同海拔地区鼻出血病人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同一时期不同海拔地区鼻出血的临床特点,为开展鼻出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宁及扬州地区两组病人从发病年龄、时间、民族、原发病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由于海拔不同、气候迥异,两组有诸多差异.结论:鼻出血的发生有地域特征,我们应当结合高原特点开展鼻出血的预防.

    作者:徐世翔;宿天河;张治民;陶象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脊柱骨折应用C-D系统固定的手术配合

    C-D系统是随现代生物力学的不断发展而研制的一种新型的脊柱内固定系统,它是由两根具有珍珠面的金属棒,用多个椎弓根钉(或钩子)分别固定于两侧椎板,并用两个横向牵引装置横向牵拉组成的一个长方形的强有力的固定装置.我院自1998年3月至1999年9月共为40例脊柱骨折的患者实行了切开复位,C-D系统固定术,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32例,女8例,年龄18~43岁,损伤平面:T1oL112例,L2-428例,按Denis分类法,全部病历均属于椎体爆裂性骨折,神经损伤按Frankel神经损伤分类:A级10例,B级24例,C级6例,全部病历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患者均于俯卧位下行腰背部正中切口,伤椎椎体侧后方减压,C-D系统内固定术,术毕放置引流管.

    作者:周春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塞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对AMI病人实施系统化的整体护理,对其病程转归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愈后,自1994~2000年,我们共收治AMI288例,对其进行了精心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性240例,女性48例,年龄42~79岁.1.2 治疗方案进行静脉溶栓(静点尿激酶150万单位~250万单位)者有228例,符合临床再通指标者152例.

    作者:李志凌;何玉华;马卫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血浆中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在正常人体血浆中含量很低,但在很多病理状态下,其含量将升高,这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起着很重要的参考价值.1 D-二聚体的产生人体内存在着纤溶系统,其作用是溶解纤维蛋白,防止和清除血管内由于纤维蛋白沉着而引起的阻塞现象.在凝血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先从α链上裂解出FPA,生成纤维蛋白Ⅰ;接着,从β链上裂解出FPB,生成纤维蛋白Ⅱ.纤维蛋白Ⅰ和纤维蛋白Ⅱ可以自行聚合成非交联的纤维蛋白,经ⅩⅢ因子作用后,形成交联纤维蛋白.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终降解产生了特异性产物D-二聚体.

    作者:吕永强;何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我院军事医学学科建设现状及初步构想

    军事医学是研究军事行动条件下保障部队成员健康,增强部队战斗力的特种医学.是军队医学院区别于其它地方院校的特色学科.军事医学学科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院的发展和生存.军事医学所涉及的范围除卫生勤务学系各学科外,还包括野战内科学、野战外科学、军队器材供应管理学、军人心理学,以及与军事医学密切相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有关学科.1 军事医学学科现状建院以来,军事医学各学科建设呈现了逐年发展进步的态势,教学工作步入正轨,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受人才引进机制制约等历史原因,与全院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各专业学科相比,属于较薄弱学科.师资队伍远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专业特色尚未形成,实验室建设刚刚起步,科研工作处于初级阶段.

    作者:谢荣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脂肪细胞胰岛素受体活性的研究

    目的:通过脂肪细胞胰岛素受体(ICIR)活性测定,探讨2型糖尿病(DM)部分发病机理.方法:Rodbell法获取游离脂肪细胞,放射受体分析法分别测定2型DM及正常对照组的ICIR.结果:两2型DM组高亲的力ICIR及低亲和力ICIR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低亲和力ICIR减少更甚(P<0.01).2型DM伴高胰岛素血症组ICIR数量较不伴高INS血症组减少更甚(P<0.05).两糖尿病组INS与受体亲和力减低.结论:2型DMICIR存在数量减少及质的改变,这种改变系原发性缺陷.INS对其受体有下降调节作用,这对2型DMICIR的改变起非主要的作用.

    作者:侍晓云;戴信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美施康定片直肠给药治疗晚期癌痛的疗效观察

    癌性疼痛是晚期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对21例重度癌痛患者采用美施康定(硫酸吗啡控释片)直肠给药,取得了较好的镇痛效果.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21例,男性18例,女性3例;年龄35~71岁,平均41±5岁,结肠癌9例,胰腺癌6例,肝癌5例,胃癌1例.其中9例为口服康施康定片后出现较严重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而拒绝口服药物的病人,12例已出现消化道梗阻等症状而无法口服药物.1.2 疼痛程度分级用WHO推荐的线段分级法来作为癌痛的判断标准[1].

    作者:陈月莉;何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18例冠心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

    我院自1998年12月~1991年12月对21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冠心病患者218例,男152例,女66例,年龄37~83岁,平均53.1岁.其中起病后4~8 w,病情稳定的急性期后心股梗塞(MI)22例,男17例,女5例,占10.1%.劳力或自发性心绞痛(AP)196例,男135例,女61例,占89.1%.2 结果2.1 心律失常检出情况218例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412例次,其中以室早、房早、室早二联律、短阵房速多风(表1).动态心电图所检出的短阵性室速、室性停博、间歇工束支传导阻滞共23例次,常规静息心电图均未记录到.观察结果常规静息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81例次(37.15%),动态心电图412例次(92.25%),二者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作者:荀一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健康老年人大脑皮质机能定位的临床CT研究

    目的:探讨在CT图像上对大脑皮质机能区简单而准确的定位方法.方法:随机抽取50例健康老年人的CT图像,以大脑表面沟回为标志辨认大脑皮质机能区.结果:大脑表面沟回在健康老年人CT图像上显示清楚,易于辨认.中央沟、外侧沟、额上沟、顶枕沟、距状沟、脑室、脑池可作为定位大脑皮质机能区的主要解剖标志,并以8个典型CT轴位图像表示其结果.结论:大脑表面沟回是在CT图像上识别健康老年人大脑皮质机能区的一种标记.

    作者:李龙;池晓宇;黄新才;马新兵;吴晓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数字书写规则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武警后勤学院

主办:武警后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