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LC法测定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及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万民;郭东妹;杨艳;陈立庆

关键词:HPLC法,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马来酸氯苯那敏, 对乙酰氨基酚
摘要: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曾用名:小儿速效伤风冲剂)是由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黄等原辅料组成的一种复方制剂.本品中对乙酰氨基酚主要起解热镇痛作用,马来酸氯苯那敏能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现行质量标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专属性不强,马来酸氯苯那敏没有进行含量控制.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对乙酰氨基酚及马来酸氯苯那敏两组分的含量测定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麝冰止痛膏外敷治疗肝癌疼痛2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麝冰止痛膏外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度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观察病例随机分为麝冰止痛膏观察组26例和奇曼丁对照组20例,观察组以麝冰止痛膏外敷痛处,每日更换1次,对照组以奇曼丁口服,1次/12小时,疗程均为7天,比较两组的止痛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者止痛效果相当,但观察组止痛的起效时间(0.48±0.58)小时较对照组(1.41±0.30)小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止痛起效快,且毒副作用少.结论:麝冰止痛膏外敷能有效地缓解中晚期肝癌中度疼痛,与奇曼丁口服效果相当,且起效快,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嵇玉峰;黄金活;梁洪江;李金昌;王书浩;李大鹏;张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及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曾用名:小儿速效伤风冲剂)是由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黄等原辅料组成的一种复方制剂.本品中对乙酰氨基酚主要起解热镇痛作用,马来酸氯苯那敏能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现行质量标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专属性不强,马来酸氯苯那敏没有进行含量控制.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对乙酰氨基酚及马来酸氯苯那敏两组分的含量测定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万民;郭东妹;杨艳;陈立庆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道教外丹术对《雷公炮炙论》的影响

    外丹术是中国古代化学的原始形态,它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秦汉时代,而后在东汉末被道教吸收并入,并在唐代达到鼎盛状态.<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制药学专著,诞生于隋末唐初,重订于唐末,其受道教外丹术影响比较明显,体现在将外丹禁忌,外丹操作诸如水飞、研磨、六一泥固济法、伏火法、关法、煿法等,外丹器皿诸如瓷瓶子、瓷合子、瓷锅子、铛、筛罗、乳钵等移入炮制操作,并借用草木药炼丹的方法,将草木药作为辅料炮制药物,它是中药制药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作者:邱玏;朱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顺铂注射剂的稳定性研究

    顺铂(CDDP)是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物,是铂类抗肿瘤药物的第一代产品.国内外已将该药广泛运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如睾丸肿瘤、头颈部肿瘤等.临床上使用顺铂注射剂有其水针剂、无菌分装粉末及冻干粉针等3种.本试验将采用加速试验,对这3种顺铂注射剂进行稳定性考察,以便为生产和临床使用提供有效、科学的指导.

    作者:罗云;何文;李荣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枳壳中黄酮提取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枳壳原药材中黄酮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超声波法、回流法、2000版药典法、索式提取法提取的枳壳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百分含量.结果与结论:直接回流提取法的提取液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提取率高,提取时间较短,操作简便,可作枳壳原药材中黄酮成分含量测定的提取方法.

    作者:杨武亮;李越峰;任燕冬;刘威;黎华军;杨世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清滞合剂中黄芩苷的含量

    清滞合剂是由黄芩、木香、青皮、火炭母、木棉花、白花茶等中药制成,具有消食导滞、和胃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湿温病之脘腹胀满、伤食致滞、消化不良、嗳腐吞酸、腹痛等症.经实验及临床研究显示,黄芩具有苦寒泻火、清热燥湿作用,其有效成分黄芩苷的含量测定已有报道[1].以黄芩苷作为定量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含量,以控制清滞合剂的质量.

    作者:李燕晖;伍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易经》与中医学理论

    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和中国古代的其他发明相比,它是惟一的体系完整、科学思想与操作技术完美结合的发明创造,又是惟一的继续发挥着功能并仍旧产生着影响的东方科学.和西医学相比,中医学从医学观、思维方式、理论构成皆大异其趣.以此,中医学的行进路线和学术大厦的形态完全不同于西医学.同是以防治人体疾病为目标的医学能有如此不同,关键在于中医学受易学的理论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中医学以有机论整体观审视人体,重点研究人体功能和变化过程而非实体结构;中医学重视人体的时间特性,以时间统摄空间,明显区别于西医学着重阐述人体空间,以空间统摄时间;在理论构建方面,中医以模型化的方式和西医、西方科学的公理化绝然不同.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鹿茸多肽对体外正常及凋亡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在正常及凋亡状态下,其合成代谢功能的变化及鹿茸多肽对其影响.方法:将硝普钠(SNP)、鹿茸+SNP分别加入软骨细胞培养体系,采用同位素标记3H-TdR、3h-Pro掺入法测定软骨细胞DNA含量以及合成胶原、蛋白多糖的功能.结果:硝普钠诱导软骨细胞发生凋亡时,其合成DNA、分泌蛋白多糖及胶原功能也发生相应下降,鹿茸多肽对凋亡状态下软骨细胞合成代谢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软骨细胞发生凋亡时,其合成代谢功能下降.鹿茸多肽对凋亡状态下软骨细胞合成代谢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志平;廖琦;李勇;陈伟高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略论《注解伤寒论》引书的文献学价值

    <注解伤寒论>为全文通条注解<伤寒论>的第一家,笔者将本书引<内经>、<外经>、<难经>、<金匮玉函经>等文与今存本相校,均有异文,现将异文出现之原因及其引书的文献学价值略述如下.

    作者:李玉清;张灿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穴位埋线治疗便秘38例临床观察

    便秘是临床常见病,系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粪质干燥坚硬,或虽有便意而排出困难的一种病证.其既可单独为病,又能作为兼症出现在许多急、慢性疾病过程中.药物治疗便秘虽显效较快,但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依赖性及副反应,而中医针灸治疗则可补充其不足,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势.近年来,笔者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便秘,不仅疗效较好,且省时省力,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施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四君子汤和理中丸对脾虚证影响的研究

    脾虚证是中医临床上常见的一类证候,包括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及脾虚兼证等多种证型.现代研究中,脾虚证研究在证候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除基础研究外,脾虚证已被用于健脾汤、四理汤等70余种中药新药的药理研究.近几年来,许多学者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对中医药治疗脾虚证进行探讨并取得重大进展.本文即对近年来四君子汤和理中丸治疗脾虚证作一综述.

    作者:赵宁;贾红伟;张皖东;查青林;吕爱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关于医古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古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是中医院校学生学好中医、学精中医的必备桥梁.中医学有许多宝贵的经验蕴藏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将是中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有些学生由于认识不足,对这门课不重视、无兴趣,认为“不实用”、“学不学无所谓”.有些同学思想上还比较重视这门课,但是由于这门课程的讲授,以古代汉语中尤其是医学文章中常见的词汇、语法等为主,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觉得枯燥乏味,流露出不爱学习的情绪.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略有心得,记录如下,请同道参考、指正.

    作者:许新晖;武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蒙药的回顾、发展与展望

    蒙医药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蒙古民族的珍贵遗产.它是蒙古族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探索、总结而发展起来的医药知识,在发展过程中在原有的传统医药学基础上吸收了各兄弟民族医药精华而形成为今天的有蒙古民族特点的蒙医药学.也是蒙古民族长期在自然界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因此加快蒙药开发研究步伐,是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忧秀传统文化,加强技术创新,推进蒙医药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作者:任燕冬;杨武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补气生血方药药材提取组合方式对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

    补气生血方药由黄芪、人参、当归、枸杞四味药组成,能从多方面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本文研究该方药的药材提取组合方式对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为该方药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医古文》名医传记疑难辨析

    各版<医古文>教材都选取多篇名医传记,其间疑难之处不少,兹以六版教科书为主,结合<医古文学习指导>(以下简称<指导>)、<中医学高级丛书·医古文>(以下简称<丛书>)等的注译,就某些突出的问题进行辨析.

    作者:谢季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翻白草水提液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

    糖尿病(DM)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为3.2%.目前,用于治疗的药物大部分为西药.它的降糖作用是肯定的,但其不良反应也是有目共睹的.而中药在这方面有相对的优势,它不良反应少,能有效防治并发症且疗效稳定.在民间用翻白草泡水降糖的偏方,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为此,我们对翻白草水提液的降血糖作用进行了以下研究.

    作者:王晓敏;王建红;徐冬平;徐茂保;邹志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多媒体技术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诊断学>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程,亦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但由于<中医诊断学>具有涉及面广、内容繁杂、抽象,学时偏少,教学难度较大等特点,是长期以来被学生普遍认为较难掌握的一门学科.因此,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成为了<中医诊断学>教学改革的热点.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以其所具有的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广泛性、集成性及资源的共享性等优势,将文字、图像、声音、图形、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集于一体,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医诊断学>教学活动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管见如下:

    作者:丁成华;齐南;程海波;张慧;章文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芪黄愈肤霜治疗烧烫伤的实验研究

    芪黄愈肤霜由黄连、大黄、当归、白毛夏枯草等中药组成,在临床上应用于治疗烧烫伤,具有明显的止痒、消炎以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本文观察了芪黄愈肤霜抗炎止痒作用,并同时观察了其对实验性大鼠烧烫伤模型的治疗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红;张信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杏香兔耳风药材中绿原酸含量

    杏香兔耳风为菊科植物铁灯兔耳风Ainsliaen macroclinidioides Hay.或杏香兔耳风Ainsliaea fragrans Champ.的干燥全草,收载于<江西省中药材标准>1996版.现代研究表明杏香兔耳风含无羁萜酮、羊齿烯醇、三十二烷酸、二十六醇、β谷甾醇[1];还含有黄酮类、倍半萜内酯、丁香烯和豆甾醇等[2,3].研究发现杏香兔耳风药材中含有绿原酸,为此,我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杏香兔耳风药材中绿原酸含量,实验方法如下.

    作者:宋友昕;吕武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通光藤中绿原酸的含量

    通光藤为萝藦科植物通光散Marsdenia tenacissima(Roxb.)Wight et Arn.的藤茎.该药性寒,味苦,止咳平喘,通乳利尿,抗癌,用于食道癌、肺癌等及呼吸道感染、乳汁不通、小便不利等.绿原酸为通光藤有效成分之一,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为通光藤的优选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彭晓俊;李忠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